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火箭吧 关注:21,980贴子:427,197

[RDSR]简水面作战理论基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DSR]简水面作战理论基础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13 22:07回复
    本作战理论基础由若有似无编纂
    全文解释权归RDSR所属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6-13 22:08
    收起回复
      为了便于翻阅
      请各位吧友不要在全文完结前插楼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6-13 22:08
      回复
        简水面作战理论基础目录一览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6-13 22:09
        回复
          1)环境及技术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6-13 22:09
          回复
            •简水面海洋的物理性质及拓展
            自SR1.6版更新之后,简星就出现了海洋。其分布在简星各个角落,形成数个湖泊以及简平洋(出生点自右3200m处)。简星的水与现实相差极大,其密度可以说是达到了现实水的十倍及以上,这也是我们称简星海洋为汞海的原因。偌大的密度导致了它给水面舰艇所能提供的浮力远高于现实,这一点使得在原版建造实战潜艇异常困难,其施于船只的阻力也比现实大许多。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6-13 22:10
            回复
              •环境因素造成的损管
              刚刚我们提到,简星水的密度极大,对于SR水面舰艇,这既是一个或不可缺的优势,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难关。SR连接点单一,两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可以说是模块之间唯一的牵连,除航母外,SR大部分船只都是单层船体,即龙骨贴于水面,上接支柱甲板,随着船只航速的不断提高,SR水面舰艇的先辈们发现了一种损管情况:脱节。脱节从某方面可以说是由于过高航速造成的,现象为入水的连接点发生分离,可能会导致龙骨贴近水面的船只主结构断裂。经过先辈们成百上千次的尝试,我们暂定将20m/s作为常规SR水面舰艇的最大安全航速,想将船只航速提至此以上,则要考虑到浮力、阻力、舰船长度等多方面因素。此外船体还可能会因为受打击时一瞬间的入水速度达到20m/s+,同样造成脱节。在上一节我们提到了由于简星水的密度极大,潜艇的制造变得极为困难,这只是因素之一,另一因素则是引擎的功率。在简海洋中,引擎喷口一旦在启动过程中没入水面以下,其推进功率会大大降低,再次出水也需要几秒才能恢复原本功率,这就是第二种自然损管情况:进水。造成进水一般有两种原因:一、在遇到敌舰打击时造成的冲击力使引擎进水;二、由于建造时设计的不合理性导致的引擎入水。可能有人会说:那我把引擎垫高不就行了?没错,这的确可以有效减少引擎的进水的可能性,但也增大了引擎遭打击时殉爆的几率(详见第五章舰船结构的合理规划中第一节建造与设计的浮力与引擎)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6-13 22:10
              收起回复
                •环境对技术的要求
                上文我们提到,由于简星水的密度远大于现实,导致其施于船只的阻力也极大,这就对SR的船只做出了一个要求:浅吃水。SR的船不能像现实一样拥有正常的水线,水线一般没过浮力模块即可。参考吧内历史,17/18年的水面舰艇吃水比例与现实相当,造成阻力过大、油耗过多、航速过低、防御薄弱等问题(详见第四章交火与陈见中第五节争议-历史的设想)。因此,较低的水线也成为现代船只区别于17/18年船只的主要特征。现在的浮力模块通常使用轮胎建造,相比于17/18年的白块浮力模块,轮胎体积更小、浮力更大、堆叠能力高于白块,完全可以满足浅吃水的要求,如今吧内主流先进船只均采用轮胎浮力。在受到冲击时,船只容易以较高速度入水造成脱节,那么船只该如何尽量减少这种概率呢?这就涉及到了隔离技术,以航母甲板上普遍采用的鳞片甲为例,其隔离性能优异,钢架与钢架之间的空隙成了最好的缓冲,使用该甲的航母,通常能承受150m+高度的co12轰炸,在冲击传递到船体前,能量大部分都会被甲板吸收,船体的入水速度因此而大大降低。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13 22:11
                回复
                  2)武器及结构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6-13 22:11
                  回复
                    •简水面战舰分类及用途
