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介绍
大家好,我是“武大文管考研交流”群的群主,也是一名经历了两年复习,今年上岸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考生。回顾我的两年备考生涯,有很多感慨,感想与感激,因为这一路走来,我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与鼓励。所以我写了这一份经验贴,汇集了我与最近三年高分考生交流备考时的经验之谈、自己这两年的备考体会以及一些我与老师交流时的感想等内容,希望能能给接下来备考这个专业的考生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二、基础篇:关于武大文管考研
1.首先是关于武汉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这个专业。想了解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专著、论文、查看官网等方式对其研究方向、师资等进行一些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那么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里边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各种机会,重点是每位导师都特别好!所以这也是我坚持二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关于武大文管初试内容与时间分配。
初试内容为两门公共课:英语一、思想政治理论各占100分,两门专业课:683文化产业学和975公共文化政策各占150分。这里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一定都是复习侧重与分配问题。那么我也曾将过往7年进入复试的考生的分数情况,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做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结论为:每年大部分考上的同学公共课的分数为67—73为最佳,自测达到这个目标并且再难轻松前进的同学就可以把时间专注于专业课。当然这也是大部分基础一般的同学能复习到的最有性价比的分数段。
当然,每年总有特殊情况,每位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来综合考虑。比如我自己,去年我的专业课分数在我们所有核对分数的同学里排名还行,但是公共课很低,只有60出头,于是第二年我对专业课复习就比较放松,因为我认为我对专业课的大概方向已经有所把握,所以我更想注重拓展一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于是我也是搬到了武大边上,每天在武大图书馆阅读各种老师推崇或师兄师姐推荐的书籍,这半年下来也是看了有六七十本书,没有特别针对考点进行复习,认真学了公共课。当然,那么多书籍的阅读对我应付考试的帮助其实是很无形但又很巨大的,虽然没有刻意背诵,但是靠着第一年的经验和这一年的积累,我写的很轻松,最后也是顺利通过了考试。往年也常有英语政治80左右但专业课并不突出上岸学长学姐,并且不用担心这样复试会吃亏,因为那些同学最终都通过了复试,而且复试分数排名还高于初试排名,所以看得出老师们还是很注重基础的。当然,专业课很高,公共课一般的同学也很多,我个人其实更推崇这种方案,特别是如果你是跨考,在你公共课达到基准线后,300分的专业课给你的提高空间、拉分空间会是巨大的。
那么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复习时间安排比较“平均主义”,根据分值,把每天的复习时间均匀的分给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也就是英语、政治占五分之二,专业课占五分之三,比如每天十小时,政治英语各2小时,专业课6小时。当然政治我推荐大家可以晚一点开始,前期主要是刷选择题就行了,把时间留给英语和专业课,后期则是换过来,减少一些英语的时间,主要阅读外刊、练作文保持语感,更多时间留给背政治和专业课。我大概是7月中下旬开始的正式复习,如果是一战考生建议越早越好,毕竟形势不等人呐!
