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吧 关注:30,672贴子:115,469
  • 6回复贴,共1

疑惑“以水救火”有什么问题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非 一水就火
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其说将比无可矣。
这段墨子言论中用“以水救火”打比方,论断“必无可”。我看不到其中的逻辑联系,莫非是古语与今话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变化?或者是当时的社会文化约定俗成的一个论断“水不救火”?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19 18:38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23 23:41
    回复
      四处求问,所得的结果两个。一个说救火的救,该理解成救助,那么水无助于火势,当然以水救火“必无可”了。另一个翻译是依据古文惯列,常有缺字,认为这里需要补完。“以水救水,以火救火”才是全文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24 00:19
      收起回复
        其实大家的思路都被歧义误导了,我一开始就是想,水救火很正常啊,怎么就“必无可”了?其实“必无可”不指向水救火,仅指向非人而无以易之。譬如以水救火,是与非人者必有以易之对应,这样的行文习惯在古文中很常见。但这不是个好习惯,容易产生歧义,“必无可”紧跟“以水救火”很容易让人以为,有什么被忽视的原因导致水不能救火。又或者如那些先前编撰不同版本《墨子》的学者,先补完,重塑这句话使其合乎逻辑。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24 00:47
        回复
          那么,我的结论,我认为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否定他人(的行为或理论)必然会有(正确的)取代它。假如否定他人(的行为或理论)而没有(正确的)取代它,说起这个(否定他人)就像是用水去救火(水附着取代火附着),其言论必定不会被认可。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6-24 01:23
          收起回复
            那么,编者的断句标点也错了。第一句后是句号,后三句是一句话,即无以易之如何如何。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24 01:34
            回复
              这个翻译是有问题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25 16: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