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喜欢汽车,可以考虑车辆工程,但是你要清楚孩子喜欢哪方面的,可能是喜欢汽车的外形,那需要学的工业设计。可能喜欢的是发动机,那就是动力工程之类的专业。如果只是喜欢外形,但去学了发动机方面的专业一样痛苦。
什么是真正的兴趣?
真正的喜欢是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不是说非常理解,这个是几乎做不到的,但是你要有个起码的认知,起码知道大学学哪些课程,毕业后大概干什么样的工作,大致工作内容是什么,大致待遇怎么样,如果了解了还有兴趣那就是真正的兴趣,不要闹因为喜欢宠物就要学动物医学的笑话。
找工作也是类似情况。
我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你什么情况下的专业是“大坑”。(之所以加引号就是本着凡事无绝对的原则,说不定有人就喜欢就适合呢),这类大坑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名校中的新增(凑数)、合并、弱势专业
非常多的学校,包括很多名校为了提升综合实力和排名会加大专业数量的设置,因此会催生一些老弱病残专业,这些专业缺乏学校优势专业的师资力量、行业认可度、学校资源,不仅在学校内部受到歧视,甚至就业市场上会被鄙视,但是分数和本校优势专业差不太多。
比如XX大的食品、XX交的汉语言文学、XX大学(工科)的英语等,这些专业要么是蹭热点要么是贪大求,某种程度上说把学生当成试验品。再比如越来越多的工商管理学院、旅游学院、药学院……
大原则:尽量不要选偏工科院校中的文科、理学专业,偏文科院校中的工科、理学专业,但也有例外,华科的新闻、西交、天大的经管、东南大学的艺术学就相当不错。
二、强行蹭热点,行业专业不分
有些学校干脆将热门行业作为专业名,什么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机专业、VR专业……实质上是将某个产业某个行业涉及的多个专业拼凑成一个专业。导致专业面过宽,样样都会一点,样样都不精。再比如颇受诟病的电子竞技、电子商务,甚至某些二三本也敢设立的机器人工程、大数据工程、物联网工程,说不定接下来会有区块链专业,基金管理专业。
三、行业没落的专业
比如煤炭、矿业、冶金、石油等专业,这个大家比较容易明白。
四、假大空专业
指比较依赖个人综合能力,课程设置特别虚,学生学不到实质性内容,毕业后除了一张毕业证什么都没有,不少管理类的专业都是如此,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体育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尤其是三本大专的,真不如去北大青鸟甚至蓝翔和新东方学个美容美发化妆西餐烘焙调酒汽修都比这些强。
五、乱改名的专业
有些学校嫌专业名字不好听就改的高大上了,结果分数上去了吐槽也上去了,比如图书馆学改成情报信息学,档案管理改成了信息资源管理,化工机械改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加上了信息、资源等词语是不是变得高大上了?或者在普通专业名称加个括弧(国际商务方向、国际政治方向、XX战略方向)此类专业还不少,记得擦亮眼睛哟。
大原则:家境贫寒者学实用性工科和商科(女生)为主,计算机软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车辆工程会计审计财务统计之类的,目的是能有个安身立命一技之长。女生:慎报工科,商科为主,经管师范外语法学优先,医学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内向敏感:倾向和机器打交道多和人打交道少的专业,外向活泼敢想敢干,则相反,学能充分发挥你沟通管理执行能力的专业。二代:想学啥学啥,喜欢是第一位的。中产:艺术、文学、商科(也可以围绕艺术,策展画廊经营之类的)之类的,既陶冶情操又可以收入不菲。还是要考虑一下兴趣爱好(尤其是真正热爱并擅长的),实在没有兴趣爱好那就啥火学啥,比如知乎两大法宝金融计算机,就算将来后悔也会比别的专业少一点。
再强调一次,判断任何事情都是有前提的,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都是相对的,走极端会害了自己。
就业报告+热门程度+历史录取分数+教育部学科评估+一流学科名单+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个人喜好。
志愿填报的核心点就是选学校和选专业,学校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是分数决定的嘛,专业就比较难一些,毕竟好几百个专业,如果没有任何想法确实挺难为人的,一般来说专业选择有三个原则。
1、 选自己喜欢的(真正喜欢,发至内心的喜欢)。这样学起来有劲,也容易做到业内顶尖,任何行业做到顶尖收入都会很好,哪怕你选生物化学都没关系,这些行业的大神也很多,比如施一公饶毅,具体可参考这篇文章。
2、选自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但是比较擅长的。这样学起来轻松,也容易做到顶尖。这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很擅长一件事但是谈不上喜欢,这种情况不多但还是有。比如你擅长编程,但是更喜欢写文章。
3、跟风,啥热门学啥,比如金融、计算机。有两个结果:可能对了,学起来不太费劲,毕业好找工作,起薪也高。也可能错了,学的特痛苦,毕业后不愿从事对口的工作,四年白费了,这种情况也不少。
4、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专业同时又很热门。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极少,如果你就是那就过恭喜你了,你真够幸运。比如你无比喜欢又擅长编程、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网络安全,无比喜欢又擅长量化分析、精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