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学冠吧 关注:226贴子:1,154
  • 3回复贴,共1

云学冠总结_高中数学学习捷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我们从高一 一路学过来,课本上很多内容在高考中不是重点,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但是我们按照课本过的时候,每一章、每一节都做了很多的习题。不管高考考不考,重要和不重要的都一股脑的全做,可以称的上是题海战了。但是结果如何呢?结果不是说我都掌握了,而是都忘了,我想很多同学应该都有体会,你学的高二的,高一的全不会了,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高一高二的很多知识点不会了,甚至连书上的公式都记不得。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以前的题白做了吗?一轮复习的时候还是很多不会!其实没有白做,只是你当时做的时候没有归纳重点,没有做到循环复习。


1楼2020-08-08 16:18回复
    1.归纳重点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我们刚上高一时候第一章学了集合,集合中很多公式,很多书上没有的知识点我们都得记,都得练,甚至有很难的集合题都不会做。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集合,结果就是高考的时候出集合题的都是非常简单的题,说白了就是送分题,甚至可以说你只要会做课本上的习题,高考这道题就没问题。
    你前前后后花了多少时间在里面,浪费了多少精力在做集合的难题。所以有句话你必须记住: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原因就是你没有面相高考去学习,到了高三才去面相高考,高考不会是什么都考,每部分的知识都有侧重点。好多人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很多题都不会做。但是如果有复读过一年的同学会发现,复读生平均都比前一年高几十分甚至上百分的也有,平均分数要高于应届生,这是为什么?
    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复读生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高一高二没怎么好好学,或者没学会,上了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基本很多都不会,迫不得已复读。其实这样算下来,真正有效率的学习时间不多,真正面相高考的时间就是高三迫于压力的一轮复习,虽然很多不会但是在努力的掌握,只是掌握的不够熟练,没关系高四再来一轮。直到你觉得看见这种题就知道它要考什么?!你就学成了。
    复读的作用就是你有效学习时间多了,其实你只用高三、高四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高考。高一高二是无效的,或者效率很低。如果高一高二就提前高效学习,面相高考。那你高二就能参加高考,真的是这样。其实只是我们没有按照比较好的计划去实现,好多人都在抱怨高中太苦了,每天晚上学到很晚。其实自己每天有效和高效率的学习时间真的很少。只是很多时间都白白浪费了,或者被无效的学习占用了(给老师完成作业,其实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练习你自己不会的那部分知识点)。


