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中最杰出的一位。根据手中几段参差不齐的介绍,似乎他创作《不期而至(意外归来)》的动机来自1881年俄国发生的一次谋刺亚历山大二世的政治事件。
“事后,俄国统治当局对参与暗杀的同谋者处以极刑,其余嫌疑者处以监禁、流放和苦役。到亚历山大三世时,在一次加冕典礼上突然宣布政治大赦,释放与此事件有关的监禁、罚苦役和流放犯。当时被流放了20多年的进步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事件一直萦绕在列宾心头。”
“画面从这位受迫害的革命者突然被释放回家的情景中展开。全家人处在一种惊愕之中,一个瘦削的、满脸胡子的,还穿着囚衣的中年男子走进房间。妻子背朝观者,从沙发上不由地站起,脑际在迅速搜寻丈夫往日的形象。右侧桌前两个做功课的孩子,大的男孩似有所悟,爸爸在最后出走时还给他留下清晰慈祥的印象,只是这个小女孩的脸上表现出疑虑,她从未见过此人。小女孩的表情,给观者提示了革命者被捕的大致岁月。 门口站着的女佣带着疑惑的目光让进这位‘客人’。”
对一段不熟悉的历史,只看两本书连“略知皮毛”都很难称得上。但看过这极其有限的资料后,确实会或多或少地被身着囚衣的归来者冷静、深邃的目光所吸引。那可能是对当时俄罗斯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对他们精神的颂扬,或许,还有对民族命运的思索。当然这还是太过简单,如果我看到的那些介绍是事实的话,列宾曾经多次修改过这个人物的神态表情,最开始似乎把这个人物画得情绪激动;然后又让他面带微笑;最后终于完成了一个太多磨难后的冷静革命者形象。归来者的冷静内敛让人看到了他内心的不可动摇,这是不是也同样能表达列宾的心?
又跑题了……没有能力分析那些“反对一切”的达达主义到底在现代人思想中占了多少比例、起了多少影响。但是总是觉得,现代人要去解读传统的东西是很困难的——时代不同,整个世界都已翻天覆地,社会氛围、大家的人生观都已相差甚远。各种各样的极端行为、似乎已司空见惯的麻木态度,是不是总是让人在已成过去的经典中寻找安慰呢?但是不知道现在找没找到合适的方式去真正吸取出传统中的精华来滋养现在的我们……
VITAS的这个造型——或许是见得太少,甚至也有点震撼了。那个姿态在我的理解里有一种坚守自己、扬起头迎接各种变故的意味。对“世事无常”的不屑吗?对艺术的忠诚吗?没有进一步的资料,不知道是好事是坏事呢。
~~~~~~~~~~~~~~~~~~~~~~~~~~~~~~~~~~~~~~~~~~~~~~~~~~
上面是引用vitas中国在线virah的话。
http://www.mypig.net/viewthread.php?tid=41439&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