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行动配备:
冷聚变反应堆/反物质反应堆
和大多数的动力甲不同,浮屠系列动力甲是少数采用反物质反应堆作为动力源的动力甲,冷聚变反应堆只是采用于削弱版和早期型号。因为冷聚变反应堆的功率问题,无法支撑大面积的等离子屏障以及缓冲力场,矢量推进器、动力骨架和机械仿生肌肉束的功率更低。反物质反应堆也是造成高昂的成本的原因之一。
动力骨架、机械仿生肌肉束
驱动动力甲行动的结构,和其他动力甲的同类结构并没有较大的差异,但动力骨架更粗,推杆更多,功率更高。机械仿生肌肉束更多。高效的动力骨架和机械仿生肌肉束能让动力甲在标准环境下(地球环境),不凭借该结构以外的结构的前提下,至少跃起十米高,能举起八十多吨的重物,以两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奔跑。
动力骨架的主要材料是压缩钛合金,有更高的强度。
重力仪、矢量推进器
重力仪能够调整动力甲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在低重力、无重力的环境下确保自己处于地面,也能在标准重力、高重力的情况下减少自己受到的重力,以免压垮地面。甚至能强行改变自己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将自己固定在天花板、墙壁等位置,也能用重力仪完成漂浮这一行为。
矢量推进器能够让重达五吨的浮屠动力甲在标准环境下,以标准音速连续飞行十分钟以上,同时也能在短距离内爆发出超音速的速度。因为长时间处于低重力状态,浮屠动力甲需要矢量推进器不断调整姿态、速度才能正常行动。
缓冲吸附垫
质地柔软,能够有效的缓冲和地面的接触,降低脚步声。在供能的条件下,能够像壁虎一般吸附在多种外形、质地的表面上。手指上也有同样的结构,用于抓取物品或减少接触的声音。
防护配备:
偏转护盾发生器,等离子屏障发生器,缓冲力场
偏转护盾能够利用力场来偏转靠近的攻击,同时根据计算,能避开矢量喷口和自身武器的位置,避免对自身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能在那里产生进一步的加速力场,增加攻击力。偏转护盾能够避免动力甲遭到这些攻击的直接攻击,减少受到的伤害。
等离子屏障能够覆盖动力甲的外表,形成一层贴身的等离子护盾,抵挡或削弱自身装甲遭到攻击。或者投射出去形成一面临时的等离子盾牌,抵抗攻击。
缓冲力场能够在动力甲遭到的动能攻击时缓冲动能,减少驾驶员受到的冲击,保护驾驶员。
钨钢复合装甲,抗冲击纤维,反侦查外壳
有两层纳米强化钨钢内部添加了抗冲击纤维织物和陶瓷板制成的钨钢复合装甲。并纳米强化钨钢复合装甲的两面进行了超固态镀膜后,加装了一层纤维织物后并进行了树脂覆盖,这种特制的树脂和纤维织物组合后能有效增强自身的隐身性,形成了反侦察外壳,来降低自己被侦测到的概率。在装甲破碎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可以在树脂中混合特制的涂料来达到涂装的目的。虽然这样换色需要将外层树脂和织物的混合物刮去,重新弄一层。(如果不是实战需要而更换涂装,可以直接往上面喷漆)。
复合装甲内部的夹层的高硬度的陶瓷板对粒子束的防御效果良好,还能有效的承受高温并隔热,对于高温等离子的防护效果良好。通过树脂将抗冲击纤维织物结合,在破碎时能够避免装甲碎片蹦飞,或者击穿下一层装甲。(不过树脂和抗冲击纤维会在高温下被破坏)陶瓷内部也有一定的压缩物质,来提升物理性能,加强防护。
抗冲击纤维制成的垫子大量的填充在动力甲和驾驶员之间,来缓冲冲击力,减少驾驶员受到的冲击力。
折叠盾牌,外挂装甲
折叠盾牌为额外配备的防护措施,需要时可以展开,增大防护面积。由钨钢和陶瓷制成,并配备额外的传感器,来解决盾牌对自身传感器的遮挡问题。盾牌自身携带有等离子屏障发生器,能够在盾牌表层形成一层等离子屏障。
外挂装甲,可临时加装的额外防护,以钨钢和陶瓷制成的甲片,用高强度的耐热纤维织物固定,两者结合组成外挂装甲,用来进一步加强防护薄弱地方的防御。可以更换不同防护等级的外挂装甲来进一步提升防护。
两种防护手段都会导致重量进一步上升。
电子设备:
干扰仪,反侦察系统
两者能降低自己被发现并被锁定的几率。干扰仪通过对那些主动探测系统的探测波、射线进行干扰,以此主动探测的精准度降低。反侦察系统是针对被动观测,通过对自身各种设备的调整,在不影响行动的前提下,减少自己散发出去的信息,比如热辐射。比如通过调整矢量推进器的方向,做到以最低功率满足运动需求,
同时也能优化反应堆的输出,避免无意义的输出,降低反应堆对燃料的消耗。反侦察系统配合反侦察外壳能有效提高自己的隐蔽性。
操作系统,传感器,数据链
通过数据链能够和进行联络,共同绘制战场环境,传递情报,也是依靠无人机携带的侦查系统,才能有效的发现敌人。浮屠动力甲的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较近,在设计上注重近距离内,对障碍后方目标的探测,在像室内这样的复杂地形中有良好的表现。但需要无人机来发现远处的目标,用数据链共享给其他单位。
操作系统能够协助驾驶员控制动力甲,并且负责处理各种信息,减轻驾驶员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