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吧 关注:869贴子:5,658
  • 13回复贴,共1

朱元璋18代100多万子孙,全被杀了个精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点态度 10月24日

(本文作者张宏杰,原作标题为《百万皇子皇孙可悲下场,被起义军大肆诛戮》。布楚维奇改写,改写时参照了柏杨的《中国人史纲》,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明朝末年,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皇族”即朱姓子孙已发展到100多万人。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的确是“最幸福”的群体。
他们从摇篮到坟墓都由国家负担,只要是皇族后代,从一出生就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所有消费、所有供需均由国家特供:10岁起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时还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
但他们仍嫌不足,利用皇族身份,勾结商贾,垄断行业;抢占良田、土地、森林、矿产等稀缺资源;挥霍财富,穷奢极欲;纳妾淫婢,强奸民女……
当然,他们对民变极为防范。明朝通过中央高度集权和在地方设“军分区”(军分区司令由王族担任)、建立“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组织等的方式,以确保朱家江山永不变色。由于手中把握着枪杆子,朝庭和皇族们对自已的未来十分自信。
当他们达到了最无耻的亢奋状态之时,终于,算总帐的来了——和他们有得一比的暴民李自成、张献忠兵锋所至,皇族几乎没人能活下来,他们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来不是免费的。(2013年11月15日,布楚维奇,长沙)。


IP属地:安徽1楼2019-11-09 16:34回复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冷酷的皇帝。他对百姓、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残酷无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为了确保子孙们生活幸福和江山永不变色,他绞尽了脑汁。


    IP属地:安徽2楼2019-11-09 16:35
    收起回复
      一、皇族子孙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均享有特权
      开国不久,还没来得及大封功臣,他便急不可待地把所有儿子都封为亲王,虽然他最小的儿子那一年刚刚一岁。他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百姓们在死亡线上挣扎,朱元璋却给自己儿孙们制定了极高的俸禄标准: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万石,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还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种赏赐。为了让后代们充分享受幸福,他规定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需要都由国家特供。
      同时,将地方最赚钱的行业,由皇族垄断。天下最好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皇族手中。明代中叶之后,全国人均土地不断下降,而同时,皇族占有土地却迅速扩大。许多王府拥有的土地动辄万顷: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庄田多达4万顷,福王庄田2万顷,桂王、惠王、瑞王的庄田各3万顷。吉王在长沙,有地七八十万亩,长沙、善化两县田地的40%也归吉王所有。河南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归各王府所有。
      皇族们的俸禄直接来自各地的财政收入,皇族的穷奢极欲和皇族人口的增长,意味着财政支出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山西晋王府,明初只需年俸1万石,到了嘉靖年间,增长到87万石。河南周王府,由1万石增长到69万石。湖广楚王府,由1万石增长到25万石……国家财富分配中,权贵们的比重迅速扩大,而底层百姓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这片江山上的亿万人民存活的真正意义,历来就是给一家一姓提供膏血。从明代中期开始,各地的长官惊慌地发现,他们本地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够供养居住在本地的皇族。比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192万石。嘉靖年间的大臣们纷纷焦虑地指出,不久之后,以中国之地大物博,竟然可能举全国之力,也无法养活这一家一姓的荒唐场景:“王府将军、中尉动以万计,假令复数十年,虽损内府之积贮,竭天下之全税,而奚足以赡乎?”“将来圣子神孙相传万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IP属地:安徽14楼2019-11-30 10:10
      回复
        被吞了不少楼。。。


        IP属地:安徽16楼2019-12-11 10:23
        回复
          继续顶楼


          IP属地:安徽17楼2019-12-16 17:06
          回复
            部分内容出自《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IP属地:安徽18楼2019-12-30 00:02
            收起回复
              楼上有时间要清理下了


              IP属地:安徽21楼2020-06-15 08:47
              回复
                自顶!


                IP属地:安徽23楼2020-08-06 12:36
                收起回复
                  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IP属地:安徽26楼2023-06-26 10:19
                  回复
                    ○殷鉴不远。天命靡常惟日孜孜犹恐有失。勤政实为君之大本。怠荒实亡国之病源。可不慎其几与。夫明代诸君。洪武、永乐、皆大有为之主。中叶以后。荒淫失德者鲜。亦无暴虐放恣诸敝□大。然其大病。则在于不勤政。耽宴安。夫不勤则上不敬天。下不爱民。人君为天之子。不敬则不孝。不孝之子。天必降罚人君为民之父。不爱则不慈不慈之父。民必偝之。天罚民偝。国事尚有为乎前明亡于宦官。固不待言。然深信宦官之故。亦由于怠惰偷安。不亲朝政。使此辈乘机弄权。而外廷臣工。君门万里。抱忠者徒上弹章。憸壬者竞图富贵。上下不交。遂成倾否不可救药矣。呜呼。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天启之愚騃。虽系流贼作乱。而亡于宦寺之蒙蔽。蒙蔽之来。总由于君心不正。耽逸厌劳之君始则明知蒙蔽而甘受。继则入其术中而不觉矣。欲免臣下之蒙蔽。必先克勤政事。不自暇逸。宵小乌能施其伎俩哉。丹书曰。敬胜怠者吉。周公曰。君子所其无逸。古圣先贤。孰不以是为亟。敬怠之几。系于治乱。勤惰之别。验于安危。兹谒明陵。思及明亡之由。由于君心之怠忽。以致群小乘机。内外蒙蔽。遂沦于败。予敬守慈训。曷敢稍忽万几之繁。宵旰治理。庶几常承天眷。


                    IP属地:安徽27楼2023-06-26 10:20
                    回复
                      “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微好一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IP属地:安徽28楼2023-06-26 10:21
                      回复
                        叶向高在《请止矿税疏》中提到:“今四封之中,五岭之外,更无一处山川得完其面目,更无一处人民得安其生理,试观从古至今有如此世界而不乱者也,有如此召乱而容易收拾者也。”


                        IP属地:安徽29楼2023-06-26 10:21
                        回复
                          《明史纪事本末》中也提到这些宦官的所作所为:“孤人之子,寡人之妻,拆人之产,掘人之墓,即在敌国仇人,犹所不忍况吾衽席之赤子哉!”


                          IP属地:安徽30楼2023-06-26 10:22
                          回复
                            从明代中期开始,各地的长官惊慌地发现,他们本地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够供养居住在本地的皇族。比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192万石。嘉靖年间的大臣们纷纷焦虑地指出,不久之后,以中国之地大物博,竟然可能举全国之力,也无法养活这一家一姓的荒唐场景:“王府将军、中尉动以万计,假令复数十年,虽损内府之积贮,竭天下之全税,而奚足以赡乎?”“将来圣子神孙相传万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IP属地:安徽31楼2023-06-26 1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