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三猛屯方沧桑变
纳楼茶甸在唐朝时期属南诏国蒙氏管辖,宋朝为大理国三十七蛮部之一纳楼部。元朝置纳楼茶甸军民千户,归属和泥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授普少为纳楼茶甸长官司副长官,改属临安府。
司治建水县官厅镇,彝族。“纳”是黑色的意思,“楼”是“龙”的变音,是龙、虎的意思;“纳楼”就是黑彝,通俗的说法就是奴隶主乌蛮贵族,是37蛮部东方黑爨后裔。“茶”是辖区内盛产茶叶得名;“甸”是平坝、河坝之意,后来指流官之外的自制区域长官司,通俗的说法就是土官、土司。还有一种说法,纳楼是哈尼古歌“莫来”的变音,全称是“莫来布玛山”,盐马古道的意思,具体指元阳县马街乡。
在明朝,原土司管辖区逐步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就是废除土司,实行流官。当时有个“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的方针,所以纳楼土司得以保留。此后向红河以南地区扩张领地,其辖区逐步延伸到了越南莱州的衙门坡等地,形成了地跨红河两岸、领属三江(元江、藤条江、小黑江)流域的态势,号称“威镇三江八里”。今元阳县与绿春县之间的分水岭,是临安府纳楼司与元江府六村的分界线。哈尼族称纳楼土司为“腊寒斯帕”(腊寒索帕)。
纳楼茶甸在唐朝时期属南诏国蒙氏管辖,宋朝为大理国三十七蛮部之一纳楼部。元朝置纳楼茶甸军民千户,归属和泥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授普少为纳楼茶甸长官司副长官,改属临安府。
司治建水县官厅镇,彝族。“纳”是黑色的意思,“楼”是“龙”的变音,是龙、虎的意思;“纳楼”就是黑彝,通俗的说法就是奴隶主乌蛮贵族,是37蛮部东方黑爨后裔。“茶”是辖区内盛产茶叶得名;“甸”是平坝、河坝之意,后来指流官之外的自制区域长官司,通俗的说法就是土官、土司。还有一种说法,纳楼是哈尼古歌“莫来”的变音,全称是“莫来布玛山”,盐马古道的意思,具体指元阳县马街乡。
在明朝,原土司管辖区逐步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就是废除土司,实行流官。当时有个“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的方针,所以纳楼土司得以保留。此后向红河以南地区扩张领地,其辖区逐步延伸到了越南莱州的衙门坡等地,形成了地跨红河两岸、领属三江(元江、藤条江、小黑江)流域的态势,号称“威镇三江八里”。今元阳县与绿春县之间的分水岭,是临安府纳楼司与元江府六村的分界线。哈尼族称纳楼土司为“腊寒斯帕”(腊寒索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