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铸,以小平钱为主,另有折二、折十钱,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87d29b9b699a9013b355b3e2d940a58/142c291ab051f819f155f6e7d4b44aed2f73e7ef.jpg)
清世祖朝服像 (公元1638-1661年)
铸造背景及顺治五式:
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在清军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顺治年间对制钱成分有明确规定,即铜七成,白铅(锌)三成,称之为“黄铜”,一千铜钱称为一串,年铸一万二千串称为一卯,即每开一期的额定数称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铸数称为“加卯”。
顺治年间为了稳定经济前后进行了五次改制,随着五次改制同时产生了五种形式的顺治通宝,史称“顺治五式”。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87d29b9b699a9013b355b3e2d940a58/142c291ab051f819f155f6e7d4b44aed2f73e7ef.jpg)
清世祖朝服像 (公元1638-1661年)
铸造背景及顺治五式:
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在清军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顺治年间对制钱成分有明确规定,即铜七成,白铅(锌)三成,称之为“黄铜”,一千铜钱称为一串,年铸一万二千串称为一卯,即每开一期的额定数称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铸数称为“加卯”。
顺治年间为了稳定经济前后进行了五次改制,随着五次改制同时产生了五种形式的顺治通宝,史称“顺治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