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称谓
完全正确的好像还没看到,不过从前的老剧正确率要远过现代的。
比如说从上古到近代,全国各民族都叫“爹”“娘”,事实上,称父亲为爹,最早不能早于东汉三国,称母亲为娘,最早不应该早于两晋,爹娘这两字,《说文解字》都还没有,《广雅》才找到爹字,娘的出现还要晚一点,晋朝我们才看到某娘的称呼,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秦汉时代有人叫某娘,那么不用看都知道这是后世伪造,连娘这个字都没有,哪里会钻出个叫某娘的女人?称女子为某娘,是晋代之後才泛滥的,尤其是唐朝,娘子,小娘子,X娘满天飞。
据说最近有人想拍一部商朝妇好的所谓《奇皇后》的片子,已立案,内容浏览了一下,基本可以确定是在胡扯。仅凭这个名字就是大错特错,商代哪里有什么皇后的称谓,这是秦汉时才有的!商人的称呼和后人完全不同,商王的所有后妃都叫后,有两等:司妇,王妇!商代并没有叔伯婶嫂之类的称谓,但称大父二父大母二母或以谥号称,什么父庚,庚父,母辛之类。商人称王之子为王子,太子为小王,王之女为王女(即后世所谓公主),王姬这样的称谓也是周朝才有的。
称官吏为大人,这也是个常见错误,事实上,称官吏为大人,到明末都不太时兴,到清朝才成了对官员的普遍称呼,在此之前,称官吏通常是称姓+官号+君或卿之类的作为敬称。比如你姓王,官为司马,那么别人对你的敬称就是王司马君,如果你的官或爵很大,是丞相之类,那么别人对你的敬称就是王丞相卿,另外还有一些各个朝代的特定称呼,比如说汉代,你是诸侯王,尊称大王或足下,是列侯,尊称君侯,唐代,你是郡守,别人会尊称明庭,县令,尊称明府,宰相称相公。王爷侯爷之类的东西,明清时期才有,如果你来个“堂堂大汉朝侯爷”“赫赫大唐王爷”你确定你不是来暴笑料的?
称人名,事实上,古人称名是很严肃的,一般称某人皆称字,无字则称排行,如张三郎,李十娘子之类,自称时称名,另外,长辈或者上司敌人仇人才有可能直呼你的名字,有时候有教养的人甚至连敌人都不会称人名字,而当一个人去世之後,若有谥号,皆尊称其谥。
马超马孟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死前遗表: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曹操杀他家二百余口,如此血海深仇,他仍然遵从礼法,以字称之,这就叫贵族教养啊。
二 历史背景
我所说的历史背景,是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比如说,你在先秦甚至到五代的时候甚至北宋坚决要求寡妇从一而终,这极是可笑,在那个时候,女子丧夫再嫁是天经地义的事!甚至有的皇后被废之後也照样改嫁,至于皇妃王妃公主贵族女子之类改嫁更是屡见不鲜,别说皇帝死了,有时皇帝还活着就把失宠或者有过的侧妃给嫁出去了,隋文帝规定三品官以上的正妻不能再嫁,小妾随便。这条法则后世有不少朝代也有类似的规定,甚至明清时期也是如此,如果你认为清朝的官吏妻子不能改嫁,那是错的,至少法律上没有这条,前提是你有勇气就行。
古代社会婚姻的禁忌很多,门当户对夏朝周一直到清朝所有朝代的婚姻要求,宋朝之前贵族对门第要求很高,宋朝之後更注重才能和财产,宋代张齐贤向敏中两个宰相争娶有钱寡妇柴氏一事,闹出千古笑话。
良贱不为婚从周代起就是法律条文,商人到唐朝都是贱民,巫人优倡娼妓一直到清末都是贱民。所以那些荒诞影视剧中朝中各贵人公然追逐优倡商女之类的事就请休休吧,这种事偷偷摸摸做一下还可,堂而皇之做出来,你自绝贵族吧!
