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吧 关注:4,987贴子:55,013
邂逅曹植。
我想我还是应该为曹植写点什么。
去年大概七月备考的时候,我意外听一个老师讲课,对曹植有了好感,然后进一步了解他。这段时间,也在吧里发的《曹植集全译》的帮助下,读了曹植的作品集。
纵使我今年考不上研,但是遇上曹植,也是我人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之一。
以下是正文。注意事项如下:①因为没有非常仔细的检查,可能有错字,以及部分知识点记忆可能有误差,请大家见谅。②文章也有点长,因为我尽量加入曹植的原文诗文(具体名字和字句因参考书籍不同,有所差异),为了让大家阅读不累,我也会适当配一些网上的图。③本文建立在自己读过曹植集,以及涉及不多的史料基础上,不做绝对性判断和人身攻击。


IP属地:湖南1楼2020-05-15 11:42回复
    过去对于曹植的认识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很早就认识曹植了,小学课文里有他的七步诗还有关于他才高八斗的传说,当时只是听老师粗略地讲,就觉得这个人真是可怜,如此有才华,还是要被兄长迫害,最后写出这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句子。
    之后,曹植就从学校课本里退隐了,在三国里,灿若繁星的人太多了。
    但是我却继续走了下去,我知道了《洛神赋》,又看了TVB版的《洛神》。蔡少芬的甄宓在剧中确实有水仙之姿,而马浚伟的一举一动照应着我心中那个才高八斗,情深义重的曹植。
    只是故事依然凄惨,他们相知相爱,互相倾心,却还是不能厮守。而情并未此断绝,甄宓要拈起手帕带着泪强笑,饱受折磨的曹植才能在才思散尽的时候,艰难地念出七步诗;郭嬛逼迫甄宓饮鸩自杀,甄宓于曹丕怀里逝世,投去的最后一眼,仍然是留给曹植;这让白发丛生的曹植更加悲切,选择抱着甄宓的玉枕,望着似幻似真的洛神,缓缓走入水中。

    凄美是电视剧里的故事,感伤的久久不能忘怀是电视剧外的我们。
    由于TVB版的《洛神》是2002年出的,在大陆这边也不算是广为人知的一部电视剧,制作上算不上十全十美,算是一个遗憾,但是后面的人再也拍不出这样有神韵有灵气的《洛神》了。《军师联盟》里的曹丕和甄宓分别选了李晨和张芷溪,扮相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里面的曹植,实在是相去远矣,但这也不是以曹植为主角的戏,所以也可以理解。
    我随着渐渐长大,知道了美轮美奂的《洛神赋》可能并非写给甄宓的,而曹植和甄宓的恋情在三国史上也无明确记载,不过捕风捉影,好事者弄之而已。
    但是这样的故事,不是来得更加动人一些吗?我看到有人说曹植和甄宓都是失意者,甚至都是为曹丕所伤。且不论道德,如果两个失意者走在一起,不仅能给予对方安慰,对于旁观者也是一种安慰。
    最后关于曹植的两三事,还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玩《轩辕剑之汉之云》时,里面有涉及曹植和洛神的情节,但是去史书也远矣,但是里面做洛神水上起舞,曹植咏唱洛神的时候还是让人相当感慨,因为太美了,所以才会如此惋惜吧。


    IP属地:湖南2楼2020-05-15 11:54
    回复
      但是话题就此打住,以上都是我过去对曹植的认识,但是历史上的曹植,文学史上的曹植,却不全然是这个样子的,人们对才高八斗理解得太浅显了,念到《洛神赋》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等句子只知道拍手称好,见到七步诗以及曹植甄宓的爱情悲剧就为曹植惋惜,但所有的这些情感都太浅显了。
      这种浅显是金庸在他儿子自杀死后,感慨《倚天屠龙记》描写中的浅显:“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我过去对曹植的倾慕和悲哀都太浅显了,七步诗最早见于《世说新语》,或未必是曹植所作。《洛神赋》与其说是写给甄宓的情书,不如说是写给曹丕的自白书。我们对曹植太多的认识来自于想象,来自一种感受简单地复制一种感受,但是真实的曹植,并不是这样的,也远不止这样。
      倘若曹丕能够真的让曹植走到七步成诗的舞台上来,曹植能够真的说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话,曹丕或怅然自失,或有悔意,或有惭意……

      倘若曹植真的与甄宓互相爱慕,像李商隐写“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的那样?如果曹植想要的仅仅只是爱情,爱情能够抚慰他的灵魂……
      那样也好,偏偏人不是如此的简单,人心又是如此的复杂。


