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周易吧 关注:66,188贴子:436,991
【观物】-2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无非如下:
其一,人生或顺或逆,从未寻求于道者,一生如在梦中,此不知也。
其二,身处顺境,而求道,望神佛佑之升官发财以求平安者,此是妄知妄求也,一生如梦之再梦也。是故,有此妄知,不若不知也。此类者,常重金求功德,重金以物而饰之其身、饰之其居,甚者,百万之金以求新年首柱之香火也。
其三,人生处顺境,将求道视之为如日常得一名利财富也。此类者,常为博而学,好为人师,以显其识。因其身处顺境,常以己为是,是以,其心,已自我至极矣!此是妄知至极之人。然,今处和平岁月,人多是衣食无忧,是故,此类者,最多矣!亦是最难回头之人也!直至自然之法则将其击得粉身碎骨,头破血流,或可放下自我而回头矣!观此而知,犹如股市在牛,人人皆师焉!此类者,常迷于法文经语之表面文字,是故,终日迷于类似入定、觉知、开悟、空性等等名词解释中。又常求神通而求道,终日枯坐。此者,多见于佛家。知人生为梦,而又妄求以梦解梦也!
其四,身处由顺境而转逆境者。经济周期之轮转,自然之法则也。是故,此类者,在逐日增多。虽有回头之意,却无回头之心,未曾彻底死心,自我仍在矣。是故,此类者求道,常期望求道而改己之运也。由此,便常堕入术,算命改风水。亦或因理而入谋。因其曾经成功,是故,常以己为智,以己为能,又因妄传而使佛法之本来陷于至玄至难之地,继而堕入用己之智巧来解读法文经意。又常入顿悟之误区,妄图一夜顿悟而成佛成圣。吁!何其可悲可笑也!此类者,妄求之心更甚矣!知人生为梦,又白日做梦者,非此类而何?仍是多见于佛家。
其五,身处逆境而不能自拔者。已被自然之法则打击至心灰意冷,又不知从己心而寻找答案。是故,貌似心死,实则想死而未能死!常终日焚香拜佛或跪地祷告,以求神佛助其解脱。亦或遁入深山而避世,甚至抑郁成疾而轻生!此者,知人生为梦,而不知人生因何而为梦也!
综之,不知要从己心寻求答案以解人生之梦者,此是人之妄心蒙蔽也,被欺也!不知者也!知要从己心寻求答案以解人生之梦者,却从未舍己心之妄欲,此是妄心之欲甚重也,自欺也!妄知者也!是故,妄知者,不若不知!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老子一言定乾坤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众生不得真道者,归其一,从未开始也!


