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具体点。正好最近注意到周边的一个栗子。
目前残余的集体所有制/共有制的栗子之一是“公交”。虽然可能没有比较经常性存在的公交司机工会,但是司机们每天都在工作场所碰面,自身也有足够谋生的技术,而这个行业对城市来说也是必须的,毕竟中国地区的工人好像必须依赖通勤,而不可能普及个人车。所以,似乎应该比比如流水线工人有更多余地讨价还价,论起体制内斗争,公交司机应该处境不错。
但是事实上大资可以这么搞:
公交作为通勤车,显然上座率随时间变。那么就有大车改小车,“摊平”高峰,靠灵活调整发车频率来挤出更多利润。于是大资们就可以鼓动说,在私有化大氛围下,搞公交路线的分割承包,这可以给GDP增收,降低市财政里(如果有的话)对公交的补贴云云。
——正好赶上电气化改造,正可以旧的大号烧油的车,改成小号电车。
然后,既然分片承包,那么司机也得更着转职。毕竟没有正式工会(?),虽然可以抵制“减薪”,可是如果比较正式的公交公司要关门拆小了,连抵制的对象都没了。——毕竟司机不掌握生产资料(?)。
然后公司拆的更小了。司机数量自然也更少。劳动者在私有制社会里没有规模,大概不会有发言权。
====
这个过程里,三权分立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所有的承包和拆分,大概都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所以“行政”这边没意见。
拆分和承包是商业活动,完全合法,所以执法这边没意见。
立法么...就算人大里劳动者代表数量够,五年一轮,远长于这类“合法商业活动”完成需要的时间。等开会完毕,早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