三、核心内容:夯实基础+万能技巧助你应对一切
说完了前边的废话,下面进入正题。虽然我上一年也没有严格按照我下边要说的方向进行复习,但接下来的内容是我结合自己经验以及根据与十来位高分考生、老师交流得出的经验,我认为会是一个最科学的复习方案。我将从真题方向、复习方案、万能策略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武大文管专业课考试的理解,相信若你能看完,一定能对你产生很大的帮助
1.真题方向分析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相信这是很多考研学子都很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对于武大文管专业来说,更甚!因为不提供参考书、考试大纲等内容,且每年考题风格、改卷风格都有变化,获取万全的信息对于每位考生来说必不可少!那么信息的来源,除了考上的学长学姐、咨询老师外,最终还是要落到真题上,这两年时间,我不论采取何种复习策略,都没有放弃对真题的研究,并且我力求运用各种检索软件,找到每年每道题真题的原原本本、原滋原味的出处,有的是某本书、有的是某篇论文。如果同一个内容在两本书上出现过,我就把两本书的知识点都摘抄一遍,然后进行结合。我始终相信,真题永远是考研备考的第一武器。
通过真题分析,我发现了几点信息:
1.通过对所有年份的真题方向分析,目前主要已经呈现出的方向或参考书包括: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各专职教师,导师的论文。如傅才武、陈波、陈庚、蔡武进、彭雷霆、肖波等教授发表的论文或专著,每年的论述题都会从中出不止一题。
《文化产业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导论》等文化产业基础教材,三本以上。推荐向勇、欧阳友权、胡慧林的版本。重点学习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资源的各种概念、知识。常见于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艺术经济学》傅才武、王家新著(重点中的重点,印象中除了19年,每年都有一题内容出自这本书)
《西方文化管理概论》陈鸣著(17年公共文化政策简答题第二题;18年简答题第一、第二题;20年部分考题相关知识)
《公共政策学》,胡惠林著(17年科目二简答题第一题)
《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相关书籍。常考,重点!这里就不指定书目了,因为都大同小异,建议买出版年份比较新、基础理论比较多的书,最好两个类型的书各买两本,查漏补缺。重点学习以下方向:基础理论,如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等;政府职能相关知识;公共政策过程、执行、评估等基础公共政策学知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政策相关书籍,必须细细研读,掌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政策的基本知识点,并且建议结合学院老师的论文,整理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推荐《公共文化政策法规解读》金武刚、李国新著;《公共文化服务概论》毛少莹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陈波著;等等。还要阅读近年出台的文化政策(如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16年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都被考到了原题)
2.虽然方向年年有变,但我认为这两年差不多已经穷尽了大部分他们的出题方向,并且有回归的趋势。
我了解到因为学院比较小,老师们都很忙,而且有些要出国访学,所以每年出题的老师都不一样,而因为没有固定大纲,所以老师们出题也都带有自己的风格,但整体上不会太跳脱出一个大的框架范围,尤其是近几年,虽然公共文化政策方向一直在变,但已经跳脱不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新出台政策、论文、西方文化管理、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
(完整版真题出处、性质分析及参考答案、知识点整理资料请私信我获取)
2.复习方案
分析完真题方向,下边我们就要开始制定复习方案了。虽然上边说了近年来,武大文管真题大概方向已经固定,不用太担心复习不到得不到分的情况,(事实上如果你复习了这么多方向还能碰到不会的题,其实那种题很多其他考生也不会,你只要把你知道的,了解到的相关的知识点一股脑写上去,判卷老师一定会给你一个平均上下的分数的),但这要学习的任务量也已经很大了,相比起一些学校每门课只有一两本、两三本参考书的情况。所以如何更有性价比的复习到大部分知识点,并且能应对所有的考题呢?我将它分为夯实基础与万能技巧两个部分,前者主要用于解决死知识类问题,后者则是一个万能策略,包括答题逻辑与语料,既可以用于应对不熟悉的问题,也可以为所有答案增色。
复习方案包括三部分
1.基础书籍阅读:包括上边提到的一些书籍。对于几本重点书籍,建议完整的读两遍,采取精读+泛读的方式,对于增补书籍,则是快速阅读,查漏补缺,重在理解学科的知识脉络。
