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180,241贴子:1,242,687
  • 13回复贴,共1

关于宋朝的固有印象的谣言一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朝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时代,一方面宋朝是中国中世纪时代发展的顶峰,发展出灿烂的文化与文明,经济科技也是井喷式发展的时代。另一方面,宋朝也饱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袭扰,直到崖山之战被蒙古人击败,又为其蒙上了“文弱”的固有印象。然而,虽然史实就摆在那里,但架不住有心的闲人和无心的闲人的添油加醋,以至于宋朝几乎成为中国最屈辱最丢人的朝代,比清朝还屈辱还丢人。呵,实际上宋朝也是被某些人指桑骂槐了而已。
这里仅展示宋朝的一些“深入人心”的固有印象,说正名可能不够格。但我希望大家在看待宋朝的时候别把宋朝当成自己家的孩子,啥都要最好,啥都要出头。战绩要跟宇宙大国比,经济要跟未来科技比,政治与社会要跟理想国比,宋朝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古帝国王朝而已。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07 16:41回复
    1.重文轻武论
    这个观点认为宋朝文化发达,对待文化人很好,所以不重视武将。同时因为害怕武将,害怕黄袍加身的历史重演,所以总之就这样就重文轻武吧。例子有杯酒释兵权和武科举对考生武力水平的轻视,大量的文化篇幅与只考弓箭的武力测试,以及武器禁令。
    首先重视文化与“轻武”有必然联系吗?文武双全很困难吗?按这个逻辑说现代社会岂不是比宋朝还要重文轻武?实际上,所谓的的重文轻武还不如说是:“大人,时代变了,职业化军队的发展已经不需要全员武夫了。”
    害怕武将,那干脆别立武职和解散军队吧。确实如果害怕武将利用手里的武装力量夺权,那就限制武将的军权和君主掌握有随时撤换武将的权力就行了。所谓的害怕武将,本质上是害怕武将有军队还有野心,而不是恐惧武力。
    杯酒释兵权是很好的一次解决武将功高震主的办法,和平收回了武将的固有兵权。同时之后石守信等将领还在担任军职简直就是重文轻武论的自打脸。
    宋朝的武科举其实是比较成熟的,比起唐朝清朝的百夫长选举和明朝长期不开武科举相比非常完备。宋朝的武科举要求考生熟读兵书,了解前人的兵法智慧,同时要求学会射箭。宋朝人认为只要你弓箭射的好其他的武器也能耍的好,实际上在战场上武将很少亲自上阵,学会射箭在一旁偷人头就可以了。
    武器禁令,确定不是指桑骂槐?不限制武器持有,那不是自由美利坚,枪战每一天?而且宋朝只限制人们不能使用与持有长杆武器与弓弩铠甲等军备,但可以打擦边球,带一根棍子和刀是可以的。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0-07 17:07
    收起回复
      重文轻武最严重的时代其实是清和民国,我个人以为重文轻武最严重的不是手里没有家伙,而是内心的意志已经萎靡。同时如果内心已经叛变,不再效忠于中国、华夏,我更情愿叛变者带走的就是一群酒囊饭袋。如果宋朝是重文轻武的时代,同时又面临着强大冷酷的敌人,何德何能有319年国柞。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能认真思考一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0-07 17:44
      收起回复
        2.守内虚外论。
        这个观点认为宋朝的武装力量基本用来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军,而在对外战争中屈膝求和。哦,我更明确这说的是清朝和民国论镇压国内反抗势力,和对外认爹,没有谁比清朝民国更有经验
        实际上宋朝的武装力量主要面对的敌人还是西夏以及辽金蒙古等外敌,内地的军队部署很少,甚至不足以应对人数多一些的匪徒。神宗时,越南大军进犯邕州,时邕州太守苏缄散尽家财,招募死士,死守城池。数千勇士激战一个半月,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后来,越南对宋称臣。
        同时代神宗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五路伐夏,30万大军兵分五路向西夏发起全面进攻。虽然没达到最终战略目标,但还是占领了不少土地,战果还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扇了说守内虚外的人的一巴掌。守内虚外的宋朝出动大军浩浩荡荡攻击西夏,守内虚外的宋朝在广西的驻防军就那么一点,诶。而且,守内虚外也与重文轻武相矛盾,当对内镇压不需要武力吗?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0-07 18:09
        收起回复
          3.卸磨杀驴论。
          主要是针对武将,大批的大臣武将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遭受不公正的对待而悲惨死去。额,不正常死亡的文臣武将不用太多,先生。
          从商朝的比干,到秦朝的李斯扶苏蒙恬,西汉的李广李陵霍光,还有其他被各种理由非正常死亡的武将,宋朝其实比例是非常少的了。宋朝严格意义上非正常死亡的著名武将只有岳飞,至于其他的像狄青之类,在正史中都是正常病死。一个王朝成千上万能留下名字的文臣武将中出现几个非正常死亡的是很正常的,岳飞之死并不能代表整个宋朝的文武大臣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0-07 19:13
          回复
            4.奸臣遍地论
            这个观点认为宋朝官场奸臣当道,迫害忠良。个人点评,这些人不是历史学家,而是文学家。
            宋朝历史背景的小说都不会脱离一种特殊人物,就是一些奸邪之徒。从《杨家将》的潘仁美,到《包公案》的庞太师、陈世美,以及后来《水浒传》的高俅蔡京,再到后面的蟋蟀宰相贾似道,可以说宋朝的官场就没有正常人。
            但一定要分清现实与虚拟的关系,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其实是忠义无双的大将,人品能力都很好;庞籍也是清廉的名臣,而陈世美***是明朝人,而且还是刚正不阿的那种,因为得罪了恶棍变成了包公案的反派;高俅蔡京先不评论;贾似道也许不太行,但他作为宰相期间宋军在和蒙古人干架几十年,他还能差到哪?
