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是我们与神灵(高纬度光之存有)进行信息沟通最重要的工具,在佛教中称为“天眼”,是六神通之一。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拥有“天眼”,只不过它处于闭塞状态。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天眼都是开着的,所以人人都能看见隐态异次元的情景,甚至能够看到各位大神大佛的尊容。随着世世代代转世轮回,我们的生命能量越来越低,天眼开始丧失其能力,以至于现在成为很少一部分人才拥有的所谓“神通”。
如果人类有幸进入第四密度,那么天眼就像我们的双眼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工具。
天眼的位置在大脑中间偏后的地方,医学上称为大脑松果体。松果体是人类神秘的“第三眼”所在之处,可以透过静心、冥想、练气功、打坐等等,由体内的能量激发活化它的原始功用。天眼可以捕捉到肉眼看不到的不可见光,不需经过瞳孔、水晶体、视神经等的传导,直接在脑海中成像。
一般人都很相信自己这双肉眼所看到的事物,所谓眼见为凭,看不见的就不相信,其实不只有物质世界,还有非物质世界,“天眼”开启之后,人们才能真正了解到什么叫大开眼界,也才会认识到这双肉眼的局限性有多大。在人类的灵性提升过程中,大脑松果体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大脑松果体?
松果体位于间脑脑前丘和丘脑之间,是一个长5~8毫米,宽3~5毫米的灰红色椭圆形小体,重120~200mg,位于第三脑室顶,故又称为蜂蜜脑上腺(epiphysis),其一端借细柄与第三脑室顶相连,第三脑室凸向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
松果体出现在胚胎发育两个月时,即晶体、感光器和间脑区域的神经细胞形成阶段。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在胚胎时期能够出现我们的先祖所具备的某些形态特征。不过奇怪的是,它刚一出现,马上就开始退化。
松果体表面是由软脑膜延续而来的结缔组织被膜,被膜随血管伸入松果体实质内,将实质分为许多不规则小叶。小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等组成。松果体细胞是松果体内的主要细胞,在松果体细胞之间还可见到一些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颗粒,俗称“脑沙”,其成分主要为磷酸钙和碳酸钙。脑沙一般出现在青春期后,其量随年龄而增加。
松果体的神经主要来自预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神经末梢主要止于血管周围间隙,少量止于松果体细胞之间,有的与细胞形成突触。现代科学对松果体的功能尚不十分了解。一般认为,人的松果体能合成、分泌多种生物胶和肽类物质,主要是调节神经的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功能,而这种调节具有很强的生物节律性,并与光线的强度有关。松果体细胞交替性地分泌褪黑激素和5-羟色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昼分泌5-羟色胺,黑夜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对生殖起抑制作用。
松果体的功能
松果体又被称为“智慧眼”,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有神秘力量存在的地方。许多人认为它是精神的第三只眼,是我们内在的视觉。和大金字塔位于地球中心一样,智慧眼位于人脑的几何中心。这个神秘的腺体真正的功能一直被哲学家和精神领域的专家所关注。古希腊人相信松果体连接我们思维的王国;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则称松果体为灵魂的宝座。
(1)松果体是已经退化了的第三只生物眼睛。生物学家早就发现,早已绝灭的古代动物头骨上有一个洞。起初生物学家对此迷惑不解,后来证实这正是第三只眼睛的眼框。研究表明,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蛙鱼龟蛇,甚至人类的祖选,都曾有过第三只眼睛。只不过随着生物的演变,这第三只眼睛逐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成了“隐秘的”第三只眼。尽管松果体移入了黑洞洞的颅腔内,不像肉眼那样直接观察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但由于它曾经执行过人类第三只眼晴的功能,凭着它原来的一手“绝活”,仍然能感受光的信号并作出反应。
1999年4月,《科学》这本科学界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有科学家用一些因为基因缺失而造成视网膜感光能力缺损的小白鼠进行一连串实验。实验结果发现,虽然小白鼠的感光受体基因缺失,但是他们的松果体在受光刺激下,调整分泌褪黑素的功能却完全不受影响。由此可见,在视网膜无法发挥感光功能的情况下,松果体仍然可以感光。
科学家已认识到松果体与视网膜非常类似,其实已有大量证据显示,松果体可能是直接感光器官,有人甚至就把松果体叫做“折迭的视网膜”。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视网膜感光系统缺失情况下,松果体调整褪黑素分泌的功能仍然正常了。哺乳动物可能有一条通向松果体、鲜为人知的隐秘传递光信号的通路。
(2)松果体是人体“生物钟”的调控中心。由于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调节,因此,昼夜周期中光暗的周期性交替就会引起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相应地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
实验证实,褪黑激素在血浆中的浓度白昼降低,夜晚升高。松果体通过褪黑激素的这种昼夜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转而引发若干与时间或年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