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比库,这三种东西是亳无隐瞒的照耀给人们看的。三者为何?一为明月、二为炎阳、三为如来经律也。」
《增支部.第3.13.129经》
目 录
中文版引言
第一章:受钱之过患
第二章:有关金钱的戒条
第三章:注疏选集
第四章:舍财与忏罪
第五章:现代的方法
第六章:在家施主须知
结论
中文版后记
「诸比库,海平而其水不溢于大洋,戒严而不惜身躯持之。」
《律藏.小品》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中文版引言
「缘于此事,诸比库,我当为比库立下戒条。我如此做有十个目的,即为了:僧团的优越、僧团的和平、克制无耻者、善自制的比库得安宁、制伏今世诸漏、防止来世诸漏、令无信者生信、令有信者其信增长、建立正法,以及守护戒律。」
-佛陀-
《巴利律藏.经分别.波罗夷》
「只要诸比库仍然正道而活,世上就不会少了阿拉汉。」
-佛陀-
《巴利经藏.长部.大般涅磐经》
那先尊者:「陛下,如有位王中之王对儿子们说:『儿子们,这大国在每一方都遍布远至大洋,以我们现有的军备,要长久维持这国土是很难的。当我不在世时,你们最好舍弃边境区域。』如此,陛下,当他们的父王死后,那些王子们是否会舍弃边境区域?」
弥陵陀王:「不会,尊者。诸王的贪婪不只如此。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欲忘,那些王子只有可能会并吞比本身国土大上两三倍的国家,但绝不会舍弃己拥有的国土。」
那先尊者:「如是,陛下,佛陀是为了考验诸比库才这么说:『阿难陀,当我入灭之后,若僧团愿意,则可废除小小戒。』陛下,为了彻底解脱痛苦,以及为了正法,诸佛子甚至愿意不只多持守一自五十戒,如此他们怎么可能会舍弃世尊原本已制的戒呢?」
《弥陵陀王问经》
不持金钱并不是一条新制之戒,也不是某某大师自立之戒,而是由佛陀亲自为诸佛子立下之戒。该戒自两千五百多年前以来已是如此,在未来也必然如此。
第一章:受钱之过患
佛陀临入涅磐之前曾说:如来涅磐之后,若僧团需要,可以取消小小戒。如今,有些比库就引用佛陀的这段话为理由,来支持他们接受金钱的行为。然而,从以下经典的引证中显示:不持金钱戒并非小小戒。由这些引证当中可知,要证悟佛法,不持金钱戒是基础,而且是必须遵守的。
在《相应部.六处相应.趣相应.经十:摩尼朱拉迦经》(Samyutta Nikaya, Salayatana Samyutta, Gamani Samyutta, sutta no.10: Maniculaka Sutta)提到:
「一时,佛在王舍城,松鼠与群鸟栖息的一处林园,名:竹林精舍(Veluvana)。彼时,在王宫中,国王的随从们聚会而议论:『对于佛子(释迦族王子之子;佛陀之子)比库们,金、银与钱是被允许的;佛子比库们认可金、银与钱的纳受;佛子比库们接受金、银与钱。』
此时,在座中的摩尼朱拉迦村长,对聚会的大众说:『诸贤,莫作是说。对于佛子比库们,金、银与钱是不被允许的;佛子比库们不认可金、银与钱的纳受;佛子比库们不接受金、银与钱;佛子比库们已经舍弃了金银珠宝,舍弃了钱。』
然而,摩尼朱拉迦村长并无法说服聚会的大众。
于是,摩尼朱拉迦村长前往佛陀之处,顶礼之后,坐在一面,报言:『世尊,在王宫中,国王的随从们聚会……(他重复上述所有的谈话)……然而,世尊,我无法说服聚会的大众。世尊,我如此解释是否依照佛陀所说的而说?或者我错误地声称了佛陀的话?我是否依照佛陀的教法而回答?或者依照佛陀教法而言说的人会如法地责难我?』