1楼2019-05-05 11:30回复
    【观物】-3
    性者,有二。
    其一,自然之性。道生天,天生地,天包地,地托天。天以地为基,地以天为用。天生于动者也,是以,时之运转不息;地生于静者也,是以,万物乃生。人生于天地之间者,随天之时、用地之静也。是故,身有所行,心无所动也。万物成,则天地退位,日月代之而行,是故,人不可居于有功之地也。
    日月之所行,寒暑昼夜也,人者,行于昼而栖于夜,用日之阳也,阳者主进、主光、主善,是故,人当择善而行。阳者,法乎天,阴者,法乎地,阳一而阴二也。是知,择善而进者,迟;择恶而退者,疾。犹如百金损其五十,损其半也,然,五十至于百,则需倍之也,是故,当慎哉!
    阳为阴之父,阴为阳之母,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以,二者相生又相克,相生者,互为其根也,相克者,对立也。然,二者本一气而生也,是故,万物未生之时,二者同体,生则二者同出,相克而又互根。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是故,万物本无生死,惟变其形也。人常以死而惧之,是以,庸人自扰也。然,择善之人则阳多,反之则阴多,阴多者,必失人之中气,堕入阴多之物,是故,择恶而行者,其身死而形变,多为动植也,慎哉!
    阴阳之转换,人之盛衰荣辱也,是故,名利者,如击鼓传花,未曾归属任何人也,犹如人握拳而生,随即手张开,索求一生,必撒手而去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一而坤二,是故,自古女子是非多。然,物之生,必有交数也,是知,有男形似女者,亦有女形似男者;又有男似女之性者,亦有女似男之性者。交数者,三分也。
    日为夫,月为妇,月必得日之光而明,妇必因夫而荣。夫妇如日月,一外一内,不可逆之,逆之,则家道失,阴阳不调,自将离散也!
    天地生万物,备天地万物之性于一身者,人也,是故,人者,万物之灵也。既备万物之性于一身,是以,有心似虎狼者,亦有心如蛇蝎者,有心硬如金刚者,亦有心软如花草者……有善攀者,有善奔者,亦有善算者,亦有善跃者……皆有所长也。
    其二,人之性。
    一、自尊,以己为尊,自我也,与生俱来之性也。以己为尊,则以己为是,以己为能。是故,同于己者,则喜之;异于己者,则恶之。是以,傲生矣。若有强于己者,则嫉生矣。因其傲,则忠言难入其耳;己若有错,心中自圆其说,对外圆其言行,是故,伪生矣!
    以己为尊,人皆不如己也,是故,欲以功成名就而证之,所谓有头有脸也。直至不择手段而堕入恶行。有功成名就者,便是更加以己为能,继而追求所谓最,亦即追求完美也,殊不知,天地尚缺三分矣!直至物极必反而衰辱。
    以己为尊,则己之为美,是以,华服锦衣,而入虚荣。若见他人锦衣玉食,则心中尚贤也。尚贤,则己悲,眼中尽是他人之美、他人之能,继而怨恨己无父母之财、己无能儿、己无贤妻、己无能夫!……
    以己为尊,有我也,有我则观物必有所偏失,观有失,则行必失。是故,自尊者,万千妄念之根也,须拔之,丝毫不留!
    二、情。
    情者,亲情爱情友情也,亦是与生俱来之性也。不可灭也。否则,便如木偶一般。当亲之于不亲,不亲之亲也。爱之于不爱,不爱之爱也。久之,便能体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矣!所谓大爱大仁大亲也!若爱之于爱,则心必有所期待,有所期,必有所失,而堕入苦海!
    三、习以成性。习者,皆因后天学识而起,己心所发也。帮助他人,而心存助人之心;己有所失,心存失意;己有所得,心存喜意……是故,当心无所留也!
    人性者,妄欲也,舍之,则心归于静,心静则明,明则神清,神清则观物于透彻,观之透彻则洞然!是故,圣人一心观万心也!观其言行,必知其心也!所谓真能应物也!
    自然之性者,万物之规律也,天主之,不可逆也。人之性者,妄欲也,不明自然,便自我而行,直至头破血流、心神俱疲,方有回头之心。是故,得道者,多为磨难多者!所谓明心见性者,灭人欲而存天理也。心静神清则能明己明人明自然,既明,则存天道,顺天而行也。至此境,方能体会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达者顺天而生。
    综而言之,人为者,逆天也;舍人为,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人之为,以为己是改变者也,其终,必是在强大自然法则面前不堪一击,而堕入深渊!是故,因循自然也!


    2楼2019-05-06 10:17
    回复
      【观物】-4
      人们尖叫着从各种屋子里跑出来,挤在大街十字路口中心,地震了!人挤人,动弹不得。四周楼房摇摇欲坠。突然,一片寂静,惟余大地的轰鸣声。这瞬间的寂静或许代表着人们的听天由命,心死了!大地停止了颤抖,人们又尖叫着四散奔逃,心又活了!
      行在空中的飞机突然猛烈下坠,人们依旧尖叫,继而悄无声息,心又绝望了!突然机头猛的拉起,继续前行。终于稳了,于是人们又开始考虑各种世事,心又活了!
      此是外物致于心死。心死者,心归于寂也。能识自然法则者,心常寂。
      打牌之时,每局结束,输方通常怨天尤人、指责同伴,当把所出之牌从新倒推回去,败因常是己之过。于是,心中坦然矣!
      此是己让己心死。是故,能识己者,心常静。
      是知,心寂者,无非此二者也。自然外物皆映于心,故,归其一,识己之心也。识心者,观心也,观心之所映也!
      自尊者,与生俱来,若因各种经历而常遭打击,则堕入自卑。心若无尊,又何来卑哉?若以寻找自信而治之,其终不是自大狂妄便是抑郁成疾,犹如从百尺之坑而坠入万丈深渊。
      虎狼者食活物,本性也,如人日食三餐,再正常不过之事也,焉何要以残暴或恶而定之?失其本性,则不食亦乱杀。狗失本性,则乱咬。是故,无故打骂于人、甚至砍杀于人者,与此何异?人性已丧矣!故无需计较于心,保护自己便可。或问:遇此类能否无怒?喜怒哀乐者,活人皆有之,然,需有度也,否则物极必反,而堕入无穷无尽苦恼之地。知其丧失人性,是故心中无需计较,久之,懒得发怒矣!再久之,心中无反应矣!岂非寂哉?
      吁!心哉!
      甜言蜜语者,以其言行饰其心也,故必伪;自信至极者,掩其内在之虚也,故,其心必卑;眼中无神者,其心之映也,常不敢直视于人,故,心卑落寞之者也;外表柔弱,老实之人,其心必刚,一旦触碰底线,则爆发而不可收也,是故,忠厚之人不可欺也;常欺人者,以外在之勇掩其内心之懦也,是以,常以人多聚众而壮胆,是故,此类者,天下一等懦夫也,若遇战乱,多是汉奸之类,怕死之辈也……
      与生俱来之自尊,所发第一妄念便是傲。是以,人常不至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已知其理,然,仍是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皆因傲也!傲者,越是聪明越是傲也。然,此所谓聪明者,实则愚也!起初,老子以天地日月之理及水之德,两次教化孔子,未能使孔子回头。以老子之智慧,尚不能助孔子降服其傲,犹如人一心寻死,鬼神难奈也!直至周游列国,困顿不已,始弃己之聪明,而因循于自然,方有孔圣。
      吁!若言自尊为万妄之源,傲实则第一大敌也!
      然,傲者,未足惧,不知己傲者,是为甚矣!


