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寅杰吧 关注:32贴子:635
  • 3回复贴,共1

那些曾经的新概念80后作者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夜之间,80后就过气了。
现在大家更热衷于谈论佛系的90后,月入10万的00后。80后们都神隐了,仔细想想,第一批80后们都快要奔四了,人至中年重担压身,也就无意于在网上出风头。
大家似乎都已经淡忘了,当年由《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曾经一度把80后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一年是1998年,也是很多故事的开始。
《还珠格格》在那一年首播,收视高达65%,赵薇林心如苏有朋等人因此爆红,小燕子瞪着滴溜溜的大眼睛被印在了各种杂志、海报、贴纸、文具盒甚至洗脸盆上。
《相约九八》在那一年的春晚上首唱,之后王菲在内地的知名度爆涨,并和好姐妹那英一起开启了天后之路。
《泰坦尼克号》也在那一年上映,引发的观影狂潮甚至袭卷了酒保所在的县城。
新浪、搜狐、网易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都笨拙地点着鼠标,开始学着申请电子邮箱。
那一年,80后最大的18岁,最小的9岁,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努力做一个好学生,一直重复着“长大要为四化作贡献”的语境。
然而横空出世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打破了这一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的新概念选出的作品让很多人惊呼,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
青春期压抑的自我一旦被激活,所释放的能量无法想象。很多自我意识觉醒的80后们,纷纷跑去报刊亭买下一本《萌芽》,然后小心翼翼地剪下报名表连同自己的作品一起寄去上海巨鹿路。
与此同时,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韩寒退学”、“一篇作文上大学”等新闻,一时之间,80后为整个社会所瞩目,赞美者有之,抨击者更有之。
现在,距离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过去20年了,除了韩寒和郭敬明为大家所熟知之外,其他获奖的作者们已经散落在天涯,有的依然坚持写作,有的已经不再提笔。酒保尝试着在网络上搜寻他们的踪迹,然后写下来,告诉你,他们现在在哪里,在做些什么?
张悦然
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当年张悦然给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黑猫不睡》。她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这些年她一直坚持写作,陆续出版了《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等多部作品。并和周嘉宁一起制作了《鲤》书系主题书。2017年,她的长篇小说《茧》和短篇小说集《我循着火光而来》相继问世。
除了写作之外,她从2012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并于2013年9月开设“短篇小说鉴赏”全校选修课。很多人奇怪她为什么能去大学教书,其实她已经拿到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博士学位。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去大学教书也许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颜歌
曾获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在即将前往诺里奇攻读创意写作课程
首先要恭喜颜歌,因为她即将就读的写作课程是英国最顶尖的。石黑一雄就毕业自这个课程。她是第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作家因其在英语写作上的巨大潜力而被录取的,而她的英语短篇小说已经两度被《Irish Times》刊发了。
颜歌说不想去做一些损耗自己的事情来为生活买单,所以这些年一直在读书和写作。读书读到了博士,写作也一直拿奖。2013年的长篇小说《我们家》的英文版最近在英国出版了。除此之外,她也曾在美国的杜克大学做了二年的访问学者。
她结婚之后随夫定居都柏林,丈夫姓高。“他是男版的我,我是女版的他”,颜歌如此评价他。
尹珊珊
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中央戏剧学院讲师、电影评论脱口秀主持人
和张悦然一样,尹珊珊在中戏博士毕业后也当了老师。前些年,她一直在给各大杂志写专栏,其中最受追捧的是《女友》的缭乱美人。
不过她的读者更喜欢看她的博客《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她当年真是灵气逼人,随便写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都很好看。博客时代,网络舆论环境比现在好多了,没这么多喷子。她什么都敢写,读书、电影、吐槽、自己的男朋友和女朋友、劲爆的明星八卦……现在想想,她的博客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中文博客。她现在在两个公众号上发文,时尚类的发在《换个意见》,影评和书评发在《奇爱博士讲电影》。
这几年尹珊珊有两件事曾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件是和木子美(不加V)撕X,另一件是在电影评论节目《奇爱博士讲电影》里批评了《战狼2》。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这些年,她没怎么写小说,很喜欢她以前写的保尔酒店系列,用木子美的话来讲就是很别致。
尹珊珊和颜歌一直有联系,她去都柏林旅行时,还和颜歌一起吃了饭。对了,尹珊珊结婚了,丈夫是协和医院的医生。
周嘉宁
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翻译、《鲤》书系文字总监
周嘉宁从复旦毕业后,除了写书以及和张悦然一起制作《鲤》书系之外,还在从事翻译的工作。她的最新译作是艾丽丝·门罗的《我年轻时的朋友》。这些年她自己的作品里,2015年出版的《密林中》对她来讲很重要。
刘嘉俊
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起点中文网白金作者
当年刘嘉俊的那篇《物理班》可是很多人的心头好。这些年,他做过《萌芽》的编辑、《上海一周》的记者等工作。并一直在起点中文网写连载,用的名字是“格子里的夜晚”。
他在2015年时做过一个写作实验室。征集了一些想学写作的朋友,然后在视频里给大家上课。每堂课都有主题,课后还有作业,下次上课时,他还会针对作业进行讲评。当时酒保也有参加,不过没有坚持下来,现在他的那些视频还静静地躺在电脑里。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完全可以做成一个知识付费的项目,不过当时他是不收钱的。
冯寅杰
1986年出生于被誉“海中之洲,千岛之岛”的舟山群岛。生于6月,喜欢温暖,双子座,被双重性格所困,对文字、影像和音乐敏感,喜欢宣泄情感。 2005年获得“中华杯”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热爱阳光,喜欢走动,愿意去阳光铺就的城市。现在北京某大学学习新闻,寻找幸福,没有束缚……
杨哲
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编剧
杨哲当年和韩寒齐名,人称“南韩北杨”。不过后来韩寒名气更胜从前,但杨哲却淡出了大众视野。杨哲在中戏时跟尹珊珊同班,毕业后出了一本小说《埋》。他现在是编剧,代表作是《法医秦明》、《十宗罪》。不过他做编剧是曲线救国,最终目的是当导演。
刘莉娜
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上海采风》杂志编辑
很多女生应该都还记得刘莉娜的那篇《风里密码》吧。她毕业后一直在当编辑,结婚很早,儿子已经十岁了。
宋静茹
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作家,旅居美国
这次上网查资料,发现还是有很多人一直对宋静茹的《孩子》念念不忘。网上搜不到她的近况,只知道去了美国,她之前有一个博客叫《澄江静如练》,现在也打不开了。不过她倒是出过好几本书,喜欢她的可以去搜搜看。
甘世佳
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作词人、编剧
甘世佳写过专栏,做过编剧,现在主要是写歌词,代表作是薛之谦的《丑八怪》《爱的那么深》、《钗头凤》等等。
郝景芳
曾获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主任
因《北京折叠》而名声大噪的郝景芳也拿过新概念的一等奖。不过她当年放弃文科加分而进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后入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除了《北京折叠》之外,她还出了好几本书,现在也已经结婚生子。
梅思繁
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作家、翻译
梅思繁从上戏毕业之后去法国求学,一路读到了博士。之后她又重新开始写作了。《洋葱汤里的流水岁月——14个味觉故事》是她重回创作之路的第一本书。
许思窈
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为纪录片导演
许思窈和尹珊珊是校友。中戏毕业后,赴香港中文大学进修,现在是一名纪录片导演。
其实还有很多作者的文章当年都曾陪伴过我们的青春,比如徐人杰、杨倩、陈佳勇、徐敏霞、丁妍、孙佳妮、祁又一、蔺瑶、蒋峰、张怡微……实在太多了,不能一一记述还请大家原谅。
这次去了解作者们的近况,我发现,她们并没有因为年少成名而迷失自己。张悦然尹珊珊颜歌郝景芳梅思繁等女作者都一路读到了博士。某种程度上,新概念改变了她们的人生,但如果没有新概念,她们现在在各自的领域肯定也会非常优秀。
新概念大赛前几届的参赛者大多是85前,他们中的有些人现在已经为人父母。欣喜的是,大多数人都在从事和文字有关的工作,但也有一些完全不写了。但没关系,已故的新概念之父赵长天曾说过,“毕竟,文学是一条寂寞漫长的道路,文学跟人有关,未必跟职业有关。我在意的是,文学能否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希望‘新概念’还能有下一个十年。”
新概念还有没有下一个十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文学会一直激荡我们的心灵,直到永远。