2.论文,重中之重!!!通过真题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每年的参考书籍是会变化的,哪怕《艺术经济学》这本书,几乎年年考,但都出现过一题都没考的年份,比如2019年。但是论文基本上可以说是每年必考!这里的建议是学院每一位研究生导师的大部分论文都要细细研读,特别是近几年的,真的都有可能考到。读论文主要把握这几个步骤:首先是论文里提到的一些基础理论(重要,如技术阶梯理论、帕金森现象等等)、其次是整体文章叙述框架及主要内容(常见于论述题,通常一考就考整篇论文,等于是让你复述一遍)、最后是多篇文章串联(因为就同一个研究方向可能同一老师会发不同文章、不同老师也会发类似的文章。论文很多,几个老师加起来上百篇,你必须把这些同你在书上学到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如果书上来不及读,必须以论文为主!此外,还要学会模仿老师论文行文的逻辑与话语。
3.其他可选性语料,适合二战或学有余力的同学。包括学科经典名著、国内其他大牛导师的最新或高被引论文、各大公众号的评论性文章等等,需要不断更新储备(用法见下)
在阅读以上的内容时,可以对重要的知识点作一个摘抄或者标记,复习完一段后注意绘制思维导图,如图所示,这是我的思维导图(可私信联系我获取)。
注意!!这里不建议全部抄写,因为我试过,并且吃过亏,因为哪怕用打字的方式,要整完那么多资料都太费时间了。我是强迫症,之前硬是把所有东西整理完,最后整理了份几十万字的资料,考试考点倒是基本都覆盖、预测到了,但却没时间背诵,现在很多学长学姐都有现成的资料卖,有选择性的将那些资料打印下来为我所用就行了,基本上自己手抄一遍的时间都可以背三遍以上了,并且抄久了会陷入机械性肌肉重复,并不会达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目的。
3.万能策略
至此,我们对于复习方向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但由于这个专业考试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大家还是始终会担心,万一运气不好碰到不会的题怎么办?毕竟一题简答题不会20分可就没了..这20分在公共课可就是两三个档次的差距,但在专业课可能就是一个复习方向的小不同,甚至就是一个运气问题。在两年备考生涯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探讨这个话题,于是我根据讨论与总结,发掘出了这个万能策略。主要由答题逻辑、思路与万能语料构成。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题目类型,两门专业课都是三类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其中简答题与论述题又可以分为“死知识类问题”,即直接让你阐述某个理论、政策、原则。如18年简答题第二题,阐述“文化多样性原则”17年简答第二题,阐述“文化例外”原则及其战略意义。以及开放性问题,即一些策略性问题,如20年的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还有些半开放性问题,这种是最多的,也就是需要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如20年的简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19年的简述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等等。
1.答题逻辑。首先,不管是哪一类问题我们都要先弄清其基本答题框架与逻辑。如内涵—外延法(用于名词解释);总分总结构;定义、框架、总结法;还有我用的比较多的,也是老师论文常见的论述方式,我把它称为让步法,即回答问题前先进行现状阐释(概念、背景、成果、不足等),然后再引入问题或答案主体,中间穿插佐证的话语,最后总结。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像本科期末考,只要你回答对知识点就能给满分。你需要的是像做文献综述一样,在短短的篇幅内尽可能的展示你的专业基础、前沿知识和学术素养。
例如,15年论述题,试论述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流传的真题是试论述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后经求证,比较的是两个产业的关系)。因为这一话题在那几年学术界引发了不少的讨论,所以我想老师也是想考察大家是否有关注学术动态。下面我想按照上边说的结构给大家进行一些讲解