            有人点评,看了那些宋朝背景的小说,你会觉得宋朝的官场和朝廷几乎没有正常人。但我希望大家能摆正心态,分清虚拟与现实的世界,如此而已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0-07 19:58
            收起回复
              楼上“一心修史”很好的呈现了什么叫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10-07 23:41
              回复
                5.三冗两积论
                这是宋朝历史评论的一条紧箍咒,一旦对方搬出三冗两积论,就可以直接结束交谈了。因为三冗两积论同样也是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以前的人们写作出来的陈腔滥调在现在文化爆炸的时代被拉出来质疑不是理所当然?当然,质疑可以,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就没有问题。
                三冗是“冗兵冗官冗费”的合称。“冗兵”意思是由于宋朝政府在荒年向流民群体募兵的行为导致宋朝军队规模的膨胀,拉低军队的整体素质;“冗官”是指官僚体制的膨胀;“冗费”是指花销太大入不敷出,进而导致了后面的积贫积弱。
                我们从中学开始就这么学的,但细想还是有些疑问,然后答案就明了了。如果我们一根筋地生活在幻想中,这样毫无逻辑的口诀念的滚瓜烂熟,就自然而然的被洗脑了。就问问,三冗两积这样严重的问题,宋朝凭什么活319年,比几乎所有王朝都要久。
                管理宋朝这样巨大的帝国,你需要多少军队,多少官员,同时要如何支付他们的薪水。答案是,常年的战争,破亿的人口,让宋朝的军队数量无论如何都显得不够用,要把帝国管理好不能放养需要的官员数量也很多,而把帝国治理好需要的费用也是天文数字。
                有些人之所以一根筋的认为宋朝是三冗两积的,是因为他们印象中的宋朝历史是跳跃式的,我曾经发过一贴讨论了宋朝与唐朝跳过的历史的对比。但与唐朝不同,宋朝的历史跳跃可以说是专门找黑料来写,并用着绝对化的语气向学生灌输三冗两积教条主义。
                我懒得一条条分析这五个东西,因为这就是教条主义。积贫积弱的宋朝活的最久,而且有很多名垂千古的文臣武将,请问这些更值得书写的素材,一个三冗两积就概括了合适吗?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10-08 00:21
                收起回复
                  三冗两积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整理。冗兵:冗兵论以宋朝军队规模膨胀和在灾荒时期向流民群体派发征兵名额说事,实际上非常可笑。宋朝由于面临外敌的威胁,维持庞大数量的常备军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同时有些人以为战争是优雅的骑士对决,可见他们对战争严重缺乏常识。实际上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国家暴力行为,当兵的也基本上是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你居然指望那些寄情山水以文化为主业的花花公子去冲锋陷阵?流民怎么了,身体健康完整的人,只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向流民派发征兵名额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什么问题。
                  冗官:请问需要多少数量的官员才不多不少刚好合适,现在在各个领域也不是有一些职位别称叫闲职吗?实际上随着官僚制度的完善,官员的数量只能越来越多,管的也越来越细。纯粹混饭吃的官员实际上每个时代都有,越腐败的时期就越多而已。
                  冗费:即政府财政赤字,那现在的每个国家都是冗费状态吧。而且宋朝时代的财政记录显示宋朝财政收支只是有时候赤字而已,而后来旷日持久的战争花的钱就是无底洞,一个冗费的政府怎么可能支持的起五路伐夏这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别提后来的宋金百年战争了。
                  两积是三冗的后果,由于三冗已经被证实虚假或被夸大,两积的说法便不需要多说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9-10-08 09:25
                  回复
                    6.理学论
                    该观点认为宋朝出现的理学学派是宋朝各种封建陋习的集合,总之就是邪恶就是了。这里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是理学的内容,然后就是理学发展的历史。
                    理学的内容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的清楚的了,但可以通过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可知,理学是讲究克己复礼正人君子的学派。理学大家朱熹认为,吃饭喝水是人正常的需求即“天理”,而暴饮暴食则是“人欲”;婚姻繁殖是“天理”,嫖娼涉黄养姨太太则是“人欲”;合法经营是“天理”,贪赃枉法是“人欲”。由此可知,理学并非泯灭人性的学派。
                    朱熹曾说过一句没有上下文的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实际上和孔子的“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很类似,我们并不知道朱熹回答了什么问题或针对了什么现象所作的回答。但从之前的天理人欲的理论中可知,朱熹可能是针对女子援交换钱的现象作出的批评,或者对人们缺乏敬畏心的现象,总之没有严格的证据证明朱熹反对正常的寡妇可以改嫁的“天理”。
                    至于理学的历史,那更是和宋朝没有关系,因为理学兴盛是在元明清的时代,宋朝时理学甚至是异端学派,就这样吧。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9-10-08 17:27
                    收起回复
                      7.称臣论
                      特指赵构,也不用细说了。然而问题是,赵构称臣的时代不过二三十年,这能代表整个宋朝历史吗?
