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3,628贴子:3,207,454

我的学习心得,关于修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的学习心得,关于修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8-31 15:16回复
    妄念止不住啊怎么办,
    如果和他对抗,好像并不能结束。
    好的办法是接受它,不理它。
    我接受它,但我不随着它走,
    我不害怕它,我也不理它,也不会和它对抗。
    如同别人要和你吵架,如何才能让争吵停止。
    好的办法是接受它,不理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8-31 15:19
    回复
      我想要熄灭妄念,
      但是和它对抗却会成为妄念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为一切因果链条由你而起,自作自受。对抗本身也是一种妄念,你对抗就一定会受到反作用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8-31 15:32
      回复
        梦境无需解释,只需宽恕远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8-31 16:15
        回复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特别放不开的执着,让你很痛苦,特别苦恼心烦的事,有特别想维护的事,有特别紧张焦虑,特别恐惧的事,不妨试试让自己有一个观念:“白天也是做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2-16 01:01
          回复
            是不是瞬时感觉好些了,虽然说这只是个暂时性的心里安慰,因为凡夫是不会真正知道自己在做梦的,在明心见性之前不论你怎么想,有什么观念,那只不过是梦境的延续罢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2-16 01:09
            回复
              但事实就是如此。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2-16 01:09
              回复
                @贴吧用户_0KW2MDX 引用一下
                現在我們見到這世界,自己又有一個身體,全都是阿賴耶識幻化出來的幻境,
                但這幻境非常之真實,一般人沒法想到這是個幻境,
                因為著迷於六塵,我們繼續迷在這幻境,
                當不迷在六塵,久而久之,功行成熟之時,
                妄心就會突然停歇,是毫無預備之下,它突然停歇,
                這宇宙及自己的身體,會突然消失,
                見回自己的真心,這就叫見性,開悟,見本來面目,與佛一樣,見到自己的真心叫做【見道】
                因為雖則見到自己的真心,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12-16 01:09
                回复
                  一切禅定,都是为了认识心本体的,认识心的过程当中,才会展现出来禅定的境界和层次的。他不是通过我们打禅的形式和状态去寻找佛性的,而是要在寻找佛性的过程当中,破除了妄想,摧灭了习气,禅定会自然发生的。《圆觉经》讲,修行者有四种病:作、止、任、灭。我们执着于禅定的境界和禅定的感受,就是犯了“作”病,就是通过我们所作,可以获得禅定,这个叫“作”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12-20 12:10
                  回复
                    (转)
                    顽空、断灭空、造作空与本来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12-20 12:17
                    回复
                      修学佛法,以开悟“空性”为入门,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简直有点儿高不可攀。在此之前呢,只能算做门外汉。所以,大家会觉得学佛很艰难,面对着浩如烟海的经论与开示,面对着种种法门,无所适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12-20 12:18
                      回复
                        ——那么,什么叫做“空性”?
                        严格说来,“空性”是无法被定义的,只可以近似地描述。所有关于“空性”的描述,都如同标示月亮方位的手指,而“空性”呢,它就像月亮。
                        为别人指出月亮的所在,这不难,只需要一抬手就可以做到。可是,想要指出“空性”的所在,就不那么简单了,即便是佛陀,通常也会采用智慧观察的方法,来帮助大家抉择。
                        本文就是一种简要的抉择,这并非个人的创造,它来自于经论的学习、消化、思维、观察与实践。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而最终的抉择呢,要靠您自己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12-20 12:19
                        回复
                          所谓“空性”,也叫做“自性空”,它诠释了一切法的如幻本质,并非实成,而是唯心所现。其觉悟绝不来自于想象,也不仅仅来自于学习和理解,它来自于内心观察,说白了,那就是禅修。如何修?您静静地坐在那里,或者在行、住、坐、卧当中,时常按照《金刚经》的开示,从心里仔细反覆地观察,观察周遭的一切,那就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什么是“有为法”?一切有生有灭的东西,都属于有为法,万事万物尽在其中,种种心念、想法与概念,尽在其中。
