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翅膀吧 关注:28贴子:1,132
  • 11回复贴,共1

【转载】世界观的更新——纪念我的老师纳许博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度


1楼2009-08-18 12:49回复
    世界观是什麽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命和信仰等重大问题的一些最基本观点,它如同戴在人眼睛上的一付隐形眼镜,我们平时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然而我们所观察和思考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是透过它完成的。因此,对於同样真实的事件,不同的人,透过不同的世界观来观察,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理所当然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却是无法理解、匪夷所思的。因此从一个错误的世界观得出的结论,必然会和从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所得出的结论发生冲突。
    世界观和信仰有著紧密的联系。有些人以为,基督教信仰只在乎信,而不具备什麽思想性内容;基督教神学只不过是一些零散教义的堆积。其实这是对基督教信仰不正确的理解。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不仅仅存在於无神的自然主义者之中,也存在於许多基督徒思想中。实际上,基督教信仰不仅仅只是信,同时也是一套关乎神—人—宇宙的完整思想体系,也就是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对於一个基督徒来说,生命的改变首先是内在思想体系的转变,是世界观的更新。这正是《罗马书》12∶2节所说的“心意更新而变化”。
    世界观和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一个人的世界观告诉他什麽是“真”;在所有他看为真的事情上,他的伦理观告诉他什麽是“善”;在所有他认为善的事情上,他的价值观告诉他什麽是“美”;他所认为美的事,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向和日常活动的优先次序。因此,一个人日常生活的表现,是他内在世界观最好的表达。


    3楼2009-08-18 12:50
    回复
      世界观的元素
      纳许博士认为世界观至少包含五个基本组成部分∶(1) 神观(God),(2) 终极存在观(Metaphysics),(3) 知识观(Epistemology),(4) 伦理观(Ethics),和(5) 人观(Anthropology)。(注1)我们将从这些基本观念中,看看它们对基督徒生活和生命的影响。


      4楼2009-08-18 12:54
      回复
        (1) 神观。神观是世界观里最关键的内容。神观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神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怎样的存在?根据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回答,人们的信仰可以分成无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神论,独一神论等。


        5楼2009-08-18 13:10
        回复
          基督徒相信的是独一的,自有永有的,而且是有位格的神。然而,如果人只相信这位独一真神的存在,却对他的属性、旨意和作为一无所知,人就不能认识到这位神与我们的生活有什麽关系,这是信仰和生活脱节的关键因素之一。布易士(James Boice)博士在他的《全权之神》(The Sovereign God)一书中写道∶


          6楼2009-08-18 13:11
          回复
            “今天,我们缺乏刚强的教会,也没有很多刚强的信徒。追根究底是因为信徒极度缺乏健全的属灵知识┅┅他们忘了神是谁,及他对信靠他之人的应许。你若问一般基督徒对神的看法,除了听到可期待的答案之馀,你会发现他的神是个感情变迁不定的小神。 有心拯救世界,却无能为力; 想阻止邪恶,却又力不从心┅┅这样的神绝非圣经中的神。”(注2)


            7楼2009-08-18 13:11
            回复
              (3) 知识观。知识观主要涉及人类知识的来源和途径,以及认知的程度。这是近代哲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人们的观点基本上可以分成几大类∶理性主义认为,人依靠理性,最终就能揭示终极真理;经验主义者认为,真理必须通过感官获得;然而对基督徒影响最大的,是休谟(Hume)和康德(Kant)的不可知论思想。RTS(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学院教授傅兰姆(John Frame)博士,在他的《关於认识神的教义》(The Doctrine of the Knowledge of God)一书中写道∶
              “关於知识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困扰著我们这个时代。休谟(Hume)和康德(Kant)所提出的基本问题,使得现代哲学家们(包括科学家,神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被我们能知道什麽,和我们怎麽知道,这类问题紧紧抓住。平信徒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经常被以下话题主导著∶我怎麽知道圣经说的是真的?我怎麽知道自己得救了?我如何知道神在我生活中的旨意?┅┅”(注4)
              人们在“是否可知”和“如何知道”这类的问题上捉摸不定,严重地影响了基督徒对神的知识的追求和了解。
              基督教信仰认为,人类一切的知识都是来源於神自己的启示——普遍启示或特殊启示。前者是透过神的创造——自然界,后者是透过神所说的话——圣经。因此,无论人信不信神,他都无可推诿地拥有对神或多或少的知识。因著我们对神的认识来自神自己的启示,而不是出於我们的猜测和推演,这使得我们对神的认识成为可能,但同时又为我们所能知道的范围,划定了界线。也就是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神启示出来的事情上认识 ,但我们却无法得知在 启示之外的任何奥秘。因此,保罗在为歌罗西教会祷告时祈求说∶“┅┅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渐渐的多知道神;”(《西》1∶9-10)


