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吧 关注:482贴子:137,695

回复:「為學日益,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無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坐着参、走着参、站着参均可。倘专门听我说且装进去,如何得了?妄念尚除不了,何况装我话。“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金刚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有僧问大珠和尚,和尚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僧问:“如何是佛?”大珠曰:“清谈对面,非佛而谁?”僧半晌无语。曰:“汝等禅者,说话均如此耶?我所问者乃汝禅家如何度人成佛。”大珠曰:“吾宗向无一法度人。”大珠问:“法师讲何经度人?”僧曰:“讲《金刚经》。”大珠问:“汝知否,经是何人所说?”曰:“当然是佛说。”大珠曰:“经说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171楼2020-08-03 12:47
回复
    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何故?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切日常做为,均与自己不相干,唯有明心见性,宇宙在手,万化由心,方为最上等事。今日已毕,大众只能收拾六根,且有不能者,至道平常,唯平常心即是道,只怕不肯平常。倘未明者,正好着力。单提一念,“无!” 稍有明者,更应努力,以求大明大白;已明白者,亦是“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自iPhone客户端172楼2020-08-03 16:10
    回复
      2025-05-29 21:24:22
      广告
      但综合起来说,学问修养使意识达到知止而定、而静、而安的情况,所出现的独悟、独见、独明任何一种境界,并非是不好的现象,只是不可执着为真实。知道它是过程,是行程中的外景,并非究竟。所以必须审慎精思。这样才是“慎独”的“内明”道理。


      来自iPhone客户端173楼2020-08-30 08:58
      回复
        这也是历史上真实记载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残暴作风,他是怎么形成这种性格的?这与“大学之道”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教育,关系的重点又在哪里?同时也可看出古代知识分子的儒生,那种“择善固执”、“死守善道”的精神。茅焦为什么敢把生死性命当赌注,难道正如现代人的观念,真想拿命来换取侥幸的财富和地位吗?你能否认秦始皇不是有爱生母的孝心,原谅母亲所做的一切过错吗?除非被历史的主观成见固定了。不然,你会发现秦始皇确是一个可造之才,只是环境给他的命运很不幸,自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教养。这些过错,还是由于吕不韦“不学无术”所造成。


        来自iPhone客户端174楼2020-09-05 07:55
        回复
          孔子重视仁民爱物而尊王
          换言之,孔子的尊王主张,是他眼见当时春秋时代的政治、社会演变趋势、文化堕落,当权有力者不以“立德”为功,只以智谋权力作为霸业的手段,天下将必大乱。大乱的结果,当然是民不聊生,吃苦受害的还是老百姓。所以他主张,仍然尊重周室的政权王统,要使他随势“渐变”,不至于大乱。如果要求“突变”,必会造成再来一次如“汤、武”一样的革命,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当时孔子的尊王主张,是由于仁民、爱物的思想出发,并不是如后世的儒生们,只要是那个称王的,就可以如俗话所说,“有奶便是娘”,甘愿臣服而事之。只知道孔子开口尧舜,闭口尧舜,就是尊王。因此后世的儒生,为了出卖学问知识,争取功名富贵,便臣事于人,不管是什么样的皇帝老板,便称他为“当今尧舜”,岂不可笑之至。孔子所标榜的尧舜,是真民主,假帝王。后世与现代的民主,是真帝王,假民主。这个道理界限弄不清楚,便好像《红楼梦》上林黛玉笑贾宝玉的诗所说,“不悔自家无见识,翻将丑语诋他人”,那就无话可说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75楼2020-09-05 17:18
          回复
            做功夫越细微越高深,越高深越细微,此即须要般若矣,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上午做得差不多,然落在细微之散乱上,细微之定境上。想把持之,诸位细为检点:气脉渐刚起来,今传汝等妙用,看住定境,有轻微杂念,但不理会,或抛去之。至身体方面,元气发动,故身体能直起来,而倘仍不能调和,则日久必形容枯槁矣。故必须注意:要抛弃定境,心息相依,听呼吸之自然。身体仍直起,久之,则身心皆忘矣。调身柔软,调心无念,心平气和,道在其中矣。若气上冲时,身乃刚起来,此时有意无意让其痛苦一下,即可下降,身即柔矣。今日多少学人不知此点紧要之事,乃致弄得面黄如蜡,形容憔悴,两目无神,表情冰冷。是故:此事如在冰棱上走,剑刃上行,动辄丧身失命,诚毫厘之差,千里之谬,非儿戏也。一放,一收,收放无处。此亦是阴阳相长,刚柔相济也。


            来自iPhone客户端177楼2020-09-13 09:09
            回复
              昨日朱教授说:“善知识,放狗屁,如来佛,骗人的。”此话有点祖师禅的影子,如真有此大魄力,我早已许你。今后三日尚看汝更有进步否?今后修行济世,亦看之魄力担当如何矣。可惜还不是。
              (十点五分上座。坐中──)


              来自iPhone客户端178楼2020-09-16 21:21
              回复
                “心”能转“身”的道理
                我们现在不妨略知皮毛地说一点养生学的理论,如说,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换言之,容易发怒、容易发脾气或脾气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现象。容易害怕,俗话所说胆小怕事的人,便是肾气(与脑有关)不平和。嗜好过分,特别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心脏有问题。多愁善感,或遇家庭问题,其他等等事故,心多忧患,便由肺气不平和开始,影响内脏健康。总之,七情六欲与生理健康关系非常大,错综复杂,一言难尽。中国古代医学,所讲的“五劳七伤”,便是这些原因。但是知道了,也不必怕,只要明白了“诚意”、“正心”,明白了“心能转物”、“心能转身”,一切可以从“唯心”的力量自能转变。当然,这就是“大学之道”大人之学的学问所在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79楼2020-10-07 07:11
                回复
                  2025-05-29 21:18:22
                  广告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疢 拼音:chèn。)(有内在隐痛,或另有心病,或与生俱来内有暗病的人)。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愈是受过患难曲折、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的人,才能反思立志,完成了伟大的学问、技能和道德的修养。