      3楼2019-05-07 09:39
      回复
        【观物】-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花者,物也;一叶者,物也;一事者,物也;一言者,物也……
        一人者,物也;一家者,物也;一族者,物也;一村者,物也;一城者,物也;一国者,物也……
        一代者,物也;一朝者,物也;历朝历代者,所谓历史者,物也……
        一念者,物也;一思者,物也;所思所言所想所闻所见者,皆物也……
        天者,物也;地者,物也;日月星辰者,物也;水火土石者,物也;时者,物也;空者,物也……
        神者,物也;佛者,物也;仙者,物也;人者,亦为物也........
        物物皆太极,物物有世界,物物为宇宙。
        是以,有观一花而明者,亦有观史而明者,亦有观天而明者……综之,观任一物,皆可明也!
        反之,人既能通过任何一物而观透世界,那任何一物亦能将人迷惑矣!
        是故,有迷于名者,有迷于利者,有迷于情者,有迷于仇者,有迷于一事者,亦有迷于一言者,有迷于一念者……综之,物物皆可迷也!
        是知,物者,皆己之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所想所行也,乃心之所映也。
        故,观物者,实则观心矣!观己之心之所映也!
        吁!我者,有二也!心之所映者,物迷我也;能观心之所映者,我明物也,真我也!
        是故,心为太极!当静如止水!


        4楼2019-05-08 11:49
        回复
          【观物】-7
          卦者,有二。
          其一,伏羲之卦,即先天八卦也。邵子谓之皇极。
          其二,文王之卦,即后天八卦也。人皆谓之周易。
          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大至中者,非道而何?是故,皇极者,宇宙之本质也,本来面目也,是谓自然之理也,有道存于其间矣。故曰,皇极者,体也,有用藏于其间矣!
          天上而地下,天地定位也,显于地,是谓纬,南北之异也,故,南北之人之物皆秉性不一也,地之刚在北,故北人高大而壮,常用于外,南人娇小而柔,则常用于内,物亦如此也。北之物悍拔,南之物娇柔,故,有毒之物多出于南也。
          日月者,东西也,东西者,经也,以定时也,万物得以用之,亦如运也。经纬相错,时空相合也。是故,万物运行之规则,圆也,周而复始也。
          物有生于动者,亦有生于静者也。生于动者,得阳多,法乎天,生于静者,得阴多,法乎地。动者亦分飞走之类也,飞者,应乎天,眼睑合于上也;走者,眼睑接于下也,皆天地自然之理也。人者,亦横亦纵也,亦荤亦素也,备天地万物之性于一身也。是故,人有心如磐石者,亦有柔如花草者;有似井蛙者,亦有如鲲鹏者;有善奔者,亦有善举者;有似木而木纳者,亦有似猿之敏锐者……皆用己所长也。此理,即圣经所言上帝造万物,万物各归其类也!
          一气剖而阴阳判,是以万物生矣,一心动而分别起,是以万恶生矣!吁!皇极者,源于太极也,所谓明心见性者,莫不是见此矣?中华之祖六千年前既已告知宇宙之真相,不知今人又苦求苦修哪个本性也?悲哉!难不成宇宙真相有二乎?
          由此而知,人物之所行,皆循其本性也,天地之气使之然也,犹如毒蛇不知自己有毒也,故,善恶者,未曾有标准也!
          事之初,复(卦名)也,复者,天根也,人不曾觉知也,复而有颐(卦名),犹如门槛也,过此门槛,则随(卦),事已进入顺势也,继而至于既济(卦),顺势明朗也,大顺至中孚(卦),中孚者,顺境之坎也,然虽有坎,却难挡顺之势也,偶有小挫,继而至于泰(卦),此时富贵皆来找人矣,人心已经飘然,不以为是时所致,皆以为己之所能也!顺至极点,乾(卦)也,此时人已忘形矣,极则反,是以姤(卦)生矣,阴生之处,谓曰月窟,顺势以开始逆转,人不曾觉也,随即大过(卦)生焉,必有大难之事发生也,继而至于蛊(卦),逆境已定势也,此时人始疑心于己,亦开始怨天尤人,心已乱如麻矣!继而至于未济(卦),如水至悬崖,形成瀑布,一发而不可收,常有喝凉水亦塞牙之感,至于小过(卦),如瀑布至于悬崖底,虽有止势之举,然无济于事也,此时,人心已无奈矣,至于否(卦),天地之气已不交矣,人心已渐无望,直至于坤(卦),逆势至于底,人心已死之际,阳生焉,是以复(卦),由此,又是一元生矣,一元者,一周期矣,物物皆有此元也,无始无终,无休无止,犹如花开花落,是故,佛陀拈花不语。故曰:轮回。此轮回者,观其表,似是事之所至,然观其背后,皆人心所动而致也。是故,心不曾动,怎会落入这轮回之所?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真相,心明也!即所谓看破红尘也。然,焉何见此真相?不为宇宙之轮转,而困于其中也!
          皇极者,自始至终皆在言道也!于宇宙万物真相之上而言道也!后人皆失于理而入于术矣!
          悲哉!若言法未末,道未尽,吾不信矣!


