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吧 关注:38,338贴子:145,427

汉方医学-四诊-闻诊、问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闻诊
闻诊所诊断的是患者的声音、咳嗽、喘鸣、谵语、呃逆、胃部的振水音、嗳气等。
阳证患者为声音有力,并且很清楚,但是,阴证患者的声音,则多为入俗语所说的好像蚊子叫一样,声音小而言语不清。
咳嗽,要注意患者的咳嗽状态。好像喘不过气似的咳嗽不停者,则为若非粘痰不易咯出,就是无痰,是为适用麦门冬汤、滋阴降火汤、顿嗽汤等的目标。兼起喘鸣的咳嗽是适用麻杏甘石汤、麻黄汤、小青龙汤等的目标。()
谵语是病重乱说话的意思,声音大而所说的内容变化多端者,是为阳证;声音低而反复同一内容者,为阴证,且预后不良。
此外,嗅患者的口臭,大小便及其他排泄物的臭气,亦为属于闻诊的范畴。


1楼2019-05-17 09:10回复
    3问诊
    中国医学对于患者的愁诉,无论巨细都要问得很清楚,连近代医学不视为问题而无论任何患者都常有的愁诉,例如脚会变冷,脚会发烧等,也要加以祥问。因为这些在汉方都可以成为诊断的目标,所以非常重视。
    当问诊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腰善于听取患者的诉说。因为近来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说,胃已经下垂到骨盆啦,黄疸指数怎样啦,红血球数多少啦。。。等,前医的诊断结果,反之对于自己的愁诉则片语不提。所以医师有必要予以诱导和询问,不可只管漫然地听取愁诉。又患者每诉说一个症状时,往往还有好几项与此有关的症状须要再问的,所以医师在心理上,时时刻刻都要有所准备。


    2楼2019-05-17 09:11
    收起回复
      下面再来说明问诊时须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自发病当初以后的经过
      当问诊的时候,对于患者的家谱、既往症等十当然要问的事项,尤其是关于现症的病历经过,与其间的治疗法等,有祥问的必要。由此可以得知患者的体质倾向,和对于药物的反应状况。
      又对于急性热病患者,更有必要知道其发病以来的日数,及其间的治疗情形。
      恶寒、恶风
      恶寒为虽然睡在很温暖的被窝里,但还是觉得寒冷难堪的意思;恶风是指遇到吹风,或与外气接触时便会发生很不舒服的违和感而言,这都是属于太阳病而兼有表证的征候。因为可依患者的有无表证,决定大体上的治疗方针,所以诊察有发热的患者时,必须要问有无恶寒或恶风。如果有发热恶寒或发热恶风就是属于表证,要择用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方。所谓发热恶寒是指发热与恶寒同时出现的状态而言,但恶寒过后才发热者,则称为往来寒热,是为少阳病的热型,且为适用小柴胡汤的目标。
      可是阳明病的白虎加人参汤证也会发生恶风和恶寒,所以综合性的诊断是很有必要的。
      有少阴病亦有恶寒,这种病症要择用有配合附子的处方。
      关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等,请参照术语解释项。


      3楼2019-05-17 09:11
      回复

        发热自汗而兼有恶寒或恶风,且脉浮弱者,是为太阳病的表虚证,要用桂枝汤;若只发热恶寒而无汗,且其脉浮紧者,是为太阳病的表实证,应用麻黄汤。
        阳明病而发生潮热而全身出汗者,为适用承气汤类的目标。
        只在颈项以上出汗者,有虚实之分,有的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有的要用茵陈蒿汤。
        在热病的恢复期所出的盗汗,未必一定须要予以止汗,但体力衰弱而盗汗不止者,则要用适当的处方予以止汗。常用的处方是: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通常少阴病是不会出汗的,如果出汗者则为“脱汗”,是病很重笃的征候。