                  来自iPhone客户端180楼2020-10-19 16:28
                  回复
                    释迦佛说法几十年,大体上是讲“空”。唯识宗讲“有”。宇宙万有之本体谓之如来藏,即万有之总名。我们与天地万物一体同根,如来藏含藏一切精神物理的种子,如果如来藏清净了,就谓之真如。譬如太极图,半阴半阳,阳面即真如,阴面即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谓含藏一切种子,如大海水,波浪如山河大地,水泡如一切众生。第七识是我执(如海水之中有一个水泡),为俱生我执。眼耳鼻舌身五识。第六识是我们后天所生,即分别妄想。现量境---五根与五尘相接,不起分别(没动念)。比量境---起意识分别。非量境---幻境、邪思。现量境如能扩而充之,即此用,离此用,即可达到真如。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孔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什么叫空。坐起来清清明明,这就是现识空。坐下来以后为什么看到各种光影?意根习气引发阿赖耶识种子呈现的缘故。


                    来自iPhone客户端181楼2020-12-09 10:26
                    回复
                      般若讲空,空一切相也。
                      在藏密而言释迦佛涅槃八年(或说五年)又来人间,即莲花生大师。初唐时入西藏,建立密教,又称藏密。除了念咒子观想外尚有调身的方法,色身障碍不调理好,空不了。又有调气的方法。生命靠气,靠后天的呼吸引起来。无火谓之炁,呼吸停止以后,炁就充满了。用现代语比喻就是能。炁从何来?从神而来,打坐好了,神能生炁,炁能生精,有无穷快乐,得无比清净。又有修脉,修明点、修灵能,即精炁神。《楞严经》:“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修心如使杯中污泥澄清,然后取出污泥,最后打破杯子,真正修行越年轻越容易,身体没有败坏,习染渣子也少。生命根子在海底,修道的人可以使海底动了,两腿发胀,有六十四根气脉可以打通。老了以后就差了,气机发动先向两腿钻,钻不通就发生欲念。如钻通了要经过一大段痛苦,如不能调柔此段气脉功夫,不能即身成就。


                      来自iPhone客户端182楼2020-12-09 10:42
                      回复
                        佛家讲一个“舍”字,有不怕死的精神,学佛修道无有不成者。气脉通了以后,昼夜长明。但是吃多了会昏沉。气脉搞不通,气机不来,不能得定,色身障碍故。最直捷的修定方法,是把识空了,或闭起来而舍眼根,照着它,自然无念,海底生命之源会动起来,然后气脉就通了,一百天以后包你有消息。但要真明了其理,修行得力才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183楼2020-12-09 11:19
                        回复
                          有些道理平时要留意。《易经》讲太极,太极生两仪,为宇宙本体体用的符号;犹如佛说的如来藏。佛说三身:清净法身、圆满报身、百千万亿化身。儒家说的道,指形而上的,把形而下的叫做器。又径路谓之道,指做人的法则。老子说:“道生一”,“一”是什么东西?“一生二”,“二”是什么东西?“二生三”,“三”又是什么东西?“三生万物”。天地有道,一生神,譬如太阳系里的太阳。“谷神不死,玄牝之门。”谷神指空空洞洞的,有回声的,空气光线不流通。玄牝之门指生万物之母。道在目前,先把目光定住,含蓄内照,自然内视。神只是空空洞洞的,清清净净的。神照久了就会生炁,再照久了就会生精,譬如太阳照大地能生长万物,久了如鸡孵卵。不论男人女人都具备生机,不向外流溢,慢慢地就会有成就。


                          来自iPhone客户端184楼2020-12-11 10:16
                          回复
                            修道的人如果觉得闷了,要把身心放松了,天晴之后必阴,天阴之后必晴。除非大解脱了,可以由你,一切由你做主,遇到顺逆境界都能心情平静,就到家了。《参同契》云:“内照形躯”,就是用神来照。禅宗说“一念回机”,“一念回光”。又说“我有正法眼藏”,要用相而不着相。(啪!)


                            来自iPhone客户端185楼2020-12-11 10:24
                            回复
                              2025-05-29 21:12:22
                              广告
                              养神之道,开眼闭眼,并无二致,开眼也能神不外露,与天地之光合一。神要会养,不能久用,化腐朽为神奇,最高的从最肮脏的里边出来的。我们的身体是全体的一部分,不可毁伤,自杀是犯了大戒,密宗更把身体看得重要。神就是清净法身(扩而充之之谓神),气就是圆满报身(生命之源),精就是百千万亿化身(菩萨内触妙乐),主人是灵明,宾客是乐明无念,永嘉大师《证道歌》“降龙钵、解虎锡,两股金环鸣历历,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心念与神譬诸龙,精气譬诸虎,故应将神气二者调伏,龙变化莫测。木纳祖师说:“得心风(即炁)自在者,自然可以得神通自在。”真正会参学的人,一句话抓住了就是宝贝。化腐朽为神奇,易经讲一个“变”字,佛经讲一个“无常”,无常是指变化的现象而言。道家讲“迁化”,都是此理。但要亲身磨炼修持证到。


                              来自iPhone客户端186楼2020-12-11 1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