在周代,一个贵族女子出嫁,要自己给丈夫带媵妾过去,这些带去的女子自动成为丈夫侧室,若此女没有给丈夫带妾,她父母都没面子。在周代写贵族一夫一妻的,你就不用多看了。某所谓的历史正剧,当时的大家闺秀居然宁当姘头不当次妻,公主居然容不得另一个女人和她共适一夫,真是超前两千年的神奇想法!
继承制度,中国自商代起就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商人称嫡出为帝子,庶出为介子,周人正嫡庶之别,历代未变,女子可以继承部分财产,但没有官爵的继承权,没有特殊情况,在有嫡子的情况下,立庶子为继承人,那是违反礼法的,出现这种情况,完全就是取乱之道。据说某榜中出现了:贵妃的嫡子……(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朝代,贵妃是正妻的称号,就是渤海国,渤海国王大祚荣正妻任氏,她的称号就是贵妃,至于某宇宙犬国给大祚荣虚构的高丽女子,不排除大祚荣有这么一个小老婆,正妻就别做梦了)
你不能在宋朝的时候对某个官员夷族;庭杖是明代的特色;历朝历代,都有户籍和出门凭证,汉代是关传,唐朝是过所,清代是关照等等,没有这些东西你就随便乱出关甚至任意出入边疆,你这是玄幻小说;宋朝之前私生子从法律上是没有继承权的,妾是不能扶正的。
历代当驸马都是受气包,公主从来不是嫁人的,驸马更不是娶公主,而是公主出降,驸马尚主,如果驸马脾气比较不好,往往会和公主闹出大事,汉代和北朝唐朝都有驸马杀公主的事发生。北齐有公主谗杀驸马的母亲,驸马胸怀杀母大仇,但不敢报复,等到北齐一亡,驸马立即杀了公主为母复仇。有的公主牵上了政治事件,还会连累驸马。
不但驸马如此,和王女(翁主)成亲也差不多。汉人称和公主结婚为“尚公主”,和翁主结婚为“承翁主”。汉魏时代,公主赐第,尚公主者来第成婚。就相当于现代人说的倒插门,即使是象大将军卫青这样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尚公主也不例外。影视剧中的卫青居然敢“娶”公主,并且穿着宋代的一身红衣去迎娶,大将军泉下有知,肯定做梦也没想到会有此奇遇吧!
最悲剧的是宋代的驸马,一旦公主出降,驸马的父母就自动下降一辈,成为他的兄嫂,所以宋仁宗的女儿福康公主打了驸马母亲一事,没人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她打的不是婆母,而是嫂子。
汉朝游侠之风盛行,杀人不一定会坐牢,反而有可能获得名望还能举孝廉当官。汉末的太史慈、臧霸、甘宁、刘晔等。宋朝杀人要充军,当兵的要在脸上刺字。晋代、宋代、明、清武人地位低下,同等级武官受制于文官。
神奇的女权意识,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女权,只有母权!一夫一妻无妾是现代女子的幻梦,古代社会,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会纳妾畜养家伎。没有妾侍在古代社会贵族圈子里看来,那是丢脸的事!别人送都会送你两个妾。众多妾侍,是贵族地位财富的象征!古代没有妾的贵族男子可以说是绝世精品,可遇不可求!而且古代贵族男子往往结婚很早,大都在十二三岁甚至更小都定婚甚至成婚了。比如汉文帝十三岁就生了馆陶公主刘嫖,齐武成帝高湛八岁就有了五岁小妻子郁久闾叱地连,十六岁娶的胡氏已经是继室!十岁即位宋后废帝刘昱已经有了原配王妃江简珪!
为了显示现代女性的“高贵”,就乱写别人一夫一妻,只能证明这些人的无聊!
