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6、设立元江路
在元朝之前,哈尼先祖称元江坝为拉沙、元江水为拉沙巴玛(大渡河水流名称)。因远部灭亡后改名为元江,即大元帝国的江山、元朝版图的意思。
《云南志》:“元宪宗四年内附,七年复叛,帅诸夷筑城据命。元世祖至元十三年,遥立元江府以羁縻之。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讨平之,割罗盘(元江)、马笼(新平县漠沙一带)、步日(宁洱)、思么(思茅)、罗丑(宁洱西部)、罗陀(宁洱西南)、步藤(普文)、步竭(宁洱境内)、台威(景洪北部)、台阳(小勐养)、设栖(元江墨江间)、你陀(元江墨江间)等十二部于威远(景谷县)设元江路,属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
元宪宗四年(公元1254年),设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使司,司治在宁州(通海),辖广西路(泸西县)、临安路(通海县)、和泥路(红河县)、元江路(景谷县)。
元宪宗四年(公元1254年),因远部罗盘甸首次屈服于蒙古大军。元宪宗七年(公元1257年)背叛蒙古国(元朝前身)。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再次归附元朝,立元江府(和尼蛮哈尼)、元江万户府(棠摩蛮傣族)。不久和尼蛮又背叛元朝,棠摩蛮继续依附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攻陷罗盘城(元江),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加滇政权(墨江)灭亡。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取消元江军民万户,割罗盘等十二部,在今普洱市景谷县的威远设立元江路。元江路辖3甸1州:普日思麽甸长官司(江城县、思茅、宁洱县、景洪市的一部分)、马龙他郎甸长官司(新平县、墨江县)、因远罗必甸长官司(元江县)和威远州(景谷县)。
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车里军民府(勐泐)攻占元江路所属的罗陀、步腾等部(景洪市部分),元江路的12部只剩下10部,将步日、思麽等部设普日思麽甸长官司(江城县、思茅、宁洱县)。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开南州升级为景东军民府,威远州划归景东军民府。元江路辖区只剩下3个甸(长官司)10部。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中原王朝一片混战。元江路普日思麽甸长官司长官父子、兄弟因承袭问题相互攻杀,普日思麽甸长官司处于废置状态。
元江傣族的族源比较复杂,有土著哀牢国遗民、百越人古滇国移民、两广百濮句町国侬族流民。元朝元江路总管那氏是北宋侬智高残部融合到哀牢遗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