首先,在问题引入部分,我解释了两者的内涵。接着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引用了国内几位著名学者以及实践中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在理论上,一方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认为创意产业一词应用范围比文化产业更加广泛;我国学者金元浦则认为创意产业是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形态,是一种历时性出场;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我国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认为文化产业包含文化创意产业,学者高书生认为,在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范围的划定体现了认为文化创意是与设计这种具体形态结合在一起的,只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类别。
接着在答案主体部分,我用常见的区别—联系法论述了二者的关系:
从区别上看,文化产业立足于所有文化产品、文化娱乐及其他文化服务,强调的是所有和文化相关的精神与物质的工业化生产和商业运作,广义的文化产业包含以艺术、传媒、出版、娱乐等为核心,涉及教育、旅游、体育、文化用品设备制造和销售等相关领域的众多行业。它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复杂的产业链条,呈现出宏观包容性和延展扩充性。创意产业则直接针对知识创新带来的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它多以分散的状态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强调的是人的创造力对经济的贡献,更具有动态的游离性和复合性,除了普遍存在于文化产业中,创意产业也渗透了其他产业或行业。
在联系上,在一些国家二者被视为性质相同的产业,都是以创意产品为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重视知识产权和人的创造性。一方面,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与未来方向,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在广义上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符号载体。
最后在总结部分,辩证地指出:综上所述,文化产业概念强调精神性消费,创意产业强调创新价值,从外延的角度,创意产业的外延大于文化产业。但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业融合已经使产业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范式。创意产业必须以文化为主体,文化产业则必以创意为源头,因此,围绕创意产业的定义展开的讨论应当超出引起激烈争论的统计学上的冲突, 去理解更为广泛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2.万能语料
在有了一些答题框架、答题逻辑后,我们就具备了应对一切问题的第一步,这也是我们在平时复习中,背诵教材、知识点时,通常会选择只背诵大标题、小标题以及每段段首第一句话,无法深入背诵。但专业课考试题目分值很大,往往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好每个基本的点。难就难在展开阶段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说的更有逻辑。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到上边提到的万能语料,这是你和其他人拉开距离的关键。高中时我们写议论文、研究生阶段写论文,我们都要掌握基本的论点论据论证。在你研究生专业入学考试时,当你要展开一个观点时,你也要学会运用那些语料,这是优秀的论文所该具备的,也就会是改卷老师所欣赏的。
例如,19年论述题,论述推进公共文化参与的路径。大家都知道,推进公共文化参与,无非就是要从培育公民的文化资本、获知公民的真实需求、打造综合性文化空间等方面入手。每个人针对这个话题,都能说出很多不同的点来,但很少有人会完全把老师论文或者书里的具体内容都背下来。那除了准确性,一个能帮助你展开论述的语料就十分关键。
以上边说的两个点为例,如何将“要培育公民的文化素养,方能促进公共文化参与”这么个论点说的更有学术性呢?我在阅读过程中,也是搜集了武大老师们一定特别熟知乃至在自己论文中都经常引用的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和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戴维索罗斯比的语料:“皮埃尔布迪厄在《区隔:对品位判断的社会批判》中讨论法国文化政策时提出,仅仅让更多的公众能够享受到传统和现代的伟大艺术品,那是行不通的政策。即使免费参观,在艺术的消费和欣赏中,也存在社会和教育的障碍。索罗斯比《艺术与文化经济学手册》提出的文化消费理论也提出,与教育相关的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经济资本等决定了公众文化消费能力,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而客观存在居民文化需求与满意率的不同。”因此,要促进文化参与,首先便是要培育公民的文化资本生成环境,提高公民文化素养。那么,像老师们写论文一样,将以上的语料塞进你要论述的答案里,是不是就能为你的回答增色许多呢?
