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吧 关注:8,484贴子:108,248
  • 12回复贴,共1

书法入门知识汇总--写给想自学书法的业余爱好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者按:本吧原置顶帖已经陪伴大家近七年的时光了,去年贴吧清理,很多帖或楼层被删,置顶帖也难以幸免,后来我虽然重新补发了一些楼层,但总感觉七零八落的,不便于新手阅读,于是经过一番资料整理,并对原帖一些语句进行了重新斟酌,终于修订完成了2020新版的田蕴章吧置顶帖,希望此帖能继续发挥指路明灯的作用,指引更多想自学书法的业余爱好者跨入书法的殿堂!
经常碰到有新手问诸如“我想学书法,有没有人能教我?该从什么书体入手?”、“我想把硬笔字写漂亮点,该怎么练?练毛笔对硬笔有帮助吗?”、“该买怎样的笔墨纸砚和字帖?”等等的问题,本人回答得比较多了之后,总结出了一整套比较详细的解答,但每次都打这么多字实在太麻烦了,所以就借田蕴章老师的贴吧写一个置顶帖,把这些有关书法方面的入门知识做一个归纳整理,再遇到有新人问这样的问题,只需要告诉他们“去田蕴章吧看看置顶帖”就可以了吧!
先来几幅历代书法作品作为镇楼,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各种精美的书体吧。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瘦金体小草“喷香舞雪”纨扇(修复版):

怀素大草“自叙帖”局部:
隶书“乙瑛碑”:

篆书"峄山刻石":


IP属地:上海1楼2020-04-25 02:28回复
    这层楼我们先来做一些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新人的头脑里灌输一下如何灵活使用网络的概念,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现在是信息时代,学什么东西都非常便捷,很多时候只要自己勤快一点,把问题往搜索框里一打,基本都能得到详尽的解答。但还是有很多新人在这方面不怎么擅长,遇到问题喜欢发帖问人,这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会上网最后都能殊途同归,但还是希望你们能尝试着自己找找答案,毕竟问别人得到解答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会有一定的偏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田蕴章老师的“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简称“二每”)书法讲座,这套视频当初是由北方网录制的,一开始只打算录100集,但后来反响太热烈了,所以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全套365集的讲座,每集讲解一个有关书法方面的知识话题,并演示一个汉字的楷书(欧体)、行书和草书三种写法,也就是说,这套视频首先正是面对想学书法却苦于无门的新人的,你如果能坚持看完,就能迅速脱离超级菜鸟的行列了;另外很多书友可能楷书写得不错了,但想转行草书时感觉比较难上手,那么这套视频也是非常棒的选择,学会365个字的行书、草书,再去临古帖就会毫无障碍了。田老师当时作为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将学书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实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义举!最初这套视频只能去北方网观看,但近年来原播放地址早已失效,好在当初有网友录制了下来,所以现在能在诸如B站那里看到全集。由于是多年前录制的,再加上转录,清晰度就比较差,但从学书法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据本人多年经验来看,网上虽然有无数视频教程可供新手选择,但没有一套能达到类似“二每”这么好的效果的。(这里再稍微提一句,有些人对田蕴章老师以及其弟弟田英章老师有所非议,个中原委以及相关问题,我会在楼下涉及行草书入门方面的楼层里做出非常详尽的回答,相信你们看了之后心中就自有评判了。)


    IP属地:上海2楼2020-04-25 02:36
    收起回复
      这层跟大家先谈谈有关毛笔字与硬笔字的关系问题,因为很多新人当初想来学毛笔字,就是为了在日常运用中能把硬笔字写得漂亮些。有人听了他人有关“毛笔字好了硬笔字自然也能变漂亮”的言论,就萌发了练毛笔字的念头,那么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那?
      这个问题“二每”第47集有详细论述,田老师认为,毛笔字练好了对硬笔字的促进作用是绝对的关系,而反之则不然,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毛笔写得好,硬笔自然也能写好,前者对后者有一个向下兼容的作用,而反之,硬笔字好的人对毛笔字的帮助则小得多。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几乎是达成共识的,有些书法家,就拿田蕴章和田英章兄弟来说吧,毛笔字写得好,钢笔字、粉笔字也都一样漂亮,但在生活中我们却也会经常发现,有些业余爱好者毛笔字练了不短的时间了,但对硬笔字的帮助并不大,这又是怎么回事?大家对毛笔和硬笔关系的理解到底是否正确?
      我对此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简而言之,毛笔字对硬笔字只能起有限的促进帮助作用,但并不不能达到田老师说的那种绝对兼容的效果。毕竟是两种性质的笔,握笔技巧和对手上肌肉关节的使用都是截然不同的,并不是说你练过毛笔后硬笔不用练就自然而然会写好,前者只能缩短你练后者的时间。打个比方,一个有3年毛笔功底的人,再去练硬笔可能只要1年就能写得很漂亮了,而如果是没有毛笔基础的人直接练硬笔,那就可能需要3年功夫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另外,你毛笔字的“好”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对硬笔的帮助程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说你毛笔字有10分功力,那么对硬笔字的帮助可能有7、8分,但如果毛笔字本身也只有练到6、7分也就是刚过得去的样子,那对硬笔的帮助就很有限了。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我上面说的那种现象,为什么田老师会体会到那种毛笔对硬笔的绝对兼容的关系,而很多普通爱好者却体会不到,就是两者本身毛笔的功底上有很大差距,所以传导到硬笔的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由于田老师认为毛笔对硬笔有绝对兼容的效果,所以提倡先从毛笔练起,但说实话,我们很多业余爱好者的毛笔水平一辈子也达不到他这样的高度的,所以如果说要为了把硬笔写好看一点而去练毛笔,等你自我感觉毛笔写得不错了,但很可能硬笔还是不怎么行!
      毛笔和硬笔之间的关系,也类似于楷书与行书的关系,楷书功底好的人去练行书,上手会很快,因为他对使用毛笔写出各种点画的技巧有了很深的理解了,但并不是说楷书漂亮的人,不用练行书就自己能把行书写好了。搞清楚这些问题了,再回头看有些朋友有关如何练好硬笔字的问题,你自己就会有答案了,如果你是准备练上好几年毛笔的,那么几年后你再去练硬笔可能只要几个月就能练好(但也是需要去练硬笔的,而不是自动就能把硬笔写好的),如果你现在直接练硬笔,那可能起码要3年后才能练得稍微有点成就。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练好任何一种书法都需要几年的功夫,都是不可能速成的,想想一个人如果要学会弹钢琴得练多久,书法也是一样的,所以千万别信那些速成班或速成教材之类的,想想很多人上学时参加过的什么英语速成课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所以某些人打算练几个月毛笔就能练好,顺带还能把硬笔字写好了,那基本就是做白日梦!像很多初三、高三面临升学的朋友,都有急切想把硬笔字练好的期望,我给你们的建议只能是----第一,还是直接练硬笔吧,效果会更明显一点;第二,也别指望短期就能写得很漂亮了,每天还有繁重的学业,也拿不出多少时间来练字的,还是以摆脱蟹爬字为根本目标吧,这才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最后说说硬笔选帖的问题,如果从学书法的角度看,硬笔直接临毛笔的古帖是最好的,比如楷书练小楷的“灵飞经”之类的,行书练“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但如果是从实际运用角度看,推荐还是直接练当代人的这些硬笔简化字字贴吧,因为古帖都是繁体字的,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这么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兴趣来进行消化?当代人的硬笔字贴里,田英章、卢中南等老师的都是非常棒的(比如《田英章现代汉语3500字楷行双体》这种字帖),他们就是因为毛笔功底好所以硬笔也厉害,但要练到这种程度是非要下苦功夫不可的。
      田英章硬笔楷书字帖:

      网上能看到田英章硬笔楷书的一个视频讲座,是他自己亲自演示的:

      田英章硬笔行书字帖:

      网上同样能看到田英章老师有关硬笔行书的一个视频讲座:
      说了这么多,很多想把硬笔字写好的朋友好好考虑一下吧,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才想学书法的,自己每天能拿出多少时间来练字,是想短期内能练到什么程度的,还是作为长久的兴趣爱好的,这些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IP属地:上海3楼2020-04-25 02:42
      回复
        下面粗略介绍一下笔墨纸砚的问题吧。
        1.笔----入门阶段肯定是练大楷的,先学大字练笔画结构,以后水平高了再慢慢写小,所以笔不能选太小的,一般选大楷笔吧。写惯了软毫再写硬毫没什么压力,反之,写惯了硬毫再写软毫就比较难上手,田老师在“二每”的第4集里详细介绍过毛笔的相关知识,写不同的书体或者不同大小的字,对笔的要求都应该有所差异,买之前最好查一下自己练的字体最适合用什么笔。田老师说写欧楷最合适的是兼毫笔,软硬度比较适中。至于价位就看个人经济水平了,理论上当然是越贵越好,但一般用不着买太贵的,几十元的就可以了,买多了自己就慢慢有经验了。最后强烈推荐一定要看看“二每”的第130集“莫用小笔写大字”,看过了就会明白什么叫中锋运笔,很多初学者刚写字的时候比较容易使蛮力,而且都是偏锋运笔,这样笔锋就很容易散开,他们总以为是买的笔有问题,其实是不懂得中锋运笔的基本原理;
        2.墨和砚----推荐买个砚台自己磨墨,这样能熟悉墨的不同浓淡干湿程度写出来的效果。砚台一开始可以先买块学生砚,等对这方面知识比较了解了,再买一块自己喜欢的吧,能用一辈子了(千万别买那些雕着繁复花纹图案的,纯粹是装饰礼品,实用砚台必须考虑到清洗的简便)。墨块用不着买很贵的,即使是几块钱一块的“金不换”,质量也不错,当然你要是买好一点的墨条,花纹精美,墨香浓郁,更是无比的享受。如果实在懒得自己磨墨,只能买墨汁了,什么一得阁、曹素功的,质量都很好(市面上有些假冒的要小心)。弄个小碟子什么的,倒进墨汁后稍兑点水,不然太浓太黑了,但对新手来说又有个问题,就是加了水后容易“洇”(写在纸上墨迹会化开),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自己行笔速度慢、运力不均匀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含水分太多,如果再用墨块磨一下就会解决洇的问题了,但这也是很矛盾的,既然用墨汁了一般就不会再磨墨了;
        3.纸----一般可以买那种无格的手工毛边纸(机制的虽然更便宜但质量很差不适合写字),物美价廉,或者对初学者而言,印有米字格的纸更容易上手(但这种纸往往写完字后容易起皱),当然你要是有钱用宣纸那更好了,一般现在的人都选用生宣而不是熟宣来写书法,尤其是写行草的时候,这个问题争议也挺大的,查一下宣纸的历史就会知道,生宣大致是明朝出现大写意国画的时候才流行开来的,古代那些佳作大多是写在熟纸(或者类似熟纸效果的石碑、绢布)上的,而写小楷基本只能用熟纸了。田老师在视频里用的是生宣,生宣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写出来的字比较圆润,但对控笔的要求非常高,不然很容易洇成一团团的。不过宣纸的价格相对毛边纸可就是翻几十几百倍的。再说说水写布和报纸的问题,很多初学者出于方便的原因,买一块水写布,毛笔直接粘水就能写了,看上去和用墨在纸上写的效果差不多,其实差异还是比较大,因为毛笔粘水和墨时的弹性以及书写时的手感完全不同,你写惯了水再写墨会非常难适应的,所以如果不是特别原因最好别用水写布。还有些朋友喜欢在报纸上练字,但如果是完全新手的话也是不推荐的,因为报纸比较抗洇湿,写惯了报纸再换别的纸也会很不适应,当然,如果你对各种纸都熟悉了后,拿报纸练字也是一种挺经济的选择。一些退休的老年人一直拿报纸练字,让他们写宣纸却突然变得不会写字了,洇得一塌糊涂,顿时茫然不知所措,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有个小诀窍,如果一开始掌握不了笔的干湿度,可以用餐巾纸把笔头吸吸干,看到什么程度写出来的能不洇了就可以了,当然湿润的笔头写出来的笔画比较容易到位,但你必须趁早适应比较***锋写出来的效果。
        最后说一句,一定要买一块羊毛书画毡,写的时候垫在纸下面墨就不会洇到桌子上去了,另外还有一些文房用具诸如字帖架、笔挂、笔架、笔洗、水滴、镇纸等等,是不是要买就看你自己的兴趣了