          5楼2019-05-09 10:41
          回复
            【观物】-8
            人间有大河焉,名曰妄欲之河。河之彼岸,谓之圣境,谓之天堂,谓之极乐之地。河之此岸,谓之地狱,谓之苦海,谓之尘世,轮回之地。
            仲尼明之,语之众人,曰:可凿木为舟,以至彼岸。
            释加牟尼明之,语之众人,曰:可伐竹为筏,以至彼岸。
            耶稣明之,语之众人,曰:可拼板为船,以至彼岸。
            仲尼至于彼岸,众人谓之圣人,彼岸之谓圣境。人谓其言为圣人之教化。
            释加牟尼至于彼岸,众人谓之佛陀,彼岸之谓极乐之地。人谓其言为佛法。
            耶稣至于彼岸,众人谓之神,彼岸之谓天堂。人谓其言为神之旨意。
            有圣人之徒至于岸边欲渡河,恍恍然而不得渡。问之,答曰:圣人所言,凡事因循自然,既无凿木之舟,我则无从渡河也。
            又有佛陀之徒至于岸边,亦是不能得渡。自语曰:我虔心向佛,终日焚香打坐念经,一生素食,既修庙又放生,缘何佛之竹筏始终未至?
            又有神之信徒至于岸边,终是未能得渡。问之,答曰:唯神能救人,神既不至,我则无从渡河。
            彼岸,神圣佛皆叹。
            无奈,神圣佛将木、竹、板,放于岸边。然三信徒依旧茫然,皆曰,神圣佛之舟筏船未至矣,故不能渡。
            无奈,圣人将其木凿为舟,放于岸边,圣徒喜之,登舟渡河。行之不久,因其所携之名过重,故舟欲沉,圣人大喊:将汝之名放下!圣徒不舍,遂溺死,其尸仍紧拥其名!
            佛将竹编为筏,放于岸边。佛徒喜之,登筏以渡。筏至于彼岸,佛徒遂扛筏而欲登岸。佛大喊:将筏放下!佛徒不舍,遂累死。其尸仍紧扛竹筏。
            神将板拼为船,放于岸边。神徒无动于衷。神大喊:快登船!神徒依旧未动,自语曰:神未至也,他若不至,我则无从得救。遂饿死,其目仍期待也!
            几日之后,又有一圣徒至于岸边,只见有筏有船,不见有凿木之舟,遂不渡;又有一佛徒至于岸边,只见有舟有船,不见有筏,遂不渡;又有一神徒至于岸边,只见有舟有筏,不见有船,亦不渡。皆曰:非真理所在也。三者最终皆饿死于岸边。
            又过几日,岸边来人众多,皆欲渡河。因见有舟、筏,又见有船,故而起争。圣徒们谓之:未曾听闻圣人之教化者,实为愚昧!佛徒们谓之:未曾闻于佛法者,实为无知,唯佛独尊!神徒们谓之:神是唯一,其他,皆歪门邪道,唯神能救人!于是乎,众徒们唇枪舌战,趋于白热。一家信徒之间,亦是如此。有理屈词穷者,羞恼自杀至死;有恼羞成怒者,杀伐而死;有口干至极者,渴死;有废而忘食者,饿死;有怒火攻心者,气死;……
            彼岸,神圣佛衣袖拭其泪,转身而去。
            忽然,狂风大作,闪电暴雷,河面波涛汹涌,烟雾弥漫。已不见彼岸矣!