妾的地位极其低下,通买卖,如奴婢,被人随意赠送甚至杀戮。妾是没有丈夫的,他们只是妻的“夫君”,是妾的“主君”,即主人!请记住一件事,中国古代法律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丈夫或者妻子杀妾是有死罪的!到明清时也是如此。明代有贵妇杖杀婢妾十余人的大案,但报给皇帝,处罚之轻,令人瞠目结舌,仅只受杖五十,口头警告而已!历代法律都明文规定,夫妻杀妾,减等处理,如果这位妻子或者丈夫的地位够高,杀了一个妾,从法律上看,只剩下钱的问题了!有时候连钱都免了。
妾不是没有牛的,盖过妻子的也有,但那绝对是少数!出现这种情况,这个男子得有特殊权力才行!
至于外室情人,就别做梦人家会尊重你了,正常情况下,即使这男人能够保住你,他一旦咽气或者转身,杀了你或者赶走你都很正常!汉朝有位大将军包养姘头,大将军夫人得知,派人去将这姘头全家杀得一干二净!什么事也没有!
那些女王,女谋士,女将,女官,女扮男装从军掌握朝庭大政的事,还是少做这种梦好,中国古代哪里有正式册封的女王(册封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不算)?
至于女将,能够掌握到兵权的女子绝少,女扮男装入军营,中状元禀国政代父从军之类你也就当个传说看吧,古代入伍也是很郑重的,和现代人一样,要查户籍!而且同乡同里往往有多人入伍,你怎么能让你的邻居也认不出你是男是女?而且古代军队招人,要详细登记户口,居住地,你的特长,身上的伤疤,要求入伍者高大强壮!女子能过这一关?而且古代军队一伍一什编制,伍人要同吃同睡,打仗同上,你受伤或者死掉他们还要负责照顾你和抢尸体,你如何能够瞒过你的伍友呢?参加国家殿试是很郑重的事情,需要查验手续很多,女子是不可能混过去的。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北魏军制就知道花木兰是不可能出现的,北魏要求十五岁以上的男女就要结婚,而北魏从军的年龄是二十岁,这个年龄花木兰早嫁出去了,她如何还能待在家里替父从军?在北魏,一个二十岁没有结婚的女人恐怕是有些问题吧!北魏军制,实行军户制度,军户中人的儿子一出生就在朝廷那里有名数,同乡里同时入伍的人也不会少,难道邻居都不知你是男是女?退一步说,她二十岁还未嫁,从军十二年,她也三十二岁了,在北魏那个平均寿命三十多岁时代,基本上也要入土了,北魏的皇帝只有两个活过三十二岁(周岁)。
三 科技军事背景
早产的纸和火器骑兵及各种穿越食品。
纸西汉就有,目前发现最早的纸是公元前179年的,但西汉的纸不是用来写字的,而是用来包裹东西的,那时候用来作书写材料的是简帛。史记汉书里没有纸字,到后汉书里才提到纸,并将纸和墨同提。大家都知道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这显然是后世的说法,赵括最多只能板上谈兵(古代地图画在木板上),怎能纸上谈兵?你在战国时代就直接说赵括纸上谈兵,穿越太过了吧?
