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松狮吧 关注:212贴子:1,613
  • 3回复贴,共1

中国的戈登和孤儿院的老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查尔斯·乔治·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年1月28日—1885年1月26日)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军官,他满怀为大英帝国开疆拓土的理想,在殖民时代异常活跃,被称为中国的戈登和喀土穆的戈登。
1885年,戈登将一只取名为“王”(Wang)的原生松狮犬从中国带到了英国。王的出现是这个犬种在英国流行起来的关键,当年许多报刊杂志都报道了王的故事。

原生松狮犬“王”

王和它在孤儿院的监护人罗伯特.罗宾逊,《图画》杂志插图
文章来源:1902年莎拉.诺尔斯.波尔顿(Sarah Knowles Bolton)的文章《我们忠实的朋友》(Our Devoted Friend);1898年12月10日《图画》(The Graphic)杂志文章《戈登将军的狗“王”》(General Gordon’s Dog “Wang”)。
英国多佛的戈登男童孤儿院(Gordon Boy’s Orphanage)成立于戈登去世的1885年,这里有一只名叫“王”的狗,它曾经属于戈登,是一只无价之宝。大约1884年,戈登在离开中国前往苏丹喀土穆的时候带上了三只稀有的黑色原生松狮幼犬,他把其中的一只“王”送给了当时在直布罗陀指挥的约翰.艾迪斯(John Adies)的女儿。王一直陪伴着这位女士,直到后来她在皇家炮兵队的丈夫前往伦敦,王才被送给了国王军团的西尔少校(Seel),之后被西尔少校送给了孤儿院。来到孤儿院的王已经14岁,又聋又跛,但大家都十分爱他,他的小饲养员罗伯特.罗宾逊(Robert Robinson)也温柔地照料着他。罗伯特在这一年也是14岁,1895年他被不称职的父亲赶出了克鲁郡的家门,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流浪,来到伦敦,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又冷又饿,1897年11月5日睡倒在特拉法加广场的戈登塑像脚下,被警察发现,一星期后获准入住孤儿院并成为了王的监护人。孤儿院的创办者兼财务主管托马斯.布莱克曼先生(Thomas Blackman)在1902年给莎拉.诺尔斯.波尔顿的信中说到:“最近王去世了,而罗伯特现在是军队的一名士兵。孤儿院里有一百多名无家可归的男孩,他们被允许饲养各种宠物,包括狗、猫、鸽子等等。”
1898年一份纽约报纸上的文章提到了戈登的孤儿院和松狮犬潮流的兴起:

松狮犬潮流起源于最近入住伦敦孤儿院的“中国”戈登的松狮犬,在那里它有一个特殊的监护人。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松狮犬的兴趣,英国的爱狗潮人们也快速抓住机会制造了一个新的时尚。

1899年的芝加哥报刊,王和罗伯特
中国戈登的狗。王,一只有趣的犬科动物,十四年前被在喀土穆牺牲的烈士带到英国,现在是英国多佛戈登男童孤儿院的一位居民。


1楼2020-07-25 23:09回复
    老王的故事很温馨,但它的前主人戈登的故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查尔斯.乔治.戈登,绰号中国戈登
    对于这个戈登,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和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一起打败洪秀全、灭亡太平天国的洋枪队“常胜军”的第三任管带,中学历史课本中那个“恶贯满盈的戈登”。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他自愿来到中国,于9月抵达天津,同年参与了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和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的暴行特别是火烧圆明园的丑陋一幕被戈登详细地记录进了日记,他写到:英法联军“洗劫之后纵火,以最野蛮的方式毁坏这些最宝贵的财产……每个人都发疯一般地抢劫。”“我们在掠夺后烧毁了整座皇家园林,破坏并摧毁了其中最有价值的财产,(这些珍宝)估值超过400万英镑。”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当时的400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至少2亿英镑。他在日记中宣称他个人还得到了48英镑的奖金,此外他还掳走了圆明园里的许多名贵家具,例如带有皇家纹饰的龙椅。戈登还“不无遗憾”地表示,“整座园林太大了,我们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仔细搜查和全部带走”。他特别强调,因为大量精美的金饰品“像黄铜一样被烧化”,这让包括他在内的很多英国军人“感到沮丧”——因为金饰品的价值要高于金块,他们想卖出好价钱,而非怜惜这些珍宝。
    由于他日记写得太认真,以至于每当有人替这场暴行洗地时,戈登留下的“实锤”资料必然被翻出来,这一百多年里不知道打了多少洋专家的脸。
    1860年戈登还参与了一件对天津影响深远的事。12月的一天,英国驻华公使向直隶总督恒福提出要在天津永久租借一片地,用于建造领事署和英国商人的住屋栈房。清政府还没答复,工兵上尉戈登就发挥起了自己的专长开始丈量土地,从紫竹林向南沿海河西岸几公里的土地首先被划为了英国和法国的租界。赶走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后,戈登又担当起了英租界内道路和街区的规划设计,在他的笔下,489亩中国土地成为了天津最早的租界区,也是近代中国7个英租界(上海、天津、镇江、九江、汉口、广州和厦门)中的第二个。
    1860年代清政府雇佣外国兵组建了一支洋枪队,用于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洋枪队因在松江、青浦等地屡胜太平军而得到“常胜军”的称号。1863年3月,戈登在松江接任洋枪队的第三任指挥官,他治军严厉,打仗凶狠。12月,戈登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合力攻下了太平军占领的苏州。
    可在胜利之后,戈登却和李鸿章大吵了一架,一时国际舆论哗然,历史上的真.名场面。