                    简星现代水面舰艇自18年年末兴起,目前吧内主流水面舰艇大致可分为炮舰(多数为重甲,即战列舰)、驱逐舰、空母、以及拓展舰种(详见第三章部署与驻扎中第一节特殊船只的使用)。战列舰:由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将炮舰概括为技术不成全的战列舰,此段将仅介绍战列舰,战列舰是以炮弹为主要攻击手段、被动装甲为主要防御手段的中大型水面舰艇。其对于机动能力的要求较低,注重装甲防护与火控,先进战列舰还需具备主动防空的能力。因该舰种的空余设计空间相较于其他舰种较大,所以战列舰的设计美观度也是在所有水面舰艇当中要求最高的。战列舰的塑形模块大致有狭义舰桥、烟囱、桅杆、雷达以及广义舰桥(具体塑性教程请参考第五章舰船结构的合理规划中第一节建造与设计),功能模块大致有主炮组、副炮组、防空炮组、引擎组与停机坪。在纯原版舰队联合作战中,战列舰应是位列第一、二的主要行进力量,近距离作战时更是可以发挥其火控反应快、启动时间短的优点,对敌军进行强而有力的火力压制、打击。在原版(含制导)作战中,则可以对地进行火力覆盖,迅速歼灭敌军陆地力量。驱逐舰:驱逐舰作为一个新兴而又古老的舰种,其舰体结构与真实作战用途也在简吧的不断革新中演变着,驱逐舰是以制导武器为主要攻击、防御手段的高速船只。其对于机动能力的要求(即加速度与最高速度)是SR水面舰艇内最高的。驱逐舰对于塑形要求美观的同时,也对布局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在2020年现代级驱逐舰发布以前,简吧的先进驱逐均没有考虑到对于布局设计的合理运用,即通过改变驱逐舰模块布局来实现性能的进步。在舰队联合作战中,驱逐舰应是舰队的主要远程打击、空域防护力量。其搭载的防空导弹也将是舰队最有效的防空手段,因此驱逐舰也承担着保护空母的重任。空母:与驱逐舰相似,空母的设计理念也在一年又一年中不断更迭着,自17~18年的功能化空母,到19~20年的防御向空母,现代空母的设计要求是对于空袭有着良好的适应性,以及作战效能的最大化。空母是以舰载机为主要进攻手段、舰载机与防空导弹为主要防御手段的中大型水面舰艇。现代空母对于机动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双层空母逐渐成为该舰种的主流。在舰队联合作战中,空母是舰队的核心力量,负责对中远距离进行强有力火力打击的主要任务与维持制空权的副任。1~2艘空母还可以与其他舰种组成航母战斗群,形成小规模的高效率武装群体,是舰队的中坚力量。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6-13 22:11
                    回复
                      •SR主要武器及水面上的分配
                      简星上,飞弹无疑是主要的攻击手段,此章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SR的主要武器及其在水面上的合理分配。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两大弹种。在上一章我们已知晓,战列舰的主要进攻方式即炮弹,所谓炮弹,在SR中我们将其定义为无制导的飞弹,此类武器启动速度快、占地略小于制导武器且在射程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速度,缺点则是对于船体稳定性要求较高、射程相较制导武器短、弹道大致固定等。因此此类武器适合近距离作战的装甲占据大部分空间的舰船。炮弹具有多种弹头,可在建造时根据火控要求进行更换(具体弹头种类可参考@jllcloudy的坦克炮弹种类教程)。制导武器,即多pod,是一种被简吧广泛承认的xml技术,现已归纳至准原版科技(仅限制导用途)。该类武器是可以进行人工操控的炮弹弹头飞弹,通常搭载于驱逐舰与航母之上,可以在射程范围内执行精确的打击/防御任务,拥有射程远、命中率高等优点,但其占地略大于炮弹,通常为竖直排放,反应速度慢。其弹头可像炮弹一样在建造时进行有需求的更换。根据以上两大武器种类,胶囊弹头飞弹、ADS、黄铜骑士等军备上舰,胶囊弹头飞弹因其优秀的破甲能力,被广泛地使用在驱逐舰制导和战列舰炮弹上面。ADS是靠堆叠起落架展开产生破片并以此来拦截敌方飞行物的无制导炮弹,现通常搭载于要求无制导的战列舰之上,优秀的ADS设计可以覆盖战列舰所在范围的特定高度空域。黄铜骑士,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制导版本的ADS,但由于其反应速度慢,所以通常搭载于驱逐、航母之上来执行中远距离拦截任务。这里给大家拓展一个新型概念武器-鱼雷,此前大众对鱼雷的认知停留在无法实战的思想上,远韦的鱼雷机也只是制导武器的变种,作战理论证明,只有非制导鱼雷才是实战中所能使用的。非制导自稳鱼雷已于2020年4月中旬取得巨大突破,鱼雷的相关概念已展开,水线反应甲也已搭载于当前最先进的原版舰超海珞、第一国际上,此篇作战理论基础起草于2020年初,所以部分作战理论可能不会考虑到鱼雷战场。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6-13 22:12
                      回复
                        •模块化与一体化