还有,关于要获取公民的真实需求这一层面,同样可以运用一些万能语料进行论述,例如“影响个人文化参与的因素是多元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向我们呈现五种逐渐升级、依次满足的需求,让·鲍德里亚将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与符号紧密相连,凡勃仑提出炫耀性消费理论,布尔迪厄则从文化消费与社会阶层关系出发进行了阐述。从这些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参与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的测量、调查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公民的真实文化需求情况,方能更好的改善供给,从而促进公共文化参与”。
因此,只要你能合理地运用一些万能语料,将其填充进你的逻辑框架里,你就能写出一份很完美的答案。同时,以上提到的语料,很多不止能运用于同一论点,也不止能运用与论述题,还能应用于简答题,乃至名词解释。但搜集起来比较困难,但我推荐每位同学在阅读基础书籍和论文时,都可以注意搜集一下,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从经典论著、前沿文章中搜集。我也会在我的后续资料里实时更新一些
以上就是我所有武大文管考研的攻略。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资料、语料等,可以私信联系我获取,当然,有部分随时更新的劳动成果是收费的。
大家好,我是“武大文管考研交流”群的群主,也是一名经历了两年复习,今年上岸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考生。回顾我的两年备考生涯,有很多感慨,感想与感激,因为这一路走来,我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与鼓励。所以我写了这一份经验贴,汇集了我与最近三年高分考生交流备考时的经验之谈、自己这两年的备考体会以及一些我与老师交流时的感想等内容,希望能能给接下来备考这个专业的考生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二、基础篇:关于武大文管考研
1.首先是关于武汉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这个专业。想了解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专著、论文、查看官网等方式对其研究方向、师资等进行一些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那么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里边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各种机会,重点是每位导师都特别好!所以这也是我坚持二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关于武大文管初试内容与时间分配。
初试内容为两门公共课:英语一、思想政治理论各占100分,两门专业课:683文化产业学和975公共文化政策各占150分。这里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一定都是复习侧重与分配问题。那么我也曾将过往7年进入复试的考生的分数情况,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做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结论为:每年大部分考上的同学公共课的分数为67—73为最佳,自测达到这个目标并且再难轻松前进的同学就可以把时间专注于专业课。当然这也是大部分基础一般的同学能复习到的最有性价比的分数段。
当然,每年总有特殊情况,每位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来综合考虑。比如我自己,去年我的专业课分数在我们所有核对分数的同学里排名还行,但是公共课很低,只有60出头,于是第二年我对专业课复习就比较放松,因为我认为我对专业课的大概方向已经有所把握,所以我更想注重拓展一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于是我也是搬到了武大边上,每天在武大图书馆阅读各种老师推崇或师兄师姐推荐的书籍,这半年下来也是看了有六七十本书,没有特别针对考点进行复习,认真学了公共课。当然,那么多书籍的阅读对我应付考试的帮助其实是很无形但又很巨大的,虽然没有刻意背诵,但是靠着第一年的经验和这一年的积累,我写的很轻松,最后也是顺利通过了考试。往年也常有英语政治80左右但专业课并不突出上岸学长学姐,并且不用担心这样复试会吃亏,因为那些同学最终都通过了复试,而且复试分数排名还高于初试排名,所以看得出老师们还是很注重基础的。当然,专业课很高,公共课一般的同学也很多,我个人其实更推崇这种方案,特别是如果你是跨考,在你公共课达到基准线后,300分的专业课给你的提高空间、拉分空间会是巨大的。
那么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复习时间安排比较“平均主义”,根据分值,把每天的复习时间均匀的分给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也就是英语、政治占五分之二,专业课占五分之三,比如每天十小时,政治英语各2小时,专业课6小时。当然政治我推荐大家可以晚一点开始,前期主要是刷选择题就行了,把时间留给英语和专业课,后期则是换过来,减少一些英语的时间,主要阅读外刊、练作文保持语感,更多时间留给背政治和专业课。我大概是7月中下旬开始的正式复习,如果是一战考生建议越早越好,毕竟形势不等人呐!