      IP属地:湖南3楼2020-05-15 12:14
      收起回复
        我现在所认识的曹植
        去年七月,我在B站听北京师范大学的邓小军老师讲中古文学史,他的第一讲就是从曹植开始,并且讲了曹植一篇不太为人所知的赋,《愍志赋》。赋的内容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一个男子心爱的女子所嫁他人的故事,但仔细读来,文字优美,情与景皆在眼前。

        这便是我吃惊的开头,我吃惊的是,原来曹植还会为别人写这样的文字。他便从过去那个简单的符号——才高八斗的痴情公子,褪了下来,离我更近一些,随之而来的,是曹植曾经生活的时代,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如一个庞然大物一同浮起。
        因为我从《愍志赋》里所意识到的曹植,更像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常人的怜悯心,因为见别人伤情,所以为此写下了这段文字。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他的时代也触不可及。所有人都一样会失恋,会怜悯他人,如同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其他人一样。
        邓小军老师接着讲了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最是让我心惊。这也曾经是我并不熟悉的诗篇,我知道七步诗,知道《洛神赋》,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过那个老师跟我说过《赠白马王彪》。
        它和上面的《愍志赋》一样挂在曹植名下,但是他们所表现的曹植,完全不同。
        写《愍志赋》的曹植或许还是一个热情善良的青年,到了《赠白马王彪》的曹植,他一下子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又眼见哥哥篡汉立魏,曹丕并不对他们兄弟加以重用,反而对他们多加监视,能来到国都觐见,亲人相聚也变成了一件极为难的事情。
        然后就在黄初四年,曹丕称帝的第四年,与曹丕同父同母的曹彰(任城王)、曹植以及同父异母的曹彪(白马王)等来一次去洛阳觐见的机会,然而五月去,七月回,曹彰却莫名其妙死在洛阳,或是意外而死,或是被人所害,无人知晓,曹植和曹彪除去为兄弟之死心痛外,不由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安危,一时宛如惊弓之鸟。
        然而想要一同归国时说说话,互相宽慰多一会也不行,由曹丕派下来的监视他们的使者要求必须分开走。两人不敢抗命,在这种悲愤交加的情况下,曹植写下了长诗《赠白马王彪》。


        IP属地:湖南4楼2020-05-15 12:34
        回复
          诗中涉及事情发展,自己的疑惑,痛心,感慨,努力振作劝慰曹彰,写下“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后唐代诗人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句出处),随即又痛切道,兄弟骨肉之情实在难以割舍。
          全诗就在扬起,落下,又奋起,又落下,那种刻骨铭心的悲哀循环往复,不可断绝。最后劝慰的话唯有“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请你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们一起活到头发苍白的时候吧。“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勉强希冀着不可名状的模糊的未来,我们就要从此分离。
          兄弟相残,对于学习过历史的我们并不陌生。曹彰的死在史书上,仍是意外死亡,在《世说新语》里则说为曹丕所害,真相距离我们很远,我们尚且弄不清楚,当时的曹植和曹彰心中惧怕应是更加深刻得多,全诗中让我感慨的句子,还有“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曹植和曹彰都是孤兽,他们想要靠在一起取暖而不得,这个互相依靠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基本生存条件食物的需求,因为他们的灵魂此刻比身体更加脆弱。
          单薄的,满眼恐惧的曹植浮上我的眼前。


          IP属地:湖南5楼2020-05-15 12:40
          回复
            这是被誉为才华横溢的曹植,他应该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曹植。但是真相却是如此的残酷,写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曹植,写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曹植,写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的曹植,是李白诗歌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的曹植,是敖陶孙说“三河少年,风流自赏”的曹植。
            过去的一切都在远去,《赠白马王彪》里,曹植所面临的困境是“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他所有的是“我马玄以黄”,“衔草不遑食”,他就是那只孤兽。在《吁嗟篇》里,命运是“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他就是那株“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的转蓬。在《野田黄雀行》里,痛苦是“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在争嫡失败后,想要保住朋友不过是少年的一场妄想。
            离开了《白马篇》、《名都篇》、《愍志赋》的曹植,在黄初四年,已经惊魂不定,垂垂老矣了。
            这一年他才32岁。

