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议论文的结构,让论述更严谨
文/潘宇昂(2017安徽高考文科状元)
在小学、初中阶段,一般写记叙文会比较多,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习惯于带着感情去写,秉持着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的信念。到了高中以后,作文类型从记叙文逐渐转变为议论文。议论文属于典型的“以理服人”,如果再用写记叙文的套路去写议论文,就很难写出优秀的文章。
/ 状元经验说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优秀的议论性文章,其优秀之处首先体现在论证结构上面。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就像是它的骨架,修辞手法是血肉。如果没有结构,就像是抽走了它的骨头,就没有了支撑和形状,留下血肉也无。
我在高中时总结出了“一大三小”四个常用的议论文写作套路。在议论文写作中,套用“一大三小”的形式,会让论述更加严谨。
/ 高分锦囊
所谓“一大”,就是指总分总式结构。
很多优秀的议论文都是总分总结构,即开头抛出总论,再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总结概述。
在我们研究优秀议论文的时候,可以分析其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对于总论点,着重研究文章是如何从题目到第一句话,迅速引出论点,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的。对于分论点,着重研究分论点的关系,每个分论点典故的运用,名人名言的引用,事例的引用。最后看结尾的总结,结尾是如何对把三四个分论点收在一起,回到总论点上的,从普通逻辑升华到更高的逻辑,从一般境界升华到更高层次的境界上来。
“三小”说的是在“总分总”结构中,有三种常用的分论点结构,分别是递进式、并列式、正反式。
递进式可以理解为“剥洋葱”。
分析问题的时候,像剥洋葱一样,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这种分论点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使整篇作文更加有气势,逻辑性更强。比如写“诚信”主题的议论文,在总论点部分,可以先给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必须以诚立人”的观点。在分论点部分,我们要写的两个论点分别是“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诚信是国家之间交流的基础”。这两个分论点,从人与人之间上升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层次高了一截。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递进关系,由浅到深,让文章更加有内涵,并且更具说服力。
在运用递进式结构的时候,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不要为了凑论点强行编。另外,递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否则文章读起来会过于生硬。
如果说递进式结构是“剥洋葱”的话,并列式结构就是“切洋葱”,横着切过去。
它的界面都是平行的。也就是说,在论证的过程中,分论点的关系是平行的不同层面。一来可以是没有递进关系的不同层面,二来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出发。
“是什么”也就是下定义。比如说一篇作文题目叫作《勇敢》,第一个分论点是: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时还在咬牙坚持。
“为什么”就是要解释原因。拿《勇敢》这篇作文来说,为什么就是“为什么要勇敢”,第二个分论点可以是:勇敢是创新和改变的基础。
“怎么办”是回答办法和途径的问题。还是以《勇敢》为例,“怎么办”就是怎么样才能勇敢。第三个分论点可以是: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每天做些有挑战的事,通过这个过程让自己变得更勇敢。
如此分析后,从三个角度出发,同一个标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论述。
“三小”中的第三种结构叫作正反对照式结构。
引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事物必定有两面性。这类作文往往是你提出了中心观点之后,在论述的时候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正确性的结论。
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的正反面事例,比如说早起。早起的好处有:能够提高效率、能够养成好习惯。相反如果不早起就会有负面影响,比如会迟到、会错过重要的事情、会犯拖延症等等。这就是从正反两面出发,突出早起的优势。写议论文也是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正反对照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主题的作用。
议论文是作文中的大类,也是高考作文最常见的文体。在中学阶段,我遵从“一大三小”的方式设置议论文的结构,写出了不少我自认为优秀的议论文。这个方法能够让论证严谨有力、思路清晰流畅,希望对你的议论文写作也能有所帮助。
摘自《高分智囊团:清华北大状元学习法》
文/潘宇昂(2017安徽高考文科状元)
在小学、初中阶段,一般写记叙文会比较多,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习惯于带着感情去写,秉持着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的信念。到了高中以后,作文类型从记叙文逐渐转变为议论文。议论文属于典型的“以理服人”,如果再用写记叙文的套路去写议论文,就很难写出优秀的文章。
/ 状元经验说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优秀的议论性文章,其优秀之处首先体现在论证结构上面。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就像是它的骨架,修辞手法是血肉。如果没有结构,就像是抽走了它的骨头,就没有了支撑和形状,留下血肉也无。
我在高中时总结出了“一大三小”四个常用的议论文写作套路。在议论文写作中,套用“一大三小”的形式,会让论述更加严谨。
/ 高分锦囊
所谓“一大”,就是指总分总式结构。
很多优秀的议论文都是总分总结构,即开头抛出总论,再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总结概述。
在我们研究优秀议论文的时候,可以分析其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对于总论点,着重研究文章是如何从题目到第一句话,迅速引出论点,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的。对于分论点,着重研究分论点的关系,每个分论点典故的运用,名人名言的引用,事例的引用。最后看结尾的总结,结尾是如何对把三四个分论点收在一起,回到总论点上的,从普通逻辑升华到更高的逻辑,从一般境界升华到更高层次的境界上来。
“三小”说的是在“总分总”结构中,有三种常用的分论点结构,分别是递进式、并列式、正反式。
递进式可以理解为“剥洋葱”。
分析问题的时候,像剥洋葱一样,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这种分论点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使整篇作文更加有气势,逻辑性更强。比如写“诚信”主题的议论文,在总论点部分,可以先给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必须以诚立人”的观点。在分论点部分,我们要写的两个论点分别是“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诚信是国家之间交流的基础”。这两个分论点,从人与人之间上升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层次高了一截。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递进关系,由浅到深,让文章更加有内涵,并且更具说服力。
在运用递进式结构的时候,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不要为了凑论点强行编。另外,递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否则文章读起来会过于生硬。
如果说递进式结构是“剥洋葱”的话,并列式结构就是“切洋葱”,横着切过去。
它的界面都是平行的。也就是说,在论证的过程中,分论点的关系是平行的不同层面。一来可以是没有递进关系的不同层面,二来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出发。
“是什么”也就是下定义。比如说一篇作文题目叫作《勇敢》,第一个分论点是: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时还在咬牙坚持。
“为什么”就是要解释原因。拿《勇敢》这篇作文来说,为什么就是“为什么要勇敢”,第二个分论点可以是:勇敢是创新和改变的基础。
“怎么办”是回答办法和途径的问题。还是以《勇敢》为例,“怎么办”就是怎么样才能勇敢。第三个分论点可以是: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每天做些有挑战的事,通过这个过程让自己变得更勇敢。
如此分析后,从三个角度出发,同一个标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论述。
“三小”中的第三种结构叫作正反对照式结构。
引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事物必定有两面性。这类作文往往是你提出了中心观点之后,在论述的时候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正确性的结论。
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的正反面事例,比如说早起。早起的好处有:能够提高效率、能够养成好习惯。相反如果不早起就会有负面影响,比如会迟到、会错过重要的事情、会犯拖延症等等。这就是从正反两面出发,突出早起的优势。写议论文也是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正反对照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主题的作用。
议论文是作文中的大类,也是高考作文最常见的文体。在中学阶段,我遵从“一大三小”的方式设置议论文的结构,写出了不少我自认为优秀的议论文。这个方法能够让论证严谨有力、思路清晰流畅,希望对你的议论文写作也能有所帮助。
摘自《高分智囊团:清华北大状元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