        IP属地:上海4楼2020-04-25 02:51
        收起回复
          买好装备,就该要开始练字了吧?先不急,咱们得接着讨论一下从什么书体入门最合适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有各种说法,比较大众化的观点就是应该从楷书入手,但也有些人提倡从篆书、隶书入手,他们的意见是认为从书体的演变过程来看,应该是按“篆隶草真”的顺序来学书法。这个问题田老师在“二每”的第7集有详细论述,他认为楷书从唐代以后成为了书法界统治性的书体,从楷书入门是最佳选择。
          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认为“应该从书体演变过程来学书法”的说法是很荒谬的,这些人认为,当初李斯没练过什么楷书行书,小篆照样写得这么好,所以从篆书入手是完全可以的。那我就先反问一句,我们是不是应该从甲骨文开始练啊?!从逻辑上很容易就能看出这种说法的荒唐之处,我们讨论的是从哪种书体入手最合适的问题,而不是可以不可以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当然是任何书体都可以的,但哪一种更适合现代的我们那?想必大家都有答案了吧,无论从笔法的丰富性、难度的适宜性、学以致用的目的性来说,从楷书入门对大众而言才是最首选的。另外,李斯那个时代因为没有别的书体可做选择,这点恰恰是其局限性,你却拿来当作优越性看待,那真是指鹿为马了。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个阶段性的高峰低谷的,书法发展到唐楷阶段,才真正在“法”上达到了极致,这也为我们学书的人指明了最佳的入门途径!
          当然,上面也说了,我们讨论的是从什么书体入门最合适的问题,而不是可以不可以的问题,那么对业余爱好者来说确实存在一个可以选择从别的书体入门的选项。这个问题也很容易理解,启功先生曾幽默地说过:“有人说要先练好楷书才能练行书,练好行书才能练草书,那我一个喜欢草书的爱好者得到猴年马月才能开始学草书啊...”,确实,生活中很多业余爱好者本来也没打算去做书法家的,无非就是喜欢某种字体就想玩玩儿,就好比喜欢唱京剧的票友能学着哼上几句名段唱腔就心满意足了,但我认为,入门阶段先写写楷书这个环节最好还是别跳过,楷书水平可以练得不需要很高,但至少应该先去涉及一下。
          说到楷书,欧颜柳赵或者别的诸如虞世南、褚遂良甚至瘦金体,也是种类繁多,范围缩小一点,就说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吧,又该如何选择那?这个问题田老师在“二每”第7集视频里也有过详细论述了,总结得非常好,与启功先生的观点也差不多:主要就是看个人的喜好。比如有些人喜欢肥硕的字,那练颜体就是不二选择了;有些人就是喜欢瘦硬一点的,那就练欧体吧;柳体的点画介于欧颜之间,结构则偏向于颜体,所以大家总把颜柳放一起说;赵字无真楷(工楷),理论上不如前几者更适合入门,但女孩子学学赵体还是很不错的。这些书体入门阶段难度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最终要练好她们,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差不多的,深入之后会觉得每一种都是深不可测的大海,所以千万别有门户之见。
          好了,说了这么多,请新手朋友们自己去百度一下各种书体和字体,看看网上的图片,然后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做个决定从哪种入门吧


          IP属地:上海5楼2020-04-25 03:01
          回复
            这楼讲讲如何选帖的问题。简单总结一下,字帖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拓本(“拓”这里念ta,而不是tuo))影印的,另一种是带有现代人解说技法的,我们一定要买一本前者这样的,后面这种在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代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但说实话现在能很方便看到视频了,这种书存在的意义就不太大了。一般来说找大出版社的都比较放心,买之前可以看看别人的评价。这里再强调一点,必须对放大缩小本心中有数,因为字体一旦大小改变了笔法也会不同,当然放大本作为参考局部细节来说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有些帖本来字非常小,放大本看着更省力;缩小本像有些袖珍书外出的时候带着翻翻也不错。
            下面我们拿颜体“多宝塔”来做例,找一个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与2010年版两种的,老版本只有影印内容没有原文对照,但老版本是用铜版纸的:


            新版本改用胶版纸,边上有原文对照。有些人喜欢铜版纸,感觉大气高贵,也有些人恰恰相反,不喜欢字帖是铜版纸的,说会反光看着不舒服,这就看个人爱好了:


            另外同样是这个出版社的,还出过一个“中国碑帖名品”系列的(俗称大红袍),这个系列总体质量都非常不错,但其中的“多宝塔”似乎选用的底板不是很好,是清朝的拓本,比起宋朝的就差一些了,不过还是看个人喜好吧:

            这里再稍微提一句田老师家藏的九成宫拓本,这个问题争议一直很大,本吧以前已经有过比较详细的讨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精品区翻翻旧帖参考一下。
            再谈谈后人临摹版本的问题。由于碑帖很多都存在字迹风化剥落模糊不清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就需要参看后人临摹的无缺字版本的,比如说姚孟起临摹版的九成宫,这种帖也直接取决于临摹者的水平,有些水准还是非常不错的,大家一定要跟原碑帖进行一下比较,找那些临摹水平高的来作为参考:

            最后谈谈有关临古还是学今的问题,这在下面有关行草书的楼层里,还是会有比较详细的阐述,这里就简单说几句,田老师反复强调过“楷书欧阳莫学田”,因为现代人的字跟古人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就好比现代人再怎么学格律诗,都不可能达到李白、杜甫的高度了,这是时代因素决定的,所以学古人那些经历过大浪淘沙后被世人所认可的帖是最保险的。但入门阶段阶段网上看点今人演示的视频,学点常识性的书法知识,都是业余爱好者迅速脱离菜鸟行列的有效途径,比自己买本古帖盲目地在那里抄要好很多,很多东西靠自己是琢磨不出来的。另外,很多爱好者并不是想成为书法家的,只不过是喜欢某人的字,就好比有人就是喜欢唐伯虎的字而不喜欢王羲之的字,还有些人就是喜欢当代诸如启功先生的字,这就是个人的喜好问题了,作为业余爱好者首要出发点还是兴趣,喜欢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所以究竟选什么帖还是需要你自己拿主意的。
            好了,相信看了以上这些介绍,该选用什么样的字帖新手们就该心中有数了吧