汉代之前的墨是粒状的,跟那个时代的制墨技术和成份有关,所以在汉代之前,你不可能磨墨,只能和墨,墨锭的出现要晚得多。
书,纸制的书虽然东汉就有,但那时候是卷轴书,东晋桓玄称帝时正式下诏用纸代替竹木简作为书写工具,简帛才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纸完全取代简帛还要往後退一个世纪左右。一直到宋朝前期,中国的书都是卷轴式的,翻页式的书出现在宋中期之後,一直流行直今,书中有彩色插图是明朝才有的事。据说某传奇唐朝人就开始看翻页书了……
砚,汉代之前叫研,后来才改成砚字。
火器用于军事是唐末,骑行很古老,商代就有骑行,并可能有极少量的骑兵,但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是在汉代,在此之前,骑兵都是辅助兵种。韩信大将军很可能不会骑马而只会架车,因为在那个时代,车战才是常态,御术才是贵族应该学的。车战从商周到汉前期一直流行。
穿越食品更多,春秋时期只会有樱桃,不会有葡萄,那是张骞通西域之後才传过来的,至于苹果火龙果玉米红苕西兰花辣椒等都是明清甚至现代才传来,却神奇地出现在古人桌上……
中国古代到宋朝前期都实行宵禁制度,除个别节假日外,晚上是禁止外出的。汉人甚至将“夜籴(即夜晚去买东西)”二字当作取笑人愚蠢的同意词。
中国古代的历法多变,不要以为正月初一一定就是新年,这是错的。商代的正月初一其实是夏历的五月初一,周朝的正月初一其实是十一月初一,秦及汉初的正月初一其实是十月初一,武则天一度行周制,以十一月为岁首,当她後来恢复正月为岁首时,这一年就神奇地出现了十四个月。
四 平等意识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相当严格,长幼尊卑男女之序是不能够随便僭越的。咱们现在的历史剧往往喜欢搞什么人人平等,山野草泽甚至奴隶婢妾在王公贵族面前一点没有下人意识,说话趾气高扬,举止飞扬跋扈,男男女女杂一起吃饭歌舞,宛若土匪开伙,一个贱妾完全无视妻妾之别,直接越过妻子插手家事不说,还直接干涉政治,确定这个男人不会被处罚?乱妻妾之序,自古以来就是男子的罪名,就这一条罪名,这个男人被废甚至被杀都有可能!历朝历代都有王公贵族栽在这上。你确定养这样一个小妾不是来害全家人的?
自由恋爱,违背父母之命如同空气。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有人动不动就举出个别例子说这是追求幸福,那大量的自奔之後被抛弃甚至被卖掉的悲惨例子往往被忽略,白居易写诗《井底引银瓶》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明朝有一个惨烈的故事,有位闺秀私奔,男子在外租房与她同居,生了一个私生子,在那个男子变心另娶之后,为了怕她说出事情竟然割去了她的舌头……
完全正确的好像还没看到,不过从前的老剧正确率要远过现代的。
比如说从上古到近代,全国各民族都叫“爹”“娘”,事实上,称父亲为爹,最早不能早于东汉三国,称母亲为娘,最早不应该早于两晋,爹娘这两字,《说文解字》都还没有,《广雅》才找到爹字,娘的出现还要晚一点,晋朝我们才看到某娘的称呼,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秦汉时代有人叫某娘,那么不用看都知道这是后世伪造,连娘这个字都没有,哪里会钻出个叫某娘的女人?称女子为某娘,是晋代之後才泛滥的,尤其是唐朝,娘子,小娘子,X娘满天飞。
据说最近有人想拍一部商朝妇好的所谓《奇皇后》的片子,已立案,内容浏览了一下,基本可以确定是在胡扯。仅凭这个名字就是大错特错,商代哪里有什么皇后的称谓,这是秦汉时才有的!商人的称呼和后人完全不同,商王的所有后妃都叫后,有两等:司妇,王妇!商代并没有叔伯婶嫂之类的称谓,但称大父二父大母二母或以谥号称,什么父庚,庚父,母辛之类。商人称王之子为王子,太子为小王,王之女为王女(即后世所谓公主),王姬这样的称谓也是周朝才有的。
称官吏为大人,这也是个常见错误,事实上,称官吏为大人,到明末都不太时兴,到清朝才成了对官员的普遍称呼,在此之前,称官吏通常是称姓+官号+君或卿之类的作为敬称。比如你姓王,官为司马,那么别人对你的敬称就是王司马君,如果你的官或爵很大,是丞相之类,那么别人对你的敬称就是王丞相卿,另外还有一些各个朝代的特定称呼,比如说汉代,你是诸侯王,尊称大王或足下,是列侯,尊称君侯,唐代,你是郡守,别人会尊称明庭,县令,尊称明府,宰相称相公。王爷侯爷之类的东西,明清时期才有,如果你来个“堂堂大汉朝侯爷”“赫赫大唐王爷”你确定你不是来暴笑料的?
