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吧 关注:6,726贴子:36,612

张氏大能推荐(有时代影响力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挥也成为张姓得姓始祖。


1楼2019-05-01 08:08回复
    三家分晋-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2楼2019-05-01 08:10
    收起回复
      纵横战国--张仪
      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


      3楼2019-05-01 08:18
      回复
        汉初三杰-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4楼2019-05-01 08:22
        收起回复
          出使西域-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1]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2-4]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5楼2019-05-01 08:26
          回复
            文理并重-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1]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2]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6楼2019-05-01 08:29
            回复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1]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7楼2019-05-01 08:33
              回复
                天师世家-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张道陵创建天师道的背景: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学名为: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8楼2019-05-01 08:35
                回复
                  天公将军-张角
                  张角(?-184年),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 [1] 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172)初传道。中平元年(184),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9楼2019-05-01 08:39
                  回复
                    桃园结义-张飞
                    张飞(165年-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1] 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2] 公元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10楼2019-05-01 08:43
                    回复
                      曹魏名将--张辽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 [1] 冲击东吴十万大军 [2] ,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 [3] ,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4] 。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 [5-6] ,差点活捉孙权 [7] 。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8]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11楼2019-05-01 08:48
                      收起回复
                        孙吴重臣-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张昭善隶书,其作品无存。唐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12楼2019-05-01 08:58
                        回复
                          凉州政权-张轨家族
                          凉州牧,即是凉州的最高军政官员。凉州的治所姑臧就是现在的凉州区所在地,姑臧也是河西节度使的政府驻地。姑臧是武威郡、古雍州、古凉州治所所在地,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作为东晋十六国中前凉、后凉、北凉、南凉、大凉的首都。
                          自西汉建始元年(前33年)至北凉玄始元年(412年),凡445年。据史籍所载:历任凉州牧至少有12人。这12人分别为:赵宏、郭伋、窦融、马超、张轨、张寔、张茂、张骏、张天锡、吕光、段业、沮渠蒙逊。(赵宏、郭伋、窦融等既是州牧,又兼刺史。)
                          其中张氏家族占近一半,名录如下
                          1、张轨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张轨
                          (按):张轨(255-314年),字士彦,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奠基人,自称西汉常山王张耳后代。聪明好学,文雅端庄,深通儒术,深得中书监张华赏识。初授太子舍人,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趁着八王之乱,割据西凉地区,平定张镇内乱,收容各地流民,拥戴晋愍帝司马邺,抵抗前赵军队,翼护西晋王室,封西平郡公。建兴二年(314年),去世,终年六十岁,追赠凉州牧、侍中、太尉,谥号武穆,葬于建陵。曾孙张祚即位,追谥武王,庙号太祖。
                          2、张寔
                          西晋建兴二年(314年),张寔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张寔
                          (按):张寔(271-320年),字安逊,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开国君主,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学尚明察,敬贤爱士。建兴二年(312年),张轨死后,继任凉州刺史,封西平郡公。建兴四年(316年),派兵救援长安。西晋灭亡后,拥戴晋王司马睿即位。建兴五年(317年),自称凉王,建立前凉政权,自恃险远,颇自骄恣。建兴八年(320年),为部下刘弘等人所刺杀,终年五十,葬于宁陵,谥号昭公。孙子张祚称帝,追谥昭王。
                          3、张茂
                          东晋太兴三年(320年),张茂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按):前凉成王张茂(278年―325年),字成逊,籍贯凉州,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前凉明王张寔同母弟 ,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初任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太兴三年(320年),其兄张寔被杀,张茂继位。太宁三年(325年),张茂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成王,庙号太宗。
                          4、张骏
                          东晋太兴七年(324年),张骏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张骏
                          (按):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幼而奇伟,卓越不羁。建兴四年(316年),封霸城侯。建兴十二年(324年),叔父张茂病死后,正式继位,拜凉州牧、护羌校尉,封西平郡公。谨守人臣之节,效忠晋朝王室。秉政期间,勤劳政事,册立世子,极力扩张版图,夺取河南地区,尽有陇西之地,割据一方。建兴三十四年(346年),去世,享年四十岁,谥号文公,葬于大陵。其子张祚称帝后,追谥文王,庙号世祖。
                          5、张天锡
                          西晋太和元年(366年),张天锡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按):张天锡(338年—398年),小名独活,字纯嘏(初字公纯嘏),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张天锡为前凉文王张骏少子,前凉桓王张重华之弟。玄靓时天锡既右司马张邕,专掌朝政。郭太妃以张天锡专政,与张钦密谋诛杀张天锡,事泄,钦等皆死;张天锡命右将军刘肃,夜袭王宫,杀张玄靓。自立为大将军、校尉、凉州牧、西平公。遣司马纶骞奉章请命,并送御史俞归还京都。太和初,诏以天锡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陇右关中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天锡口才极健,然“荒于酒色,不恤政事”。376年张天锡射杀前秦使节,前秦遂以十三万步骑攻陷姑臧,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382年前秦发动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天锡后投靠东晋,是十六国亡国之君唯一投靠江表者。封为左员外郎、散骑常侍。东晋政权后来又恢复其西平郡公的爵位、为金紫光禄大夫。玄时,欲招怀四远,乃用天锡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398年病逝,年六十一。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追赠为镇西将军,谥号悼公。
                          又一说,张天锡(346年-406年),小名独活,初字公纯嘏,后改字纯嘏,前凉文王张骏少子,前凉桓王张重华和前凉威王张祚的弟弟,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晋书》:“天锡少有文才,流誉远近。
                          内容来源:凉州文化研究


                          13楼2019-05-01 10:40
                          收起回复
                            隋朝柱石-张须陀
                            张须陀(565年—616年),字果,弘农阌乡人,隋朝名将。
                            张须陀性格刚烈,有勇有谋,他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开府。后为隋朝南征北战,当年更是以五人之力抵挡住两万多的农民起义军,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起义军无不闻风丧胆。张须陀手下三大名将秦琼、程咬金、罗士信都是能征惯战之人,随张须陀多次率军平定各地的叛乱,威振东夏,被认为是隋朝柱石。
                            当时天下太平日久,百姓多不习兵,地方官吏每与叛军作战,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唯独张须陀勇决善战,同时又擅长抚驭,所以很得军心,当时号为名将。


                            14楼2019-05-01 11:21
                            收起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6-02 2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