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e吧 关注:18,934贴子:1,439,873
  • 8回复贴,共1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文旅农”联动发展 天祝县探索电子商务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文旅农”联动发展天祝县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催发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引发了如何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观念变革。作为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天祝藏族自治县(简称天祝县)借助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紧密围绕该县得天独厚的区域特色,探索出了“文旅农”联动发展的电子商务新模式。
  公共品牌催生联动模式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华锐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境内群山环抱,环境优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称。自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以来,天祝县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和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旅游”融合发展,紧密围绕得天独厚的区域特色,深度挖掘“生态优势”、“人文优势”、“产业优势”,以文为载体、以旅促农,以农助旅,打造天祝专属性、鲜明性、独创性的“文旅农”区域公共品牌模式。
  正在天祝县进行区域公共品牌规划设计的甘肃达歌品牌营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恩东告诉记者,把区域公共品牌作为“文旅农”模式推广的商标化主品牌,以政府授权做信誉背书,通过统一授权、统一管控筛选,在提高农特产品、旅游产品、文创产品辨识力的同时,还可以把电商发展与乡村振兴、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关联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共享机制。比如通过对农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对天祝县地域文化特色的宣传力度,提高天祝县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的曝光度,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反之,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可实现与农业资源的互动性,带动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产业联动发展。
  王恩东表示,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以文化、旅游、农业为产业链的整合性经济,最终将成为未来县域经济的主流发展方向。
  创新思维拓开发展后劲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人文资源。然而,由于地形及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天祝县自然条件严酷,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尽管近年来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贮运销售、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品牌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农畜产品的规模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相对比较低,与其他县域相比,在农产品上行方面面临“短板”。
  与此同时,天祝县作为华锐藏区传承之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天祝特色的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产业链旅游,推进文化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制定实施“互联网+”文化旅游行动计划,倾力建设“藏乡天祝·吉祥天堂”。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天祝,天祝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做优做强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其间,创新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把农村电商的触角延伸到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上来,成为天祝电子商务发展的务实思维。
  天祝县商务局局长段恒荣告诉记者,去年12月23日,县委书记李鹏在调研天祝县电子商务工作时指出:“独特的区域性、民族性是天祝县打造特色县域电商的先天优势,丰富的农特产品、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是天祝县发展电子商务的产品基础”,对天祝县电子商务“农旅文”发展模式的确立,做出了明确的思想保障和理论指引。
  王恩东对此认为,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点,通过“文旅农”模式创新,可以形成天祝县基于独特文化、旅游与农产品的多次产业的互动、跨界、融合发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及良性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生态战略,形成产业的联动发展与繁荣,提高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和现代农业整体效益。
  四大体系铸就发展根基
  显而易见,确保“文旅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制机制,为扶贫开发开辟新路径,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扶贫攻坚,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打造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升级版,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推动全县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天祝县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现实任务。
  为此, 天祝县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大力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农产品上行支撑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四大体系”,建立以生产、交易、运输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以开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以品牌、品质、文化为一体的价值链,以农产品追溯、信息报送为一体的信息链的“四个链条”,基本实现了政策、培训、网络、物流和金融支撑“五个覆盖”。截至目前,共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6个乡镇电商服务站,6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其中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点38个,覆盖率66.27%,深度贫困村服务点28个,覆盖率100%,拥有2个电子商务自建平台,1个天猫店,1个京东自营店,4个阿里巴巴批发店,35个企业淘宝店,172个个体淘宝店,从业人员340多人。
