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2,205贴子:11,379,966

回复:建议创作新韵诗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还是爱我的平水韵,不反对人家用水韵,土韵,狗屎韵。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4-27 23:16
回复
    和很多诗词作者沟通过,也查阅了大量资料,才弄清了事情的本质。在这里,向这些诗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特别感谢邓小平同志。因为改革开放,国家高速发展,笔者才能查阅到这么多的资料,网络里面,有关唐宋语音资料浩如烟海。也受益匪浅。
    同时,也非常感谢我国的语言专家。非常了不起。唐宋语音残存资料少之又少,而我国语言专家能够研究到目前的高度,实事求是以及严谨的学术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26楼2020-04-28 17:59
    回复
      嘿!我不接受你的建议麻麻我要写古体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04-28 19:00
      回复
        技多不压身。平水韵不会消失的,再过几百年也得学唐诗。博采古今韵,没啥坏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04-28 19:45
        收起回复
          如果不写平水韵了,就沒有平水韵比赛了,也就不会有平水韵传承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0-04-28 22:33
          回复
            赞同,诗友讲的是大势,诗不只是诗人间的游戏,当代人不读,能成什么大气。
            讲得好。


            IP属地:黑龙江31楼2020-04-28 22:33
            回复
              感谢诗友的鼓励。不瞒您说,最近一年一直不时的通过网络探寻唐宋语音,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唐宋语音,越来越迷茫。也不准备再阅读资料了。唐宋语音,太复杂了,千古之谜。
              最初的目的也是想创作一下旧韵诗词,实事求是地说,旧韵诗词确实美感远超新韵诗词,如果知道唐宋语音,创作一下旧韵诗词,再朗读出来,确实是一种享受。但是创作旧韵诗词,一定要知道每一个字的唐宋语音,否则无法创作。可是查阅了大量资料以后,笔者放弃了,实在没有办法了解唐宋语音。
              目前我国一些语言专家也推测了一下唐宋语音,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存的有关唐宋语音资料太少了,这些语言专家所推测的唐宋语音差别又非常大,到底哪一个语言专家的推测接近唐宋语音呢?又或者推测的都不正确呢?真的是没有办法。不用提其他的,单单说声母和韵母,唐宋语音声母和韵母太庞大了,而每一个声母和韵母的组合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音感。目前,苏州话声母比较多,27个声母,而唐宋韵书40左右个声母;闽南话韵母比较多,87个韵母,而唐宋韵书150个左右韵母。
              另外,现在大部分语言专家粗略将隋朝的《切韵》这部韵书分为8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可是我国一些语言专家并不同意这种划分方法,认为没有这么复杂;而有些语言专家认为,实际情况比这个还要复杂,还能再细化。而且双方都非常有道理。
              隋朝的《切韵》,也许是当时的洛阳话实际语音;也许不完全是当时的洛阳话实际语音;也许是当时的洛阳话与金陵话合在一起的语音;还有可能是东西南北的读书音集合在了一起,而当时的读书音由于五胡十六国的影响,与洛阳话又有了很大不同;各种可能性。每一种都说得过去。
              另外,当时的人按照韵书创作完毕以后,怎么朗读呢?是按照洛阳话来朗读?还是按照韵书的语音来朗读?还是其他的朗读方式?笔者真的感觉特别无奈。如果按照洛阳话来朗读,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来说,洛阳话又不大可能有那么多的韵部,而天下之音,洛阳最正,确是自古公认。
              可以肯定的是,唐朝中期以后,语音已经与隋朝的《切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北宋的诗词创作,更为复杂,有的诗词符合韵书;有的诗词与韵书相差很大,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来创作了。南宋和金朝更为明显,诗词创作不符合韵书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适应这种变化,南宋末年和金朝末年的韵书与隋朝的《切韵》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过南宋末年和金朝末年的韵书只能大致说是当时的实际语音,还保留了一部分已经消失的隋唐语音。很遗憾的是,南宋和金朝不久就灭亡了,如果南宋再有50年左右的时间,估计以当时的洛阳话实际语音为基础的韵书肯定会产生,毕竟文人已经逐渐按照南宋和金朝的洛阳话实际语音来创作了。
              新韵诗词美感确实不如旧韵诗词。可是旧韵诗词已经无法创作,无法朗读。南宋以及金朝的语音已经与隋朝以及唐朝前期的语音有了很大的不同,南宋和金朝文人已经逐渐按照实际语音来创作诗词了。今天的我们也应该以实际语音来创作诗词,不能脱离人民。李白的诗词创作出来以后,马上就可以朗读,老百姓能听的懂,这也是唐宋诗词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并非反对旧韵诗词,旧韵语因太复杂了,无法破译,旧韵诗词无法创作,无法朗读。如果今天已经破译了旧韵语音,创作旧韵诗词当然没有问题,体会一下唐宋诗词的美感不也很好吗。
              道法自然;有些事情已经回不去了,应该面对现实。
              道法自然;有些事情已经回不去了,应该面对现实。


              32楼2020-04-29 19:54
              回复
                楼主高见!拜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1-08-29 17:18
                回复
                  借贵楼发个活动,公益,谢不删之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1-08-29 17:19
                  回复
                    再过几天,9月3日,阴历七月廿八,是苏公东坡逝世920周年日。楼主那么敬爱苏公,可曾为苏公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楼主及众苏迷儿也写一点罢。在下有礼了!
                    鄙人先抛砖引玉:
                    《寄怀苏子》
                    千古传唱明月词,
                    十年茫茫泣鬼魂。
                    密州出猎超然赋,
                    九二零年再逢君。
                    #苏东坡# #超然台# #920周年# #苏轼#
                    【温馨提示】请到苏轼吧→常识就是生命帖子下面诗文接龙,谢谢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1-08-29 1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