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庐江郡,一直觉得《三国志》里的记载很奇怪。吴书一正文里说“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五个郡都提到了,并且其中的豫章郡、庐陵郡还是在攻下庐江郡以后得到的,却独独不提庐江郡,为什么啊?更有意思的是,在吴书二里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这里竟然也只提了五个郡……于是让人怀疑孙策当时到底有没有得到庐江郡??
《江表传》里说孙策表李术为庐江太守,可是李术何许人也?从孙策对其他五个郡太守的任命情况来看,有四个郡的太守都是孙家自己人,还有一个朱治也算是亲信,而连作为孙策的连襟并且又是庐江人的周瑜都没当上庐江太守,只虚领了个江夏太守,李术凭什么当上了实领的庐江太守?有人说可见李术是孙策的心腹,可是如果李术真是孙策手下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三国志》正文里没有此人的传,甚至连稍微提一下其生平都没有?《江表传》说孙策死后,李术不肯事权,举起了反叛之旗。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陈寿把他从正文中抹去,似乎也不通。庐陵太守孙辅后来也有反叛的举动,但吴书六正文中就记载了此事;韩当之子韩综叛吴归魏,吴书十正文里也作了记载。况且李术是在孙策死后才反的,陈寿没理由在孙策传里提到其他五郡的时候独不提庐江郡啊。再说,若李术真是孙策的心腹,而孙策一死李术就背叛孙家,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
此外还有三个疑点:《江表传》说孙策和周瑜带了两万兵攻打皖城,俘获三万余人,虽然这些数字可能有一定夸大,可是《江表传》同时又提到孙策只留了三千人给李术守皖城;相比而言,孙策给李术留的兵是不是有点少了?更何况庐江郡还是初定。《江表传》还说,李术刺杀了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严象,可是孙权征讨李术时,李术求助的人竟然也是曹操?……还有就是,孙策在西征江夏得到庐江、豫章、庐陵后,孙策手下的主要武将有留在豫章和庐陵的,有回丹杨和吴的,好像就是没提谁去了庐江;庐江只有一个李术,好像很空虚啊……再说孙策杀过陆康,庐江郡士族应该很恨孙策吧,会不会叛乱更多?李术扛得住吗……
对于以上疑问,我有一种猜测,那就是李术不是孙策的人,而是曹操直接任命的。孙策恐怕是被迫接受……就像当初的吴郡太守陈瑀,只是陈瑀后来被孙策摆平了而已。
这样一来前面的疑问基本上就解释得通了:
第一,庐江郡虽然是孙策打下来的,看上去是孙策的地盘,但庐江太守李术却不是孙策的人,因此陈寿在吴书一、吴书二里只提到孙策有五个郡,不承认孙策有庐江郡。
第二,孙策五个郡的太守都任用了亲信,唯独庐江郡太守来路不明,其实是孙策被迫接受了曹操派来的人。这样李术在吴书里没有传也说得通。而曹操手下的人,没传的多了去了;跟曹操的其他人比,李术可能还算不上什么人物。
第三,李术不肯事权——本来就不是孙家的人干嘛要听命于孙权……
第四,孙策攻下皖城后只留了三千兵给李术——不是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多给
第五,孙权征讨李术,李术求救于曹操——他是曹操的人,当然求救于曹操;且《江表传》还记孙权讨李术的时候特地给曹操打了招呼,叫曹操不要救援;按说孙策死后曹操既然没有伐吴,而是对孙权进行了安抚,孙权讨伐自己一方的叛贼,曹操没理由非要管这个闲事。孙权之所以要防着曹操插手,恐怕也是因为李术本就是曹操的人……
第六,孙策西征江夏后,留了不少将领在新定的豫章、庐陵,新定的庐江却只提到李术,是因为孙策对于庐江郡没有实权……
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魏书十五正文里说“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这里倒是说了李术是孙策的人,但偏偏这里与吴书五正文以及裴注中多次提到的“李术”不同,写的是“李述”。陈寿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黎东方在《细说三国》里提到严象实为孙策的人,有没有可能是真的?这样一来,李术杀严象后又求救于曹操也说得通了……