    2楼2020-08-08 16:20
    回复

      2.循环复习
      如果你在平时学习中能抓住重点知识考点,不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写很多无用无效的作业。如果你不知道重点,那只能题海战了,虽然这样非常累,但是重点也能学到,也不亏就是你得用功了。那么除了这一点,你还得做另外一件事情:循环复习。
      你学第三章的时候,要回来再测试一下第一章的内容忘了没有?学下一本书的时候,经常看看上一本书的题看看都忘了没有,你高二的时候,要回顾一下高一的东西,随便拿一道高一的题,你能不能很快做对。
      你会发现数学考试的时候,除了考你现在学的内容之外,总是偶尔把之前学的知识揪过来考。这个学期学的几何,考的时候有几道三角函数、数列的题。学导数的时候,考试总是把必修一的函数揪过来考。包括高二下学期了,还是一直在考上学期的,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的题。
      干嘛呢?还让不让人好好考试了,本来以前就学的不好,或者忘了,一直考以前的干嘛呢?故意的!!??本来这学期学的挺好的,题也基本都会做,突然出了几道以前的题,都忘了做错了,想想啊一道题最少5分,我错两道,就直接影响我在班里的排名。老师、家长又叨叨我没好好学习,冤不冤啊!!!
      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上面的问题,确实挺冤的,但是考试为什么这么设置,不是逗你玩。因为要遵循高考规则。高考题到底难不难?高一高二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很难,其实不然,高考不是难,是综合性强,就是一道题可能需要掌握好几个知识点才能做出来,但是高一高二是一个点一个点的学,并没有综合起来,所以觉得难,如果把高考题拆分成很多独立的知识点,拆分后单纯说一个知识点的难度肯定没有你高一高二时候难,高一高二的难是在一个单纯的知识点上加大难度,并没有很强的综合性。高考题或者高三的题综合性都非常强。所以高一高二和高三高考的难度类型不一样。也不能简单的比较哪个更难。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上了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都普遍觉得比高一高二的难,其实不是因为难,是因为你忘了,就和刚才说的“为什么考试总喜欢考之前学的内容?”一样的道理,你高一高二很多知识点都忘了,一轮复习的时候做题,需要你对很多知识点都非常熟悉,信手拈来,但是你很多知识点,甚至是书上的公式都忘了,更别说让你综合起来。所以感觉很难。
      那解决方案就来了:如果我们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每次学新内容的时候把旧的知识点复习一遍,就和你背英语单词一样,反复复习,那样效率会提高好几倍,上面所说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有同学会觉得没有时间去复习之前的内容,其实还是规划问题,时间都是海绵里的水,你平时再忙也有时间吃饭啊,因为吃饭都规划好了,一日三餐,同样你要是有信心都能规划好。第二,复习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不需要做新题,就是把以前的题拿出来大致看看还会不会做,以前做过也标记过一些,复习起来更方便。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就行了。不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就是一个习惯问题。