1楼2019-05-18 18:26回复
    我的冯冯在哪里呢


    3楼2019-06-07 01:07
    回复
      都还好吧


      4楼2019-07-11 11:08
      回复
        昨天,《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出版,“新概念写作与文学新生代”座谈会也在上海中学举行。
          从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学子首度成为参赛主力,在昨天的座谈会上,作家、评论家、出版界人士也开始关注这批文坛新生力量,“90后”作为一个新的群体出现在文学评论界的视野。
          “90”后成主力有“新概念之父”之称的《萌芽》杂志社主编赵长天说,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参赛者中,“90后”占到了全部参赛者的80%—90%,《获奖作品选》收集的作品作者中,“90后”的比重也差不多。人文社社长潘凯雄认为,相比较于“70后”的沉稳、“80后”的张扬,“90后”的新生代文字更为注重真我的表达,他们成长于优渥的物质年代,习惯于电子化的生活,但却接受了更为全面的教育。他们的视线并不狭窄、封闭,他们用细小的心灵勇敢地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可以期待“90后”是具备充沛创造力的一代。
          作品尚不成熟“90后”作品的不足,赵长天看得很清楚:“‘90后’写作缺少反映现实生活、让人心动的细节。”赵长天说,这并不是“90后”脱离现实,而是他们本来就被限制于校园生活之中,没有更多的时间玩和与人交流,当他们面临写作内容上的贫乏,就会去写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比如我们在一些作品中甚至看到了对妓女的描写,这既不是他们的充分想象,也不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东西,完全靠文字来架构,就会显得单薄。对此,作家毛尖亦表示同样的观点:“我在他们的作品中没有特别看到关于中学生活的特别真实的描述。”赵长天说,他所发觉的“90后”写作的另一个问题是想象力的欠缺。“我特别想看到的是一些异想天开的东西,年轻人应该有更多的奇思怪想,是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想不到的。但是在近两年的比赛作文中,这样的作品少了些。”赵长天甚至觉得,跟十年前“新概念”初办时,“80后”的一些作品相比,这样的异想天开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这可能跟社会的发展有关,城市化生活是非常刻板的,工业生活会抹杀人的想象力。”前景相当看好虽然“90后”的作者和作品都还幼稚,青春写作还存在各种问题,但赵长天表示,文学人口的拓展,从根本上将改变当代文学的生态环境,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活力和多样化的可能性,“我们这个看法那个看法都不重要,‘80后’、‘90后’将来肯定是文学的主力。”赵长天说,在他看来,“90后”从文学上可能会超越“80后”,“他们所生活的年代跟‘80后’基本是差不多的,但是社会更开放,资讯更发达,文明程度也更高,更进步,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更开放更自信,眼界更宽阔,我们没有理由不看好他们。”


        7楼2021-02-06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