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之友吧 关注:6,731贴子:47,709
  • 5回复贴,共1

中国古代结婚的礼节,彩礼的由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整理了几篇网上看到的文章,关于古代结婚的礼节和彩礼的由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8-18 13:47回复
    婚姻不论在古时还是在现代都是人生中的大事,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结婚这件事上自然也不能含糊,所以,古时结婚的讲究颇多,有“三书六礼”之说。
    “三书”是指奉行“六礼”的文书,有点类似今日的结婚证书,分别有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定亲之书”,是双方正式缔结的婚约,在纳吉时侯使用;
    礼书“过礼之书”,就是礼物清单,单上会有礼物的种类及数量,纳徵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天接新娘过门的时侯用。
    而“六礼”是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六种礼节,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在周代我国即已确立这一娶亲程式,最早记载于《礼记·昏义》,之后各代大多延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会有少许变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8-18 13:47
    回复
      回家的礼仪。亲迎礼始于周代,形式多样。在清代,亲迎需披红戴花,乘马或坐轿到女方家中,由傧相引领拜见岳父母以及诸亲,岳家加双花披红作交文。迎新妇出门上车后,准夫婿要先亲驾车并“御轮三周”,也即让车轮转三圈。最后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被包裹抱至轿内,轿起则女方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
      多希望有一天,婚姻的真正意义能够被世人所理解,而不要成为一个利益的综合体。
      在周代我国即已确立这一娶亲程式,最早记载于《礼记·昏义》,之后各代大多延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会有少许变动。
      “纳采”是整个婚姻的开头,男方如果想和女方结亲,就要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向女方家中纳“采择之礼”,而纳采时男方的礼物就是雁。
      因为大雁是候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而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就不再择偶。所以古人认为,雁的迁徙顺乎阴阳,配偶合乎义礼,在婚姻中用雁当作礼物,象征着男女在婚姻里的忠贞专一。但后来因为大雁不容易捕猎,就改用木刻的大雁代替,而到近代就变成了鹅、鸭、鸡三种活禽代替。这种大雁之礼又称“奠雁礼”,在韩国、朝鲜等东南亚国家至今仍在使用。
      “问名”是第二礼,即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询问女子的姓名、生辰,然后取回庚帖后,进行卜吉。其实问名真正目的在于防止近亲婚姻,以及占卜其婚姻是否适宜,亦即“夹八字”。
      “纳吉”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结果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宋代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订婚;而明代则以媒氏通书、合婚以代替;到了清代,“纳吉”已经融入问名和合婚过程中;民国时期,没有纳吉仪,只有简单的卜吉习仪,将女方庚帖放置于灶神前,如果三天内没有异事发生,就是顺利,拿男女庚帖去合婚,庚帖上一般会有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就是俗称的“八字帖”。
      “纳徵”也称纳征或纳成、纳币,是第四礼,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男方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做纳徵礼,也是整个流程中唯一不用大雁的一项。周朝聘礼“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士大夫以玄 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帛是古代的丝织品,圭和璋则是玉器,古代称生子为“弄璋之喜”。币,意为彩色的丝,后世所谓的“彩礼”就源于这个典故。
      周制婚礼的聘礼具有象征意义,不像现在这样看重经济价值。那时彩礼很简单,一般五两彩丝加上两张鹿皮即可。隋唐时固定为九种,即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各个物件都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但现代,彩礼就要实际多了,房子、车子之类的,成了家势家世地位的比拼。至此,周礼中聘礼的象征意义,变为取义取利兼得的手段,失去了“礼”的本意。
      “请期”告期,俗称选日子,就是选定良辰吉日,是第五礼,一般是男方派人到女方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者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若表示接受,则使者返回复命。
      “亲迎”又称迎亲,是六礼中最后一礼,指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亲迎礼始于周代,形式多样。在清代,亲迎需披红戴花,乘马或坐轿到女方家中,由傧相引领拜见岳父母以及诸亲,岳家加双花披红作交文。迎新妇出门上车后,准夫婿要先亲驾车并“御轮三周”,也即让车轮转三圈。最后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被包裹抱至轿内,轿起则女方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8-18 13:48
      回复
        这么说来,彩礼的历史还比较悠久,在私有制出现以来,氏族往往是私有财产的拥有者,本族的女子嫁到外族,等于少了一个劳动力,反而给对方增添了劳动力,所以,彩礼最初是被看作了劳动补偿,时至今日,这种说法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
        随着社会发展,彩礼渐渐发展成为了古代婚姻制的重头戏,甚至成为六礼之一“纳征”,就是商议婚事时,必须要用财物来证明和商议婚事。起初这个所谓“纳征”,不过就是用物品或财物代替,但在汉代,这个“纳征”甚至在汉代有了货币的含义。
        到了宋代,为了避讳,也为了好听,把“纳征”一词改为了“纳财”,到了民间,谈婚论嫁之时,把“纳财”统称为“下财礼”,也就是所谓的男方付给女方家的聘金,于是,这个说法一直沿用到了现代,经过同音的演化,也为了取吉祥如意的意义,不少地方,将“财礼”改成了“彩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8-18 13:48
        回复
          谢谢科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0-26 21:39
          回复
            毕竟人人平等了,把权利和义务都分担给女性真的可以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7-05 1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