            IP属地:上海8楼2020-04-25 03:37
            回复
              讲完选帖的问题,当然就该讲临帖啦!这里也做一个原则性小结。我们一开始尽量要选用帖上清晰的、笔画少的常用字反复写,少练那些模糊不清、生僻的甚至乖时(就是古代觉得挺正常或者挺美的,但已经不符合现代人审美观了)的字。一定要做到单字逐字过关,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必须抱着这种心态来练,开始可能会觉得挺枯燥的,但恰恰这才是能使得自己水平不断提升的捷径!单字就好比是机器的零部件,只有单字过关了组合起来的通篇才能漂亮(当然并不是说只要练单字而不需要通临了,但一开始最好以单字为主)。这方面启功先生也有过类似论述,他说某些人每天能抄一通某帖,写完的纸放在墙角有厚厚一沓,翻看后却发现,下面写的比上面的反而好,主要就是他每天通临,到后来越写越熟,但也越没兴趣,每天就像完成任务一样,这样一遍遍地抄毫无效果,自己还沉浸在这种虚幻的数量累计上,逢人便说自己写了100遍多宝塔、200遍兰亭序,仔细看却一个单字也过不了关。这也是很多爱好者为什么练了好多年却难以有突破的根本原因!
              说到精临单字的效果,我个人这方面也是深有体会的,这里给大家看一些我最初临的单字吧。一开始用这种带格的纸会比较容易上手:

              之后过渡到白纸叠格(有关叠格的问题正好跟一些朋友交流过,很多楷书字帖本身就是有格的,所以你临的时候最好忠于原作,不然就是认为自己比人家作者都牛了,至于以后写作品了要不要格就看自己喜好了):

              再开始通临,一开始字少数少点,用米字格:

              逐步增加字数并摆脱米字格:

              反色看看效果,你会发现似乎学有小成了哦:

              这里再补充强调一句,有些字要能写好了,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可能初学者就是盯着写成百上千遍也写不好,所以我上面所说的要把单字写好是一个基本原则,实际操作起来这个分寸自己掌握就可以了,如果一个字实在写不好先跳过去,说不定等过一阵水平高了再回头来写自然就能写好了。
              入门阶段就好比造房子打地基,所以选定了一两本帖后最好专攻一下,等基础打扎实了,把这本帖练得感觉有些成果了,再逐步拓展到别的帖,进入遍临百家的阶段为好,不要一上来就三心二意经常换帖,这样往往长时间难以入门,会逐步丧失信心的。记得张旭光老师在一个行书讲座里总结说:“怎么才能提高书法水平?简而言之一句话,有空就临帖!”----真是把临帖的重要性说得非常透彻了。说了这么多,那些真想把字练好的朋友们,就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好好临帖吧,记住要从从单字练起哦!


              IP属地:上海9楼2020-04-25 03:46
              回复
                这层楼咱们来谈一个“藏锋”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新手感到困惑的吧。
                有很多朋友看一些书法入门的技术类书籍,里面标注的楷书笔画运行图,都会有一个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起笔动作,这就是标准的逆锋入纸的藏锋运笔技术,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书法界应该说是居大多数的,我曾看过一个解小青老师年轻时录制的讲解楷书基本笔画的视频,她写所有的笔画都是逆锋起笔的,还看过一个张旭光老师年轻时讲解行书技法的一个视频,他在做楷书和行书的笔画对比时,也都强调了楷书起笔的逆锋藏锋问题。看张旭光使用的这张基本笔画的示意图,楷书横画起笔时的运行轨迹有一个明显的往左方逆锋起笔的动作:

                而田蕴章老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二每”的第11集里有详细论述。看田老师写欧楷,根本不需要做这种逆锋的动作,他认为欧体字本身就是以露锋为主的,而且即使是藏锋的时候,也不需要用那些逆锋入纸的方法来实现,而是通过切笔,或者行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隐藏笔锋起笔的动作,就达到了藏锋的效果。田老师的这个写法显然更省力, 不过从实践角度来看,实际上对控笔的要求更高,对书写者来说难度比逆锋入纸更大,大家只要写过楷书的就知道了,用田老师的这种方法如果操控不当,就很容易写出比较尖锐的起笔(尤其是在比较熟的纸上,没了生宣那种洇的效果),而用逆锋入纸的方法虽然麻烦一些,但却能比较方便地实现藏锋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理解,把一个笔画分解成两三个动作来完成,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的,而要通过熟练的技术一笔写成反而更难。
                理解了这些问题后,我觉得大家可以根据自身实践后的情况来选择写法,用欧阳中石先生的话说:“用什么方法写倒是其次的,关键是看写出来的效果如何,只要效果好的就是好办法!”所以你觉得用哪种方法写出来的笔画比较好看、自己写起来比较顺手一点,就选择哪种吧。但我这里最后还是要提一句,逆锋入纸的这种笔法,最好还是需要掌握一下的,因为以后如果你要写篆书、隶书了,有些起笔是不可能用切笔来实现的,尤其是篆书那种圆润的起笔,肯定是需要逆锋的笔法才能写出来的哦