  天祝县商务局局长段恒荣告诉记者,到2019年6月底,天祝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将全面建立,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和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高,乡镇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贫困村电商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三有一能”目标。
  据了解,在推行全域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天祝县电子商务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特色,探索出的电子商务“文旅农”发展模式,将实现农特产品与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农产品上行服务和市场推广模式,有效促进天祝县经济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路径,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1楼2019-03-18 10:19回复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成县: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分红务工“双收入”
     “用振动筛将小麦里的杂质筛选出来,使得小麦干净无杂质,这样面粉的品质也会更高。”张旭飞如此介绍磨面的关键环节。
      今年年近40的张旭飞是陇南成县索池镇王湾村村主任。他在村上乐于助人,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很受当地民众欢迎。如何让村民有钱花,让大家住上好房子,让王湾这个小山村变化再快一点、再大一点?张旭飞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
      王湾村是成县10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以前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一直以来,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贫困的面貌,许多民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少贫困户靠救济过日子,村集体经济积累也非常薄弱。
      近年来,王湾村在成县县委组织部和农牧局、扶贫办的支持下,先后得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共计30万元,又在帮扶单位县委宣传部的帮助下成立了“成县犀江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支书王照国一直在考虑,谁能挑起这个重担,带领大伙一起致富奔小康。最终经过村两委班子推荐,担子压到了张旭飞身上。
      从一开始的方案制定、选址勘察、征地补赔、施工验收,到购置磨面机、榨油机,建厂房,再到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张旭飞都丝毫不敢松懈。
      该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87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8人,带动帮助32户贫困户实现增收,与26户贫困户签订帮带养殖分红合同,发放鸡苗600只,中蜂40箱,由合作社集中饲养,统一销售,实现了合作社和贫困户互利双赢。
      刘爱生家住王湾村王湾社,妻子患病在家,常年需要照顾,家庭经济收入不高。合作社创办后,他女儿刘海燕长期在合作社务工,短短几个月仅务工这一项实现增收3000多元。
      如今,合作社依托“犀江园”系列产品,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为主,附带土鸡、中蜂养殖和栽种油菜、本地小葱等经济作物共同发展。此外,还对当地纯绿色无公害潘林麦面粉和菜籽油进行加工包装,依托电子商务进行线上销售、线下配送,辐射服务周边3000多名民众。
      如今的王湾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一排排太阳能路灯整齐地站在道路两侧,通村道路硬化率,动力电、移动网络、安全饮水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3楼2019-03-18 10:22
    回复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到2027年河南将建百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
        近日从河南省林业局获悉,到2027年,河南省将建成100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使其成为人们度假、休闲、体验、运动、养生、疗养和观光的目的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森林特色小镇的农民来自林业及相关收入占总收入比应达60%以上。
        河南省森林特色小镇分为森林康养型、生态旅游型、生态绿化型、特色产业型等四个类型,根据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建设要求,重点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观光,丰富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实施林业一二三产融合,突出主导产业特色,形成集聚复合优势度高的特色村镇。
        据悉,森林特色小镇申报对象可以是村庄,可以是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特定区域或自然村庄聚落,也可以是林业龙头企业。经过自愿申报、审核筛选后,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将被列入河南省森林特色小镇建设名单,进行1年左右的培育建设。达到创建标准的村镇,由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局授予其“河南省森林特色小镇”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根据《河南省森林特色小镇申报与考核办法》,森林康养型、特色产业型和生态绿化型森林特色小镇区域林木覆盖率(含湿地等生态绿地)不低于80%,区域森林面积不小于2400亩;生态旅游型森林特色小镇林木覆盖率不低于50%,区域森林面积不小于1500亩。申报区域居住人口山区500人、平原1500人以上,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其中,特色产业型森林特色小镇面积不低于4平方公里。
        此外,申报森林特色小镇须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和生态服务设施,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驿站、绿道、栈道、生态标识等生态便民服务设施齐全、配套。


      5楼2019-03-18 10:23
      回复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黑龙江贫困县贫困劳动力可获免费技能培训
         近日从省人社部门获悉,黑龙江省今年继续深入推进人社扶贫攻坚,目标实现1.2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贫困县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都能获得免费技能培训,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接受技工教育。
        深入实施就业扶贫“两联三送”三年行动计划,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在加强劳务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的同时,做实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
        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员需求,开展大规模精准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建档立卡“两后生”,落实免费就读技工院校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等政策,促进产教融合,提升技能水平。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范围。