            6楼2019-05-10 11:10
            回复
              【观物】-12
              寅癸与卯丁饮于月下,微醺。
              癸曰:我曾穷困,而粗衣简食,人皆笑我至贫至贱;而后我曾富贵,依旧粗衣简食,人皆颂我有德有本;如今我又复归于穷困,仍是粗衣简食,我以实告之,然鲜有人信之。此是为何?
              丁曰:由始至终,汝皆为汝,汝之盛衰,汝之相也,众人着于汝之相而观之于汝,是谓心着于色也。众人着于色而观其相,岂能真乎?是故,风未动,幡亦未动,实则心之动也。
              癸又曰:笑我贫贱者,我曾恶之;颂我德者,我曾喜之。此又当如何?
              答曰:众人心动而有笑有颂,是谓众人之相也。汝之喜恶因众人之相而着色于心,其理同于众人之观汝也。
              癸再问:若我未曾因众人之笑颂而喜恶,则何如?
              丁曰:此是汝之明理也!汝知众人之着于色、相,故未能见之于真,是谓了了分明。因汝之明,故而寂然于心,是谓如如不动也。反之,众人若未曾因汝之盛衰而心动,亦是此理也!
              癸再问:如此说来,静必出于动乎?
              答曰:然也!动中之静,始为真静!
              癸问曰:我常见久坐者,又常听闻入深山者,此是真静乎?
              答曰:偶有静坐或隐于深山者,有助于明理,然,为静而静,或为静而隐,则实为枯坐或避世。犹如树无其根,迟早必枯,其终不是痴迷便是疯颠!是知,明理而证之,必是世事之磨练。为静而静者,实为刻舟求剑也!
              癸叹曰:盖,莲未曾离于淤泥,道未曾离于浊世也!
              遂又问:我常闻他人随口尽是法文经语,此是明理者乎?
              丁曰:法文经语者,一言含万言,一理通万理也,故而能将万理应于万事也。是故善易者不卜,明易者不用易之文;知经知法者,不言法文经语。归其源,终是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故而不能一言化万言,一理通于万理也!是知,如此者,实则未明也。
              癸悦之,遂辞。


              7楼2019-05-11 14:14
              回复
                【观物】-13
                寅癸与众友相约,出城进山。初至城外,有友内急,然行人来往,无处方便。不得已,遂至树后以解。友甚羞之。
                适逢卯丁路过,遂问:欲何往?癸答曰:我等欲进山入寺以奉功德之金。
                丁问:此功德之金用之以何?
                癸曰:用以修缮寺院,以弘扬佛法。
                丁曰:如此说来,奉功德之金者,必是多矣!
                癸曰:然也,我与众友皆愿相往。
                丁问:凡事必有因,汝等因何而乐献此金?
                癸曰:我等献此金,能助佛法之弘扬,是以,有功德矣。且寺内记我等之名,佛祖保佑。
                丁曰:既然如此,汝等岂非以金买功买德乎?与以金买仕者,有何异哉?献金以换保佑,与佛祖交易乎?
                癸及众友愕然无语。
                丁又曰:倘若真法在,何以用庙堂?倘若无心度,何以用供养?是以,有心弘扬者,有心度人也,为弘而弘,为度而度,实已着于色也。
                癸问:此是空门也,何以言之着色?
                丁曰:着色之空非真空也,所谓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此空即色,色即是空也!
                癸问:何为真空?
                丁曰:诸事诸物皆已观之以透,洞然于心,不染于心,是谓真空。动中之静是谓真静。浊中之清是谓真清。汝等着色于功德而奉金,寺内着色于功德而修缮,如自幼读书,欲求之以名利。无异也!是故,汝等献金以修寺,不若行人之方便,在此修一茅厕矣!
                癸及众友恍然大悟,随即转身而归,几日之后,城门之外,茅厕建矣,厕无留名,行人出入,亦无感恩,亦无戴德,皆因己之所需也,皆行乎于自然。
                吁!不知此厕何如?亦不知修厕之人何如?


