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迟吧 关注:18贴子:540

———— ◎ 太平御览 · 游戏背景 ◎ ————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0-09-28 19:56回复
    ◇ 社会人文 ◇
    1. 坊市制度。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坊市限制被打破,东京取消宵禁,夜市、鬼市、土市等迅速发展,地摊经营已渐为主流。
    2. 生活服务。生活服务业繁华,京中茶楼酒肆、勾栏瓦舍林列,为此衍生的第三产业也较前朝更为丰富,斟酒妇人有“焌糟”、外卖跑腿有“闲汉”、“厮波”、“撒暂”,余者不赘。
    3. 文艺娱乐。傀儡戏、皮影戏,及各类杂耍百戏盛行,唱词主要为鼓子词、转踏和唱赚,诸宫调尚未成型,民间的知名艺人们甚至还有进宫表演的机会。
    4. 街道管理。市井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带来的城市问题也越来越多,为维护东京城街道秩序,设街道司,掌管京城道路、沟渠,负责街道环卫、疏通秩序以及出巡时的街道管控,这个部门集城管与交警功能于一体,在基层治安管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5. 教育。穆宗年间大办州府学、小学,推广三舍制,鼓励民间兴建私塾书院,东京城繁台书院开女学,更创本朝首例。
    6. 思想。坊市的开放使市井文化得到蓬勃发展,思想较前朝更为开放、自由,科举的开放使儒家文化普及到民众之间,同时,儒学与佛道二家思想渐有融合,人文主义与理性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 赋税及徭役 ◇
    1. 两税法。即在夏秋两进行征收,以田税为主,其余杂税诸如身丁、农器等亦需一并缴纳。秋税,在秋熟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者折纳绸、绢、绵、布。
    2. 差役法。又称职役,即以民户轮流供各级品官和官衙差遣。将诸州各户分为九等,册于籍,上四等量轻重给役,余下五等免之,后有贫富,随时升降。州县不得役道路居民为递夫,官户﹑坊郭户﹑未成丁户﹑单丁户﹑女户﹑寺观户免役。
    3. 夫役法。官府按坊郭﹑乡村民户丁口多寡或户等高低,征调丁夫,从事劳役。男子二十到五十九为丁,不论主客,凡一丁以上民户都须承担夫役。每岁春季征调丁男修筑黄河堤岸,谓之“春夫”,遇水患,则征调“急夫”。此外,夫役还用于筑城﹑开河﹑盖屋﹑修路﹑采矿﹑运粮等。夫役官户可免,担任差役的上民可暂免。此时夫役多用厢兵,故民户夫役负担较唐、五代等略有减轻。
    4. 商税。东京设都商税务,各州县设商税务,掌商税之征管。商税主要分为过税和住税,是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不包括禁榷与市舶。过税是对商人贩运货物时所课的税,即流通税,每过一场或务,均需缴税。住税是对城镇店铺买卖货物时所课的税,即交易税。
    为最大程度收取商税,桥市文化诞生,即过桥而商税,官府在漕运所经的桥梁码头处设立关卡、置拦江锁,收取商税,同时对来往商船进行检查,维护治安。水路之外,则是在城门一类必经之处设关卡,收税放行。
    除过税、住税外,商税还包括一些杂税,如力胜钱、市利钱。
    5. 房产税。凡城镇市民之房屋,分二十等,按等收取房产税,农户则不收,如遇灾情,朝廷亦会酌情减免。
    6. 和籴。官府强制收购民间粮食的官买制度,官府籴本包括铜钱﹑铁钱﹑银﹑盐﹑茶﹑香药直到纸币﹑官告﹑度牒等。和籴方式主要有置场和籴与抑配征购两类,目前主流为抑配征购,即按人户的户等﹑家业钱额﹑税钱额﹑税粮额﹑顷亩额强制摊派和籴。
    7. 和买。官府向民间购买丝麻产品,以保证庞大常备军的军装供应。目前多为“预买”模式﹐即官府向民间预支和买本钱﹐而民以丝麻产品随两税纳还官府。


