北京语你同行语言...吧 关注:5,367贴子:166
  • 0回复贴,共1

各年龄段小朋友的专属自然教育旅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国,自然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近的概念,然而一些欧美国家,自然教育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

自然教育是让少儿回归大自然,通过与大自然实物直接接触而学习, 孩子们的观察力自然变得敏锐,他们的学习及探索动机也将源源不断。
你知道吗
自然教育法
“自然教育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提出来的,她指出要按照天性培养孩子,释放孩子的潜在力量,特别注重品格、品行和习惯的培养。

自然教育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合理的教育过程、可测评的教育结果,实现儿童与自然的有效联结,从而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它着重品格、品行、习惯的培养;强调真实、孝顺、感恩;注重生活自理习惯和非正式环境下抓取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的环境能让孩子性格温顺而富有同情心,而坏的环境却会让孩子变得暴躁易怒、缺乏勇气和信心。实践普遍证明,接触自然长大的孩子,能够拥有更全面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

今天我们将分析爱0~12岁各年龄段的儿童最适合怎样形式的自然接触,献上三个阶段的孩子最适合的自然教育旅程~
1
第一阶段:0-3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对世界产生最初印象的时候,是确定孩子“根性”的最佳时机,他无法进行分类、定性,而是完全凭感觉来了解世界,也很容易把这种感受与生命复杂的发育过程联系在一起。

由于孩子天性爱玩,所以面对自然环境,孩子也许只会想玩。不过,我们不必担忧,也不必过多干涉。毕竟,这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专属
旅途
项目一:自然零距离
孩子可以由家长陪同在自家庭院或者公园等较近较安全的活动场所,对小微型自然环境进行观察,近距离接触花草树木、水流、石头和泥土等。
项目二:自然小画家
绘画、涂鸦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是比较擅长且感兴趣的事,体现了他们对于色彩和线条的初步感知,让孩子认识自然、画出自然——比如认识不同的动植物并绘画,能大大促进他们美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
第二阶段:3-6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开始注意自然界中各种东西的功能和变化。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判断力较弱,不能辨别是非黑白,容易沉迷于周围的坏影响并融入其中,甚至染上一些在他看来是有趣的但令父母非常棘手的坏习惯。

父母对孩子的自然教育应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以先给孩子讲述一些自然万物的功能、特点、变化和相互关系。
专属
旅途
项目一:看望佩奇一家
将吃剩的早餐喂猪并观察,霍桑山谷华德福曾举办过这样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近距离观察了猪这种动物,体验和实践了一项健康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营养物质的循环。

项目二:农场小当家
农场的生产形式构成了一个生态结构的缩影,孩子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与每周的农场零活,包括喂鸡、放羊或者就照看动物;也可以播种下自己的作物,耐心等待其收获。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在实践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一些自然规律。

3
第三阶段:6-12岁
这时,孩子已经开始上学,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自然知识,同时也开始拥有新的社会关系,如老师、同学等。
在此阶段,孩子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分析不同事物,但是对于美感的教育依旧不能停。一些动植物学家幼年虽然乐于探索,但却忽视对美感的发掘,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定理和公式。

事实上,美感和神秘感常常是启发人的悟性、灵感的必要条件。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要发扬自己的探索欲,更要由大人引导去了解自然之中美学的内容,这让孩子更善于去发现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专属
旅途
项目一:我爱我家
孩子们可以在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准备活动后,通过绘图、水彩、粘土塑形等,来描述所在地附近的地形。通过这个活动,他们可以了解自家附近的自然环境,同时用艺术手法进行表达,学会欣赏自然环境,启蒙在地自然美育。

项目二:野炊、野营、野外探险
国外自然课堂中组织孩子野炊,在糖枫林里采集枫树汁、用锯来的木头点火、用小麦磨成面粉做煎饼、配上煮好的糖浆…无论哪个孩子听上去都是很有趣的经历。

现在很多学校也组织孩子们春游秋游,但为了安全,总是不让孩子放开去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野炊、野营这些野外活动都可以让孩子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户外拓展活动。

除此之外还要提出一点——自然和生态不光是存在于陆上,还有水下世界可以探索,可以作为野外活动的项目。要知道江河湖海中的自然和生态,也是别有洞天哦~


1楼2019-02-17 16: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