    李鸿章在天津的家里,1872年
    当时戈登率军猛攻苏州,遭到太平军慕王谭绍光的顽强抵抗,正发愁时,他手下的一名奸细探知太平军四大将与谭绍光不和,且纳王郜永宽还有投降之意。戈登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鸿章,两人商议决定利用郜永宽的降意兵不血刃地拿下苏州。
    李鸿章派遣太平军降将、总兵程学启与郜永宽秘密联络,双方在苏州城外的阳澄湖上密商投降事宜。戈登也参加了这次会面,但他不参与谈判,只是出面担保郜永宽等太平军官兵投降后的安全。程学启发誓不杀降将,答应事成后给降将们相应官职,还和郜永宽结为兄弟。两天后,郜永宽等太平军八王密谋杀害了谭绍光,将他的头颅割下送到清军营中,并对谭绍光的部下大肆捕杀。12月4日,淮军拿下苏州,不费一兵一卒。
    大功告成之后,李鸿章的疑心却越来越重,为防止郜永宽等人再次叛变,他决定杀掉八名降将。李鸿章和程学启二人以款待八王之名设了“鸿门宴”,郜永宽等人不疑有诈,欣然赴约,席间李鸿章推托有公务退出,刀斧手随后涌入,取了八王的首级。接着清军大肆屠杀苏州城内降卒,大约2万多名太平军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苏州杀降”事件。
    李鸿章始料未及的是,杀降却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外交事故。
    一种说法:
    对鸿门宴不知情的戈登听说后愤怒异常,他责骂李鸿章毫无契约精神、背信弃义,认为自己为降军作保深受欺骗和侮辱。为了挽回自己的名誉,他竟然要和李鸿章决斗,他提着枪到处寻找李鸿章,跑到李鸿章的府衙里,没找到本人,把李鸿章的座椅打了个稀烂,还扬言要率领常胜军攻打淮军,把苏州还给太平军。
    为了让戈登消气,李鸿章只好一面声明杀降和戈登无关,一面请朝廷重赏戈登一万两白银。然而戈登不吃这套,赏金分文不要,还是要李鸿章拿命来。冷汗直冒的李鸿章这才下了决心:既然不能让他消气,那就让他走人?
    于是李鸿章绕开戈登找到英国大使馆一顿活动,不久之后戈登接到命令:收下清王朝的赏金,遣散常胜军里的所有外籍官兵,把数千中国籍官兵全数交给李鸿章。于是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铁军便成了李鸿章嫡系淮军的核心骨干,全是戈登留下的家底。
    另一种说法:
    杀降事件引起戈登的不满,他扬言李鸿章背信弃义,提着枪去李鸿章军营寻衅,一时中外舆论都将矛头对准李鸿章。
    实则李鸿章默许程学启杀降到鸿门宴杀八降将,全程计划没有通知戈登,当时常胜军驻扎在城外,整个计划都没有参与,第一,常胜军失去了夺下苏州的头功,第二,常胜军失去了进城抢掠的机会。洋枪队雇佣着大批外国混混,他们打着镇压太平军的名义谋抢掠发财之实。
    外国流氓倒打着正义的旗号声讨李鸿章,李鸿章自然甚为恼火,但此时又不好与其彻底翻脸,于是他一面坚称此为清廷军政,与他国无关,一面奏请朝廷奖赏常胜军七万两白银,其中一万两赐予戈登。戈登假意拒绝,直到海关税务司赫德将一万两白银存入戈登在海外的户头,此事才得以平息。
    戈登得到了想要的利益,决定卖个人情给李鸿章,解散洋枪队。李鸿章此时惧怕洋人势力扩大,于是痛快地给了戈登19万遣散费,戈登仅用三天时间就遣散完毕,常胜军的12名外籍军官、300名步枪兵、600名炮兵悉数编入直属李鸿章的淮军亲兵营。