      3楼2020-08-08 16:20
      回复

        3.高考模块
        考题说明:高考每个题考什么内容都是基本固定的,选择题12道,每道5分共60分,填空题4道,每道5分共20分。高考选择填空建议用40-50分钟做完,不得超过1个小时,否则后面大题就做不好,影响整个分数。
        其中选择题前3道或者前4道,填空题的第1道属于简单题,一般人都会做。包括的知识点就是集合、复数、向量,有时候也有三角函数和数列比较简单的题。高考也没有严格的哪些点就是简单的,哪些必须是难的,所以只能大概说。
        选择题4-9道,填空题中间两道属于中等题,这个中等难度题,有时候也不好鉴定,你说它简单吧,有时候也不简单,说它难从解题过程来看,不算难题。所以这块内容是能拉开差距的,有些人粗心,或者一下没做出来,或者看错了等等问题都出现在这个地方,有些人学的比较扎实,这块的错误率很低,那他的分数肯定在100以上,就是看能不能冲刺120以上,甚至130以上了。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上面表中已经列出,其中括号中1、2的意思就是这个知识点出两道题,例如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文科理科题型分部都差不多,就是个别地方不一样。整体难度也差不了多少,可能感觉理科稍难点。
        最后两道选择题和最后一道填空题,属于小题中的难题,难题也不是说很难的做不出来,只是比较费时间,你想高考一道小题用了十几分钟做,太亏了,性价比太低。所以这部分的题,我们到了最后再做,不敢一开始在这里浪费时间。这里主要是圆锥曲线和导数的题型,但是也有其他情况,例如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也会出难题。
        简答题一共6道,前5道每道12分,最后一道是选做题,22/23选一道,一般选第一道,关于这部分怎么选,之前文章讲过,可以参考之前文章《高中数学学习指南(一)》。前5道中,第一道属于简单题型,要求大部分同学会做。这道题是解三角形,或者数列。怎么说,今年如果是三角,明年可能树数列,轮换着出,这里说明一点就是,如果17题是数列,那么小题的三角函数题就出两道,数列小题就只有一道。如果17题是三角,那么小题的数列题就多,考两道,三角函数小题就只有一道。所以总的来说,考察三角函数和数列的分值是相当的;不存在说,如果今年考的是数列,那么三角函数就不用多学的,不存在这个问题,要注意。
        18、19两道大题,是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这两道题位置不一定,有时立体几何在前概率统计在后,有时候反过来。那么意思就是顺序在后面的题难一点,顺序在前面的简单一点。概率统计一般认为都比较简单,但是有时候也比较难,难不是说难在公式运用上,而是难道如何理解题意上,有点像应用题的感觉。
        20、21属于难题,解析几何和导数题,但是解析几何有很多现成的方法破解,所以现在感觉20题不属于难题的范畴了,真正的难题其实就一道,就是导数题。当然导数题也有破解方法,但是还是感觉比解析几何难,因为过程特别多,化解的特别复杂,分类讨论等等。当然有同学说,解析几何计算量也非常大啊,如果你觉得解析几何计算量非常大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不会感觉计算很多了,具体详情可以关注我公众号,看关于破解圆锥曲线大题的文章。基本上这两道题会不会做体现的是100分以上的水平和120以上的水平,考得好的140以上都有可能。所以看你的情况,如果你现在还是不及格的水平,建议你先不要花大时间和精力做这两种题型,原因不是说你学不会,是你考试的时候都没时间做到这两道题。题都没时间看,更别说会不会做了。所以要按照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走,稳中求胜。
        模块说明:高考一共考22道题,如上。上表中列出了所有的高考模块知识点一共15个左右,但是主要的就是8个模块,分别是:三角函数、数列、函数、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极坐标参数方程及其他。
        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在外面补课,到底补了什么心里有底吗?补课不是随便讲两道你不会的题就完事了,一定要按照高考的计划去补,高考重要的需要补的也就是7、8个模块,如果这些补完了,基本上就可以了,不是漫无目的,没有规划的去补课。
        每个模块其实只需要8-15次课就能学完,并且掌握。当然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但是有经验的老师基本可以锁定好课程进度,能够预测到你学完后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当然有些模块,例如概率统计用两三节课就能学完,练完。不用很多课时就能学完,学会。
        高考的难度分布符合5:3:2定律,50%中等题,30%简单题,20%难题。高考你不用做难题,如果把简单和中等题作对就能得80%的分数,也就是120分。但是很多同学感觉不是这样,考120感觉非常难,这是为什么?三点原因:
        一、题难不难,是针对平均水平来说的,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的同学觉得导数题都很简单,有的同学集合还得想半天,所以难不难是相对的,还有基础,如果你能达到高考要求的水平,那就是80%的题你都会做的。那么达到高考水平难不难呢?不难,只需要你足够熟练就行了,不需要你脑筋很好,高考既然这么定,肯定是考虑到大部分人的实际水平,所以你靠勤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注意,我们做题不要去做很多难题,只需要对简单中等题做到非常熟练,就是你看到题很短时间能做出来就行,不用浪费大量时间在难题上,不会的直接过。所以你考不到120是因为你不够熟练,不是达不到。(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复读一年的同学分数会比较高)
        二、你会做,但是总是犯低级错误,算错、看错、写错。或者当时一下被蒙住了,下来一看很简单等等。这些问题我相信很多同学都遇到,怎么办?这个问题有先天原因,也有后天原因,先天原因跟性格,做题习惯、注意力有关。后天原因还是你不够熟练。总的来说后天因素占主要,你之所以算错还是因为你不够熟练,或者考试的感觉不够,你平时慢慢做一道题和你考试时做一道题,感觉肯定不一样,我们平时应该多创造一些自己测试自己的环境,去练习考试的感觉。这样也会有效果。
        三、以上两点原因我都没有,但是还是考不到120。那还可能是因为考题中突然有一道中等题变的比较难,这个也有可能,高考也是有变化的,也有可能原来比较简单的题,一下出的有点难,你适应不过来做出来的,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除此之外,还可能是你发挥的不好,怯场等。因为说实话高考除了对知识本身有要求外,还得看你考场发挥,心里素质,运气等等,不可控的因素。这些都能导致你的实际分数。所以考试成绩其实是个多元的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楼2020-08-08 16: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