    2楼2020-09-28 20:14
    回复
      ◇ 吏治 ◇
      1. 冗官。为防止过于集权威胁皇权,宋自建国之初,为降低权力集中,制定了一套各部门间相互制衡官制,从而使官府系统变得更加庞大,人员需求也更多。并且,为安抚士子和官员,朝廷和考核制度也较前朝更为宽松,对官员家属的恩荫也达到了前朝未有之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恩赦制度的滥用以及胥吏制度的缺陷,导致整个朝廷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2. 入仕途径。科举、恩荫、国子监。宋朝文官位高,对科举尤为重视,较前朝而言,大幅增加科举名额,增加天子殿试环节。恩荫主要对象为高官、宗亲及外戚家族,恩荫之位多无实权。国子监入仕,完善于穆宗承治年间三舍制。

      ◇ 财政 ◇
      国库开支巨大,税收难以维系平衡。
      穆宗为君宽仁,至崇道末年,地方上供朝廷的钱财、粮食等亏欠甚多,隐田漏税之现象亦日益明显,而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

      ◇ 军事 ◇
      1. 实行守内虚外策略,废除府兵制,奉行“养兵”之策。为防止武将专权,在军队中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却不精,军队战斗力被削弱。
      2. 冗兵。至延礼年间,军队总人数已达一百余万,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而养兵的费用,已占全部赋税收入的十之六七。
      3. 更戍法,又称出戍法。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有效的防止了将领专权,却削弱军队战力。更戍军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
      4. 募兵制。承袭唐代募兵制,多于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入伍,即可做安抚之效,又可补充兵源,可谓“得禁兵之用,且无骄横难制之患”。禁兵、厢兵、屯驻大兵等均实行招募制。


      4楼2020-09-28 20:19
      回复
        ◇ 外交 ◇
        1. 与辽
        后梁贞明二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是为辽太祖。大同元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宋立国之初,太祖有意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两度北伐,却皆为辽军所击败,未能得偿所愿,由此,宋辽进入长久对抗中,直到咸平六年澶渊之盟签订,宋朝每年输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自此两国边境间的干戈渐平,与之相对的是雄州、霸州宋辽榷场的兴盛。承治元年,萧太后与韩德让先后离世,延礼五年,辽圣宗去世,长子耶律宗真继位。耶律宗真生母萧耨斤,本为圣宗妃,其子继位后自立为法天太后,迫死圣宗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把持朝政,辽国内部自此不和。


        5楼2020-09-28 20:21
        回复
          2. 与西夏
          太宗朝收复西夏五州,李继迁叛宋出逃,联结党项豪族,成立前西夏政权,与宋为敌,常年扰乱宋朝边境。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嗣爵,为西平王,延礼六年,李德明骤然逝世,其子李元昊接位,李元昊生性暴戾,奸诈多疑,狼子野心更甚其父。继位初,辽国即遣使对其封赏,宋朝亦派使前往,授封李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爵西平王。但李元昊对宋辽的封赏皆不上心,甚至在接待宋使时,不以臣礼事宋,对宋朝封赐的诏书,遥立不跪拜,仅仅是勉强受诏。次年李元昊废除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


          6楼2020-09-28 20:21
          回复
            3. 与大理
            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建大理国,分为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大理全民崇佛,与外冲突较少,宋建国至今与大理虽往来较少,却也算平和。现任国主段素明体恤民情,笃信佛道,推崇儒学,不喜干戈。


            7楼2020-09-28 20:21
            回复
              4. 与吐蕃
              吐蕃内部分崩,国势早已衰微,现任赞普唃厮啰,原名欺南凌温,为吐蕃王朝赞普后裔,早年为宗哥僧人李立遵所控制,后李立遵为宋朝所败,唃厮啰罢废李立遵论逋之职,起用邈川大酋温逋奇,而温逋奇与李立遵实为一丘之貉,皆主张交好西夏,与宋与敌,在此二人当政时期,吐蕃与宋常年敌对。


              8楼2020-09-28 20:21
              回复
                5. 与高丽
                宋朝建立后不久,高丽就与宋朝建立起宗藩关系,其光宗、景宗、成宗三王均受宋册封。太宗朝,辽国与高丽开战,高丽向辽国求和称臣,暗中却仍不断请求宋朝支援,宋朝均消极对待。延礼年间,时喻太后临朝,高丽中断了向宋朝的使节派遣。