        建立与扶贫、发改、农业、商务、残联等部门协调沟通机制,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完善各项扶贫措施,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落实到每个贫困地区、每名贫困群众。及时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不断优化完善,提高工作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7楼2019-03-18 10:24
        回复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黑龙江贫困县贫困劳动力可获免费技能培训
           近日从省人社部门获悉,黑龙江省今年继续深入推进人社扶贫攻坚,目标实现1.2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贫困县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都能获得免费技能培训,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接受技工教育。
          深入实施就业扶贫“两联三送”三年行动计划,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在加强劳务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的同时,做实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
          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员需求,开展大规模精准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建档立卡“两后生”,落实免费就读技工院校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等政策,促进产教融合,提升技能水平。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范围。
          建立与扶贫、发改、农业、商务、残联等部门协调沟通机制,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完善各项扶贫措施,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落实到每个贫困地区、每名贫困群众。及时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不断优化完善,提高工作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9楼2019-03-18 10:25
          回复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靖远县:“农旅结合”走出特色致富路
            春节期间,正值大棚草莓采摘季节,走进东湾镇大坝村的种植基地,扑面而来的香甜气息以及一串串像红珍珠一样镶嵌在碧绿的绿叶中的草莓,使人感到赏心悦目、春意盎然。一些游客们正在精挑细选采摘着自己心仪的草莓,还有一些游客正忙着拍照留念。
              种植户张旭平是村里的脱贫户。据他介绍,近几年在县乡两级政府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下,他发展起了大棚草莓种植并加入了专业合作社,每年都会获得不少的收益。
              张旭平说:“今年我又种了三个草莓大棚,主要以采摘为主,每天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现在我对草莓种植干劲十足,我也相信它能给我家带来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与张旭平一样,村民张守祥也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申请贷款发展旅游采摘农业,第一年便让他尝到了甜头。张守祥说:“我今年尝试西瓜和辣椒套种模式,西瓜元月份就上市了,一斤能卖六块钱,一个棚总共能卖两万多块钱,还有辣子也能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总体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近年来,靖远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力争把特色种植、特色采摘、休闲垂钓、特色餐饮等“农旅结合”型现代农业做大做强,进而走出一条符合实际且别具特色的增收致富之路。
              如今,在靖远县东湾镇,像大棚特色果蔬这样的采摘农业,正在逐渐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同时,靖远县还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等举措,引导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进入糜滩镇独石村村民张勤开办的“水韵独石农家乐”,传统的农家小院、整洁舒爽的环境、自然唯美的装饰备受游客青睐。
              “我以前是种庄稼的,从村上搞乡村旅游开始,乡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就动员我搞个农家乐,搞了这么半年多时间,我感觉比种庄稼要好。”张勤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张勤在“水韵独石”项目建设之初便把自己家改造成了农家乐,并于2018年7月份开业,现有农家特色客房5间,餐饮日接待能力在100人以上。全年已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营业额超过6万元。截至目前,靖远县已打造了如富坪新坪“花儿新村”、水韵独石、五合枸杞小镇、东湾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新兴旅游“名片”,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及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楼2019-03-18 10:26
            回复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乐都49个贫困村摘帽退出
              2018年,海东市乐都区充分协调各方力量,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狠抓项目落实,拓宽增收渠道,增强发展后劲,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完善,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62元以上,顺利实现49个贫困村退出、3006户10173名贫困人口的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据了解,乐都区通过实施“八个一批”“十大扶贫工程”,不断改善民生条件,扶贫成效进一步显现,特色优势产业和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对132名残疾学生随班特校就读和送教上门,全区无因贫辍学现象发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实施新识别609名贫困人口到户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2017年至2019年所有贫困户(除1075户低保兜底户)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据悉,乐都区通过区级自查自验、省市级抽查验收,年度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均达到了脱贫标准,达标率为100%。


              13楼2019-03-18 10:27
              回复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渑池“三品一标”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在渑池县陈村乡西段村采访,看见位于该村的渑池县进宝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光温室内,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分拣包装香菜(当地村民称为之芫荽)。“今年我们合作社的芫荽通过了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合作社负责人黄治国介绍说,在产品进入超市前,我们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检测报告等都扫描传过去,有了这些东西,客户和我们做生意很放心。