    身着黄马褂的戈登
    同治帝因戈登于苏州战事有功,授提督衔,赏黄马褂、花翎,赐提督品级章服。


    2楼2020-07-25 23:09
    回复
      回到英国后,戈登被提升为中校,受维多利亚女王册封为勋爵。
      1879年,中国驻俄公使崇厚未经清政府批准,擅自同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将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领土割让给沙俄。消息传来,朝野大哗,主战派的意见在朝廷中成为主流,中俄之战一触即发。清政府想利用戈登的影响力来避免与俄军开战,于是应李鸿章的邀请,戈登再次来到中国参议清政府拒签中俄《里瓦几亚条约》一事。
      戈登来到北京后向主战派的大臣们指出,在当时的情况下与俄国开战是不明智的。后来清廷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将崇厚治罪,另派驻英公使赴俄谈判,同俄国签订《中俄改订条约》,终使伊犁等地和平回归中国版图。
      1884年,戈登前往苏丹出任英国驻苏丹总督,受命镇压当地人民的起义。当时苏丹出了一个反抗英埃统治的人物马赫迪,他号召苏丹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他的响应者们身穿粗棉布做成的白袍,以长矛和弯刀为武器,组成了一支狂热的军队。
      戈登抵达喀土穆一个月后,马赫迪军队就把喀土穆团团包围起来,切断了戈登与外界的联系。消息传到英国引起公众极大关注,维多利亚女王要国防大臣哈廷顿设法营救,但首相格拉斯通担心英国会因此卷入旷日持久的战乱,迟迟不肯发兵,四个月后在国防大臣的催逼下才在埃及组织远征军慢吞吞地向苏丹进军。
      事实上,喀土穆被围困后,尼罗河的水道依然畅通,戈登完全可以乘汽船撤出,但冒险家戈登坚持不退,他固执地认为临阵脱逃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他加强城防,在总督府的房顶上架起望远镜,每天花上几个小时望眼欲穿地等待没影儿的援军。
      1885年1月26日,马赫迪大军对喀土穆发起总攻,来不及逃跑的戈登被起义军的长矛刺死。

      戈登之死
      马赫迪士兵冲进总督府,戈登身着将军制服,手持指挥刀,站在楼梯上等着他们。对峙几分钟后,一名马赫迪头领向戈登用力投掷出手中的长矛,穿入他的胸膛,戈登身体晃动了一下,接着又有两支长矛刺中戈登,他这才倒下,马赫迪士兵一拥而上,刀斧齐下,用长矛挑起戈登的头颅,沿街示众。
      两天后,英国援军抵达喀土穆,为时已晚。戈登的死让维多利亚女王大为震怒,她怒斥首相格拉斯通坐视不救,失去民望的格拉斯通被迫下台,戈登也成了英国人心目中的“烈士”、“英雄”。
      戈登之死,英国那边一片震惊,清政府这边也是悲痛无比,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到戈登家中慰问,清廷也派专人前去吊唁,李鸿章访问英国时还特意去看望了戈登的遗孀。对于这位“老朋友”,大清朝确实是深切怀念——毕竟,戈登肩负着英国的使命为清王朝做所出的贡献正是清王朝仰列强鼻息的生动的历史缩影。
      1890年天津英租界的工部局大楼建成,为纪念戈登对开辟和规划天津租界所作出的贡献,大楼被命名为戈登堂。落成典礼上,戈登的巨幅照片被挂在会场正中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对曾共事的戈登表示“深切地悼惜”,在讲话中盛赞戈登的军事指挥才能。
      1892年2月3日,天津英租界当局为李鸿章在戈登堂举办70岁生日宴会。李鸿章出资在戈登堂内搭了一个舞台,从此戈登堂成为英租界一处高档娱乐场所,甚至逐渐取代了侨民俱乐部兰心戏院的地位。

      天津戈登堂,1920年代照片


      3楼2020-07-25 23:10
      回复
        百年历史云谲波诡,往事如烟逝。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访问苏丹时说到:“曾经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苏丹民族革命运动的帝国主义者戈登,最终受到了苏丹人民的惩罚。”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访问苏丹
        在戈登去世130年整的2015年1月26日,苏丹政府举行专门仪式,庆祝由中国政府承建的苏丹新总统府正式启用,这座总统府恰好就建在当年戈登被杀的总督府旧址之上。

        苏丹新总统府
        如今,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刺死戈登的长矛,那是当年苏丹赠送的礼物,而大清皇帝赐给戈登的那件黄马褂也被马赫迪起义军起获,至今保存在苏丹首都的哈里发博物馆里。
        香港朋友丹尼斯.唐(Dennis Tang)贡献了下面一则轶事:
        据说,戈登曾将一只纯种狗赠送给到访英国的老战友李鸿章,李鸿章回国后捎话给戈登,感谢他赠送的美味的礼物(天呐)。
        参考资料:
        1. 1885 – The story of Chinese Gordon and Wang the Chow
        https://chowtales.com/story-chinese-gordon-wang-chow/
        2. 英国枭雄戈登,洋枪队以外那些少为人知的传奇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4ca32cfec8b779053540f6a4&lemmaId=8793736&fromLemmaModule=pcBottom
        3. 英国殖民者毙命非洲,却令清政府痛哭流涕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02c9b57395d199dc821a9920&fromLemmaModule=pcTopicList&fromTopicId=eba29de2a0499fc00214e0b9
        4. 英法掠夺150万件圆明园珍宝,连小狗都被当成战利品抢走
        https://www.sohu.com/a/308539505_621004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4楼2020-07-25 2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