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茶社吧 关注:195贴子:18,198
  • 2回复贴,共1

相声、《红楼梦》和中秋节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秋节与端午节、阴历新年合称“三节”。除了过年,端午和中秋是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它们都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民以食为天”,端午节是年度第一次丰收,冬小麦成熟。而中秋节则是年度最大规模的丰收,您听马三爷那段儿《三节会》,用那么大的篇幅描述了过这三节的隆重气氛。
“三十自来红,五十自来白,白花儿藕,蜜桃、苹果、石榴、柿子、……”从这段贯口活我们联想到什么?这和《红楼梦》42回宝钗给惜春画大观园图开的用料清单简直异曲同工。后面黛玉的语言更有意思,“铁锅一口,铁铲一个……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啊。”相声系包袱、解包袱、抖包袱所经历垫、支、刨、抖的过程与此完全一致。再对照一下《十二钗册页》与《山西家信》,元妃省亲和《夸住宅》等,可以看到小说《红楼梦》和传统相声作品的高度契合。据说近现代相声行业的实际开拓者朱绍文科举落第说了相声。清代名垂后世的落魄文人不少,比如曹雪芹和蒲松龄。文人落魄,复杂的内心让他们终归落在一个“怨”字上,然后是“刺”,这似乎成了惯性。“蒲聊斋之孤愤,假鬼神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要说以嬉笑来掩护怒骂,《红楼梦》的确是以喜笔写悲的典范,但没有猜谜语的本事根本看不懂,即使能认几个字也未必能参透《司文郎》这样的文言短篇。可见,这二位的大作未必是写给全体大众的。那么,“群众路线”就成了朱绍文先生的方针。这样,可以在二知道人的话里再加上一句“朱绍文之孤愤,假戏谑以发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10 10:57回复
    不只是在组织语言方面,在大的结构设置上,相声“铺平垫稳”的技巧和《红楼梦》的“伏脉千里”也极其相似。整部小说的关键所在就是中秋节,脂批写得很明确:“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春种秋收,这是因果关系。小说的中间有一次中秋节是暗写的,但是最终却引出了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说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盛筵必散”等等一连串重要的话,特别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最隆重地写中秋是75回,还详细地描写了祭月仪式。为什么要祭月呢?为什么由女性来担任主祭呢?月亮是一个与太阳相提并论的天体,大凡遇到光照千古的事物,往往会用“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来形容。在人们的视野中,月亮和太阳的体量都超出其他星辰,最容易观测。所以,将日月并举,根据它们的变化来编制历法。日月分别代表了阳与阴,女性系坤道所化,属阴性之物,月亮又叫太阴星。她们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系。嫦娥还被奉为“太阴星君”,主宰坤道。如果没有月亮,江海潮汐,人类月信将完全紊乱,阴阳不调,坤灵难定。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月相影响潮汐和胎育,即指于此。阴阳周流,化育含生,即所谓“阴阳生万物”。嫦娥所居住的月宫为什么又叫蟾宫?其实癞蛤蟆就是嫦娥,文献上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於月,是为蟾蠩,而为月精。”远古先民对于蟾蜍和蛙的崇拜,也是缘于其旺盛的生育能力,一产蝌蚪就是成千上万。这对需要壮大族群的人类来说,绝对是崇拜的对象。女娲造人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女娲恨不能多造出一些人来,用青藤蘸泥浆挥洒出泥点儿,泥点儿变人数量就多了。这是一种愿望,但愿人口增长得能像蛙类产蝌蚪那样多。大量彩陶文物上都能看到“蛙人纹”图案,把蛙的形象特征明显而又突出地表现在人形上,成为似蛙似人,半动物半人的合体纹。而孕妇的形象和大肚子青蛙的确也很相像。再看看马家窑蛙纹彩陶盆,一定会联想到蟾宫。马王堆帛画上面月亮的图案也是画的蟾蜍。这样,作为母性动物神的蟾蜍与作为太阴星君的嫦娥就联系在一起了,此二者都与坤道化育的观念相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10 11:02
    回复
      在其他一些文物上,比如画像砖上,还可以看到伏羲女娲托日月的形象,女娲托着的月亮里也有蛙纹。娲字中有个构件“冎”(guǎ),读音近似于蛙类的叫声,字形也与蛙类近似“”,甚至有更接近蛙类画像的。所以说“女娲就是女蛙”是可信的,是主管生育的蛙女神。女娲造人是人类繁衍的象征,凝结为具象图案就是女娲手托蛙纹月亮的造型。随着人类审美的变化,需要一个美丽的形象去替代癞蛤蟆接受大众的顶礼膜拜,于是月宫的居民成了美女嫦娥。此外,先民对蛙的崇拜,还在于它能预知暴雨和洪水的到来。而女娲的功绩也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造人,一是补天,补天还是为了堵洪水。补天没有用上的那块石头被扔在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历经多少岁月之后,石头上密密麻麻的写满字迹,记的是它“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所经所历,也就是这部文学名著《石头记》。如果我们在感受小说那相声般语言的同时,不忘对创世先民的追忆,并能从中获悉阴阳流转的道理,大概也就不枉作者煞费的心机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9-10 1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