                9楼2020-09-28 20:22
                回复
                  ◇ 农业与起义 ◇
                  1.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自建国以来,便不抑制土地兼并,土地买卖与典卖普遍,土地集中趋势加速,失去土地的农户逐年增加,已有“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之态。
                  2. 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大兴水利,大面开荒,此时农业器具得到很多改进,如踏犁,鞅马,梯田、淤田已出现,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延礼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已增长至五百三十六万两千一百余顷。
                  3. 黄河水患。耕地的增加意味和开发的加大,黄河流域自古灾害频发,前朝战争的频发、农业的开垦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得这一带生态环境更加脆弱,随之而来的就是来势汹汹的水患,导致沿河一带的农业发展受阻。
                  4. 灾害年间起义频发。太宗淳化四年,四川相继发生起义,李顺甚至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至道六年,原益州神卫都虞候王均发动起义,后事败王均自杀。穆宗咸平年间,亦时有起义之事,及至承治年,几乎再无暴乱。然而好景不长,穆宗晚年病弱,于政事上有所懈怠,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大量逃亡,起义再次频发。


                  10楼2020-09-28 20:29
                  回复
                    ◇ 商品经济 ◇
                    1. 藏富于州县,培护本根。国家税收收入不断增加,太宗在位时,一年的商税约四百万贯,穆宗承治年间,每年约六百万贯,至延礼年间,增幅至七百余万贯。
                    2. 禁榷制度。即官府专营制度,本朝禁榷范围较前朝有所扩大,食盐、酒、茶叶、香料、矾、铜、铁、锡、粮食、纺织品、煤等都在禁榷之列,从生产到销售,官府均全程控制。禁榷涉及的商品往往利润丰厚,且投入较小,故禁榷收益一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 交子,又名“楮币”。延礼年间,成都府出现一种纸质凭证,名“交子”,可代替铜钱流通时喻太后临朝,有官员上奏此事,言或许可推行,而喻太后认为此物不可取,搁置不提。如今朝廷虽未重视,但成都一带已出现民间的交子铺。
                    4. 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专职负责对外海上贸易的管理,收取市舶税。宋初至今,已陆续在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其中广州为此时最大的港口,还有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
                    5. 广告效应。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广告效应”也随之诞生,尤以东京最甚,除在店外悬挂招幡、张贴广告纸张,还可聘人沿街喧喝,而印刷业的成熟,也使得“广告单”的身影出现在了街头巷尾。


                    11楼2020-09-28 20:30
                    回复
                      ◇ 科技与制造 ◇
                      1. 火药。火药从晚唐开始逐渐应用于战争,宋朝成立之初,火药武器制作技术尚不精通,朝廷便鼓励各军自行研发,至穆宗咸平年间,已成功制出火球、火药箭、蒺藜火毬等,现已逐渐投入军用。崇道年间,东京城内已设有专门制造火器的作坊,即“火药作”。
                      2. 指南针。指南针此时多用于堪舆,航海尚未广泛使用,“水浮磁针”制作方法未普及。
                      3.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尚未面世。
                      4. 天文历法。此时仍旧沿用穆宗咸平年间制定并施行的《朔天历》,新帝历法尚未颁布,水运仪象台尚未面世。
                      5. 医学。宋初医学开始分科发展,至今,脉科、儿科、眼科、正骨科、产科、针灸科等趋于成型,儿科的发展在此时更是登上顶峰。同时,这一时期对天花、麻疹已有一定的治疗方法。
                      6. 造船业。漕运和海贸的兴盛,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官营作坊以造漕船为主,同时造座船、战船、运兵船等,民营作坊则制造商船及游船。以漕船为例,穆宗时,年产量可达三千。
                      官府造船场分布在两浙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地,以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造船场最为知名。


                      12楼2020-09-28 20:30
                      回复
                        1. 火药。火药从晚唐开始逐渐应用于战争,宋朝成立之初,火药武器制作技术尚不精通,朝廷便鼓励各军自行研发,至穆宗咸平年间,已成功制出火球、火药箭、蒺藜火毬等,现已逐渐投入军用。崇道年间,东京城内已设有专门制造火器的作坊,即“火药作”。


                        13楼2020-09-28 20:33
                        回复
                          2. 指南针。指南针此时多用于堪舆,航海尚未广泛使用,“水浮磁针”制作方法未普及。


                          14楼2020-09-28 20:33
                          回复
                            3.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尚未面世。


                            15楼2020-09-28 20:34
                            回复
                              4. 天文历法。此时仍旧沿用穆宗咸平年间制定并施行的《朔天历》,新帝历法尚未颁布,水运仪象台尚未面世。


                              16楼2020-09-28 2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