        4楼2019-05-17 09:12
        回复

          中医所称的热,不限于一定要有体温的上升,而患者只发生热感也是属于热;至于新陈代谢的亢进状态,也是属于热的一种。
          体温虽然上升,但患者没有热感,反而感觉恶寒发冷,这种症状若是脉沉而迟,则为寒证。虽然体温上升,亦应使用配有附子的方剂。服后体温便会下降,其发寒发冷也会消除。
          我尝对于将近四十度的体温持续十多天的伤寒患者,给予服用真武汤,服后很快就痊愈了。这个患者为颜色苍白,翻开棉被九强度发寒,脱去衣服便会起鸡皮疙瘩,不口渴,脉沉而迟,尿如水色,所以诊断为“寒证”而使用真武汤。
          中医对于发热分为如次各种:
          发热,是指身体的表面有热感,他觉上也有热感而言;太阳病的热,即是发热。
          微热,是指热深藏于体内,很少出现于身体表面而言。微为“幽微”的意思,所以微热是属于里证,而不是表证。近代医学是以三十七度二、三分的体温上升称为微热,但与伤寒论所称的微热含义不同,伤寒论所称的微热,是如上述内容的微热。
          往来寒热,是为寒与热交互往来的意思,即为恶寒过后便接着热度上升,热退后又接着恶寒的状态。这是少阳病的热型,为适用小柴胡汤的目标。
          潮热,是为不兼起恶寒和恶风,而于发热时遍身都有热感,同时从头部而至手足的尖端都会出汗的状态。犹如海岸在涨潮的时候,连从来很干燥的石缝岩隙都被潮水弄得湿漉漉的情状一样,所以称为潮热。如果脚会发冷,或只限于从头部,或从腋下出汗者,则非属于潮热。
          又肺结核患者,每于日暮时都会发高热,这称为“日晡潮热”,不过这是谓在日晡发热的意思,含义与伤寒论的潮热不同。
          身热,身热在全身遍热这点与潮热相同,但身热右好像被灼似的热感,此为两者不同的地方。
          手足烦热,即是觉得手和脚很热,而喜欢伸出棉被外,或与冷的东西接触的状态。此为适用三物黄芩汤、八味丸、补中益气汤等的目标。
          瘀热,是热蕴于里,而尿利减少的热状。是为适用茵陈蒿汤等的目标。湿热也是与瘀热一样,为尿利减少的热状。


          5楼2019-05-17 09:12
          收起回复
            食欲
            虽然有热,但若是属于太阳病而只有表证时,食欲不会发生异常,宜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果发生口粘或口苦,而食欲减少时,则为意味着病已从太阳病转移少阳病,宜用小柴胡汤。
            有时服药也会致使食欲减退,尤为配有麻黄的麻杏甘石汤、葛根汤等,服后往往会减少食欲,有配有地黄的八味丸和四物汤,也会引起食欲减少。
            实证的人,即使吃得过饱也不会下痢或呕吐,且用餐时间过迟也不致觉得饥饿难堪。反之,虚症的人,若稍为过吃就会苦于腹胀,有时甚至发生呕吐或下痢;如果用餐时间过迟,则会发生脱力感,或无法走动。
            用餐后身体倦怠,而昏昏欲睡者,是为胃肠虚弱的人;为使用六君子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等的目标。
            患热病而复有淤血,很善吃,精神朦胧好像狂人,口唇捎带黑色,脉结滞或沉涩。大都为适用桃核承气汤的目标。
            没有食欲和不能吃两者互不相同。腹胀而食则苦满以致不能吃者,应先治其腹胀。