三、核心内容:夯实基础+万能技巧助你应对一切
说完了前边的废话,下面进入正题。虽然我上一年也没有严格按照我下边要说的方向进行复习,但接下来的内容是我结合自己经验以及根据与十来位高分考生、老师交流得出的经验,我认为会是一个最科学的复习方案。我将从真题方向、复习方案、万能策略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武大文管专业课考试的理解,相信若你能看完,一定能对你产生很大的帮助
1.真题方向分析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相信这是很多考研学子都很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对于武大文管专业来说,更甚!因为不提供参考书、考试大纲等内容,且每年考题风格、改卷风格都有变化,获取万全的信息对于每位考生来说必不可少!那么信息的来源,除了考上的学长学姐、咨询老师外,最终还是要落到真题上,这两年时间,我不论采取何种复习策略,都没有放弃对真题的研究,并且我力求运用各种检索软件,找到每年每道题真题的原原本本、原滋原味的出处,有的是某本书、有的是某篇论文。如果同一个内容在两本书上出现过,我就把两本书的知识点都摘抄一遍,然后进行结合。我始终相信,真题永远是考研备考的第一武器。
通过真题分析,我发现了几点信息:
1.通过对所有年份的真题方向分析,目前主要已经呈现出的方向或参考书包括: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各专职教师,导师的论文。如傅才武、陈波、陈庚、蔡武进、彭雷霆、肖波等教授发表的论文或专著,每年的论述题都会从中出不止一题。
《文化产业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导论》等文化产业基础教材,三本以上。推荐向勇、欧阳友权、胡慧林的版本。重点学习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资源的各种概念、知识。常见于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艺术经济学》傅才武、王家新著(重点中的重点,印象中除了19年,每年都有一题内容出自这本书)
《西方文化管理概论》陈鸣著(17年公共文化政策简答题第二题;18年简答题第一、第二题;20年部分考题相关知识)
《公共政策学》,胡惠林著(17年科目二简答题第一题)
《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相关书籍。常考,重点!这里就不指定书目了,因为都大同小异,建议买出版年份比较新、基础理论比较多的书,最好两个类型的书各买两本,查漏补缺。重点学习以下方向:基础理论,如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等;政府职能相关知识;公共政策过程、执行、评估等基础公共政策学知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政策相关书籍,必须细细研读,掌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政策的基本知识点,并且建议结合学院老师的论文,整理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推荐《公共文化政策法规解读》金武刚、李国新著;《公共文化服务概论》毛少莹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陈波著;等等。还要阅读近年出台的文化政策(如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16年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都被考到了原题)
2.虽然方向年年有变,但我认为这两年差不多已经穷尽了大部分他们的出题方向,并且有回归的趋势。
我了解到因为学院比较小,老师们都很忙,而且有些要出国访学,所以每年出题的老师都不一样,而因为没有固定大纲,所以老师们出题也都带有自己的风格,但整体上不会太跳脱出一个大的框架范围,尤其是近几年,虽然公共文化政策方向一直在变,但已经跳脱不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新出台政策、论文、西方文化管理、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
(完整版真题出处、性质分析及参考答案、知识点整理资料请私信我获取)
2.复习方案
分析完真题方向,下边我们就要开始制定复习方案了。虽然上边说了近年来,武大文管真题大概方向已经固定,不用太担心复习不到得不到分的情况,(事实上如果你复习了这么多方向还能碰到不会的题,其实那种题很多其他考生也不会,你只要把你知道的,了解到的相关的知识点一股脑写上去,判卷老师一定会给你一个平均上下的分数的),但这要学习的任务量也已经很大了,相比起一些学校每门课只有一两本、两三本参考书的情况。所以如何更有性价比的复习到大部分知识点,并且能应对所有的考题呢?我将它分为夯实基础与万能技巧两个部分,前者主要用于解决死知识类问题,后者则是一个万能策略,包括答题逻辑与语料,既可以用于应对不熟悉的问题,也可以为所有答案增色。
复习方案包括三部分
1.基础书籍阅读:包括上边提到的一些书籍。对于几本重点书籍,建议完整的读两遍,采取精读+泛读的方式,对于增补书籍,则是快速阅读,查漏补缺,重在理解学科的知识脉络。
2.论文,重中之重!!!通过真题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每年的参考书籍是会变化的,哪怕《艺术经济学》这本书,几乎年年考,但都出现过一题都没考的年份,比如2019年。但是论文基本上可以说是每年必考!这里的建议是学院每一位研究生导师的大部分论文都要细细研读,特别是近几年的,真的都有可能考到。读论文主要把握这几个步骤:首先是论文里提到的一些基础理论(重要,如技术阶梯理论、帕金森现象等等)、其次是整体文章叙述框架及主要内容(常见于论述题,通常一考就考整篇论文,等于是让你复述一遍)、最后是多篇文章串联(因为就同一个研究方向可能同一老师会发不同文章、不同老师也会发类似的文章。论文很多,几个老师加起来上百篇,你必须把这些同你在书上学到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如果书上来不及读,必须以论文为主!此外,还要学会模仿老师论文行文的逻辑与话语。
