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义斋灌肠铺在后门桥北侧路西。昔日,北京人讲究吃前门外都一处的烧麦,鲜鱼口会仙居的炒肝儿,穆家寨的炒疙瘩,后门桥头的炸灌肠。
后门桥的灌肠铺以合义斋开业最早,最有名,它的掌柜以前是后门桥街上摆摊卖煎灌肠的,由于他片的薄、放油多,煎的外焦里嫩,放适量的盐汤蒜泥,吃到嘴里别具风味,吃过的人都想再吃。所以,买卖越做越好,每天做多少灌肠,就卖多少,供不应求。干了两年,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年),他就在后门桥北侧路西(图4和图6的位置,图7右侧和图8左侧就是九十年代座落在后门桥西北角桥畔的合义斋店),火神庙旁开设了这号合义斋灌肠铺,不久又添上家常菜,到夏天还卖荷叶粥,生意十分兴隆。
在合义斋买卖越发兴旺时,有人在他对面开办了福兴居,也卖灌肠。合义斋与福兴居两家比着干,虽然福兴居十分努力的干,但总也不如合义斋生意好。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什刹海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修缮火神庙,合义斋搬到了鼓楼西大街西口路北,再后来又搬到护国寺大街,坐落在人民剧场东北侧、棉花胡同南口西侧(图1至图3),前几年被“惠丰门丁肉饼店”名称取代。
后门桥的灌肠铺以合义斋开业最早,最有名,它的掌柜以前是后门桥街上摆摊卖煎灌肠的,由于他片的薄、放油多,煎的外焦里嫩,放适量的盐汤蒜泥,吃到嘴里别具风味,吃过的人都想再吃。所以,买卖越做越好,每天做多少灌肠,就卖多少,供不应求。干了两年,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年),他就在后门桥北侧路西(图4和图6的位置,图7右侧和图8左侧就是九十年代座落在后门桥西北角桥畔的合义斋店),火神庙旁开设了这号合义斋灌肠铺,不久又添上家常菜,到夏天还卖荷叶粥,生意十分兴隆。
在合义斋买卖越发兴旺时,有人在他对面开办了福兴居,也卖灌肠。合义斋与福兴居两家比着干,虽然福兴居十分努力的干,但总也不如合义斋生意好。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什刹海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修缮火神庙,合义斋搬到了鼓楼西大街西口路北,再后来又搬到护国寺大街,坐落在人民剧场东北侧、棉花胡同南口西侧(图1至图3),前几年被“惠丰门丁肉饼店”名称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