                      赵构称臣的事情就先不翻案了,实际上即使用武力迫使宋朝赵构称臣,金国实际上根本不敢小看这个对手。金国迫使宋朝称臣,但金国的实力实际上没有对宋朝形成降维打击,使得所谓的称臣的宋朝还是能严重威胁到金国。可以说,称臣的实际上只有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而已。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一种人被称为中国的脊梁,他们是一群勇敢自信的中国人,他们在为中国不断战斗。民国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但依旧有着这样的中国的脊梁,更何况宋朝呢?有些人感叹着,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实际上尚指一部分人即可,若指代全体,根本就是污蔑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9-10-08 20:27
                      收起回复
                        8.屡战屡败论
                        该观点认为宋军战斗力很差,与外敌作战的时候屡战屡败,此时我似乎又闻到清朝的气息。
                        首先如果说宋军打仗是屡战屡败的话,最少要知晓宋军打了什么仗,而其中又打了什么胜仗败仗。很不巧,有些闲人就去统计了宋朝的一些重要战役,结论是宋军的对外战争胜率大约有七成。结论对不对就先不说,但可以知道宋军的屡战屡败论实际上连翻书都没翻过,典型的章口就来。
                        另外,战争是很复杂的,甚至有些战争的结果是赢了还是输了都有争论。神宗五路伐夏没有达成消灭西夏的目的,同时也是损兵折将,有人说宋军损失了60万。但同时,宋朝也收复了大量土地,建立陇右都护府,同时五路伐夏的军事行动也给予了西夏人沉重打击,此时我们又觉得这场战役是赢了。
                        总结一下就是,宋军屡战屡败论经不起推敲。宋朝有很多的常胜将军,如狄青、岳飞、孟珙,他们是几乎没有败绩的军神,同时也是当时的顶梁柱级的大将,活跃地参与宋朝的各项战事。只要充分了解这些传奇大将的故事,所谓的屡战屡败论便不攻自破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9-10-09 17:52
                        收起回复
                          9.贼配军论
                          该观点认为在宋军士兵脸上刺字的行为使得士兵的地位低下而跟囚徒没什么区别,可谓无知到极点。
                          首先虽然都是在脸上刺字,囚徒会刺的字会是囚徒的标志和编号,而士兵会刺的是士兵的标志和编号。同样是举旗子,你举美国国旗和举中国国旗代表的含义难道是一样的吗?
                          其次在脸上刺字是唐朝中后期募兵制出现与推广后形成的规章制度,为何他们不说唐朝士兵也低贱的跟囚徒一样?哦对了,以前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与兵户制,士兵是从固定的户籍里拉出来充数的壮丁。后来由于兵户的减少,兵役人口的大量叛逃,他们已经不愿意为唐朝政府服兵役,所以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最后,在脸上刺字实际上是一种身份信息,就跟军服一样是募兵的身份象征,在没有现代化兵营管理制度与系统的古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另外,当兵就是要随时准备好死在战斗中的。在脸上刺字,比起死亡,以及训练中进行各种艰苦,在脸上刺字对于募兵们来说可能真的就不算什么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9-10-10 15:59
                          收起回复
                            很明显贼配军论确实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当然我应该为“很大”打个引号。其实反驳贼配军论的目的不是彻底否定,而是因为没必要小题大做,因为自古以来,炮灰兵都是没有人权的。
                            宋朝在募兵脸上刺字这个规矩在现代人看来并不好,不过也不必小题大做,因为当萧太后命令辽兵不惜一切代价强攻澶渊城的时候他们怎么不说辽国兵没人权?辽兵的尸体在澶渊城下堆的要比城墙还高了,怎么就没人为在澶渊城下惨死的辽兵喊惨,没人为邕州城下惨死的越南兵喊惨,到宋朝士兵在脸上刺字的时候有人替他们喊惨了,募兵们自己都没说什么呢。
                            有人为宋朝募兵脸上被刺字的事情喊惨的时候实际上说明了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但你看到了黑暗的时候不代表整个的黑暗,也可能是因为有一丝的光明。清朝之所以被奴才们歌功颂德是因为其大兴文字狱而禁锢思想,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是因为他开明而允许反对声音的言论自由存在,这不得不说非常讽刺。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9-10-26 14: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