            杜甫要在43岁才会遇上安史之乱,白居易要在45岁那年才会写下《琵琶行》。
            大概了解过曹植生平的人就会知道,曹植一年以建安二十五年,也即是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为界,那一年是曹操去世,曹丕称帝的一年。年少成名的天之骄子曹植在过早地绽放了自己的光芒,随即又陷入深沉的黑暗。
            史书会明确地写出,这是由于曹植夺嫡失败所导致的下场,而曹丕永难放下对这个弟弟的戒心。直到公元前225年,曹丕经过曹植的封地,增户五百,算是兄弟关系缓和的一个象征,但是一年后,曹丕(187-226)便去世了。继位的是魏明帝曹睿,对于曹植这个名义上的叔叔,他的态度有所缓和,但是仍不重用,这一期间,曹植写了《求自试表》、《陈审举表》、《求通亲亲表》,在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本传记载曹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志,三年后,即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本传写:“尝汲汲无欢,遂发病薨。”
            即在写下《赠白马王彪》的9年后,曹植去世了,所谓“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何其遥远。


            IP属地:湖南6楼2020-05-15 12:40
            回复
              曹植与曹丕
              聊到曹植,曹丕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曹植的悲剧命运有一大半就是与曹丕有关。这样说,并不是说讲责任全部推在曹丕身上。而只是说,绕不开。
              关于当年夺嫡的真相,纵使在史书的帮助下,我们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法,除了七步诗外,《世说新语》还记载了吴质给曹丕出主意让他在为曹操送行的时候痛哭以赢过曹植,坑害打算将他们私会的事情告诉曹操的杨修,也记载了杨修给曹植出主意以应付曹操,很难说清楚里面有多少真实性。
              除了以严谨著称的陈寿(西晋)写的《三国志》外,可以参考的还有传为鱼豢(曹魏时期人)所写的《魏略》和《典略》,以及孙盛(东晋)写的《魏氏春秋》,司马彪(西晋)写的《续汉书》可以参考。

              《三国志》虽然严谨,但过于简易,很多事情难以捕捉真相,而其他书里,对于同一年发生的事情,更是说法各异,比如关于曹植建安二十四年因醉酒不能执行曹操安排他去救曹仁的任务,在《魏氏春秋》里就变成了曹丕“逼尔醉之”。还有曹**当年,《三国志·魏书·陈思曹植王传》里只写“植与诸侯并就国”,而《魏略》则提到曹彰让曹植夺权,为曹植所拒绝的事情。
              所以不管是是曹植还是曹丕的行为,以及从行为上所导致的形象,我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论。但在本传中提到: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基本可以为这些事盖棺定论,后人或将曹植作为圣母白莲花,或将曹丕作为敏感傲娇林黛玉大可不必。曹植是否有心争嫡,大抵是有的,他至少不是全然退让,他的才气和曹操对他的宠爱增加了他的资本。但是他有政治热情,却缺乏政治魄力是无疑的,否则就不会有曹操对他的两次失望了。而至于他有多少心机,在丁仪丁廙为他谋取势力的过程中,表现得多有野心,以及他应该为杨修的死付多少责任,实在不是尔等能够说清的。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曹植日后的处境,诚然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的,他实在无法太无辜。当然,他当时的所作所为是否就应该配上后面的悲剧,则是另说。


              IP属地:湖南7楼2020-05-15 12:43
              回复
                而说到曹丕,他的情况则复杂得多,我不完全熟悉关于曹丕的史料,他称帝后的所作所为,有些是一个君主的考量,有些则很难说是一个明君所为,但是曾经站在他那一边的人,很少在他生前惨淡收场,但也不是没有,比如甄宓和曹睿。