《江表传》里说孙策表李术为庐江太守,可是李术何许人也?从孙策对其他五个郡太守的任命情况来看,有四个郡的太守都是孙家自己人,还有一个朱治也算是亲信,而连作为孙策的连襟并且又是庐江人的周瑜都没当上庐江太守,只虚领了个江夏太守,李术凭什么当上了实领的庐江太守?有人说可见李术是孙策的心腹,可是如果李术真是孙策手下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三国志》正文里没有此人的传,甚至连稍微提一下其生平都没有?《江表传》说孙策死后,李术不肯事权,举起了反叛之旗。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陈寿把他从正文中抹去,似乎也不通。庐陵太守孙辅后来也有反叛的举动,但吴书六正文中就记载了此事;韩当之子韩综叛吴归魏,吴书十正文里也作了记载。况且李术是在孙策死后才反的,陈寿没理由在孙策传里提到其他五郡的时候独不提庐江郡啊。再说,若李术真是孙策的心腹,而孙策一死李术就背叛孙家,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
此外还有三个疑点:《江表传》说孙策和周瑜带了两万兵攻打皖城,俘获三万余人,虽然这些数字可能有一定夸大,可是《江表传》同时又提到孙策只留了三千人给李术守皖城;相比而言,孙策给李术留的兵是不是有点少了?更何况庐江郡还是初定。《江表传》还说,李术刺杀了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严象,可是孙权征讨李术时,李术求助的人竟然也是曹操?……还有就是,孙策在西征江夏得到庐江、豫章、庐陵后,孙策手下的主要武将有留在豫章和庐陵的,有回丹杨和吴的,好像就是没提谁去了庐江;庐江只有一个李术,好像很空虚啊……再说孙策杀过陆康,庐江郡士族应该很恨孙策吧,会不会叛乱更多?李术扛得住吗……
对于以上疑问,我有一种猜测,那就是李术不是孙策的人,而是曹操直接任命的。孙策恐怕是被迫接受……就像当初的吴郡太守陈瑀,只是陈瑀后来被孙策摆平了而已。
这样一来前面的疑问基本上就解释得通了:
第一,庐江郡虽然是孙策打下来的,看上去是孙策的地盘,但庐江太守李术却不是孙策的人,因此陈寿在吴书一、吴书二里只提到孙策有五个郡,不承认孙策有庐江郡。
第二,孙策五个郡的太守都任用了亲信,唯独庐江郡太守来路不明,其实是孙策被迫接受了曹操派来的人。这样李术在吴书里没有传也说得通。而曹操手下的人,没传的多了去了;跟曹操的其他人比,李术可能还算不上什么人物。
第三,李术不肯事权——本来就不是孙家的人干嘛要听命于孙权……
第四,孙策攻下皖城后只留了三千兵给李术——不是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多给
第五,孙权征讨李术,李术求救于曹操——他是曹操的人,当然求救于曹操;且《江表传》还记孙权讨李术的时候特地给曹操打了招呼,叫曹操不要救援;按说孙策死后曹操既然没有伐吴,而是对孙权进行了安抚,孙权讨伐自己一方的叛贼,曹操没理由非要管这个闲事。孙权之所以要防着曹操插手,恐怕也是因为李术本就是曹操的人……
第六,孙策西征江夏后,留了不少将领在新定的豫章、庐陵,新定的庐江却只提到李术,是因为孙策对于庐江郡没有实权……
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魏书十五正文里说“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这里倒是说了李术是孙策的人,但偏偏这里与吴书五正文以及裴注中多次提到的“李术”不同,写的是“李述”。陈寿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黎东方在《细说三国》里提到严象实为孙策的人,有没有可能是真的?这样一来,李术杀严象后又求救于曹操也说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