3.其他可选性语料,适合二战或学有余力的同学。包括学科经典名著、国内其他大牛导师的最新或高被引论文、各大公众号的评论性文章等等,需要不断更新储备(用法见下)
在阅读以上的内容时,可以对重要的知识点作一个摘抄或者标记,复习完一段后注意绘制思维导图,如图所示,这是我的思维导图(可私信联系我获取)。
注意!!这里不建议全部抄写,因为我试过,并且吃过亏,因为哪怕用打字的方式,要整完那么多资料都太费时间了。我是强迫症,之前硬是把所有东西整理完,最后整理了份几十万字的资料,考试考点倒是基本都覆盖、预测到了,但却没时间背诵,现在很多学长学姐都有现成的资料卖,有选择性的将那些资料打印下来为我所用就行了,基本上自己手抄一遍的时间都可以背三遍以上了,并且抄久了会陷入机械性肌肉重复,并不会达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目的。
3.万能策略
至此,我们对于复习方向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但由于这个专业考试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大家还是始终会担心,万一运气不好碰到不会的题怎么办?毕竟一题简答题不会20分可就没了..这20分在公共课可就是两三个档次的差距,但在专业课可能就是一个复习方向的小不同,甚至就是一个运气问题。在两年备考生涯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探讨这个话题,于是我根据讨论与总结,发掘出了这个万能策略。主要由答题逻辑、思路与万能语料构成。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题目类型,两门专业课都是三类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其中简答题与论述题又可以分为“死知识类问题”,即直接让你阐述某个理论、政策、原则。如18年简答题第二题,阐述“文化多样性原则”17年简答第二题,阐述“文化例外”原则及其战略意义。以及开放性问题,即一些策略性问题,如20年的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还有些半开放性问题,这种是最多的,也就是需要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如20年的简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19年的简述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等等。
1.答题逻辑。首先,不管是哪一类问题我们都要先弄清其基本答题框架与逻辑。如内涵—外延法(用于名词解释);总分总结构;定义、框架、总结法;还有我用的比较多的,也是老师论文常见的论述方式,我把它称为让步法,即回答问题前先进行现状阐释(概念、背景、成果、不足等),然后再引入问题或答案主体,中间穿插佐证的话语,最后总结。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像本科期末考,只要你回答对知识点就能给满分。你需要的是像做文献综述一样,在短短的篇幅内尽可能的展示你的专业基础、前沿知识和学术素养。
例如,15年论述题,试论述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流传的真题是试论述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后经求证,比较的是两个产业的关系)。因为这一话题在那几年学术界引发了不少的讨论,所以我想老师也是想考察大家是否有关注学术动态。下面我想按照上边说的结构给大家进行一些讲解
首先,在问题引入部分,我解释了两者的内涵。接着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引用了国内几位著名学者以及实践中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在理论上,一方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认为创意产业一词应用范围比文化产业更加广泛;我国学者金元浦则认为创意产业是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形态,是一种历时性出场;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我国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认为文化产业包含文化创意产业,学者高书生认为,在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范围的划定体现了认为文化创意是与设计这种具体形态结合在一起的,只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类别。
接着在答案主体部分,我用常见的区别—联系法论述了二者的关系:
从区别上看,文化产业立足于所有文化产品、文化娱乐及其他文化服务,强调的是所有和文化相关的精神与物质的工业化生产和商业运作,广义的文化产业包含以艺术、传媒、出版、娱乐等为核心,涉及教育、旅游、体育、文化用品设备制造和销售等相关领域的众多行业。它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复杂的产业链条,呈现出宏观包容性和延展扩充性。创意产业则直接针对知识创新带来的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它多以分散的状态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强调的是人的创造力对经济的贡献,更具有动态的游离性和复合性,除了普遍存在于文化产业中,创意产业也渗透了其他产业或行业。