《增支部.第3.13.129经》
目 录
中文版引言
第一章:受钱之过患
第二章:有关金钱的戒条
第三章:注疏选集
第四章:舍财与忏罪
第五章:现代的方法
第六章:在家施主须知
结论
中文版后记
「诸比库,海平而其水不溢于大洋,戒严而不惜身躯持之。」
《律藏.小品》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中文版引言
「缘于此事,诸比库,我当为比库立下戒条。我如此做有十个目的,即为了:僧团的优越、僧团的和平、克制无耻者、善自制的比库得安宁、制伏今世诸漏、防止来世诸漏、令无信者生信、令有信者其信增长、建立正法,以及守护戒律。」
-佛陀-
《巴利律藏.经分别.波罗夷》
「只要诸比库仍然正道而活,世上就不会少了阿拉汉。」
-佛陀-
《巴利经藏.长部.大般涅磐经》
那先尊者:「陛下,如有位王中之王对儿子们说:『儿子们,这大国在每一方都遍布远至大洋,以我们现有的军备,要长久维持这国土是很难的。当我不在世时,你们最好舍弃边境区域。』如此,陛下,当他们的父王死后,那些王子们是否会舍弃边境区域?」
弥陵陀王:「不会,尊者。诸王的贪婪不只如此。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欲忘,那些王子只有可能会并吞比本身国土大上两三倍的国家,但绝不会舍弃己拥有的国土。」
那先尊者:「如是,陛下,佛陀是为了考验诸比库才这么说:『阿难陀,当我入灭之后,若僧团愿意,则可废除小小戒。』陛下,为了彻底解脱痛苦,以及为了正法,诸佛子甚至愿意不只多持守一自五十戒,如此他们怎么可能会舍弃世尊原本已制的戒呢?」
《弥陵陀王问经》
不持金钱并不是一条新制之戒,也不是某某大师自立之戒,而是由佛陀亲自为诸佛子立下之戒。该戒自两千五百多年前以来已是如此,在未来也必然如此。
第一章:受钱之过患
佛陀临入涅磐之前曾说:如来涅磐之后,若僧团需要,可以取消小小戒。如今,有些比库就引用佛陀的这段话为理由,来支持他们接受金钱的行为。然而,从以下经典的引证中显示:不持金钱戒并非小小戒。由这些引证当中可知,要证悟佛法,不持金钱戒是基础,而且是必须遵守的。
在《相应部.六处相应.趣相应.经十:摩尼朱拉迦经》(Samyutta Nikaya, Salayatana Samyutta, Gamani Samyutta, sutta no.10: Maniculaka Sutta)提到:
「一时,佛在王舍城,松鼠与群鸟栖息的一处林园,名:竹林精舍(Veluvana)。彼时,在王宫中,国王的随从们聚会而议论:『对于佛子(释迦族王子之子;佛陀之子)比库们,金、银与钱是被允许的;佛子比库们认可金、银与钱的纳受;佛子比库们接受金、银与钱。』
此时,在座中的摩尼朱拉迦村长,对聚会的大众说:『诸贤,莫作是说。对于佛子比库们,金、银与钱是不被允许的;佛子比库们不认可金、银与钱的纳受;佛子比库们不接受金、银与钱;佛子比库们已经舍弃了金银珠宝,舍弃了钱。』
然而,摩尼朱拉迦村长并无法说服聚会的大众。
于是,摩尼朱拉迦村长前往佛陀之处,顶礼之后,坐在一面,报言:『世尊,在王宫中,国王的随从们聚会……(他重复上述所有的谈话)……然而,世尊,我无法说服聚会的大众。世尊,我如此解释是否依照佛陀所说的而说?或者我错误地声称了佛陀的话?我是否依照佛陀的教法而回答?或者依照佛陀教法而言说的人会如法地责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