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桩吧 关注:155,030贴子:8,038,885
  • 12回复贴,共1

2019.3.01,谈谈对节白蜡的结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节盆景的结顶,有不同于其它树种的特点,由于其枝条和叶芽对生,有芽点的地方才发芽,导致顶部很容易因为节节过长,而错过结顶的最佳高度。
苍老大树的特点,是越到顶部枝条越密,越短,自然弯曲,横向生长的枝条多。这是老年树顶和青年树顶的不同点,在乡村行走,远看树冠就知道大致年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3-01 11:17回复
    对节的结顶,宁低勿高。
    顶低一点,整个树变矮,上部1/3以上的枝条就可以相应细一点,短一点,把重点就放在培养下面的枝条。它使树形紧凑,培养成形的时间缩短。
    树形松散不好看。
    这里借用一下盆友们的桩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3-01 11:19
    回复
      上面的图片可以明显地看出:
      顶降低后,树形紧凑,枝条显得比原来的粗壮。它可以缩短培养的时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3-01 11:21
      回复
        对节的顶部很容易形成鹤腿关节一样的大结。
        是因为结顶时,顶部强剪,多次修剪使这里的发芽点增多,这些发芽点集中于一小段。若处理不当,留枝过密,这些技条会利用顶端优势迅速生长。枝条的基部会形成隆基,隆基使该段树杆快速长粗。
        而顶部下方的节间段却没有芽点,若过长,它就会形成细颈。
        这样,就形上面一大头,底下一个细颈。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3-01 11:23
        回复
          它是由于放养时,大肥大水造成的。
          很多人放养时,都先结顶,因为顶部生长快,结顶后好看一些,顶部弄好了,稍不注意,就让它长成鹤膝了。
          放养时已经结顶的,需要在清明前后把顶部的嫩芽都剪掉,这样,顶部就会不再旺长。
          最好的办法是放养时,顶部把粗度放到位之后,悠着点结顶,待精养时再逐步完善。
          当然,这仅仅只是个人观点,把它写出来供参考,与大家交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3-01 11:24
          回复
            对节结顶,是一个技术活。
            盆景的造型,与结顶是一致的,什么样的造型,就结什么样的顶。
            顶是有朝向的,顶需要与枝相呼应。这种呼应是触入人类的情感,让顶与枝之间看起来有联系,互盼有情,两情依依,这样,才让人类自己觉得好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3-02 07:34
            回复
              盆景的源于自然,是效法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把它植入自己的作品。
              而盆景更追求高于自然。
              高于自然有多个方面。如:把自然中消美发现并移植于自己的盆景中,陈列在一起,恰当地堆砌,营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但这样做,就能高于自然吗?
              自然之美,往往给人以舒适和震撼,你的盆景能给人震撼?
              很难,最简单的就是把人类的情感加入进去,让它使人感觉到舒适。
              盆景的情感表现,主要是互相关照,互盼有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3-02 07:44
              回复
                借用网友的图,进一步说明。
                它的顶在回望,望的是右边的这一大枝。这种回望,就如同母亲呼唤孩子一样。同时,右枝也需要有回头,对这种呼唤产生回应。
                而左边是怎么样处理的呢?左边有两枝,它们与姐妹一样互相照应,上面的一枝是骤在母亲身边的,母亲的关照,可以通过上面的一枝传递给下面的大枝。所以,母亲主要关照的是右边这个孤零零的大枝,就如同老母鸡招唤掉队的小鸡一样。这样才像一家人,有家的亲切。
                这些枝条若更粗壮一些,风格就会变化。
                粗壮的枝杆有力,有气势,它们构成的画面就会演变成如苍老的父亲,带着一群健壮粗犷的儿子,父亲老当益壮,儿子们生龙活虎。这样体现的就不是母亲带孩子的柔美,而是一群豪壮的父子兵,充满了霸气。
                其力量源于苍伤健壮,更源于互相关照的团结。是亲情让他们团结,团结彰显力量,力量透出霸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3-02 08:08
                回复
                  初学者看到这里,莫不想试试用作品表达情感,是吧?
                  可是你现在还没有机会表达,因为你玩的是中大盆景,需要等很多年,才能体味这样的表达。而很多年之后,你却发现,你当初整形时,所整的顶和枝,很不适合顺畅地表达情感。因为你是初学者,不懂得情感表达的铺垫,未能熟练地层层推进。
                  所以,你需要用小品练手。小品可以很快成型,可以不停地修改。
                  需要大量地练习,你才能熟练地把握。
                  可以找我要一些练习的小品。练习的小品也是需要基础的,新手用垃圾练,很难走正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3-02 08:22
                  回复
                    新手往往分辩不出粗桩的好坏。
                    很多大众认为好的桩,是依据别人的成型作品来的。别人的成形作品早已经深深地影响大众,它使得该类桩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越高,作品越雷同,雷同的作品比质,就进入工匠精神的追求。
                    你玩盆景,是准备追求艺术?还是追求工匠精神呢?
                    追求工匠精神,日本就是例子。
                    追求写意,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情感,是中国盆景的追求,它会使我们的新作品,在十年时间超过日本。
                    工匠精神,必然被艺术残忍地冲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3-02 08:42
                    回复
                      追求艺术,应该定为新手的奋斗目标。
                      否则,你的工艺永远也超不过老手,你准备等他们过世了,再开始得色吗?
                      另辟新径,走自己的路。
                      必须要有这样的气魄,不想成为大师的盆友,不是好盆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3-02 08:46
                      回复
                        选桩,需要选好桩。
                        但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我的大师朋友到京山来,从来都是选别人不看好的桩。这才是水平。
                        根盘好,过渡好,杆形变化丰富,都可能成为好桩。甲大师的好桩,乙大师未必喜欢?
                        自己能整出来的,才是一等一的好桩。
                        一个作品成功,市面上就又多了一类好桩。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03-02 08:52
                        回复
                          很多人认为下山桩改柸很难。
                          改柸是一个美的发现过程,把美的留下来,充分弘扬,是第一要素。
                          尽可能把丑的地方给处理掉,结合树种的生长规律,就可以杀伐了。
                          但熟手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先立意构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03-02 0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