                IP属地:上海10楼2020-04-25 03:51
                收起回复
                  这层聊一聊欧体里“钩”的问题,也就是“趯”法。凡是练书法的人,也不单是练欧体的,写到“钩”这个笔画,基本都会感到是一个难点,比如颜体、柳体以及瘦金体的钩都具有自身非常鲜明的特色。欧体的钩不但很多新人感到棘手,就算很多老手也很难做到能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地写出比较完美的效果。欧体里的“钩”又分很多种类,各种方向的应有尽有,很多人对同一种钩的写法也各不相同,所以有必要进行一番梳理归纳。下面基本把钩分两大类来讲,一种往左边的,一种往右边的,就让我们分别来研究一下吧。
                  首先是往左边的,也就是各种各样的竖钩,比如说“询”字右边的这个钩,另外还有钩之前的竖笔可以是有点倾斜角度的,比如说“力”字这种的,还有种钩是比较短小的类似暗收效果的,比如“泉(水)”字的,反之则有一种钩是下端比较圆润出的钩比较长的,比如“子”、“乎”这种的。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掌握了比较标准的竖钩的写法,其他各种效果的钩也就都能容易地表现出来了:

                  对于竖钩的写法,各人都会有自己的办法,前面在说藏锋问题的时候就提起过,田蕴章老师写竖钩有自己的一套衄挫调锋法,原理就是竖笔下来后回一下笔锋,然后在底部画出一个圆锥底,调整好笔锋到一定角度后,顺势推出笔锋写出钩来,大家如果看“二每”的话,会经常看到田老师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田英章与田雪松父子写竖钩的时候,其实基本也是用这种办法,只是画圆锥底的动作幅度更大更明显,称其为“跪笔弹锋”。但很多人对此持不同的看法,认为欧体的竖钩应该是竖笔下来后直接调整好笔锋出锋的,调锋时只需使用类似写折笔的这种把笔锋原地进行一下提按的方法。翟同玉先生讲解九成宫的书中有关竖钩的内容,总结出了3种方法,这里也发出来给大家看看:




                  上面三种写法总结得很到位了,第一种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一笔调锋直接出钩法,此法最为广大书友所认同,见过卢中南老师讲解欧体笔画的视频里,也是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讲解的,其给人的感受最自然,没有“画字”的感觉,当然也更需要书写者本身拥有能自如控制毛笔的深厚功力。第二、第三种方法,其实与田老师的方法大同小异,就是把一种笔画进行分解(行笔过程跟写垂露竖差不多),从实际操作上来看,是降低了写出竖钩的难度。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如之前在讲解藏锋问题中的那样,无论你采取什么方法,写出来的效果好才是硬道理。这里我推荐大家搜索看看张文佑老师的事迹,人家用嘴都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恰恰说明用什么方法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说我们用不着厚此薄彼,对他人采取不同的写法就感到难以认同,因为毕竟没有人见过欧阳询当年到底是怎样写的。另外,上面图中最后总结的那些容易出现的病笔,值得新手注意。图中一开始说的那段话也非常有道理,要练好欧体字的竖钩,我们必须要有“退笔如山”的精神,多练多悟,直到自己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完美纯正的欧体竖钩为止!
                  上面着重讲解了向左的竖钩,其他几种向左的钩,难度都不如这种的,比如“力”字这种的,由于前面的竖是有点向左倾斜的,所以笔锋到达下端的时候比较容易顺势就写出钩来,相信大家只要写过都会有这种体会。再看“泉”这种暗收的钩,其实就是垂露的写法,只要最后出锋的时候动作小一点就可以了,或者可以采用翟同玉书中的第2种方法,出钩后回一下锋,会比较容易写出这种效果。最后“乎”字的这种钩,可以看看“二每”第10集中的演示,感觉比较类似于一笔调锋出钩的方法。
                  说完了向左的钩,再来看看向右的大类。以”风“字、“凤”字为代表的这种凤钩,前面的纵划角度更大的“我”字、“成”字、“武”字为代表的戈钩,以”九“字、”色“字为代表的浮鹅钩,还有就是心字底的这种卧钩:

                  这些钩里,只要能把戈钩写好了,别的也差不多。而写戈钩的话,基本也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采取了分步式的,“二每”里讲解“武”字时讲得比较详细,另一种也是可以一笔调锋直接出钩的。而那种“内圆外方”的效果,写在宣纸上比较容易出现,在比较熟的纸上就比较难了,这方面新手必须心中有数。
                  另外的几种向右的钩,也是大同小异的,大家可以参考看看“田雪松楷书基本笔画讲解”。
                  好了,把写钩的技术难点彻底解决掉,等你遇到这种笔画不再感到发怵了时,相信你的欧楷水准以及控笔能力会明显更上一层楼哦


                  IP属地:上海11楼2020-04-25 03:58
                  收起回复
                    这层开始讲一下有关行草书入门的问题,相信这也是无数新手最关心的话题吧。
                    有关行书入门,首先面临的就是选帖的问题,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帖;
                    2.要选择跟自己楷书风格接近的帖;
                    3.要选择字数多一点风格平正一点的帖。
                    所以很多人会选择“集字圣教序”(但练颜体楷书的人还是建议直接学颜真卿自己的行书为佳,诸如“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开始还是遵循先单字后通临的过程,并慢慢体会章法布局等问题。有些朋友可能以前学过一点硬笔行楷,上手就会感觉比较容易,但对大多数没什么基础的新手来说,直接临圣教序之类的仍旧会有不小的难度,我给他们的建议都是一样的,就是本帖开头阶段说过的,跟着田老师的“二每”教程,先学一下这365个字的行书写法,之后再去临古帖就不会有困难了(同样的问题也适合于草书入门,把365个字的草书学一遍,再去学十七帖、书谱等古帖就基本能看懂了),学行草书一开始都有一个认字的问题,没有人教一下光想靠自己看书学是非常困难且枯燥的,另外就是牵涉到运笔节奏的问题,看人家老师演示一下写行草书的笔法,能节省下很多瞎琢磨的功夫,用孙晓云老师的话说,行草书的点画需要用到类似“滑翔”的笔法,这跟楷书是完全不同的。举个例子,圣教序里“羲之”的写法,你如果不看看田老师讲解“羲”字(第361集)的内容,自己就很难想出它的笔顺:

                    以上基本就是当初介绍行草书入门的内容,我对行草书的一些基本看法,除了以上这些,后续的很多观点都浓缩在了“英杰闲笔26”和“英杰闲笔27”里了,鉴于“英杰闲笔26”已经消失了,所以我把“英杰闲笔27”加了精,防止再被清理掉,另外,精品区里很多别的朋友的帖里,我也与大家讨论过许多问题(比如学书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困惑,比如如何对待所谓“丑书”的问题,大家的交流已经非常充分了),希望新手都能去翻翻,必定能有不少收益吧。楼下我就补充一些“英杰闲笔26”的内容吧,其中就会着重谈谈如何正确看待评价田老师的问题