                但是曹丕至少没有杀曹丕,或许是因为卞太后,或许以因为他觉得斩去羽翼曹植便不足为惧,又或许是因为他还想变着法继续折磨曹植,但是总归,他没有杀曹植,七步诗死牛诗未知真假,但是“六年,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这几行字是不能被抹灭的。
                而曹植对于曹丕这个哥哥,或有惧有怕,黄初年间献壁献马献牛,反复要倾尽所有,以证明自己的人畜无害,在《上责躬应诏诗表》中,写“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已经是手足无措,慌不择言。惧怕之外,亦有愤怒,但是对象不想或不敢直指曹丕,《赠白马王彪》里说的是“苍蝇间黑白,谗巧令亲疏”骂的是朝中的好事者,更多时候,则是表现自己面对这些事情的无力,如在《黄初六年自戒令》里:“身轻于鸿毛,而谤重于泰山”,在《当墙欲高行》中写的是“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他过去或许是做错了,或是关于争嫡的事情,或是关于黄初年前传言他因为曹丕代汉而发服悲哭,后面又被监国谒者灌均奏他醉酒悖慢,劫胁使者。他一次次想要辩白,想要和兄弟重归于好,除去繁重的《文帝诔》,《七哀》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像是对曹丕的告白,《洛神赋》中的“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也像是对曹丕的告白,类似的还有《种葛篇》,“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
                但终究是“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忍痛谈及过往,无论曹植是否对曹丕是否起过不敬之心,他笔下的曹丕,是不同于任何史官笔下的曹丕,甚至也不同于曹丕自己笔下的,读《侍太子坐》,开头有“白日曜青春,时于静飞尘”的句子,只觉得岁月静好,以“翩翩我公子,机巧忽如神”称赞曹丕画龙点睛作为结局。再读到《公宴》,写的仍然是曹丕,“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倦。”翩翩有礼,热情好客的曹丕。下一句为“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两句连在一起读,不知倦和飞盖相追随,时间就流动得快了很多,感觉画面中的人也是兴致勃勃,迫不及待的样子,在《公宴》这首不长的诗里,清字出现了三次,清夜游西园,明月澄清景,潜鱼跃清波,西园中的西同样让人想起青色,还有绿池,风等字眼,一切是那么清澈明亮。未知作于何时的《公宴》,将这种清澈明亮的回忆永远地记录了下来。当然还有翩翩公子曹丕。
                除此之外,曹植还有《娱宾赋》写到“欣公子之高义兮德芬芳而若兰”,《离思赋》写到“愿我君之自爱,为皇朝而宝已”。


                IP属地:湖南8楼2020-05-15 12:57
                回复
                  曹植和他的政治热情
                  倘若曹植并没有所谓的政治热情,没有要建功立业的决心,他或许不会参与到争嫡中来,即使参与进来,倘若曹丕、曹睿相继登上帝位后,他能够浇熄自己心里的火焰,也许他不也不会在四十岁开头的时候汲汲无欢,郁郁而终。
                  可叹他无论写了多少《游仙》、《远游篇》、《仙人篇》、《驱车篇》、《五游》、《苦思行》、《桂之树行》,他在《迁都赋》序中写道自己:“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在《求免取士息表》里提到所自己拥有的老弱残兵:“又臣士息前后三送,兼人已竭,惟尚有小儿七八岁已上、十六七已还,三十余人。今部曲皆年耄,卧在床席,非麋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风靡,疣盲聋喷者,二十三人。惟正须此小儿,大者可备宿卫,虽不足以御寇,粗可以警小盗。小者未堪大使,为可使耘锄秽草,驱护鸟雀”;在《转徙东阿王谢表》进一步提到:“然桑田无业,左右贫穷,食裁糊口,形有裸露”。
                  后期曹植的世界如此的“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他所谓的“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非虚言也。
                  他如何在《苦思行》里写,“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在《玄畅赋》里如何写自己应该:“匪逞迈之短修,取全贞而保素。弘道德以为宇,筑无怨以作藩。播慈惠以为圃,耕柔顺以为田。不愧景而惭魄,信乐天之何欲。”在《释愁文》里大段写“吾将赠子以无为之药,给以澹薄之汤,刺子以玄虚之针,灸子以淳朴之方,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床。使王乔与子遨游而逝,黄公与子咏歌而行,庄生与子具养神之馔,老聃与子致爱性之方。趣遐路以栖迹,乘青云以翱翔”也是枉然。