在联系上,在一些国家二者被视为性质相同的产业,都是以创意产品为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重视知识产权和人的创造性。一方面,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与未来方向,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在广义上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符号载体。
最后在总结部分,辩证地指出:综上所述,文化产业概念强调精神性消费,创意产业强调创新价值,从外延的角度,创意产业的外延大于文化产业。但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业融合已经使产业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范式。创意产业必须以文化为主体,文化产业则必以创意为源头,因此,围绕创意产业的定义展开的讨论应当超出引起激烈争论的统计学上的冲突, 去理解更为广泛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2.万能语料
在有了一些答题框架、答题逻辑后,我们就具备了应对一切问题的第一步,这也是我们在平时复习中,背诵教材、知识点时,通常会选择只背诵大标题、小标题以及每段段首第一句话,无法深入背诵。但专业课考试题目分值很大,往往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好每个基本的点。难就难在展开阶段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说的更有逻辑。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到上边提到的万能语料,这是你和其他人拉开距离的关键。高中时我们写议论文、研究生阶段写论文,我们都要掌握基本的论点论据论证。在你研究生专业入学考试时,当你要展开一个观点时,你也要学会运用那些语料,这是优秀的论文所该具备的,也就会是改卷老师所欣赏的。
例如,19年论述题,论述推进公共文化参与的路径。大家都知道,推进公共文化参与,无非就是要从培育公民的文化资本、获知公民的真实需求、打造综合性文化空间等方面入手。每个人针对这个话题,都能说出很多不同的点来,但很少有人会完全把老师论文或者书里的具体内容都背下来。那除了准确性,一个能帮助你展开论述的语料就十分关键。
以上边说的两个点为例,如何将“要培育公民的文化素养,方能促进公共文化参与”这么个论点说的更有学术性呢?我在阅读过程中,也是搜集了武大老师们一定特别熟知乃至在自己论文中都经常引用的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和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戴维索罗斯比的语料:“皮埃尔布迪厄在《区隔:对品位判断的社会批判》中讨论法国文化政策时提出,仅仅让更多的公众能够享受到传统和现代的伟大艺术品,那是行不通的政策。即使免费参观,在艺术的消费和欣赏中,也存在社会和教育的障碍。索罗斯比《艺术与文化经济学手册》提出的文化消费理论也提出,与教育相关的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经济资本等决定了公众文化消费能力,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而客观存在居民文化需求与满意率的不同。”因此,要促进文化参与,首先便是要培育公民的文化资本生成环境,提高公民文化素养。那么,像老师们写论文一样,将以上的语料塞进你要论述的答案里,是不是就能为你的回答增色许多呢?
还有,关于要获取公民的真实需求这一层面,同样可以运用一些万能语料进行论述,例如“影响个人文化参与的因素是多元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向我们呈现五种逐渐升级、依次满足的需求,让·鲍德里亚将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与符号紧密相连,凡勃仑提出炫耀性消费理论,布尔迪厄则从文化消费与社会阶层关系出发进行了阐述。从这些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参与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的测量、调查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公民的真实文化需求情况,方能更好的改善供给,从而促进公共文化参与”。
因此,只要你能合理地运用一些万能语料,将其填充进你的逻辑框架里,你就能写出一份很完美的答案。同时,以上提到的语料,很多不止能运用于同一论点,也不止能运用与论述题,还能应用于简答题,乃至名词解释。但搜集起来比较困难,但我推荐每位同学在阅读基础书籍和论文时,都可以注意搜集一下,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从经典论著、前沿文章中搜集。我也会在我的后续资料里实时更新一些
以上就是我所有武大文管考研的攻略。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资料、语料等,可以私信联系我获取,当然,有部分随时更新的劳动成果是收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