称人名,事实上,古人称名是很严肃的,一般称某人皆称字,无字则称排行,如张三郎,李十娘子之类,自称时称名,另外,长辈或者上司敌人仇人才有可能直呼你的名字,有时候有教养的人甚至连敌人都不会称人名字,而当一个人去世之後,若有谥号,皆尊称其谥。
马超马孟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死前遗表: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曹操杀他家二百余口,如此血海深仇,他仍然遵从礼法,以字称之,这就叫贵族教养啊。
二 历史背景
我所说的历史背景,是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比如说,你在先秦甚至到五代的时候甚至北宋坚决要求寡妇从一而终,这极是可笑,在那个时候,女子丧夫再嫁是天经地义的事!甚至有的皇后被废之後也照样改嫁,至于皇妃王妃公主贵族女子之类改嫁更是屡见不鲜,别说皇帝死了,有时皇帝还活着就把失宠或者有过的侧妃给嫁出去了,隋文帝规定三品官以上的正妻不能再嫁,小妾随便。这条法则后世有不少朝代也有类似的规定,甚至明清时期也是如此,如果你认为清朝的官吏妻子不能改嫁,那是错的,至少法律上没有这条,前提是你有勇气就行。
古代社会婚姻的禁忌很多,门当户对夏朝周一直到清朝所有朝代的婚姻要求,宋朝之前贵族对门第要求很高,宋朝之後更注重才能和财产,宋代张齐贤向敏中两个宰相争娶有钱寡妇柴氏一事,闹出千古笑话。
良贱不为婚从周代起就是法律条文,商人到唐朝都是贱民,巫人优倡娼妓一直到清末都是贱民。所以那些荒诞影视剧中朝中各贵人公然追逐优倡商女之类的事就请休休吧,这种事偷偷摸摸做一下还可,堂而皇之做出来,你自绝贵族吧!
在周代,一个贵族女子出嫁,要自己给丈夫带媵妾过去,这些带去的女子自动成为丈夫侧室,若此女没有给丈夫带妾,她父母都没面子。在周代写贵族一夫一妻的,你就不用多看了。某所谓的历史正剧,当时的大家闺秀居然宁当姘头不当次妻,公主居然容不得另一个女人和她共适一夫,真是超前两千年的神奇想法!
继承制度,中国自商代起就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商人称嫡出为帝子,庶出为介子,周人正嫡庶之别,历代未变,女子可以继承部分财产,但没有官爵的继承权,没有特殊情况,在有嫡子的情况下,立庶子为继承人,那是违反礼法的,出现这种情况,完全就是取乱之道。据说某榜中出现了:贵妃的嫡子……(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朝代,贵妃是正妻的称号,就是渤海国,渤海国王大祚荣正妻任氏,她的称号就是贵妃,至于某宇宙犬国给大祚荣虚构的高丽女子,不排除大祚荣有这么一个小老婆,正妻就别做梦了)
你不能在宋朝的时候对某个官员夷族;庭杖是明代的特色;历朝历代,都有户籍和出门凭证,汉代是关传,唐朝是过所,清代是关照等等,没有这些东西你就随便乱出关甚至任意出入边疆,你这是玄幻小说;宋朝之前私生子从法律上是没有继承权的,妾是不能扶正的。
历代当驸马都是受气包,公主从来不是嫁人的,驸马更不是娶公主,而是公主出降,驸马尚主,如果驸马脾气比较不好,往往会和公主闹出大事,汉代和北朝唐朝都有驸马杀公主的事发生。北齐有公主谗杀驸马的母亲,驸马胸怀杀母大仇,但不敢报复,等到北齐一亡,驸马立即杀了公主为母复仇。有的公主牵上了政治事件,还会连累驸马。
不但驸马如此,和王女(翁主)成亲也差不多。汉人称和公主结婚为“尚公主”,和翁主结婚为“承翁主”。汉魏时代,公主赐第,尚公主者来第成婚。就相当于现代人说的倒插门,即使是象大将军卫青这样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尚公主也不例外。影视剧中的卫青居然敢“娶”公主,并且穿着宋代的一身红衣去迎娶,大将军泉下有知,肯定做梦也没想到会有此奇遇吧!
