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西方学者对明清的评价,差距非常的大,可谓是一个极端。为何出现这一现象,是清军入关之后,中国果真退步了,还是另有原因?其实,从史料上看,兼而有之或许更准确。
第一,17世纪的欧洲,自身问题非常多,更没有确立主宰世界的自信,能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其他文明。1800年左右的欧洲,已经主宰了世界,认为欧洲人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其他文明都不足一谈。所以,欧洲人褒明贬清,和欧洲人的实力变化有关。
第二,无论是利玛窦还是马嘎尔尼,都只能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反应明清。比如利玛窦笔下的明朝,在京师、东部沿海城市,固然繁荣发达,但在中西部地区,却可能极为贫困。与之相同,马嘎尔尼看待清朝时,也存在这一问题。
第三,从社会文明和进步角度来看,清朝的确导致了中国的退步。其实,从史料中不难看出,清朝建立之后,科技进步、学术文化、社会等方面陷入了一定程度的“退化”。在世界进步、中国退步的情况下,中国和世界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或许,明朝时的中国,和欧洲几乎处于差不多的水平,但清朝的中国没有什么进步,乃至出现了“退化”,而欧洲却日新月异,两相对比之下,所以马嘎尔尼和此后西方学者的笔下,才出现了另一个极端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