                8楼2019-05-12 10:19
                回复
                  【观物】-17
                  寅癸与卯丁游于华山之巅。
                  丁问:何为道?
                  癸答曰:不知。
                  丁又问:信神圣佛者,何如?
                  癸答:信者不信,不信者信,信亦不信,不信亦信。
                  丁再问:神圣佛之言,又何如?
                  癸再答:其言者既出,势必有二。出言者,动也,动则太极分矣,故有二。有借其言而明之理者,亦有因其言而迷者,迷者,迷其表面文字也。有借其言外饰其身而内饰其心者,此大奸大魔之所用也;亦有明理而慈化万物者,此大慈大悲者之所用也。是以,神圣佛之功德,亦如其之过错也。然,与其言之有过,莫如言之时势所至,无奈之举也!故,神圣佛之言,明者自明之,无需再言也,再言者,二之又二,分之又分,愈分愈繁,愈繁愈远矣。是故,出言即有错!由此而知,神圣佛之言之千千,语之万万,难逃道德五千言矣,五千之言虽已至寡,然仍未如无言之符,卦者也。卦之有符,仍未如无言无符之太极图也。是故,仲尼作《十翼》以注《易》,如设牢笼焉!之后,神圣佛又言之又言,语之又语,牢笼亦是愈紧愈小矣。然,皆因时势之无奈也。虽明此理,却不得已而为之,故,神圣佛者,天道化身也,至哉!犹如天之风雨,惟适合者以为喜也!
                  丁曰:我将离去,遨游于天际,汝当时时惕励!
                  癸曰:不知何时再与先生相逢矣!
                  丁曰:丁丑年,壬子月,壬子日,你我自会相逢。
                  言罢,不见矣!


                  9楼2019-05-13 10:06
                  回复
                    【观物】-18
                    富乐之山有园焉。园内花草树木众多,故人常游于此,以为乐。
                    春之时,牡丹盛开,众人皆往赏之,且赞之。牡丹喜之,以为己贵。
                    至于夏,池中荷花盛开,众人皆赏,且赞之。牡丹之地已人迹罕至矣。荷花喜之,以为己别于众。
                    至于秋,菊花绽放矣,众人皆赏,且誉之。牡丹与荷花之地,已无人至矣。菊花喜之,以为己在众花凋落之际盛开,是能于众。
                    至于冬,梅花傲然而放矣,众人皆赏,且誉之。菊花、牡丹、荷花已无人问津矣。梅花喜之,以为己至高至尚矣。
                    天渐暖,梅花亦始败落,人皆不赏誉矣。四花皆落寞至极矣。
                    竹曰:汝等皆因时而荣矣,时不至,何以为荣乎?不如似我,一年四季无有绽放,亦无枯萎,常青矣。众人亦发现其理,皆赞竹。
                    园内欲修凉亭及座椅,以供游人休憩。遂伐竹以为材。荆笑之曰:汝可知因何而被伐?因汝之有用也。
                    过几日,园内欲掘一水渠引水。路径定于荆之所处,遂被掘。众花笑之,曰:可知因何而被掘乎?因汝之无用也。


                    10楼2019-05-20 21:08
                    回复
                      【观物】-19
                      申庚于寅癸家中饮茶,见案几之上有书简两册,遂翻阅。
                      庚悦,叹曰:皆为至理箴言也!随手拿一册,问曰:此是何人所书?
                      癸答曰:此乃我闲暇之时胡言乱语也。
                      庚随即将书简放置一侧,又拿另一册问曰:此又是何人所书?
                      癸答曰:此乃当世一大师所言也!
                      庚甚喜,遂借此简,回家以细品。
                      几日之后,庚将书简送还于癸,曰:受益匪浅,大师不愧为大师也!只是不知是当今哪位大师,我当拜访!
                      癸曰:实而告之于汝,此书简与另一书简,皆为闲暇无事之时,我自言自语,以图其乐而已!
                      庚甚羞。
                      癸又曰:初始,汝观两册,未因何人所书,故而心未能分,只知其中有理也;而后,汝知一册为大师所书,随即心有分别矣,此时汝之观,已非据理,而实已着于相也,大师之名者,即相也!如若自始至终汝皆是据理而观,心不曾动,怎会有所偏失?
                      庚曰:吁!我知今人为何多受骗矣!行骗者多以高大上之相而示之,或披慈善之外衣,皆因众人己之所欲,心之所动也!若未曾有欲,何以心动?不曾心动,何以观之不透?不曾观透,则不能见其相之背后之本质也!是故,人心之真我,皆困于外物之相矣!一生活于外相中,与一生活于梦中有何异哉?
                      癸曰:然也!迷者,不足惧;不知己迷者,是为甚矣!能知己迷之时,已在大道之门前矣!


