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吧 关注:11,464贴子:34,664
  • 0回复贴,共1

跨越53年的传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崇左站站台,有一棵长了30多年的芒果树,在南宁车务段崇左车间副主任朱宁的记忆里,女儿出生后,他们家的第一张合照就是在这棵树下拍的。
就在这座车站,他的父亲、他和妻子还有女儿都曾在这里挥洒汗水,有着这个家庭最深刻的记忆。而从这个家庭的历史记忆里,也见证铁路事业53年的发展。
父亲的记忆:守住铁路,就是守住我们的家
“巡线苦,修路苦,又苦又累养路队。”从小,朱宁就是听着父亲这段顺口溜长大的。朱宁的父亲朱自斌是一名老铁路,1956年进入原崇左工务段工作,成为南凭线上一名养路工,一干就是40年。
“当时父亲的工作兜转南凭线的各个工区,他工作到哪里,我们家就搬到哪里。”回忆起童年生活,朱宁的思绪被拉到了50年前:“那时养路工作业的工具大多只有镰刀和洋镐头,作业效率很低,父亲有时出去就要一个月,每天黄昏,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就爬到铁路边的山坡上等着他回来,一旦看见父亲的身影靠近,就小跑着扎进他脏兮兮的怀里。”
父亲好不容易闲下来,就会和孩子们讲铁路的故事,带他们看电影《铁道游击队》。就这样,朱宁对铁路的情怀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根植心中。
朱宁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下大暴雨,家里和铁路都被淹了,父亲叮嘱母亲把孩子们带到地势高的地方,就冲了出去。暴雨连续下了很多天,当父亲回来的时候,他浑身已经湿透,身上还有瘀痕。“那次给我印象很深刻,从父亲身上让我理解他常说的那句话‘铁路人站起来是一座山,躺下来是一条路’,在后来我参加铁路工作后,也一直坚守着这个信念。”
“后来父亲工作从古坡工区搬到了崇左工区,崇左站内的线路成为父亲重点作业路段。一家就在车站旁边的矮房定居了下来,从此我们家就和崇左站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朱宁说,当时家里的条件很艰苦,一家子几个兄弟姐妹全靠父亲的工资养活。为了改善家里的环境,母亲也跑到车站货场打小工。
1995年,父亲退休了,那时朱宁已经参加工作,每次他走出家门上岗作业前,父亲常会叮嘱说:“铁路给了我们吃和穿,是生养我们的衣食父母,守住铁路,就是守住我们的家。”
朱宁的信念:铁路飞速发展,不变的是坚守初心
“吃了铁路这碗饭,就是进了铁路门,一辈子就要踏踏实实工作。”1986年,走出校门后,带着父亲的叮嘱,朱宁进入南宁车务段崇左车间工作,并沿着父亲工作过的轨迹,先后在南凭线多个小站呆过。1987年,他调到崇左站,成为了车站一名调车员。
“当时经过车站运矿和石油的货运列车有很多,调车作业都是抢着干,车一溜下来,我们就行动飞快,跟车、摘钩、解编……整个流程动作一气呵成。”朱宁说,那时调车作业从计划下达到信号开放,整个流程都要靠人力,作业强度非常大。三班倒的一个夜班,从18点到第二天8点,要进行90多钩的作业。“当时,每天工作下来,衣服又湿又脏,心情却很畅快,在那个时代的理念里,劳动是最光荣的。”
在车站,朱宁还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张宁茜,收获了爱情。两人结婚后,朱宁由调车员转为值班员,妻子由货运员转为售票员,一个上白班,一个夜班,两人经常在家门前擦肩而过。因为繁忙的工作,夫妻两只能把刚断奶的女儿朱晓璇送到南宁的奶奶家照看。等到女儿1岁多的时候把她接回来,朱宁抱在怀里的女儿突然一声“爸爸”,让这个黝黑的汉子一下子抑制不住“哇哇”地哭了起来。
“在那个时代,车站的设备陈旧,很多工作都是靠大量的劳力来完成,‘舍小家顾大家’的情况很普遍。”随着时代的发展,崇左站由平房改成了小洋楼,许多车务的设备得到了更新换代。朱宁也由调车员、值班员成长为值班站长,2016年,以50岁的“高龄”参与南宁车务段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崇左车间的副主任。
“相比于以前,车站的管理工作要求更严,标准更高,管理的理念也更先进。”为了快速适应新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业务,还特意叫女儿教他使用电脑,在不断努力下,迅速成为了业务能力突出的管理干部。
“这几十年走来,车站变美变高大上了,设备由臂板信号机到现在先进的信号设备,作业方式由人工检票到现在无人检票,高铁站也在建设当中,这一切都得益于铁路事业发展。所以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继续坚守我们为铁路事业奋斗的初心。”朱宁深有感触地说道。
女儿的骄傲:走上岗位才读懂了父亲
2010年,朱晓璇参加完高考后,父亲朱宁坚持让她女承父业报考铁路类院校,日后成为一名铁路职工。但是,朱晓璇却没有选择铁路类院校,而是报考了广西财经学院。
“我从小是在外婆家长大的,爸爸总是忙,很久才能见上一面,这让我对铁路有一点抵触情绪。”朱晓璇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她发高烧,爸爸出差在外,有值班任务的妈妈就让外婆独自带她到诊所输液。现在妈妈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都会掉眼泪:如果当时输液时出现意外,那么小的你该咋办?回想起这段经历,朱晓璇眼里也微微湿润。
大学毕业后,朱晓璇还是在父亲的说服下参加了铁路的应聘,并顺利进入钦州车务段钦州站工作。2017年,她对调到南宁车务段崇左站,和退休前的妈妈一样,成为了车站一名售票员。
走上岗位后,朱晓璇才慢慢理解了父亲。“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旅客,有时候忙起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工作就像打仗一样。”她记得2017年暑运,车站客流量很大,一名口音很重的旅客上来买票,由于时间赶,朱晓璇没有听清楚旅客的购票信息,错把当天的车票打成了第二天的车票,等到旅客进站的时候才发现。朱晓璇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等她带着哭红的眼睛回到家,已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父亲把她叫到了跟前,耐心地和她说:“铁路客运工作要以服务质量为重,面对旅客的时候更需要细致和耐心,服务技巧你可以多请教你妈妈。”
在爸妈的鼓励下,朱晓璇很快转变心态,不断专研业务,逐步成长为车站的服务之星。2017年5月,在爸爸夜以继日的业务辅导下,她参加段里的客运技术比武,夺得了第一名,并代表段参加集团公司客运系统比赛,获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绩。“进了单位才知道爸爸有多优秀,没有爸爸的鼓励和教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朱晓璇由“怨爸爸”变成了“崇拜爸爸”。
如今,一家人对铁路的感情延续到了朱晓璇身上。“沿着爷爷和父亲走过的足迹,攥紧接力棒,我的青春跟他们一样有价值。”作为家中第三代铁路人,90后的朱晓璇决心要像爷爷和爸爸一样,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铁路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1楼2019-10-08 00:4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