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吧 关注:96,246贴子:1,344,828
  • 3回复贴,共1

对于气功发展前景的深入分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文章转自网络,文中对国家的气功管理政策和气功发展前景做了深入分析,相信对各位吧友会有所启发。
健康中国需要新时代的科学气功
一直想说说气功这事儿,但又总觉得没有考虑成熟,所以忍了很久,一直没写。
前一段时间,一位跟社区联系开展医学气功科研项目合作的同志反馈说,跟别人一说“气功”,大家都避而远之,生怕是XX功邪教。
本来是一个造福人民、利于国家的气功科研项目,却难以向前推进,这让我多少有些诧异。在国家如此支持气功事业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一些基层群众,尤其是党政干部,依然将气功与邪教紧密联系,甚至等同视之呢?看来这件事一定要好好说一说了。
没有气功的正名,就难有气功的未来。


IP属地:上海1楼2019-11-24 21:13回复
    三、气功在中华大地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一般意义上的中医也是以“治病”为中心的,但是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有个“治未病”的提法,这似乎与“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几乎所有的中医专家在谈到如何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精神时,都谈到了“治未病”。
    可是,问题又来了,如何“治未病”?
    扁鹊三兄弟的传说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我们现在只知道扁鹊,而扁鹊的两个哥哥,一个治欲病,一个治未病,现在我们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这说明,不仅仅是在西医占优势的现代社会,“治未病”不被人接受,就是在纯中医的时代,“治未病”也依然是不被接受的。问题就出在“医治”二字上,有个医者,有个被医者,这是人们对医学的基本印象。可是,没有病谁会去找医生治呢?显然,靠医生“治未病”是不太现实的。所以,面对“以健康为中心”的新理念,一般的中医专家其实也是一筹莫展。
    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不愧为中华文化之瑰宝,早就为我们提供了治未病的完美方案,那就是中医六法之一的“导引术”。求医更要求己。
    有人可能会说,药食同源,食疗不也可以用于治未病吗?是的,理论上是这样,可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方法,食疗方案的具体选择和实施,其实是极为复杂和难以把握的;二是几乎所有的食疗都是基于现有的生命功能状态发挥作用的,很难在完全安全自然的前提下,通过食物实现将自身的功能状态整体提升到一个新的更优的水平。所以,食疗在普通百姓“治未病”方面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
    而导引则不同,可以讲,导引是集祛病健身、提升功能于一体,未病、欲病、已病三者通吃。不仅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无外力干预和损伤,无需辨证,自然整体优化,而且完全自主自控,易学易练,便于实施。
    在以“治病”为中心的年代,导引一直不被中医界重视。而今,以“健康”为中心的新时代,促进中医的发展,毫无疑问将促成导引术的推广与普及。
    而导引是什么?只是气功的别称而已。(笔者一直认为,用“导引”一词来表述气功这样一个事物,比“气功”一词更为准确。)
    与此同时,从现实状态来看,传统的太极和印度瑜伽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不太可能成为老百姓健康身心的主要选择;而依附于宗教的理法体系更不可能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而成为主流。要落实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健康战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挑战,削弱以商业利益驱动的养生保健行为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使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普适性、整体性更强的气功成为不二选择,而且选择的气功必然是指导思想正确,理法体系完整,身心并重,简明、合理、易学、安全、高效、开放的科学气功。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国家领导集体真心实意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谋福祉的良苦用心。


    IP属地:上海4楼2019-11-24 21:15
    回复
      四、气功复兴的强烈信号
      2015年3月2日,国家领导人在会见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时说,中英在武术、气功等项目上将举行一系列交流和赛事。
      一系列非气功管理的国家文件中,气功(或健身气功、导引)作为鼓励开展的项目明列其中:
      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开展药膳食疗。
      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要扶持推广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项目。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扶持推广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2017年5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康复疗养服务。通过气功等多种服务形式,提供健康疗养、慢性病疗养、老年病疗养、骨伤康复和职业病疗养等特色服务。在“多种服务形式”中,“气功”位列第一。
      2017年11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等七部委联合发布《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身气功列入其中。
      “气功”一词在如此高规格的文件中密集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
      近两年来,《中国中医药报》多次在头版头条刊发气功报道。
      2017年12月2日至3日,十余年来近乎默默无闻的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在京举行了首届中医气功高峰论坛。与会专家达成一致共识,中医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发展中医气功,是弘扬中华文化宝藏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医气功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在大健康产业中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在数年前都还是难以想像的事情。
      真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IP属地:上海5楼2019-11-24 21:15
      回复
        五、重要的话总在最后
        气功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圣贤的气功修持证悟成就,成为东方文明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髓核。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的、群众性的气功实践活动彻底打破了禁锢气功上千年的神秘外壳,使气功从过去只有少数人可以问津的修身理法,变为人人可学可练可用可研究的方法和学问。最为重要的是,气功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简易经济的健康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家庭、社区、学校、乡村、企事业单位,数以千万计的习练者从中受益。尽管在气功事业发展的洪流中夹杂着泥沙和毒草,但实践证明,气功在全民健康以及科技事业的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人民群众是气功实践最直接的受益者,因而也就成为气功事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量,气功安全高效,自主自控,方便经济,整体优化,身心并重,利钝兼收,祛病健身合而为一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对于真正关注生命健康的人来说,有着无尽的吸引力。在当今时代,人民群众对气功的需求是客观的、强烈的、急切的。
        然而,生命健康领域一直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近十余年来,真正在身心健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气功,长期隐匿于养生、禅修、心理健康、健康管理、身心灵、宗教等“挡箭牌”背后,使人们更难辨真伪、明其真相,从而助推了生命健康领域的乱相。
        是该到了正视气功,还气功科学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气功爱好者和从业者会有些心潮澎湃,觉得气功科学事业的春天真的要来了。但是,在此不得不提醒大家,今后气功事业的发展,绝不会像八九十年代“气功热”时期的情形那样,而是一定会有全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对气功爱好者,尤其是气功从业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核心就在于思想观念上要产生巨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封闭的、阶层化的、突出个体能力的旧观念,转变到(或者说“提升到”)适应新时代的、开放的、平等的、强调群体普惠的新观念。
        这种转变,对于很多气功从业者来说绝非易事,因为长期形成的旧观念根深蒂固,执拗难改,潜移默化地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当中。但是,你若不变,就难以适应新时代气功事业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兴奋之余,更多的应是反求诸己,自我检视,自我转变,自我提升。真正坚持走科学、平等、普惠大众之路的气功专业人才,将成为新时代气功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IP属地:上海6楼2019-11-24 21: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