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居士吧 关注:13贴子:2,027

回复:同樣是外族,後唐、元、清、日本比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赣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十月初四日),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在江西赣州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赣州府志》、《赣县志》、《行朝录》和《仿指南录》记载,1646年三月,满清军队从南昌南下,击破沿路明军。赣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军组成,缺乏协同作战能力,不久后沦陷。满清军攻占赣州后,江西总督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等与六千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屠城。大约有二十万人被屠杀。史称赣州之屠。[1][2][3]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3-02 23:50
回复
    顺治六年(164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军抵达南雄,年三十除夕晚上清军放火焚烧鼓楼,趁明军慌乱救火之际,攻入城内。对南雄县民大肆屠杀,“大清平、靖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67]“ 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68]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03-02 23:54
    回复
      滿清的民族讎殺太多了,數都數不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03-02 23:55
      回复
        接下來說日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9-03-02 23:55
        回复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并在城外制造数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数名五岁小女孩被奸杀掏心生吃,令人骇然。 6月,日军攻占开封,导致蒋介石决定花园口放水,豫、皖境内17个县成为一片汪洋,14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被淹死。日军还在苏北决运河大堤,致使苏北数县成为泽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9-03-02 23:56
          回复
            1940年5月,日军对重庆城进行了20多天的轰炸,死伤者无数,半个山城被炸毁。
            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军逐步把主力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动用50多万兵力对我华北根据地进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规模的扫荡,再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导致我八路军官兵伤亡10余万人。
            1941年1月,日军包围冀东丰润县潘家峪村,焚烧该村全部房子,集中屠杀和烧杀1340多名村民,类似的屠杀在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比比皆是。6月,日机夜袭重庆,在较场口防空洞内躲避轰炸的3万多居民窒息而死。
            8月,日军集10万以上兵力,采用“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等战术对晋察冀北岳区进行空前大“扫荡”,烧毁我房屋15万余间,抢掠粮食5800多万斤,残杀虏掠我国同胞2万余人。
            是不是跟滿清很像?日本侵華就是走的滿清路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9-03-02 23:57
            回复
              在皇民化运动期间,日本人在台湾建造的神社比原来增加一倍以上。整个日据时代,台湾总共有68个神社,其中38个是在1937年到1943年间盖的。对于原来的佛教、道教等寺庙,皇民奉公会进行“寺庙整理”,使其数目大为减少,企图逐渐消灭这些传统信仰。
              皇民化运动还有一个重点,是塑造天皇的神格形象,让人民顶礼膜拜。学生每日到校后,要向天皇肖像行礼。每天朝会升日本国旗后,必须面对皇宫方向遥拜。
              推行日语
              日本在台湾积极地普及教育和推广日本语。1930年台湾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30%,到1938年增为50%,1943年更增加到92%。1930年台湾懂日语的人不到10%,1937年猛增为40%,1944年更增加到70%。“皇民化”运动不仅是从语言、文字上做文章,宣扬“日式文明”,还强迫中国人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时令节气等方面向日本方式看齐。[1]
              “国语”运动是皇民化的重要内容。“国语”指日语。在皇民化时期,大量增设“国语讲习所”,鼓励台湾人讲“国语”,以普及日语能力。到了1943年,台湾人已有80%是所谓的“国语解者”(了解日语的人)。1937年4月以后,总督府全面禁止报纸的汉文版。在日据时代大部分时期,台湾的师范学校开有汉文课,此时不再出现。学生在学校里被要求讲“国语”。在一般社会上,奖励说“国语”。对于全家大小24小时都用日语交谈(完全放弃自己母语)的知识家庭,则给予“国语家庭”的称号,“国语家庭”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比如小孩更有机会进入小学、中学念书,公家机关优先任用,食物配给较多等等。
              更改姓名
              日本殖民当局鼓励台湾人改叫日本式姓名,是作为“真正的日本人”的重要形式。不过,改姓名采用“许可制”,不具有强迫性质,条件不够,还不能当“真正的日本人”。到了1943年底,改了日本姓名的人占当时人口的2%。虽说改名没有强制性,但是对于一些上层人士或与公务有关的人员来说,整个社会环境和气氛有要求改名的压力。许多人由此改了姓名。却又不顾“不得使用今姓所源之中国地名为姓”的禁令,起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姓氏,比如陈姓改为颖川,黄姓改为江夏。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曾改名为“岩里政男”。
              在皇民化运动中,也有一些社会风俗的改造,比如提升民众素质的活动,亲切运动、微笑运动、礼貌运动等等。对于几乎所有以政治为根本目的的运动,这都是必要的“外包装”。当然,也有过史无前例的运动,以毁坏传统和风俗为能事。[2]
              其實就是滿清開國初推廣滿語、剃髮易服和“抬旗”制度的加強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9-03-03 0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