                  近年来,渑池县积极引导有特色、有优势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造条件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强化“三品一标”监管,提升“三品一标”的品牌信誉度、知名度和可信度,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由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拥有“三品一标”的农产品不仅是其生产地域、企业的证明,更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2018年,渑池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10个,新申报认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个,申报认证绿色食品2个。”渑池县农业畜牧局质监中心负责人张光宏介绍,目前渑池县在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共有42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4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6个。
                  “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合作社专门设计了包装,把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无公害农产品的logo以及证书编号都印上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在该县仁村乡坻坞贡米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合作社负责人陈丛法拿出散发着浓郁人文气息的“仰韶贡米”包装袋介绍,我们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要求生产,每年产品检测都是合格的。
                  “我们督促获证单位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上市产品开展自检或委托送检,检测合格后张贴合格证上市,让群众吃得放心。”张光宏介绍,该县强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对接机制,实现了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溯、储运信息可查询,使“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成为市民“菜篮子”与餐桌上的“常客”。
                  据悉,渑池以“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为切入点,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打造安全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现已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7.5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5万亩、绿色食品基地3500亩,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面积22.5万亩;创建“渑池丹参”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1个,仰韶贡米、仰韶牛心柿、仰韶大杏、“澧津”花椒、“旭慧”石榴等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5个。


                15楼2019-03-18 10:28
                回复
                    中国蓝田总公司转发:四川绵阳2018年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绵阳市以猛药良方精准治贫,以浓墨重笔奋力作答2018脱贫大考,紧紧围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总体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年来,主要领导不仅“挂帅”,而且“出征”,多次深入贫困村,察真贫、找问题、谋对策;全市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2亿元,各级各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为贫困户脱贫精准开出“药方”;在全省率先实施村级财务“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全面建立健全县、乡、村、户四级公告公示体系,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一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成功“摘帽”,34521名贫困群众、225个贫困村脱贫,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8年,绵阳市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再战再胜。
                    事件影响
                    2018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每一个角落,绵阳市下足“绣花”功夫,打好“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在绵阳这片热土上,脱贫攻坚的红利润泽每一名贫困群众。
                    2018年,绵阳市农业产业扶贫累计投入资金5.36亿元,带动1.42万贫困人口脱贫;
                    组织开展贫困人口就业培训4036人次,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含务农)9.87万人,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3435人;
                    锁定易地扶贫搬迁计划2226人,截至2018年11月底,开工建设2226人,搬迁入住2226人,搬迁率100%。贫困户危房改造2495户,竣工2495户,进度100%;
                    全面落实“9+3”免费教育和15年免费教育等政策,免除2.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和3.4万名中职学生学费;
                    全面落实“两线合一”政策,农村低保上调至3840元/年,继续将3.58万名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纳入低保保障,累计发放金额8084.58万元;全市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2亿元。
                    市民感言
                    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贫困户周明贵:“去年,通过村里的青松甜梨专业合作社引领带动我们集体种梨树,我们户均增收在300元至400元左右,如果愿意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还能收入80元左右,一年约3000元。除此之外,入了股的村民年底还能分红,日子是越过越好。”
                    摸着鼓起的腰包,望着日渐美丽完善的村落,周明贵说:“这几年,咱们陆续将村组道路进行了修缮硬化,目前已修了24公里,不仅方便整洁了,更重要的是完善了基础设施,可以进行机器作业种梨,减少了生产生活成本。未来,我们计划发展旅游,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与梨有关的旅游项目,争取能够真正的农旅结合。我们有信心,每一个***子都会越过越好。”
                    近日,平武县古城镇阳南村村委会大院里喜气洋洋,这里正在举行产业发展与东西部协作资金产业分红大会。41户参加该村合作社的农户现场分到黄牛养殖分红金8万余元。拿到分红的这些村民中,有不少都是贫困户。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养殖黄牛、种植茶树,咱们村走上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致富之路。加上对口联系部门每年帮着将村子里的农土特产进行销售,这么强大的帮扶力量给我们扎起,我们也铆足了劲搞发展,做一个努力奔跑的人!”


                  20楼2019-03-18 1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