            6楼2019-05-17 09:13
            回复
              大便
              大便到底是秘结,或下痢,或正常,此须藉问诊才能知道,有的人腰每天有通便才感觉舒服;也有一天通二、三次软便,并已成为习惯,毫不感觉痛苦者,这些都不是治疗的对象。
              大便硬而秘结者,多为实证,通常是应使用配有大黄的处方,但也有例外:
              虚症而便秘者,脉腹俱无力,粪如兔屎者,虽便秘二、三日亦不宜用配有大黄的泻剂;这种患者如使用六君子汤、柴芍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大便即能通畅。
              热病而大便秘结,脉微弱,腹无弹力者,无论如何没有通便,都不可使用配有大黄、芒硝等泻剂的处方。若误用这些泻剂时大便虽会通下,但气力会为之更加衰弱,病势不会好转。对于这种患者,如果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真武汤等,予以温里时,大便却能畅通,发热也会随之下降。
              虽然数天没有大便,下腹部积有结粪,但按其心窝却软弱无力者,不可使用配有大黄的处方通下,食欲增进则自然通下。若为老人等则使用配有地黄的滋润剂,便能畅通。
              大便软而不畅通,每次只通少许,频频上厕所,而不了了,且下腹部膨满不舒服,若用泻剂则腹痛而发生里急后重,大便反不畅通。这种患者如果给与服用小建中汤合大建中汤,其大便就会畅通。对于发生愈着而大便不畅通者,也很有效果。
              下痢而里急后重至甚者,是为实证,所以应使用配有大黄、芍药的方剂,如:芍药汤、大柴胡汤、桂枝加芍药大黄汤等。可是轻度的里急后重,往往有真武汤证和胃风汤证。
              对于慢性下痢的患者,如果使用收敛剂勉强予以止痢时,往往会发生心窝部膨满,食欲不振,和恶心。
              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是以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下痢为目标,但无里急后重,腹痛亦不强甚。
              下痢已经很久,大便时pi ji pi ji 地发出声音,并夹有泡沫者,是为使用胃风汤的目标。
              大便失禁者,多为属于虚症,间亦业余属于实证的;热度很高,意识昏蒙而失禁者,多为属于实证。
              大便青者,青白者,无粘性而松散者,完谷下痢者,大便不臭者,有**阳的臭气者,都是属于虚症,应用配有附子、干姜的处方。


              7楼2019-05-17 09:14
              回复
                小便
                关于小便要问其次数、尿量、颜色和排尿状态。
                小便不利即为尿量稀少,小便自利为尿量过多,小便难为小便不畅通而艰涩之谓。
                口渴而频频喝水,但小便的量稀少者,为适用五苓散、茵陈五苓散的目标。口渴而频频喝水,小便艰涩者,为适用猪苓汤的目标。
                口渴而频频喝水,而尿量亦多者,为使用八味丸的目标。老人夜间多尿者,亦为使用八味丸的目标。又小便艰涩,每次的排尿量很少,且频频排尿者,也是适用八味丸的目标。又尿失禁、尿闭者,有时亦用八味丸。
                用于小便自利的处方,除八味丸外,尚有小建中汤、人参汤、甘草干姜汤、苓桂术甘汤等。
                小便艰涩者,除猪苓汤、八味丸外,亦可使用五淋散、清心莲子饮、龙胆泻肝汤等。
                体温虽然很高,但尿色淡薄,量亦多者,是属于阴证,为配有附子的处方所使用的目标。


                9楼2019-05-20 08:42
                回复
                  口渴、口干
                  口干而想喝水或渴茶者谓之口渴,口渴的程度强甚者,谓之烦渴引饮。也有口内干燥而唾液的分泌甚少,但只欲含水濡湿口内,而不想喝者,此谓之口干,与口渴不同,应予区别。
                  烦渴引饮有阳证与阴证之分,必须参酌脉证和其他证状加以区分。有一说以喜饮热汤者为阴证,为配有附子的方剂所适用的目标;喜饮冷水者为阳证,为配有石膏的方剂所适用的目标。这在大致上虽然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宜据以区别阴证和阳证。因为阴证到达极点的时候,也会反而想喝冷水,变为与阳证相似;阳证到达极点的时候,亦会反而喜喝热汤,变为与阴证相似。阳证的口渴宜用配有石膏的方剂,如白虎堂之类的处方;阴证的口渴宜用配有附子的方剂,如茯苓四逆汤之类的方剂便是。
                  口渴不甚者,大抵都用配有栝楼根、人参、知母、地黄、麦门冬等滋润剂的处方。
                  口干没有实证,殆为属于虚证,但有由于瘀血所引起的口干,须参酌他证以明虚实。瘀血以外的口干,可随证选用温补滋润之剂。例如老人、产妇、重病患者等,于睡醒的时候,如果没有含水便会口干得连舌头都不能转动。对于这种患者,则宜用配有人参、地黄、茯苓等的十全大补汤、炙甘草汤、茯苓四逆汤等。