                    IP属地:上海13楼2020-04-25 04:08
                    收起回复
                      “英杰闲笔26”是我2016年的一些感悟,帖里发了一些当时的临作(以现在眼光看水平还是很初级的,但对当时才正经学书3年的我来说,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并由衷感谢田老师的“二每”教程,让我在上手这些古帖时能够毫无障碍。
                      “永”字参考了九成宫:

                      “必”字虽然学的田老师的字,但明显是带有自己风格面貌的:

                      抄了一遍圣教序里的心经:

                      局部:

                      这么快就能上手“书谱”了真是个惊喜:

                      粗一看味道出来了,但肯定还经不起细瞧:

                      试着写了下瘦金体行草“蔡行敕”,还很稚嫩:

                      很多人都说“要临古而不能学今”,结果就造成很多初学者以为田老师这样的视频都不能学,不然就会沾染上“田楷”的一些坏毛病,以至于之后写出来的东西都会有“田味”,其实纯粹是杞人忧天,这个问题古人也早就遇到过,“书谱”里就总结出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经验之谈,孙过庭对一味排斥今人的做法也提出了“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的质问!而有些人背后隐藏的心思我也了如指掌,可能他入门的时候,还没有类似“二每”这样的视频,自己就是走过了一段很痛苦的直接学古帖而不得要领、难以入门的经历,所以看到如今的新手能这么轻松就看着视频入门了,心理就不平衡了,最好你也多吃点苦,或者永远学不会以衬托出他的水平比你高!我自己学书这些年的体会就是,学了田老师的视频,原先我们这种纯自学的业余爱好者可能要10年、20年时间探索的历程,现在最多3、5年就可以完成了!总之,初学者如果自己放弃观看田老师的视频,结果造成入门阶段难度倍增,那是你自己的损失,至于以后临古帖了,一开始稍带“田味”,是很正常的,就好比原先学颜体的人,转练欧体一开始肯定有些不适应的,如果写出来的欧体带有颜味,你是不是要把这责任全推在颜真卿的头上?!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影响肯定会慢慢就消散了,这些道理都是很浅显的,你如果连这都想不通的话,成天在那里纠结到底要不要学田,我劝你还是别学书法了,甚至于琴棋书画之类的东西你都是不太适合学的,说白了你智商根本不够,学什么都学不好的!
                      上面基本就是当初帖里的主要内容了,这里结合自己近年的思考,再深入探讨一下上面的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能更好利用“二每”视频,既能减少入门阶段的难度,又能事后尽量少受“田味”影响?有些朋友提出,为了使自己临的古帖不带“田味”,最好始终就不要去学田老师的字,或者说,看田老师的视频,但直接临古帖上对应的字。当然,这样从理论上的确可以比较好地杜绝“田楷”的影响,但我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操作起来也是给自己增加很多麻烦),我给你们的药方是:
                      第一,要自始至终--带着学“渔”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取得“鱼”的想法--去接触“二每”视频。也就是说,你心中始终要明白,自己通过这些教程是要学会如何控笔、运笔、临帖等方法,而不是为了学会“田楷”(当然如果你原本就是为了学“田楷”的就是另一回事了,尤其是那些学田英章老师的朋友,这里稍微啰嗦一句,两位田老师对“田楷”的态度本身也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些东西相信随着你书法水平的提高,自己就会有所区分判断了);
                      第二,不要长时间停留在初级阶段,或者说长时期只接触“田楷”。经常发现一些业余爱好者学了好多年了,还是只接触过田楷或者“二每”教程,然后又报怨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都是"田味",这不是搞笑吗?!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尽快从“二每”视频学到“渔”,之后就该转入古帖了,我一再跟初学者说的是,我们的目的是要利用好“二每”这种资源,在入门阶段让老师带你走一段,之后当然还是要回到临古帖上去的,而随着你学的古帖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笔法越来越丰富,原先哪怕可能对你有点影响的“田味”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了。这也就是我上面说的为什么有些人的想法纯粹是杞人忧天,“谈田色变”恰恰说明你对书法的认识还很肤浅;
                      第三,我们临任何一个帖都要尽量做到忠于原作。比如田老师自己在“二每”里说过,他写浮鹅勾的时候最后出尖向上,而欧阳询明显更有斜度,你临九成宫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尽量不要用田老师的方法去写(当然田老师认为欧阳询的写法现在看来有点乖时,这属于他自己的喜好问题了),只要你做到临帖时尽量忠于原作,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带有“田味”了!
                      第四,开拓自己眼界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看看别的老师的各种视频,让自己能博采众长。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看多了对很多问题的理解才能更全面透彻,而不要张口闭口只知道田老师的观点(这恰恰说明你还处于入门阶段,对田老师的影响也不好哦!),比如欧楷方面当代的卢中南、孟繁禧等老师录制的视频,古代的成亲王、林则徐等大家的字,都是可以给你不少启发的。到了学行草书阶段,可以取法的对象就更丰富了,相信只要你有了之前自学的经验,以后就能取舍自如了!这里再推荐大家看看张旭光、孙晓云、周慧珺、曹宝麟、黄惇、沈鹏等等老师的视频,相信你们看了之后一定会有收获的!
                      这些年我们吧里很多朋友(比如喷儿车、莹窗小语等等)都是遵循----先从“二每”入门然后转向自己喜欢的古帖----这条途径,非常顺利地就能上手行草书了,而且写出来的字基本也看不出什么“田味”,相反很多言必称不碰田的人,却长年累月停留在初级阶段而难以进阶(我七、八年前刚开始刚学书法时就听到他们在批田,近年看到他们还是那套话,写出来的字却还是那么幼稚,只能说明他们的书法水平毫无长进,因为真正像我这样每年都在不断临古帖不断进步的人,哪里还有时间精力像祥林嫂一样天天批田的?!),止增笑耳!
                      以上就是我结合了“英杰闲笔26”以及这些年的一些体会,谈了些行草书如何入门并提高的粗浅看法,相信你们看了我这个纯业余爱好者一步步走来的历程,会对自学书法的很多问题更了然于胸了,也能更加客观看待田楷的相关问题了吧!


