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吧 关注:482贴子:137,695

回复:「大悲所熏」之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行能否做到清净佛土暂且不谈,能做到寂寞无言就不容易了。如何才能做到寂寞无言呢?苍雪大师有诗曰:「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没有烦恼,没有事,善恶是非苦乐都没有,这才是寂寞无言。不是嘴里没有说话,而是心声都没有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05-20 13:31
回复
    「无说无示」没有任何表示。「无识」没有意识作用,这是第六意识之识。「无作」不作意了,是五遍行之作意。不管你修净土、禅宗、密宗,能做到这一条,就是佛境界。无为而作佛事,佛的清净法身就现前了,这也就是禅宗的开悟境界,也就是真净土,心的净土。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0-05-20 14:13
    回复
      2025-05-12 17:53:59
      广告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学佛就是为了破除魔障,人生到处是魔,开眼闭眼都是魔。罗汉在中文的意义是杀烦恼贼,翻成杀贼不是太高明,所以还是用罗汉。人生有四种魔:烦恼魔、阴魔、死魔、天魔。第一个烦恼魔我们就解脱不了。可是要注意,佛学说人生是烦恼的,烦恼不是痛苦,比痛苦轻,讨厌就是烦,觉得头痛就是恼。人生随时随地有烦恼,这是个魔障。魔字在古代是用磨,就是磨练之意,到了隋唐以后把磨字下面换成了鬼字,这下子糟了,磨变成了红眉毛绿眼睛的魔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0-05-20 14:22
      回复
        烦恼魔多得很,贪嗔痴慢疑都会起烦恼,贪长寿,贪名,贪利,贪学问,贪学佛,都是贪。心里所贪的办不到,就起烦恼了。阴魔是五阴魔,色受想行识都是魔。例如你色身病痛,困扰你,是色阴魔。受阴魔是身上的感受,像打坐气脉不通啦。想;思想停不了,不能达到「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被思想困扰,妄念空不掉。行;就算你思想感觉都空了,这生命生生不已的功能,流转的力量仍然不停。识阴魔更多了,思想的最高境界,识阴都是魔,这讲起来就要讲唯识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0-05-20 14:30
        回复
          因为有这四魔,就在一念之间,产生八万四千烦恼。呼吸的一呼一吸是一念,这其间就有如此多的烦恼,因为大家体会不到,就说佛法在吹牛。当你真有功夫时,自然就体会到了。你试试看,当你在写文章时,虽然一个个字在写,但是你的思想早不在这个字上了,对不对?你能静下来,就知道了。再如你坐在这里听我讲话,你一字一句听进去时,思想就不知道已经转了多少弯了。所以你刚进步一点就被魔走了,般若智慧不够,还自以为自己做对了。如果能把这个烦恼清净了,才能转成佛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0-05-20 15:02
          收起回复
            而佛法在哪里呢?佛法就在魔法中,佛道就在魔道中,所以转烦恼就成菩提。你求没有烦恼,那就不能作佛事。佛法的标记是莲花,天主教的标记是十字架(其实是卍字拆开来的,也是个圆圈拆开的),回教的标记是半个月亮。莲花的特性是它不长在干净的地方,那泥巴越脏,莲花长得越好。它另一个特性是花果同时,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花一开就有莲蓬,蓬中就有莲子。学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线,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业的。所以菩萨要入世,进入烦恼圈子去锻炼自己,才是佛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0-05-20 15:04
            回复
              只要对一切佛恭敬,如何恭敬?就是生清净心。例如你在庙子看了佛像,真好啊!唉,你已经不清净了,喜欢得不得了。什么是清净心?就是上面说的「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一念不生。换句话说,若你真清净了,你的本心就是佛土,不用向外求了。「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这句话要小心留意,你喜欢得不得了,一下子欢喜得跳起来了,我就要打电话找救护车,送你去精神病院了。一下子很灰心昏过去了,脸发白了,也要找救护车的。清净心是既无欢喜也无悲,平平静静,不是昏沈,这就是佛法的入门处。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0-05-21 16:19
              回复
                所以大家想知道自己学佛到了什么程度,随时随地看自己清净心到什么程度就知道了。如果你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心里散乱,哪有一点清净呢?散乱不是清净,昏沈也不是清净,真清净就像八月十五的夜里,一轮明月当空照,万里无云万里天,清凉自在。这个境界是未曾有,当然没有的,你几时有过?都被染污挡住了,你到了这境界就是大乘入门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20-05-21 16:24
                回复
                  2025-05-12 17:47:59
                  广告
                  佛告诉阿难,你看见一切佛的国土种种不同,例如极乐世界的环境,与我们世间和其它世界是不同的,但是虚空都是一样的。环境之不同,等于我们每人业力不同,所修行的境界也都是不同的。如果执着一定要从某一种法门进入的才是佛法,其它不是佛法,那就错了。所以有的同学我劝他学密宗,因为适合他的业力资质;有的同学则劝他学净土,我可没有定法的。有些人可以打打坐,但我不会跟他说禅宗。所以佛土各有不同,这就要了解到一切唯心造的道理,虚空自性只是一个,起用各有不同。


