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当我们今日重唱此歌时
❖本篇歌名純屬虛構,私設如山
❖時間軸卡了好幾回,歷史廢實在力不從心。幸虧耀哥便當領的早(什)署名日期是瞎標,其他人物生辰也算彩蛋(所以不要問我為什麼蘇哥的生日是12月25日,可能我想讓他復活?)
❖一開始想的題材是傳記,後來寫的像個序言,最後是個什麼玩意我也不知道。
❖我所記述的不及他們十萬分之一的好
❖也許下一部是娜塔莎·阿爾洛夫斯卡婭《回憶我的哥哥——伊利亞·布拉金斯基》(?)
(一)
“夜空月光下,篝火白雪旁。”
“万物敛声息,不敢多惊扰。”
“拉起这手风琴啊,我的爱人,为你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那河面上的粼粼波光,那田野间的明媚暖阳。”
当我们今日重唱这首《当此歌奏响时》时,我们仍能从前苏联作曲家,布尔什维克战士伊利亚·布拉金斯基先生所谱写的曲调中听见世间最轻柔的声音——爱情向我们款款走来的脚步声。“它诞生于最残酷的战争,吟唱于最寒冷的冬季,可每当我回忆起这首歌,漫山遍野的向日葵都浸没在春日最丰厚的暖阳中,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魔术。”这是伊万·布拉金斯基的妹妹娜塔莎·阿尔洛夫斯卡娅在其书《回忆我的哥哥——伊利亚·布拉金斯基》中所记述的语句。事实上,细算而来,这首写于1929年的前苏联歌曲距今已有84年的岁月,却经久不衰,如今依然受到俄罗斯人民的热烈欢迎。当然,正如娜塔莎在书中对此歌所做的评价,
“这首歌唱得最好的,第一是俄罗斯,第二非中国莫属。”
(二)
当我们今日重唱这首《当此歌奏响时》时,上了年纪的老兵也许会忆起那个名为王耀的中国战地记者。随着前苏联作曲家,布尔什维克战士伊利亚·布拉金斯基《战时日记》的发表——其中虽然已做了大量删减——我们仍不难从中发现这个独特的中国名字。笔者为此走访各地,收编资料,企图于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打捞出这一尾真挚灵魂,幸而最终获有所闻。而人的一生远不止资料的拼凑,如今笔者再如何捡拾碎片,都如那跌碎了的镜子再缝补起来,不仅连完整性都无法保证,就连所缝补的碎片是否真实都无从考据,终于是无法完整映出生者往日容颜的。倘若读者能不计过失,肯将此篇当打发时间,闲读一番,笔者倒也欣慰不已。
王耀,出生于中国东北,1907年冬,生卒日不详。十五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十九岁进入莫斯科孙东方大学留学,学习期间与前苏联作曲家伊利亚·布拉金斯基相识。两人一见如故,“耀是个卓有远见的布尔什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