                      IP属地:上海14楼2020-04-25 04:19
                      回复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有关瘦金体的内容,吧里朋友都知道我是瘦金体的狂热爱好者,前不久我在瘦金体吧发了个精品帖(标题是“发些临作并谈点体会----记录我的瘦金体之旅!”),总结了自己这些年学瘦金体的经历,很多新手经常会问能不能直接上手瘦金体,这个问题我在那个帖里有非常详尽的论述,相信你去看了之后,对如何自学瘦金体就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这里接下去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瘦金体吧,因为感觉很多人对瘦金体的印象只是停留在楷书的初级阶段,而对其整个体系不是很了解,希望你看了本楼后能对其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一提起瘦金体可谓大名鼎鼎,即使没练过书法的人相信都听说过宋徽宗创立的这套字体的大名。不过很多人却是只闻其名而不识其形,有时看到某些人把字写得笔画细一点,就有外行人会说“是瘦金体吧”,在他们的印象里,瘦金体就是笔画细一点的字而已,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要了解瘦金体就得知道她的来龙去脉,她是书法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本应为“瘦筋体”,也就是虽然笔画看似细瘦,但丝毫没有纤弱的感觉,反而给人以一种超强的力度感,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若要给其一个历史定位,那么赵佶的自评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那就是--天下一人!
                        记得当代瘦金体高手邱金生曾把王羲之、颜真卿和赵佶并称三圣,有些人认为稍显夸张了,但我还是挺能理解此说内涵的,如果我们给历史上各种书体风格画个坐标,王羲之的字正处于这个坐标的正中,其笔画之间无不流露出国人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可谓“中和之美”;而颜真卿的字当处于这个坐标的右端,给人一种极为端庄肃穆之感,笔画敦厚粗重、肥劲有力,颇有关公立于庙堂正中之气势,可谓“肥劲之美”;最后看赵佶,其瘦金体与颜体在坐标上恰恰以王字为中心完全对称相反,当处于这个坐标的左端,其用笔极度瘦硬,但又挺拔俊朗、飘逸犀利,可谓“秀丽之美”。当然我并不是说赵佶的字就一定在欧颜柳赵等这些大家之上了,只不过是从瘦硬肥劲的角度来看,王羲之、颜真卿和赵佶这三家正好形成了三个“极”吧!
                        有些不懂书法的人会说瘦金体是美术字,其实你对比一下瘦金体和颜体字,就会发现她们很多点画的写法如出一辙,只不过瘦金体是把笔画往瘦硬的方向作了创造性的发展:

                        如果你硬要说瘦金体是美术字,就跟说颜体字是美术字一样可笑!了解书法史的人都知道,颜真卿当年正是对初唐的楷书进行了变革创新,才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颜体字,而赵佶恰恰又是对前人的书法进行了再次的变革创新,把“书贵瘦硬始通神”的金科玉律与实践相结合,以他天才般的思维才创造出了如此漂亮的字体!
                        很多人对瘦金体的认识往往局限在赵佶二十多岁初创的小楷千字文上,很多初学者都会将其作为硬笔字帖,的确,这副作品可以说是整个瘦金体这套体系的基石:

                        由此还衍生出类似《夏日诗帖》、《闰中秋月诗帖》、《欲借风霜二诗帖》等等楷书作品:

                        大字方面则有《秾芳诗帖》为代表:

                        但正如我上面所说,瘦金体其实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有些朋友认为瘦金体只是指赵佶的楷书,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狭义的认识,赵佶的行、草书,与其楷书完全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广义上的瘦金体就应该是指囊括了赵佶楷行草的整个体系)。我们接着就来看看其行楷变体,诸如《题瑞鹤图》等代表作,这种字体难度非常高,需要有了不错的楷书和行书功底后,才能比较顺利地写出来:

                        接着当然是瘦金体行书了,这方面作品虽然不多,但《恭事方丘敕》和《蔡行敕》是令人过目不忘的神帖:

                        再之后还有一些小行草作品,比如《题文会图》、《喷香舞雪》团扇等:

                        这里插个题外话,以前临圣教序,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看看圣教序里的这个“丽”和《喷香舞雪》里的“香“,注意下面的这个“日”的结构,看起来赵佶当年肯定也是苦练过圣教序的吧(这也恰恰说明瘦金体完全是正统二王体系的一个分支):

                        之后逐步过渡到草书的小品,如《掠水燕翎纨扇》:

                        最后就是那副震烁古今的瘦金体大草千字文了,这副作品被无数学草书的人认为是直追怀素的神作,像沈鹏先生也对其喜爱不已:

                        然而,由于宋徽宗是亡国之君,以至于他在书坛的地位一直被人所诟病,有些人将瘦金体等同于“亡国之书”,令人唏嘘不已!时光如梭,当今世界已不再是信息闭塞的封建时代了,人们认识事物的眼光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来重新审视瘦金体,自然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客观态度,赵佶为人荒唐,但其所创瘦金体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坛宝藏,有着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相信随着人们对瘦金体的深入了解,其历史地位会逐步得到提升吧


                        IP属地:上海16楼2020-04-25 10:35
                        收起回复
                          这层楼补充聊聊篆刻入门的问题。书法学到一定阶段,写完一幅字就要落款用印了,所以很多朋友就想去学一下篆刻。如果去篆刻吧逛逛,就会看到很多有关入门的经验之谈,无需我再赘言。但很多朋友直接上手篆刻,会感到有非常大的阻力,就拿我自己来说,2015年的时候就学了个开头,2018年的时候又刻过几天,但都很快就放弃了,现在回头来看,主要就是前期准备不足,说白了就是在篆书方面没有打好一定的基础,会感到很难推进下去,所以本文的宗旨就是侧重于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跟很多朋友聊过,要学会怎么刻字本身并不难,难的是需要系统地学一下有关篆书篆刻的基础知识,把这套体系给建立起来,这要下非常大的功夫,头脑里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跟没有书法基础的人直接学瘦金体一个道理,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学任何东西都需要循序渐进,打好扎实的基础,环环相扣才能实现无缝链接。下面就给大家一些可行的建议吧:
                          第一,把网上李刚田老师的32集篆书讲堂看一遍。这套视频前一半介绍了整个篆书篆刻的发展过程,后一半是临创示范,把这套看完,对篆书篆刻的概貌就心中有数了,能让你彻底摆脱门外汉的状态;

