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系列”简介
写这篇算是带着一点安利的意思在,希望大家能接着这篇文章入坑阿西莫夫的作品,除了科幻小说以外,阿西莫夫实际上还是相当有名的科普作家,没记错的话他有两篇科普文还进过中学语文教材。
注:这篇文章里不会提及拉登和读客那个封面,另外请大家不要强行给其他科幻作品刷存在感。
基地与地球——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与机器人系列
“基地”系列的灵感出自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据阿西莫夫自述),吉本笔下的“罗马帝国”变为了阿西莫夫笔下的“银河帝国”,在系列的第一篇故事《百科全书编者》(1942年5月)中,银河帝国已经进入了帝国的衰败期,帝国最外围的郡县纷纷自立为独立王国。故事发生的舞台端点星是银河帝国直属的“百科全书编纂基地”,行星上资源匮乏,人员也大部分是百科全书的撰写者和相关人员,实权掌握在对外界变故一无所知的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手中,而端点星周围则是四个刚刚从帝国中独立而出的自治王国,整个“基地”系列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在《百科全书编纂者》中,贯穿了基地系列的概念“心理史学”与“谢顿计划”都已经出现,基地系列的明线——以端点星为核心的(第一)基地逐渐崛起迈向“第二银河帝国”的过程——也就此开启。
狭义上的“基地”系列即三本正传:《基地》(收录四个故事,同时新增《心理史学家》作为总序幕),《基地与帝国》(收录两个故事),《第二基地》(收录两个故事)。基地(端点星)的发展也可以按照这三本书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地的崛起(《基地》全书,除《心理史学家》):物资匮乏的端点星改变了自己被四王国包围的处境,并且逐渐将势力由银河外围向内拓展。
第二阶段-基地与帝国(《基地与帝国》第一部《将军》):随着基地的扩张,它的势力终于抵达了旧日的银河帝国最后的残余部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帝国对基地的军事行动在尚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第三阶段-谢顿计划挫折期(《基地与帝国》第二部《骡》,《第二基地》):在卡尔根突然崛起的突变种骡征服了基地,谢顿计划遭遇重大挫折。此时一直隐藏在暗处的第二基地被迫出手,最终击败了骡,之后在持续数年的开明专制后,骡因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早逝,他的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基地再次复兴。骡死后留下了两个重大影响:骡的继任者仍然占据卡尔根,第二基地被迫暴露在第一基地面前。谢顿计划依然偏离正轨。继任的第二基地首席发言者设下计策,以50名第二基地成员为代价使基地误认为第二基地已被一网打尽,谢顿计划重新回到预定路线。基地系列的暗线拉开序幕,这一暗线将在“基地前传”与“基地后传”中得到揭示。
贯穿于基地系列始终的两个设定“心理史学”与“谢顿计划”严格来说可以合并为一个设定的两个部分,也就是“心理史学”。
“基地”系列中的心理史学与现实中不同,小说中,一位与心理史学的创始人谢顿有过几面之缘的数学家盖尔·多尼克将心理史学定义为数学的一支,是一门用于处理人类群体对于特定的社会与经济刺激反应的统计科学,通俗来说就是对人类的未来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科学。心理史学有两大重要的前提:一是心理史学的分析对象必须是有一定基数的人类,意味着心理史学不能用于个人(所以骡的出现打乱了谢顿计划);二是心理史学的被分析对象不能对心理史学有任何了解,这也是基地中没有任何正轨心理史学家,以及第二基地隐藏自己存在的原因。
依靠心理史学,谢顿和他的同伴预测到了银河帝国必将衰败的未来,之后,银河系将经历长达三万年的“黑暗时代”,然后才会有第二个新的银河帝国兴起。为了在这样的黑暗时代中留下种子,谢顿组织了数万人,在帝国的安排下进入端点星编纂百科全书,以保证进入黑暗时代时科学知识不会失传,将这一混乱的时期缩短到一千年,也就是表面上的所谓“谢顿计划”,但在这一计划的背后则隐藏着真正的谢顿计划:以端点星为第一基地,以群星的另一端为第二基地,最终建立起第二银河帝国。“基地”系列的明暗双线都围绕心理史学和其衍生出的谢顿计划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