最悲剧的是宋代的驸马,一旦公主出降,驸马的父母就自动下降一辈,成为他的兄嫂,所以宋仁宗的女儿福康公主打了驸马母亲一事,没人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她打的不是婆母,而是嫂子。
汉朝游侠之风盛行,杀人不一定会坐牢,反而有可能获得名望还能举孝廉当官。汉末的太史慈、臧霸、甘宁、刘晔等。宋朝杀人要充军,当兵的要在脸上刺字。晋代、宋代、明、清武人地位低下,同等级武官受制于文官。
神奇的女权意识,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女权,只有母权!一夫一妻无妾是现代女子的幻梦,古代社会,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会纳妾畜养家伎。没有妾侍在古代社会贵族圈子里看来,那是丢脸的事!别人送都会送你两个妾。众多妾侍,是贵族地位财富的象征!古代没有妾的贵族男子可以说是绝世精品,可遇不可求!而且古代贵族男子往往结婚很早,大都在十二三岁甚至更小都定婚甚至成婚了。比如汉文帝十三岁就生了馆陶公主刘嫖,齐武成帝高湛八岁就有了五岁小妻子郁久闾叱地连,十六岁娶的胡氏已经是继室!十岁即位宋后废帝刘昱已经有了原配王妃江简珪!
为了显示现代女性的“高贵”,就乱写别人一夫一妻,只能证明这些人的无聊!
妾的地位极其低下,通买卖,如奴婢,被人随意赠送甚至杀戮。妾是没有丈夫的,他们只是妻的“夫君”,是妾的“主君”,即主人!请记住一件事,中国古代法律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丈夫或者妻子杀妾是有死罪的!到明清时也是如此。明代有贵妇杖杀婢妾十余人的大案,但报给皇帝,处罚之轻,令人瞠目结舌,仅只受杖五十,口头警告而已!历代法律都明文规定,夫妻杀妾,减等处理,如果这位妻子或者丈夫的地位够高,杀了一个妾,从法律上看,只剩下钱的问题了!有时候连钱都免了。
妾不是没有牛的,盖过妻子的也有,但那绝对是少数!出现这种情况,这个男子得有特殊权力才行!
至于外室情人,就别做梦人家会尊重你了,正常情况下,即使这男人能够保住你,他一旦咽气或者转身,杀了你或者赶走你都很正常!汉朝有位大将军包养姘头,大将军夫人得知,派人去将这姘头全家杀得一干二净!什么事也没有!
那些女王,女谋士,女将,女官,女扮男装从军掌握朝庭大政的事,还是少做这种梦好,中国古代哪里有正式册封的女王(册封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不算)?