                      11楼2019-05-21 10:24
                      回复
                        【观物】-26
                        街有僧人讲法,寅癸往。
                        适闻僧人讲至一妇人开悟之事,号曰佛家经典,广为流传。曰:妇人凡事皆“随他去”,一日,邻居告知其幼子落河,妇人正忙于厨,曰,随他去。因此“随他去”而大彻大悟。众人皆拜服。
                        癸止僧言,曰:大师可曾会水?
                        僧答曰:不曾会水。
                        癸再问:汝若落水,当如何?
                        僧曰:呼救或抓一切可抓之物。
                        癸问:非也,以汝之见,当“随他去”矣!
                        僧羞。癸曰:落水之时,人有求生之本能,若“随他去”,与石头有何异哉?妇人之子落水,不管不问,此“随他去”者,莫不是已失母亲之本性之举?母之本性已无,又悟的何方之道?愚蠢至极矣!
                        适见一贼欲盗僧人包裹,众人皆呼喊抓贼,僧亦是奋而追之,癸大声曰:随他去!众人大笑不止。
                        不明有无,则不知无为……


                        12楼2019-05-22 11:05
                        回复
                          【观物】-31
                          一青年男子见子辛,曰:最近生意失败,家中亏空巨大,父母骂我、辱我,妻亦是辱骂不断,处处看我不顺,天天小题大做,没完没了,我忍之久矣,几度欲轻生,然,子尚幼,终是于心不忍,如今,日夜如煎熬,生不如死矣!愿先生解我心中之苦。
                          辛曰:汝之事,今世多矣。常闻跳崖跳楼割腕者,多是此类也。父母育子,如种庄稼,自幼浇水施肥除草,心中期望丰收矣,亦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然,任其呵护备至,丰收与否,必决定于天也,子女能否成龙成凤,必决定于命运轨迹也,所谓天时也。父母期望巨大,一旦子女未能功成名就,则期望瞬间变为失望矣,失望之心升起,必责怪子女矣。人又常心中尚贤,将功成名就者与己之子女对比之,是以,责怪必成怨恨矣。是知,人之名利,如击鼓传花,到头来终将一场空矣。由此而知,汝之父母不曾明事理也。
                          辛再曰:汝之妻,之所以处处看汝不顺眼,亦因心中尚贤矣,我不必多言,汝自明之。常言,患难见真情,再简不过之理也。倘若她改嫁他人,再遇困难,必亦是观之不顺矣!世人万万,不经坎坷磨难者,未曾有也!是故,汝之妻,亦是不明理之人。
                          男子曰:既知父母妻子不曾明理,我心宽三分矣!然,毕竟我要与她们终日相处,望先生帮我拔除痛苦之根。
                          辛曰:汝之痛苦,其根在汝之心也。观其表面,痛苦似是父母妻子所致,然,观其背后之本质,皆因己心所造就也。
                          男子曰:愿闻。
                          辛曰:父母妻子之言行,在汝观之,必以为是伤害也。伤害之定义一旦扎根于心,汝必怨恨也。之所以心中有伤害之定义,皆因汝之妄心所致,此妄心者,便是期望他人理解自己也。他人若不能理解于己,己之期望便成失望矣,再有言语之辱,汝心便痛如刀割矣。是故,汝之痛苦,皆来自于汝之生意失败,渴望他人理解于汝之心所致。父母妻子未曾明理者,不曾识己也,己既未识,又何以识人焉?世人又有几人能识己焉?是以,人之期望他人理解于己者,多为妄想也!
                          男子曰:听闻先生之言,心又宽三分矣。
                          辛曰:汝可曾恨之于父母?
                          男子答曰:偶有。然,仿似未扎根于心矣。
                          辛笑曰:汝必怨恨于妻子,且扎根心之深处矣!
                          男子曰:然也。
                          辛再曰:同样不明事理,同样辱骂于汝,焉何怨恨深浅有所异哉!?汝心有分别焉!亲情作怪也。若汝心平等对待父母妻子之不明,汝心将又宽三分矣。是故,仍是己心之过也!将我之言从头至尾综合观之,汝将找到答案矣!
                          男子久坐不语,良久,哈哈狂笑,曰:谢先生!我明矣!
                          辛曰:说来听听。
                          男子曰:我心始终在期望他人理解于己。欲得他人理解者,欲得之心也,有所欲得者,必有所失也。于是,我心又立所失之念,是以,怨恨之心起矣。心中立有怨恨,则观他人皆为伤我而来。心中有他人伤我之概念,我便更加痛恨之,更加期望他人理解于我矣!此恶性循环矣,无形之中,便堕入这苦海矣!再者,犹如先生所言,世人又有几人能识己?己既不识,又焉何能理解他人?是故,期望他人理解自己,实为可笑也!由此而知,期望他人理解自己者,犹如改变他人之性也,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他人之性实在是愚蠢至极也!一切皆因己心不明所致,庸人自扰也!今日观之,我与一切外物,皆不可互为改变也,然,己心明理而变,则外物变矣!吁!真理者,便是如此矛盾,又如此统一矣!明此,再观父母妻子,又有何怨恨?她们不明真理,在苦海里煎熬,是故,我心惟余悲悯矣!既明其理,我心将死矣,心死者,归于寂也!寂则妄心不生也!谢先生点化渡我!
                          辛曰:如此甚好,然,我心未曾有渡汝之念。
                          男子再次狂笑,曰:真理者,道也!道在生活之点点滴滴也!生活俗世者,浊也,道之真清必出于浊也,犹如莲必出于淤泥也!再次感谢先生!
                          言毕,狂喜而去。


