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政权-张轨家族
凉州牧,即是凉州的最高军政官员。凉州的治所姑臧就是现在的凉州区所在地,姑臧也是河西节度使的政府驻地。姑臧是武威郡、古雍州、古凉州治所所在地,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作为东晋十六国中前凉、后凉、北凉、南凉、大凉的首都。
自西汉建始元年(前33年)至北凉玄始元年(412年),凡445年。据史籍所载:历任凉州牧至少有12人。这12人分别为:赵宏、郭伋、窦融、马超、张轨、张寔、张茂、张骏、张天锡、吕光、段业、沮渠蒙逊。(赵宏、郭伋、窦融等既是州牧,又兼刺史。)
其中张氏家族占近一半,名录如下
1、张轨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张轨
(按):张轨(255-314年),字士彦,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奠基人,自称西汉常山王张耳后代。聪明好学,文雅端庄,深通儒术,深得中书监张华赏识。初授太子舍人,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趁着八王之乱,割据西凉地区,平定张镇内乱,收容各地流民,拥戴晋愍帝司马邺,抵抗前赵军队,翼护西晋王室,封西平郡公。建兴二年(314年),去世,终年六十岁,追赠凉州牧、侍中、太尉,谥号武穆,葬于建陵。曾孙张祚即位,追谥武王,庙号太祖。
2、张寔
西晋建兴二年(314年),张寔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张寔
(按):张寔(271-320年),字安逊,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开国君主,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学尚明察,敬贤爱士。建兴二年(312年),张轨死后,继任凉州刺史,封西平郡公。建兴四年(316年),派兵救援长安。西晋灭亡后,拥戴晋王司马睿即位。建兴五年(317年),自称凉王,建立前凉政权,自恃险远,颇自骄恣。建兴八年(320年),为部下刘弘等人所刺杀,终年五十,葬于宁陵,谥号昭公。孙子张祚称帝,追谥昭王。
3、张茂
东晋太兴三年(320年),张茂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按):前凉成王张茂(278年―325年),字成逊,籍贯凉州,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前凉明王张寔同母弟 ,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初任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太兴三年(320年),其兄张寔被杀,张茂继位。太宁三年(325年),张茂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成王,庙号太宗。
4、张骏
东晋太兴七年(324年),张骏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张骏
(按):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幼而奇伟,卓越不羁。建兴四年(316年),封霸城侯。建兴十二年(324年),叔父张茂病死后,正式继位,拜凉州牧、护羌校尉,封西平郡公。谨守人臣之节,效忠晋朝王室。秉政期间,勤劳政事,册立世子,极力扩张版图,夺取河南地区,尽有陇西之地,割据一方。建兴三十四年(346年),去世,享年四十岁,谥号文公,葬于大陵。其子张祚称帝后,追谥文王,庙号世祖。
5、张天锡
西晋太和元年(366年),张天锡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都督、护羌校尉、凉州牧。
(按):张天锡(338年—398年),小名独活,字纯嘏(初字公纯嘏),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张天锡为前凉文王张骏少子,前凉桓王张重华之弟。玄靓时天锡既右司马张邕,专掌朝政。郭太妃以张天锡专政,与张钦密谋诛杀张天锡,事泄,钦等皆死;张天锡命右将军刘肃,夜袭王宫,杀张玄靓。自立为大将军、校尉、凉州牧、西平公。遣司马纶骞奉章请命,并送御史俞归还京都。太和初,诏以天锡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陇右关中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天锡口才极健,然“荒于酒色,不恤政事”。376年张天锡射杀前秦使节,前秦遂以十三万步骑攻陷姑臧,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382年前秦发动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天锡后投靠东晋,是十六国亡国之君唯一投靠江表者。封为左员外郎、散骑常侍。东晋政权后来又恢复其西平郡公的爵位、为金紫光禄大夫。玄时,欲招怀四远,乃用天锡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398年病逝,年六十一。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追赠为镇西将军,谥号悼公。
又一说,张天锡(346年-406年),小名独活,初字公纯嘏,后改字纯嘏,前凉文王张骏少子,前凉桓王张重华和前凉威王张祚的弟弟,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晋书》:“天锡少有文才,流誉远近。
内容来源:凉州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