                  10楼2019-05-20 08:43
                  回复
                    呕吐
                    对于呕吐的患者,要问明会不会恶心、口渴,或小便不利,或兼起头痛等。
                    如果呕吐兼起恶心,且在吐后不断流出滑溜溜的黏液者,宜用以半夏为主剂的小半夏加茯苓汤。
                    呕吐而兼口渴,一次吐出很多的水后,旋又发生口渴而喝水,不久复全部吐出来,这种患者必为尿利减少,宜用配有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等的处方,如五苓散、茯苓泽泻汤等。半夏剂不能收效。
                    呕吐而兼起剧甚的头痛者,多为属于吴茱萸汤证。


                    11楼2019-05-20 08:44
                    回复
                      咳嗽
                      对于发生咳嗽的患者,要问清有无兼起喘鸣,其咳嗽是干咳抑为湿咳,如为湿咳则要更问痰是容易喀出,还是不易喀出,痰的量多还是少。复有问明会不会因为强烈的咳嗽而发生脸红,延后里面会不会觉得干燥,咳嗽是在夜间更甚,抑为早晨起来的时候更频繁等的必要。
                      兼起喘鸣的咳嗽,以使用配有麻黄、杏仁的处方为多。干咳即为无痰的咳嗽,干咳在初期为使用麻黄剂即可,可是如果经过一段时间时,则须选用配有地黄、麦门冬等滋润剂的处方,否则咳嗽不会停止。湿咳为有痰的咳嗽,如果咳痰不易喀出时,则使用麦门冬汤、瓜蒌枳实汤、滋阴降火汤等方剂。夜间咳嗽更甚者,多为滋阴降火汤证。又早晨起床时咳嗽更剧者,则以瓜蒌枳实汤证为多。
                      对于痰多而容易喀出者,若给与滋润剂,便会反而增加咳痰,而使咳嗽增剧。
                      兼有恶寒发热等表证而咳嗽者,宜先治其表证,如此,若仍咳嗽不止,则应依据其病状,选择适宜的处方。又咳嗽而兼有胸胁苦满者,宜用柴胡剂。


                      12楼2019-05-20 08:44
                      回复
                        呼吸困难
                        诊察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患者时,最重要的是要着重于腹诊,详细审查腹证。
                        呼吸困难,虽然多是由于心脏和呼吸器的障碍所引起,但在诊察的时候,切不可忘记须以腹证为目标。若为腹部膨满而雍塞时,则以缓解腹部膨满和紧张为其首要;如果腹部软弱无力而缺乏紧张至甚者,则应以恢复腹力为重。
                        例如:兼有胸胁苦满与腹部膨满,且又有呼吸困难时,则使用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或小柴胡加厚朴杏仁。虽为支气管喘息,也可以用这些方剂治愈。
                        又腹部软弱无力者,剂腹壁菲薄而缺乏弹力者,宜选用苏子降气汤、苓甘姜味辛夏仁汤、喘四君子汤等。
                        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等的麻黄剂,虽亦可用于呼吸困难,但这些只可用在尚有某种程度的腹力者,至于腹部软弱无力者,则不宜使用。要之,呼吸困难亦为视它与其他症状的结合状态如何而随机决定治疗方针的,所以对于以上各点,自由详细简明的必要。


                        13楼2019-05-20 08:46
                        回复
                          心悸亢进
                          心悸亢进俗称动悸,它不但是因为是由于心脏障碍所引起,也有属于神经性的,又凸眼性甲状腺肿、贫血、肾炎等也会引起心悸亢进。
                          若为发作性的发生心悸亢进,且兼起不安感,并每于发作时大量排尿者,乃为适用半夏厚朴汤的目标。如果是由于心脏障碍所引起的心悸亢进,则不会大量排尿。
                          适用半夏厚朴汤的心悸亢进,是属于神经性的,同时会兼起眩晕,在他觉上并不能证明它为剧甚的心悸亢进,但患者本人却觉得似乎要起心脏**似的的剧甚和不安。
                          由桂枝和甘草所配合的方剂,多被用于心悸亢进。伤寒论有一方称为桂枝甘草汤的处方,是为用于因为发汗过度所引起的心悸亢进。
                          所谓苓桂甘枣汤,是由桂枝、甘草之外,在配合茯苓与大枣所构成的,原来是古人用以治奔豚病的处方。它所适用的症状为:动悸自脐下上冲于胸,若用手掌按其脐旁,则可触得腹部大动脉的强烈动悸。
                          苓桂术甘汤,是由苓桂甘枣汤驱大枣加术所组成,可用于心悸亢进而兼起头晕,和尿量减少者。
                          连珠饮为苓桂术甘汤与四物汤的合方,可用于饮贫血所引起的动悸和眩晕。
                          炙甘草汤亦为除桂枝、甘草之外,在配合数种的药物所构成,是用于因大病后或慢性病等而体力衰弱,致起心悸亢进及脉结滞等的处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姜桂汤,亦为用于心悸亢进的方剂,须详审腹证而选用。