                  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0-05-23 13:20
                  回复
                    佛告诉阿难,每个佛都有他的色身。我们欲界的众生才有肉体,这个生命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色界的众生就不一定,不是像我们有血有肉,而只有光色;无色界的众生连光色都不是,更不是我们这个肉体样子,但是生命还是有个体的存在。这个个体是从大我中分化出来的小我身体。在佛法里,所有三界众生,不管是哪一种身体,都称为色身。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20-05-23 13:25
                    回复
                      「三藐三佛陀」是正徧知,你悟了性空,智慧就自然来了,什么都知道了。像六祖原来不识字的,听人家念《金刚经》,初初有点悟道,还没大彻大悟。去见五祖时,五祖故意骂他是獦獠,就是南蛮没文化的人的意思。六祖对五祖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他也没有去想问题,但是会自己开发。常生智慧还是普通的,到了佛成就境界,就一悟千悟,一通百通,这就是正徧知,三藐三佛陀。你修行功力进步一点,智慧就开发一点;若是越修对世间法反而越笨,脑子变成水泥作的,那就绝对错了。
                      「多陀阿伽度」的中文就是如来,无去也无来,不生也不死。


                      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20-05-24 09:22
                      回复
                        咒语的梵音是陀罗尼,也就是总持的意思。咒语的每个音声都包含着非常多的意义,所以是陀罗尼。譬如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咒,南无意义是皈依,阿弥陀是无量寿光。念到这一句真能念念不忘,一心不乱,昼夜精进,七天七夜,是可以得总持法门。不止是佛法的记忆力,所有世间法的记忆力,都自然而然而来,脑子自然强了,就是六祖说的「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你们年轻人学禅学佛的,读书也不行,记忆也不行,还说自己是修行人。唉呀!用古文两句话说「其谁欺,欺天乎?」你欺骗了谁呢?不管你打坐也好,修什么也好,只要定力增长了,智慧自然一天一天增长的。很多老朋友常自叹记忆力变差了,但是真有修持的,年纪大也不会变差的,记忆力不好是不得其总持。


                        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20-05-24 19:10
                        回复
                          「且止,阿难,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你冷静一下,阿难,不要难受,世界上一切有智慧的人,要推测想象得道菩萨的境界,都是做不到的。
                          所以佛对阿难说,不要去推测佛的境界,你只要老老实实修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就是古人说的「勿以凡情而卜圣量」。


                          来自iPhone客户端28楼2020-05-24 19:19
                          回复
                            「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这段文字很简洁,但其中有几个转折。这些菩萨说:世尊!对不起!我们从上方世界下来,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很差,看不起这里。现在觉得后悔,也责备自己为什么有看不起别人的心理。这个心理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我们现在了解到,一切佛的教化方便手法,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为了教化某一类不同的众生,所显现佛国的环境就会不同。


                            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20-05-25 13:26
                            回复
                              2025-05-12 17:41:59
                              广告
                              「何谓为尽?谓有为法。何谓无尽?谓无为法。」这是先下定义。佛法归纳成有为法和无为法。我们拜佛、念咒、参禅等等八万四千法门,乃至练气功,都是有为法,有个方法在修。一切众生所求的,求神通,求悟道,只要你心中一想,就已经是有为法了。举凡世间法,宗教、哲学、科学等都是有为法。如果你不来世间,一个人上山修道,就是无为法了吗?还不是。没有悟道之前都是有为法,「尽」就是有为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30楼2020-05-25 13: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