                          它们像什么?像您昨晚的梦境,梦里感受挺真实,到头一场空;像鬼神的幻术,或者精神病人的幻想,都是些骗人的把戏;像大海里的水泡,就是薄薄的一层皮,一会儿就破碎了;像水里的倒影,看起来挺真切,根本是假的;也像清晨草叶上面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蒸发没了;还像闪电,就凶猛灿烂那么一下子,随即消失。
                          您应当这样观察,这是佛陀的教导。
                          您这样观察,明白了一切都无常,都不实在,自然就看淡了一切。观察到了极处,平时的那些纷乱思绪平息了,分别念歇下来了,执着在意的心消散了,此刻,您的心并不曾死去,它是如此的平常,又是如此的明白,明白而不曾落入任何概念。
                          ——这个明白而不曾落入任何概念的心,它没有任何形相,也不是修出来的,而是从来如此。无论如何,您也找不到它的来处和去处,它是心的最底层,再也无法被破坏,它就是“自性空”,就是最原始 的“空性”。它更是法界的基石,超然于生死之外,自在于苦乐之中。它也叫做“本来空”,或者“本空”。
                          “自性空”是“本来空”,它不属于“有为法”,勉强给它一个概念,方便叫做“无为法”。《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说,随着修行人对于“自性空”这个“无为法”悟入的程度不同,将会显现出各自证量与功德的差别。
                          即使是凡夫,也有资格初步觉悟“自性空”,因为,人人具备,个个不缺。只不过,凡夫修行人在觉悟“自性空”的过程当中,容易误入歧途,错把“顽空”、“断灭空”和“造作空”当做“本来空”,错认为是“自性空”。
                          下面,将从实修的角度帮助大家观察抉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12-20 12:21
                          回复
                            首先,来认识“顽空”。
                            所谓“顽空”,是指那种妄念很少,却有些冥顽无知的心境。有的人在修行当中,明白一点儿诸法如幻的道理以后,就开始禅修,他自己发明了一种修行方法,那就是:盘坐在那里,啥都不想。他觉得,这是在消灭妄想杂念,妄念没了,自己就会觉悟的。
                            可是,他不知道,像这样一直修下去,或许妄念会越来越少,同时呢,心中本有的光明觉性也会被抑制到较低的水平,而失去敏锐的觉照力。
                            于是,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这个人的妄想杂念的确是越来越少了,不久,他进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他发现,平时的妄想几乎已经不再产生,而他的心,已经相当清净舒适了,平等而广阔,自在而无相,不见任何差别与烦恼,似乎印证了经文所说的“不生不灭”与“如如不动”,哦,大概,这就是“自性空”吧。
                            ——很遗憾,这不是“自性空”,而是“无念觉受”当中的一种,是“顽空”的初步境界。
                            随着他如此深入禅修,他会发现,自己的“空境”将越来越深邃,他越来越不愿意起念头,心越来越内敛。他觉得,人世间越来越没有意思,只有禅修才是他的最爱。如果有足够定力的话,他最高级的结局,是达到“无想定”,去世以后,投生到“无想天”享受天福五百大劫。
                            而后呢,如《楞严经》所开示,在最后的半个劫里面,他的心念会渐渐死而复生,并在天寿尽了以后,随着自己过去世的业力继续他的六道轮转。
                            “顽空”当中的“无念觉受”,与“本来空”相比,是多了一重“按压”的微细念。这个微细念是随着修行人的愿望而形成的,他在下意识地命令自己:不要起妄想杂念。于是,他真地做到了。同时,他也削弱了自心本来的觉照力,变得有些麻木不仁。因此,即便得到了“无念觉受”,他的烦恼减少了;不过,他的智慧明了也同时减弱了。他因此而无法通达经论,甚至因为不相应而不屑一顾。同时,他也没有足够的觉照力来发觉自己的问题所在,一旦痴迷于其中,很难回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0-12-20 12:22
                            回复
                              其次,来看“断灭空”。
                              所谓“断灭空”,是建立在“断灭见”基础上的禅修境界。最常见的“断灭见”是唯物主义,认为人死了以后,一了百了,不会再有后续生命。
                              ——这是目前多数国人的见解。在这个见解的支持下,必然导致及时行乐,只注重生活享受的人生哲学。这样的人,通常不会修行,也不太有宗教信仰。这样的社会呢,也会因此而陷入物欲横流,为了一点儿蝇头小利,你争我夺。
                              有意思的是,当亲人长辈去世以后,在悲伤之余,大家就不太信奉唯物主义了,而宁愿相信自己的亲人不会完全离去,花圈上面尽是些“驾鹤西归”、“荣升佛国”、“高登天界”之类的悼词。这说明,骨子里,没有人愿意彻底死绝。
                              人们就这样矛盾地活着,而不知何为修行,不知道自己根本就不会死绝,遗忘了自性的无量寿与无量光。
                              还有一种“断灭见”,是部分修行人对于“涅槃”的错解。他们充分体会到了人世间的苦难,非常渴望到达“涅槃”,他们以为,“涅槃”就是生死轮回的彻底终结,自己归宿于空,所以不再有苦。
                              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开始禅修。在“断灭见”的指引下,一旦他们明见了心性的“本来空”,也会发生错认,而不由自主地故意否定“心性”的后续作用,把它看待成不受后有的“断灭空”,并将其作为“自性空”,以为它就是通往“涅槃”之路。
                              这个“断灭空”,与真正的“本来空”相比,是多了一层渴望入灭的微细念,这样,反而扭曲了“本来空”的真面目,偏离了不生不灭。这样的觉悟,还不是“自性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12-20 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