                          14楼2019-05-20 08:47
                          回复
                            眩晕
                            眩晕亦称目眩、头晕。头上如戴着某种很重的东西而眩晕者,谓之冒眩。
                            眩晕所用的处方,多为配有茯苓,白术,泽泻等药,这些药物都有调整体内水分分布异常的功效。素有胃下垂,胃弛缓等症,而在腹诊上可以听见振水音的患者,复又见起眩晕时,便常常选用配有这些药物的处方。
                            又素有胃下垂或胃弛缓症等的患者,多为属于神经症,且会发生眩晕。此宜用半夏厚朴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方。
                            普通在站起的时候,头会发晕者,多为选用在心悸亢进项所述的苓桂术甘汤。
                            眩晕而感觉头上好像戴着某种东西,且血色不佳,有虚冷症,脉腹俱无力者,为适用当归芍药散的目标。
                            妇人症而兼起眩晕者,亦可选用当归芍药散、加味逍遥散、女神散等剂。
                            发生肩胛酸痛,及项部紧张感等,而复兼起眩晕者,以有胸胁苦满或心下痞硬者为多。胸胁苦满者宜选用柴胡剂;心下痞硬者则选用泻心汤类。柴胡剂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较为常用;泻心汤类则多为使用半夏泻心汤。
                            复有因上逆而引起眩晕者。颜面潮红、心情不定,而起眩晕者,可用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等。
                            如次,眩晕亦随着它与其他证状的结合状态或腹证,异其使用的处方,所以必须藉综合性的判断,才能适证下药。


                            15楼2019-05-20 08:48
                            回复
                              头痛
                              发热而兼起头痛者,通常为发热一消退头痛便会随之消除,所以请参照热项。
                              从大体上说,求治于汉方的头痛,是以常习性头痛为多。
                              常以发作性的型态发生的头痛,即以偏头痛为主的头痛,有吴茱萸汤证和五苓散证两种。前者是用于阴证,后者为用于阳证。
                              有时疲劳的时候,女人则于月经的前后,突然发生剧甚的发作性偏头痛时,在头痛的该侧项部的肌肉会变为僵硬,甚则呕吐胆汁,脉则变为沉迟,而脚会发冷;这种症状,以属于吴茱萸汤证者为多。唯腹诊时因其上腹部膨满,故易与小柴胡汤的腹证混淆。
                              又头痛的状态与适用吴茱萸汤的症状相似,但有尿利减少与口渴者,宜用五苓散。肾炎而发生头痛者,以五苓散证为多。村井琴山说:“五苓散之烦为头痛也,至重,手足厥冷,头痛强甚也”,从此可知五苓散证的头痛,有时亦与吴茱萸汤证的头痛一样,也会呈现手足发冷。
                              胸胁苦满而又头痛者,宜先以胸胁苦满为目标,适用柴胡剂。又有体格强健,血色甚佳的妇人,除时常便秘之外,复患常习性头痛者。此在腹诊上如有小腹急结的腹证,便可适用桃核承气汤。
                              妇人症的头痛,则宜选用加味逍遥散、女神散、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方。
                              早晨发生头痛者,多为由于脑动脉硬化所引起,为适用钩藤散的目标。
                              抑肝散证的头痛,亦与钩藤散证相似,为用于因脑血管的痉挛所引起的疼痛。
                              头痛并不剧甚,觉得头重而又头痛,且发生眩晕、足冷,胃弱而心下又振水音,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对于三叉神经痛,则多为选用五苓散、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清上蠲痛汤等方。
                              头痛亦应考虑,它与其他症状的结合状态,并参酌脉证与腹证,从总体上判断阴、阳、虚、实。


                              16楼2019-05-20 08: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