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蜗牛吧 关注:7贴子:4,328

回复:史记白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晏子,齐国称霸时的重臣。孔子对管仲颇有微词,大概是看不上他没有到山里饿死自己,被鲍叔安排着,辅佐齐王。气节不够吧。
管仲确实比较牛,但若没鲍叔的N次帮助,恐怕没这机会吧。相比之下,鲍叔才是稀罕的人物,搁到现在也是。一般人一两次机会就很好了,管仲多少次?而且还是死里逃生的机会?所谓的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呀。
晏子,我就记住了他的“驾驶员”上位的故事,貌似不管如何,一定要学会一本正经的吹牛,一定要流露不满足的情绪,然后,死等伯乐,,,,,哈哈哈
还有专门的书籍。哎,都是大坑呀,


100楼2020-02-05 10:04
回复
    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晏子,齐国称霸时的重臣。孔子对管仲颇有微词,大概是看不上他没有到山里饿死自己,被鲍叔安排着,辅佐齐王。气节不够吧。
    管仲确实比较牛,但若没鲍叔的N次帮助,恐怕没这机会吧。相比之下,鲍叔才是稀罕的人物,搁到现在也是。一般人一两次机会就很好了,管仲多少次?而且还是死里逃生的机会?所谓的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呀。
    晏子,我就记住了他的“驾驶员”上位的故事,貌似不管如何,一定要学会一本正经的吹牛,一定要流露不满足的情绪,然后,死等伯乐,,,,,哈哈哈
    还有专门的书籍。哎,都是大坑呀,


    101楼2020-02-05 10:05
    回复
      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晏子,齐国称霸时的重臣。孔子对管仲颇有微词,大概是看不上他没有到山里饿死自己,被鲍叔安排着,辅佐齐王。气节不够吧。
      管仲确实比较牛,但若没鲍叔的N次帮助,恐怕没这机会吧。相比之下,鲍叔才是稀罕的人物,搁到现在也是。一般人一两次机会就很好了,管仲多少次?而且还是死里逃生的机会?所谓的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呀。
      晏子,我就记住了他的“驾驶员”上位的故事,貌似不管如何,一定要学会一本正经的吹牛,一定要流露不满足的情绪,然后,死等伯乐,,,,,哈哈哈
      还有专门的书籍。哎,都是大坑呀,


      102楼2020-02-05 10:05
      回复
        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晏子,齐国称霸时的重臣。孔子对管仲颇有微词,大概是看不上他没有到山里饿死自己,被鲍叔安排着,辅佐齐王。气节不够吧。
        管仲确实比较牛,但若没鲍叔的N次帮助,恐怕没这机会吧。相比之下,鲍叔才是稀罕的人物,搁到现在也是。一般人一两次机会就很好了,管仲多少次?而且还是死里逃生的机会?所谓的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呀。
        晏子,我就记住了他的“驾驶员”上位的故事,貌似不管如何,一定要学会一本正经的吹牛,一定要流露不满足的情绪,然后,死等伯乐,,,,,哈哈哈
        还有专门的书籍。哎,都是大坑呀,


        103楼2020-02-05 10:06
        收起回复
          啥意思,发不出呀。


          104楼2020-02-05 10:07
          回复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老子庄子,韩非子,都是大家,都有著作,都是大“坑”,哈哈。
            看来,自古以来,图书管理员里就有大才。老子也是图书管理员耶。我现在的知行更像是老庄一派的,修行还不太够吧。看来老庄这两个“坑”是一定要入了,书都是现成的,都没看,这回该看了。
            韩非子的《说难》,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我看是心里学的巨作呀,太细化了。
            这些人,现在不足以评价,都是高人。


            106楼2020-02-06 10:10
            收起回复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这两篇都是军事家,也都是高人。书中记录的都是关于严明纪律的花絮时刻,还有孙斌庞涓。真正牛的东西在几个人的作品当中。
              孙子不必说了,其他两位也是大才。百度了一下穰苴和吴起的作品,前者貌似军队操典比较多,正规宏大,后者融汇政治,属于更高端的军事思想。这是粗浅的第一印象,淘宝看一下,两人的书有一本合集(吴子,司马法),肯定要买要看了。孙子,还用提吗?名誉全世界。
              我对吴起最感兴趣,吴起的官兵平等,把思想注入军队的想法,,,,,我严重怀疑红军的创建者是深得了吴子的精髓,把支部建到连队,官兵一致,,,。吴子不但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大才呀。
              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吴子的书,可惜呀,貌似传世的不多了,都是残篇。另外,吴起貌似也被黑的厉害。


              107楼2020-02-07 10:15
              收起回复
                伍子胥列传第六
                这一篇,在我看来是属于非常精彩,有故事感的一篇,人物众多,个个性格鲜明,快意恩仇,淋漓尽致。
                伍子胥也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类人,即,在任何时刻,都会做出准确的判断,审时度势的行动。
                父兄被害的时刻,逃亡的时刻,读懂公子光献上专诸隐身乡下的时刻,最后对吴国夫差失望的时刻,,,,
                他也知道鞭尸楚王过了,难得冲动一把。个性太鲜明了。
                这一篇应该是难得的剧本素材呀,可能太宏大,不好拍,,
                伍子胥最后的结局也预示着吴国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108楼2020-02-10 10:02
                收起回复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商君列传第八
                  孔的弟子一篇略过了,到时候个孔子但看,简单翻了一下,子贡笔墨最多,子贡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个,辅佐越国勾践,难怪了,,,,,孔老二的子弟也需要光环呀。孔老二最牛的就是把儒家的种子撒下去了。儒家适合守江山的,不适合打江山的。果然,到了汉朝稳定时期,就一家独大了。
                  商鞅,不必说了。很多感想,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悲剧,那个时候,出人头地就得当门客,把注压到一个人上,成了,其他人再牛也在打压范围。所谓入朝见妒。
                  商鞅是死了,但秦国的架子没散,施行的还是商鞅的那套东西。战时秦国,永远的战时状态,富有成效的产生质变的变革。看到李斯一篇,才感概商鞅打的基础是多好。到时候在总结吧。