                        简星水面舰艇的船体构造主要有两种,即模块化与一体化,通称模块化船体与一体化船体(这里对该概念扫一下盲,在SR海军里没有模块化龙骨这一说法,龙骨只是厚一至二层的长钢,只有模块化船体)。关于模块化与一体化,各有优点与缺陷,但从舰种分配这个角度来考虑便可以很好理解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何为模块化?何为一体化?模块化,指的是可以进行复制操作并以此来互相连接的可列装式模块船体,这类船体组装、建造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建出大量的船体部分,且各模块的性能相同,包括浮力大小、结构稳定程度等。一体化,指的是船体构造以舰船实际情况考虑,在不同部位进行不同程度改造以此实现舰船性能最优化的不可复制特殊船体,一体化船体的整体构造相对于模块化船体要复杂,对于特殊部位进行拓展的能力强于模块化,但相对于整个船体而言建造速度慢、耗费精力多。从舰种分配这个角度来考虑模块化与一体化船体的合理运用的话,我们很容易便能分析出不同舰种所需的最佳船体。模块化因其建造速度快、各部位性能相同,所以适合对于整个船体结构强度要求相同的舰种,即空母。空母对于空袭轰炸的防护是要求全体位的,也就是各部分船体(甲板)所能承受轰炸的能力要大致相同,同时因航母工程量大,建造时使用模块化来设计船体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一体化则适于使用在各部分功能不同,特定位置要求极高的舰船上,即战列舰、驱逐舰。因该类舰船裸露的可殉爆模块,所以对于该类舰船的特定位置隔离、防护性能要求较高,可以针对部分区域进行强化以实现性能最优化的一体化船体无疑是首选。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6-13 22:12
                        回复
                          3)部署与驻扎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6-13 22:13
                          回复
                            •特殊船只的使用
                            在简水面战舰分类及用途一节中我们提到拓展舰种,所谓拓展舰种,即由三大传统舰种引申而来的新兴舰种,如防空巡洋舰、航空战列舰、补给舰、武库舰等,用于执行特定任务。而这类舰船在简吧内的热度并不高,因此相关概念、作品也较少。由于拓展舰种的特殊性无法全面应对突然袭来的攻击,因此拓展舰种在大部分情况下只会在主动任务时使用,这里的主动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有计划的进攻、提前应对已知的敌方攻势等。这类拓展舰种的使用应考虑到各方面的均衡需求,在大环境已知的基础上,我们能很明晰地了解军队所面临的一些薄弱点,而这些薄弱点,则可以通过拓展舰种来弥补。Ex:在准备进攻敌军一个海岸线基地时,我们知晓敌军防空火力强劲,且该据点易守难攻,而我方航母的最大储备油量不足,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到使用补给舰,相较于再添加一个航母,补给舰的储备油量充足,免去了不必要浪费的吨位,使得我们可以在使用较小吨位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作战效能。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例如在纯原版分房中我方缺乏防空单位,但再添加一个搭载防空弹幕的战列舰将难以发挥其火力,获得的防空加成也是微少,那么添加轻火力高防空的防空巡洋舰便是最优选择。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6-13 22:13
                            回复
                              •舰队空母与舰载机
                              空母是舰队的中坚力量,负责对中远距离进行强有力火力打击的主要任务与维持制空权的副任。那么如何高效地实现这一需求呢?在面临其它战场时又应该如何发挥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件事情,即制空权的定义以及制空权的用处。制空权,是指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空间的控制权。维持制空权则可以限制敌方空中力量的部分活动,保障己方战力的行动自由,为己方战力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可以说,只要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便赢得了战役。简星水面舰艇由于装备油量异常稀少,即使挂备副油箱,出动舰载机所需要的油仍是珍贵的资源。所以我们不得不选择一种高效率的维护制空权的方法,即海侦。在巡航期间,舰队空母可以指定两艘舰载机,轮流在半径十公里左右的空域内进行侦查,一旦发现敌方对空威胁单位即可出动剩余舰载机对敌方进行迅速的打击。这种海侦模式可以保证侦查行动的无间断进行,并且确保了空母随时出动大量舰载机的作战能力。空母是舰队的中坚力量,但维护制空权的不是空母,而是舰载机。一艘合格的空母,其所装备的舰载机应具不同种类,包括海侦机、轻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等。综上一段所述,海侦机只需2-3架即可满足侦查需求,轻、重轰的载量则应参考空母种类以及实际情况决定,优秀的舰载机,应为不同种类的敌人配备不同种类的武器,即所谓的多参考系打击能力,舰载机应针对驱逐舰、战列舰、航母等考虑不同的情况,而非大炮打苍蝇——多此一举,此外还需考虑舰载机生存能力和舰载机作战效能等,所以舰载机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比航母本身更为重要。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6-13 22: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