                  曹植想飞,飞的意象始终出现他前后的诗文中,但是他没有飞起来,除了身体的沉重外,心灵也是一种沉重。
                  毕竟他是曹操的儿子,即使没有继承曹操的雄才大略,他也是“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的人,他想做的是《薤露》说的“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是《与杨德祖书》说的“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鰕䱇篇》说的“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他是不愿“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也是不可能“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
                  曹植的《杂诗六首》里写“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在《责躬》里写到自己“愿蒙矢石。建旗东岳。庶立毫厘,微功自赎。危躯授命,知足免戾。甘赴江湘,奋戈吴越”,在《求自试表》里请试“效臣锥刀之用”,“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之用”,“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
                  死亡被他看做是最好的结局,《典略》里杨修被杀时说:“我因是以死,死之晚矣。”在公元前232年,曹植会不会也曾经也这样想过。
                  建功立业对于他于《求通亲亲表》里所写:“乃臣丹诚之至愿,不利于梦想者”,是他“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
                  然而一生不能实现,痛矣。每读《魏略》:“陈思王精意著作,饮食损减,得反胃病也”,痛也。读《答诏表》:“近得赐御食,拜表谢恩。寻奉手诏,愍臣瘦弱。奉诏之日,涕泣横流。虽文武二帝所以愍怜于臣,不复过于明诏”,痛也。
                  这种痛,让曹植之子曹志不能忘怀,他和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感情甚笃,但是司马炎和司马攸的故事,类似于曹丕与曹植,在司马炎让司马攸回封国时,曹志联想到自己父亲曹植的不得志,上书劝谏,结果是失败的。被排挤出朝的司马攸并不像曹植煎熬了数十年,直接气恨发病,呕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IP属地:湖南9楼2020-05-15 13:05
                  回复
                    曹植与文学,写在最后
                    或许曹植的志向甚远,抱负甚高,纵使因才让他人对自己青睐有加,他仍然在《与杨德祖书》中写“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和他哥哥曹丕在《典论·论文》里写“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全然不同,曹植纵使在政治上无法作为,他选择的也是:“将采史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那就更加偏向经史子一类的书了,而不是文学。
                    但讽刺的是,后世人,包括今天的人知道曹植了解曹植,仍然是从他的文学开始。
                    倘若曹植知道这件事,他又会作何反应呢?
                    今天我读他的作品集,依然深深地为他而感动,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很多,很多,但是依然不掩曹植的光芒。关于他的历史或许有很多残缺不明的地方,但是从他的作品集里,我看到的一个人完整的人生,他是贵游于邺下,是意气风发的白马少年时,我喜欢他的风姿,当他在临于洛水,顾影自怜的时候,我赞叹他的沉郁,并且依然喜欢他。

                    曹植于我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符号,无论看到他的那一篇文章,浮现在我眼前的,总是他整一个的人生。过去固然是幸福的,《名都篇》的“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箜篌引》中的“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但正如李斯“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不可得,白日西驰,光景难攀,盛时不再,百年忽遒,终究“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不可能再“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后面的故事是悲哀痛苦的,但是没有它,就没有《洛神赋》、《赠白马王彪》等佳作的问世,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并且说“愈穷则愈工”,“穷者而后工”,并非没有道理。清代的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陈思极工起调,应该是指曹植前期的作品,曹植才华横溢,而任气使才,他大部分前期作品开头让人眼前一亮,但结尾感觉未尽意,时而戛然而止,除去《侍太子坐》、《公宴》等已经列举过去的诗,《泰山梁甫行》前三句分别为: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行止依林阻。”,后一句以“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竟结了尾,或许让杜甫来写,还写多些几句,曹植却结了尾。但在《吁嗟篇》、《赠白马王彪》、《七哀》、《杂诗六首》等这些明显是后期的作品中,气弱于尾部的现象已经较少了,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顾随(叶嘉莹、周汝昌都是他的学生)是倾向于曹植的名大于才,但是对他的《赠白马王彪》也评价极好,虽然起句不工于发端,但力不尽也,情也尽也,故而能成为名篇。

                    只是很可惜,虽然曹植在黄初年间写下了《洛神赋》、《赠白马王彪》等优秀的作品,但是根据现有史料看来,他后期创作频率也不高,尤其是他极有可能减少了诗赋相关创作,增加了表章等实用性质强的文体创作,到了南梁时期,刘勰尚且能提到,“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制巧,随变生趣,执辔有馀,故能缓急应节矣”,到了后世,皆以论诗为盛,少有人论及这一块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可惜,再加上曹植居于封地常年收到监视,走过四十不惑的年纪不远便死去,这就限制了他文学创作走向更高程度的可能性,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曹植,也足以倾慕了。
                    文章就写到这里,谢谢大家费时费力看这么长的文章。


                    IP属地:湖南10楼2020-05-15 13:07
                    回复

                      关于曹植的歌曲,我最喜欢的是丁克森的《七哀诗.曹植》,大家也可以去听一听。


                      IP属地:湖南11楼2020-05-15 13:12
                      回复
                        楼主写得用心又深情,心路历程跟我大致相同。我总是期待在茫茫人海千缕万绪中遇到有同好的人,可以激动地握手拥抱:你也喜欢曹植啊,我也是。
                        邂逅楼主的帖子是我今天最高兴最幸运的事。


                        IP属地:浙江13楼2020-05-16 09:10
                        收起回复
                          真爱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5-19 21:31
                          回复
                            曹植的诗词体现了他的一生的经历,起起伏伏,也有各个时期他的心态历程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5-19 22:29
                            回复
                              收泪即长路这句很棒,曹丕身后有毒士贾诩和冢虎司马懿,这怎么比,先要对抗曹丕身后的二人,唯有荀令君,郭嘉,荀攸,程昱齐聚方有可能,贾诩司马懿可都不是什么正派路子世子之争败了怎么可能有善终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05-19 22: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