                          第二,就是识篆的问题。都说要学习“说文解字”,尤其是540部首,所以我下载了本“说文部首形义通释”的电子书(搜一下应该能找到下载),结合网上汪中文老师的说文部首讲座(搜一下就能看到),系统学了一下540个部首,这套视频的作用就跟二每差不多,等于手把手教你认识小篆,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前两次学篆刻之所以没法推进下去,就是因为头脑里缺少这方面的东西,即使临了不少小篆字帖,但总感觉对篆书似懂非懂的,所以对篆刻也很迷茫,就像一个字都认不全的人想要学写作,肯定是困难重重。也就是说,学写篆本身其实也不难,难的就是理解这些篆书背后的涵义,看看历史上那些篆刻大家,都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我们不奢求跟他们一样,但基础的东西还是需要学一下的,不然心里总感觉没底;

                          第三,可以跟第二步同时进行,就是写篆,先自己找点小篆基本点画的视频看看(网上一大堆),主要是学一下起笔收笔以及接笔的写法,之后就可以找本“王福庵书说文部首”之类的帖,进行临写。540部首后,可以再练练峄山刻石和邓石如篆书千字文,这样小篆基本就算入门了,之后可以再慢慢推进到大篆,就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之类的。
                          上面这些就是我所强调的前期准备,主要就是学篆书,说实话内容非常繁杂,一般人没个一两年根本拿不下来,我也是分了好几年才陆续啃完的。理论上,打好这些基础再开始学篆刻,就会感觉非常轻松,但很多人肯定没这个耐心,所以你也可以尝试着先从下面的内容直接入手,争取先学会篆刻的基本流程,之后将上下两条主线的内容合理安排交替进行吧。
                          接着就简单聊聊篆刻入门:
                          第一,工具问题,我当初是直接入手一个入门套装,基本所有的东西都齐了,网上经常看到有新手讨论买什么样的刻刀之类的,其实压根不需要在这些问题上浪费时间,像我那个套装里是“永”字牌一套三把规格的,另外诸如印床、砂纸、石料、印泥等,它都给你配齐了;

                          第二,网上找点篆刻入门的视频,把整个流程学一下就能照着刻了,比如B站生存义老师“的“怎样学篆刻”:

                          也就两三个小时,基本把篆刻入门的所有问题都过了一遍。我第一次学篆刻就是跟着这视频,刻了一个3cm大小的“长乐”朱文印:

                          印出来效果现在看起来还是非常差的:

                          很多人都说过,刀法其实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冲和切,这个慢慢练就是了,最大的难题还是字迹上石,一种是水印上石,另一种是直接写反字(可以用毛笔,推荐用记号笔),无论哪种都需要一定的临摹篆书的能力,很多新手就是因为怎么都解决不了这些技术难点,才会逐步丧失信心,最终只能半途而废,所以说学任何东西都需要一定的基础,想找捷径绕开基本功,之后还是要回来补上的。至于刻、拓边款等环节,就看你自己的兴趣了,视频里也都有介绍。
                          以上是我2015年学了两三星期后就完成了的,也就是说新手只要稍微有点书法基础,应该都是可以做到这一步的,所以如果你只是想先达到这样的水平,是可以试着直接上手的,但之后就会遇到比较大的瓶颈。到2018年我心血来潮又刻了一星期,还是感觉很迷茫,就又停止了。之后一年多里,我终于完成了前文所说的篆书方面的理论积累,并把说文部首和邓石如小篆千字文通临了5、6遍,可以说各方面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时再回头去学篆刻,明显就有种势如破竹的感觉了,这里推荐一本“篆刻五十讲”,跟着刻了几天后,就发现比起前两次有了明显质变,举个例子,这是我跟着书上刻的一个朱文的“印”字(由于只是练线条的,所以没有将字左右翻转):

                          你可以看到线条质量比“长乐”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了,但实际上从2015年刻完“长乐”到刻出这个“印”,我花在篆刻上的时间只有两星期(2018年的那一星期里,还一点没什么进步的),也就是说我对篆刻有点顿悟的感觉,就像郭靖学了点内功心法后突然开窍了,归根到底就是对篆书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接下去就可以不断尝试挑战各种风格和难度的印,开拓一下眼界,把手练练熟,比如我就连续花了两三个月临摹了一些汉印,并逐步刻了一套自己使用的章(书法作品上用印的相关常识,你可以自己搜一下网上的经验之谈看看,比如“先阴后阳”、“用单不用双”之类的,这样对自己想要刻出什么样式的印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这个阶段你的篆刻之旅基本也就算踏上正轨了,之后要继续提高篆刻水平,还得静下心来大量临摹一些秦汉印:

                          最后简单小结一下,前期下功夫打好篆书基础,才是能顺利上手并推进篆刻历程的重中之重!或者至少你一边学篆刻的同时,一边必须要学篆书,逐步完成上文所说的理论知识储备,这样心中才能有底气,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而不会产生迷茫的感觉。另外提一句,有些朋友由于是完全零基础的,反写字上石仍旧会有非常大的难度,毕竟这需要一定的美术和书法功底,所以这里也存在一个耍赖的捷径--用电脑打印后上石--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篆刻吧逛逛,大致上就是用激光打印机打出印稿,然后用卸甲水之类的就能很方便上石了,这样可以直接上手练刀法,当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培养了你的惰性,说不定你就再也没有耐心去好好学篆书了,个中利弊还是希望大家自己想明白了,有时候看似捷径,反而才是真正的在绕弯路哦


                          IP属地:上海22楼2020-08-09 11: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