                          14楼2019-05-24 11:17
                          回复
                            【观物】-32
                            人皆知圣之为圣,佛之为佛,神之为神;
                            却不知圣之所以为圣,佛之所以为佛,神之所以为神。
                            不知其所以者,为圣而学,为佛而拜,为神而求。如崇拜明星矣。终日焚香枯坐、求神祷告。拜之者谁?求之者谁?盲驴拉磨而已!又妄求功德,放生、传法、捐款……,不知有心之善斯不为善?不知道不可轻传?所谓不轻传,即不明不可以传也,否则,害人害己!世间一片伪善,伪道妄传矣!悲哉!
                            是知,圣之文、佛之言、神之语,归其根,乃物也。即为物,则难逃自然也。至盛必衰!人人随口圣文,人人随口佛法,人人随口神之话语,与人人炒股,与人人炒房,有何异哉?人人炒股,股价见顶矣;人人炒房,房价悬于高空矣!故,所谓法,已见其末矣!
                            是以,此世若出神圣佛,必为灭法而来!
                            观其今,必能知其前,亦必知其后,自然之理也!又何须卦焉?何须神通法力焉?自然之理自本性而生,心中起经纶,未曾离于己,又何必他求于外?
                            犹日出日落,花开花落,如此而已!故曰,大道至简!凡言难者,已偏矣!


                            15楼2019-05-25 09:37
                            回复
                              【观物】-33
                              子辛与寅癸、申庚院中饮茶。
                              有僧众至,为首一老者,曰:听闻先生欲灭法,故今日来此讨教。虽说今世身披佛衣而乱法者众多,然,若言灭法,似有托大之嫌,望先生示之。
                              子辛曰:人皆知武王伐纣,却不知文王灭纣。纣王暴虐,文王无为治世,天下诸侯皆自愿归之,久之,纣王所属,少之又少矣。是以,文王灭纣于无形矣,却无刀兵之害也。惜文王逝。是故,文王顺天而行,合于大道,圣者也;武王举刀兵,王者也。圣者生新而旧自灭也。
                              老僧曰:传法之本来,则妄传之垢自灭矣!今日我明先生之意矣。然,先生如何证明己已明之?恕老衲无礼,请先生试说拈花一笑之意。
                              辛不言,手指一木椅。良久,老僧与辛相视一笑,曰:谢先生,今日指椅一笑,令我豁然矣,昔老衲只明拈花,实则未明也。老衲告退。
                              申庚不明,问寅癸:玄之又玄矣,究竟何意也?
                              癸曰:拈花一笑者,观花而明理也,花中即含宇宙万物之本来也,本来者,理也。木椅者,虽为人造,亦难逃理也。亦即任一物,皆可观之本来也,道在任一物中也!只明拈花一笑而不能明他物者,必是勉强明之者,强则有我,有我则不通,犹如读书只知死记硬背,而不知背后之理也。至此,当明庄周所言,道在瓦罐里、道在屎尿里。看似天马行空,实则至理箴言也!
                              庚曰:明矣,玄之又玄者,实则至简也。所谓玄者,人之自我而迷也。
                              又问子辛:先生只灭佛法乎?
                              辛曰:相对而言之,佛法最为沦落,今世佛家弟子将至简之大道传为深不可测、神秘兮兮、乌烟瘴气!次者,基督信仰者,虽不如佛法之污浊,然,人多迷于救世主,而忽略反求于己,是故,亦当灭之。圣人之教化暂不可灭。至繁之时,必是叶落归根之时也,故,大道必复归无极而太极也!亦即归根也!
                              庚又问:然,无论神圣佛,皆有身披其衣而行于智伪巧诈者,此又如何?
                              辛曰:知法而犯法,无可救药也!眼前是万丈悬崖,且烈火炎炎,然崖底却有金银、宝座,甚至仅仅是一个芝麻,今之世人,亦义无反顾,纵身跃下而取之。如此之辈,实无可救也!
                              癸叹曰:时势至此,岂徒然哉?


                              16楼2019-05-26 1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