至于女将,能够掌握到兵权的女子绝少,女扮男装入军营,中状元禀国政代父从军之类你也就当个传说看吧,古代入伍也是很郑重的,和现代人一样,要查户籍!而且同乡同里往往有多人入伍,你怎么能让你的邻居也认不出你是男是女?而且古代军队招人,要详细登记户口,居住地,你的特长,身上的伤疤,要求入伍者高大强壮!女子能过这一关?而且古代军队一伍一什编制,伍人要同吃同睡,打仗同上,你受伤或者死掉他们还要负责照顾你和抢尸体,你如何能够瞒过你的伍友呢?参加国家殿试是很郑重的事情,需要查验手续很多,女子是不可能混过去的。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北魏军制就知道花木兰是不可能出现的,北魏要求十五岁以上的男女就要结婚,而北魏从军的年龄是二十岁,这个年龄花木兰早嫁出去了,她如何还能待在家里替父从军?在北魏,一个二十岁没有结婚的女人恐怕是有些问题吧!北魏军制,实行军户制度,军户中人的儿子一出生就在朝廷那里有名数,同乡里同时入伍的人也不会少,难道邻居都不知你是男是女?退一步说,她二十岁还未嫁,从军十二年,她也三十二岁了,在北魏那个平均寿命三十多岁时代,基本上也要入土了,北魏的皇帝只有两个活过三十二岁(周岁)。
三 科技军事背景
早产的纸和火器骑兵及各种穿越食品。
纸西汉就有,目前发现最早的纸是公元前179年的,但西汉的纸不是用来写字的,而是用来包裹东西的,那时候用来作书写材料的是简帛。史记汉书里没有纸字,到后汉书里才提到纸,并将纸和墨同提。大家都知道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这显然是后世的说法,赵括最多只能板上谈兵(古代地图画在木板上),怎能纸上谈兵?你在战国时代就直接说赵括纸上谈兵,穿越太过了吧?
汉代之前的墨是粒状的,跟那个时代的制墨技术和成份有关,所以在汉代之前,你不可能磨墨,只能和墨,墨锭的出现要晚得多。
书,纸制的书虽然东汉就有,但那时候是卷轴书,东晋桓玄称帝时正式下诏用纸代替竹木简作为书写工具,简帛才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纸完全取代简帛还要往後退一个世纪左右。一直到宋朝前期,中国的书都是卷轴式的,翻页式的书出现在宋中期之後,一直流行直今,书中有彩色插图是明朝才有的事。据说某传奇唐朝人就开始看翻页书了……
砚,汉代之前叫研,后来才改成砚字。
火器用于军事是唐末,骑行很古老,商代就有骑行,并可能有极少量的骑兵,但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是在汉代,在此之前,骑兵都是辅助兵种。韩信大将军很可能不会骑马而只会架车,因为在那个时代,车战才是常态,御术才是贵族应该学的。车战从商周到汉前期一直流行。
穿越食品更多,春秋时期只会有樱桃,不会有葡萄,那是张骞通西域之後才传过来的,至于苹果火龙果玉米红苕西兰花辣椒等都是明清甚至现代才传来,却神奇地出现在古人桌上……
中国古代到宋朝前期都实行宵禁制度,除个别节假日外,晚上是禁止外出的。汉人甚至将“夜籴(即夜晚去买东西)”二字当作取笑人愚蠢的同意词。
中国古代的历法多变,不要以为正月初一一定就是新年,这是错的。商代的正月初一其实是夏历的五月初一,周朝的正月初一其实是十一月初一,秦及汉初的正月初一其实是十月初一,武则天一度行周制,以十一月为岁首,当她後来恢复正月为岁首时,这一年就神奇地出现了十四个月。
四 平等意识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相当严格,长幼尊卑男女之序是不能够随便僭越的。咱们现在的历史剧往往喜欢搞什么人人平等,山野草泽甚至奴隶婢妾在王公贵族面前一点没有下人意识,说话趾气高扬,举止飞扬跋扈,男男女女杂一起吃饭歌舞,宛若土匪开伙,一个贱妾完全无视妻妾之别,直接越过妻子插手家事不说,还直接干涉政治,确定这个男人不会被处罚?乱妻妾之序,自古以来就是男子的罪名,就这一条罪名,这个男人被废甚至被杀都有可能!历朝历代都有王公贵族栽在这上。你确定养这样一个小妾不是来害全家人的?
自由恋爱,违背父母之命如同空气。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有人动不动就举出个别例子说这是追求幸福,那大量的自奔之後被抛弃甚至被卖掉的悲惨例子往往被忽略,白居易写诗《井底引银瓶》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明朝有一个惨烈的故事,有位闺秀私奔,男子在外租房与她同居,生了一个私生子,在那个男子变心另娶之后,为了怕她说出事情竟然割去了她的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