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春秋吧 关注:1,117贴子:101,430

有那一句卦爻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那一句卦爻辞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
我认为是坤初六——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周易在爻辞中未作吉凶判断,就是这爻辞只是以像传理,说明基本的道理,事物之理是渐渐积累叠加逐渐发生变化,终至质变(霜——坚冰);再结合初爻难知来说,这种基本的现象和道理往往却不易被发现或重视。


IP属地:江苏1楼2020-08-29 22:02回复
    可谓爻辞与爻位意义的完美结合。


    IP属地:江苏2楼2020-08-29 22:07
    回复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IP属地:江苏3楼2020-08-29 22:17
      收起回复
        岁,时也,转载: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2] ,本义其说不一,一说指岁星(木星),一说指割。“岁”在古代有木星的含义。古人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其轨道与黄道相近,因将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称十二星次(星空区域)。古人根据木星在哪个星次来纪年,所以岁有“年”“年龄”的含义。(以为岁星是处罚罪人的预示,可能就是继承自前代的观念岁星的运行看起来出没无常,难以预测,有异于他星。大概因此才被认为是由上帝控制,表示天命的所在。)
        《尚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自解:总之,岁是一完整时间周期的意思,时能造物配以方东北,阳动而行,时方相配天道自然岂可逆;阳顺天时时成于西南——阳行乃天,西南坤作成之,故曰: 君子见始弗逆,顺而保壳。
        保壳:1本义,『說文解字』从上擊下也。一曰素也。『說文解字注』一曰素也。素謂物之質如土坏也。坚硬的外皮。会意字。甲骨文是手持槌击“南”(一钟形陶制乐器)的形象。钟里面是空的,外层是硬的,故产生坚硬外皮的含义。壳的本义为敲击,凡可以敲击出声的东西,多内空而外有硬皮,故壳引申为坚硬的外皮。
        【馮仲好集序】人之所以有生者,軀壳也。
        2,保和。
        吾取1.


        IP属地:江苏7楼2020-08-30 05:26
        收起回复
          查了下文章,果然。廖明春《帛书易传初探》:
          所以「君子見始弗逆,順而保殼」,對陰陽二氣的消息從一開始就不應違拂,應當法天之則,順從自然節氣的變換,而確保穀物、莊稼的豐收。
          廖也是壳通假为谷,但他对“保谷”的解释重点放在了农业上,解释为“确保谷物的丰收”。这也符合“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里的阴阳岁时四季的含义。
          不过我是感觉“保谷”还有抽象的含义(就如诗经“君子有谷,遗孙子”,有谷就是有禄、有善),但哪种对,要从帛书易传整体和上下文去论证了,一时说不清。
          @贴吧用户_0N1PG42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8-31 15:30
          收起回复
            易曰:履霜坚冰至。
            子曰:逊从之谓也。(顺从)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 君子见始弗逆(始于东北——始),顺而保壳(成于西南——顺从)
            整段都是针对”逊从”而发,不只是在说“履霜坚冰”。是说顺从整个“岁之义”(阴阳消息的循环),而“履霜坚冰至”只是其中的一环。
            岁之义始于东北,古人岁始于冬至/立春,这是历法上的事实(也符合后天卦位),这时候不会“履霜,坚冰至”(马上开春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8-31 19:44
            收起回复
              看晕了都。这个几乎没有分歧的啊,各个帛易学者于此也是一致的,壳通谷,谷物之谷。
              将壳作躯壳之壳,是不对的。壳,存在的前提是有空间。之所以言躯壳,是相对于灵魂而论,灵魂、思想存在的空间就是躯壳。但谁能只保躯壳呢。壳不能代替身;退一步,假设壳引申为身的含义,也是不对的。因为从表述的角度来说,原文不可能出现“顺而保身”的说法。无论是帛传,还是十翼,于乾坤的关系都很明确,阳主阴从。论坤,则一定论的是坤的辅助作用,即“地道无成,以代有终。”
              易曰:履霜坚冰至。
              子曰:逊从之谓也。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 君子见始弗逆,顺而保壳。
              坤爻辞,论的是由午至亥。但坤的作用,是一直由子到亥的。《周易》经文是在《乾》卦论的坤由子至巳的作用。
              《帛传》“逊从”的说法,讲的是初六爻辞的意。后面“岁之义……”则是从卦气的角度讲述了完整的阴气消息的过程里的逊从,即描述了乾坤两卦中阴的作用。不管坤处于何等位置,它的作用永远都是逊从,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所以才有用六的说法。
              凿玉的说法是对的。


              IP属地:辽宁12楼2020-08-31 21:27
              收起回复
                单说哪一句卦爻辞生活中常见。
                感觉哪一句所展现的现象生活中都常见。


                IP属地:辽宁13楼2020-08-31 21:55
                回复
                  神贴学习了谢谢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8-31 22:32
                  回复
                    我仔细想了一下,解读分歧的原因之一是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略取岁之义的具象要点,而以此要点来说明孔子要表达的抽象的意思;
                    这就是我的回复,比较简略~~
                    我这里城建施工,不定时断电,就写这么一点了


                    IP属地:江苏16楼2020-09-01 19:23
                    收起回复
                      1、卦气说,指的是卦与寒暑、四季、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等之间的关系学说,即卦与天时的关系。所以名卦气而非卦时,是因为卦气说的本质,是反映阴阳二气运动的。所以不直接言阴阳运动,是因为阴阳二气不可见。可见者天时,古由天时而反映阴阳。
                      2、古人因书写不便的缘故,往往惜字如金。所以,要体会那些实词的精微之处,才能更好的去把握意。
                      A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
                      B阳气生于正北,盛于东南。
                      这两句话都对。


                      IP属地:辽宁17楼2020-09-01 2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