                  110楼2020-02-11 09:54
                  收起回复
                    苏秦列传第九
                    张仪列传第十
                    合纵连横,大名鼎鼎。看完后,对时间线有点茫然,既然是同时代的人物,张仪显然是破了苏秦的合纵。苏秦显然是被高估了。只不过合纵阳谋太过**,光环放大了。
                    秦国对说客的态度一直都很务实,就像张仪,也不是言听计从,司马错的先伐蜀就比张仪的出击中原高明多了,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秦国的大后方稳固,粮食,人口。
                    总之,说客的作用有限,被忽悠瘸的国家就慢慢衰落了。在当今世界也是这样,要是只能君子动口不动手,不知道会有多少搅屎棍,论来论去,唧唧歪歪,没完没了。也许,一拳一炮就解决问题了。如此看来,被忽悠瘸的不在少数呀。
                    我对苏秦百思不得其解
                    苏秦到底是为谁服务的?亦或是就是个多面间谍?这货临死还在做谍,貌似已经把自己都给忽悠了。


                    111楼2020-02-12 09:27
                    收起回复
                      又重新翻看一下苏秦,张仪,也没啥新的心得。或许,秦国已经起势,其他国家貌似只有合纵才能抗衡吧。
                      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其他国家被蒙蔽了,像,楚,齐这样的国家完全可以效仿秦国变法。随后的历史演变看,合纵只能挡一时,破解很容易。合纵显然成为一个最大的忽悠品,成为六国主要的生存合作的手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硬实力和软实力,还有什么巧实力的说法,都在追求巧实力,软实力,陶醉在动动嘴就能获利梦中,,。熟不知没有硬实力,其他的皆是枉然。
                      英国,到处显示其各种软实力,其海军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出,如果以后有战争,他能怎样?或者和平着,但架不住苏格兰,北爱持续闹分裂,,,,,美帝,其软势力强大,那是有硬实力背书的,美帝现在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越发显示其外强中干的体质。,,,扯远了。


                      112楼2020-02-13 09:49
                      收起回复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穰候列传第十二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还是秦国的重臣良将看着更有力量一些,这三篇的人物都不断的推动秦国,使秦国实力越来越强。
                        樗里子和穣候都是皇亲国戚,难得不是败家型的,侧面反映秦国政治架构非常稳固,皇权才是最大的,穣候一句话也就退休了。白起那么牛的战神,也是拿下就拿下了,居功自傲是没戏的,赐死,秦始皇时代的王翦倒是深谙此道,已经进化到进退自如。
                        我发现这些人有共性,秦国在打仗拓展领土时,其他国家就有说客来了,短暂的解除危机,但反过来想一想,秦国也需要节奏呀,也需要休养生息呀,如此反复几次,拉锯,秦国实力越发强大,六国真气越来越少,最后被横扫。
                        还有一点,游说,肯定不是单单靠嘴皮子,大量的金银财宝是必需品,不让,穣候怎可以富可敌国,要是贪污秦国的,昭王肯定拿下了。游说加贿赂,才可能有效。


                        113楼2020-02-14 09:58
                        收起回复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孔子之后的孟子算是大成,里面记载了几个邹姓的人的故事,包括荀子,感觉就是儒家的一波接近权力的努力又失败了。
                          开阔天空,夸夸其他,在争霸的时代,扯淡确实比较没用。侃一番后,骗点金子,继续埋头隐居还真是最好的出路。不然,实战中,儒家肯定头破血流。
                          没啥体会,放到今天,我是不愿意往身上贴标签的,貌似很多人喜欢,比如,有一类人就贴文艺青年的签,在我看来,无病呻吟,茶壶风暴罢了。我个人比较欣赏想伍子胥,陈平这样的,能上能下,审时度势,任何时候都有可以实践的招式,并能实践成功。如此说来,我大概是属于实干派的,哈哈。


                          114楼2020-02-17 09:56
                          收起回复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貌似很有名,我是看了才知道,可见上学时期我对历史,语文是多么无视。
                            田文算是王三代吧,生来瘦小,本不受待见,却忽悠成功,管理家业。门客三千,但看着看着,我笑了。
                            这货在赵国被百姓嘲笑身材矮小,然后其门客怒杀N人,屠村了?这哪是“君”呀,标准的有组织犯罪团伙----黑社会嘛。这货出访秦国,却行鸡鸣狗盗之事,后面当相也无甚光彩,上下皆为私利,
                            我觉得,最后秦国也许就希望这样的当齐相呢,最后配合一下说客而已。
                            不得罪文人基本能得到好名声?这句话难道是真的?


                            116楼2020-02-18 09:05
                            收起回复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王的兄弟,这个平原君看着也就稀松了,他的妾楼上看邻居坡子笑出声,坡子不愿意,这事,平原君前后两次处理均显得极不“君”,能力太差了,好歹靠毛遂自荐去楚国搬来了救兵,靠家丁争了一点气。,但貌似平原君也是导致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利令智昏成语的出处。
                              同期的虞卿倒是靠谱许多,起码读懂秦国的策略。可惜的是虞卿和魏齐关系不一般,弃官随魏齐而去,非同一般的“关系”
                              名气比较大?可以看出六国和秦国的差距在哪里了,,,,,,


                              117楼2020-02-19 09: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