              10楼2009-08-18 13:15
              回复
                (4) 伦理观。伦理观所涉及的内容,集中反映在判断善恶的标准上。这个标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它的来源是哪里?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标准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善恶标准。
                基督徒相信人类的道德标准是绝对的,它只能来自一个有绝对位格的全能创造者。傅兰姆在《卫道学概论》(Apologetics to the Glory of God)里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德观的)绝对的准则就是神的旨意。”(注5)
                然而在这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的时代,人们不再接受神的旨意为绝对的道德标准。自由主义和相对主义流行於世。汤玛斯(Cal Thomas)在《美国伦理的死亡》(The Death of Ethics in America)一书中引用霍沃生(Richard Halverson)牧师的话说∶“抛弃绝对的道德和伦理标准,将不可逆转地导致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完全失丧。”(注6)
                因此,在道德观念普遍沦丧的社会环境中,基督徒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特别是刚刚得救的基督徒,如果不经历世界观的更新,可怕的还不是他会继续犯罪,更可怕的是他活在罪中,却未能意识到那是犯罪。


                11楼2009-08-18 13:16
                回复
                  (5)人观。人的本质、来源和结局,以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存在著不同的信念。自然主义者认为,人不过是物种进化的产物。从这个观念出发,去寻找人生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完全是一种虚妄。因此希腊自然主义哲学家,例如在《使徒行传》17∶18节与保罗辩论的以彼古罗(Epicurean)和斯多亚(Stoic)门派等,把人生的目的完全建立在短暂的过程当中,把追求物质或精神上的享受,定为人生在世的最终目的,因此,一切知识、伦理,甚至宗教,都是围绕这一目的服务的。


                  12楼2009-08-18 13:17
                  回复
                    葛尼斯(Os Guinness)在《一生的圣召》(The Call)一书中写道∶ 
                    “只有明白自己被造的特殊目的,以及蒙召奔赴的目标时,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回应造物主的呼召是生存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存在意义的最终源头。”(注8)
                    心志的改换就是世界观的转变,是透过圣灵的帮助,把我们被罪扭曲的世界观转变成真实的世界观。在这个真实的世界观里,我们会因认识这位独一的真神而被他的爱所感动;我们会因羡慕神永恒国度的真实而被他的荣耀所吸引;我们会因明白神永恒旨意的奥秘而向他所设立的教会委身;我们会因知道神绝对公义的标准而远离罪恶;我们会因认清自己被造的目的而努力过一个得胜的生活。这才是一个新人所当具备的心志。
                    有了这样的心志,我们才能明白,从身分上说,我们是全时间作基督门徒的;而从职分上说,神按照他自己的旨意,把一些人呼召出来成为全职传道人,而把更多的人安置在不同岗位上,在科技、政治、文化、家庭┅┅等每一个社会层面,成为基督的见证,一同完成福音使命。因此,我们可以改换不同的职分,然而,无论做什麽,都必须和基督门徒这一不变的身分相称。


                    14楼2009-08-18 13:23
                    回复
                      ================OVER=================


                      16楼2009-08-18 13:24
                      回复
                        本文引自下面的链接: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343


                        17楼2009-08-18 1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