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对透析的时机做一个总结。过去我作为肾内科医生,一直认为早透析能尽快改善病人身体的内环境,排出毒素,改善电解质离子紊乱,使很多患者尽早从透析获益。甚至有的病人出院后血肌酐一直维持在707umoll/L以上我感觉不可思议,会觉得患者对自己不负责任。但李教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患者进入透析后生存时间并不是特别长,当然我对5-10年这个数值表示怀疑。因为的确有很多患者在门诊透析后活的很好,可我把我很多患者放在一起考虑的时候,觉得确实平均下来患者的生存期和残肾的保持时间都不长。所以我更新一下自己的见识。
PS1如果一个患者的摄入不多,很少活动,身体比较瘦小,即便血肌酐比较高也是可以一直保持不透析的。但先决条件是对其他脏器的损害并不明显,至少没有心衰等严重危及生命的状态。还要有严格的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控制,大吃二喝的状态是肯定不行的。
PS2透析时机:当GFR(肾小球滤过率)<15的时候就要考虑透析,糖尿病肾病要提前透析。
PS3透析并不是完美的,并非是生理性肾脏替代方式。
透析可清除部分毒素,但可能清除不充分
透析室非特异性的,也会清除掉很多重要的化合物
目前的透析并不能代替肾小管细胞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
透析加速残肾功能丧失
透析治疗本身及抗凝带来的治疗相关风险。
透析是一种侵入性的终生的,有潜在危险的介入性治疗。
因此透析时要仔细权衡获益和风险,决定开始透析的时机。
在讲解过程中,李教授提到有一项研究表示提前透析并没有改善死亡率,透析可引起缓慢的营养不良
也有研究表示,早期开始透析可能有害,早透析死亡率更高。
合适开始透析?
GFR:6ml/min/1.73m2不在是透析治疗的绝对底限。GFR在5-9,伴有尿毒症症状和容量管理的需要时透析开始的指征,但是这不是单一指征。
透析也不是不能停止的,我以前有个患者全身能做瘘和插管的地方都试了,又不接受腹透,最后不得不停透析,但患者1年后来复诊,竟然还活着,这个患者实际上已经透析了几年了。所以我觉得这种不透析就得死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我也觉得停止透析不是不可以,但要考虑以下几个点:自主权,无害,有利,分配公平等伦理框架。
读了这个不代表你就可以不透析了,以上内容要仔细斟酌,很多上面的内容都是有特定人群的,千万不要随意决定透析或不透析。如果你到了时间还决定不透析,那你要看下面的研究成果:
停止透析的结局是死亡,存活时间有差异,有结果显示,停止透析的平均存货时间为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