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戈微观军事历史爱好者537 人赞同了该文章
黄桥战役后,两党的摩擦反摩擦达到白热化。这时的格局是,皖南新四军近万人处在国民党军的重兵监视之下,苏北韩德勤部数万人又处在我八路军新四军的环伺之中,这就好比我的儿子在你的手里,你的儿子也在我的手里,双方谁都有顾忌,形成了僵持。
对于新四军军部孤悬皖南,中央早就有指示。早在1940年上半年的1月、3月和4月,延安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就反复电催项英,要其尽快将新四军军部北移苏南、江北。到了5月,已在苏南的陈毅、粟裕也致电项英,提出,既然“国民党亦希望我们让出皖南”,“我们应将计就计”,将军部和皖南主力东移苏南,“以应付事变。”
对于中央和江北陈粟等的提示,项英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是对抗的。他坚持认为:“在战略上,北方必须有南方之配合”,“皖南在任何情况下,非独立行动坚持南方不可。”
4月3日,毛泽东等担心“顽方有可能利用其优势兵力向新四军军部地区进攻”,因而征询项英“军部及皖南部队被某方袭击时,是否有冲出包围避免重大损失的办法?其办法是以向南打游击为有利?还是以向东会合陈毅为有利?渡江向北是否已绝对不可能?”
接主席电后,项英表示:“渡江,绝对不可能,敌在长江封锁更严,江北桂军已密布江边。”“向东,某方已有布置,须冲过两道封锁,经过几次战斗,才能与陈支会合。到苏南,地区不利……”
他的意思很明白,反复强调各种理由,就是不想离开皖南。
10月9日,也就是黄桥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刘少奇又致电项英,指出:“军部在皖南既不可能,建议从速北移。因目前交通尚有可能,如有迟缓,恐有被顽固派阻断封锁可能。”
但项英不听这些,11日,在致毛、朱、王及刘少奇的电报中说:“依据各方形势与条件,军部困难北移,也不便移三支区域(地区太小,敌友进攻无法住),仍以军部所在地作基点较有利。”
接到项英不想移动的电报后,毛泽东亲拟电文,以毛、朱、王三人的名义电示项英:“我不能在南方国民党地区进行任何游击战争,曾生部队在东江失败就是明证。因此,军部应乘此时速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
黄桥战役后,两党的摩擦反摩擦达到白热化。这时的格局是,皖南新四军近万人处在国民党军的重兵监视之下,苏北韩德勤部数万人又处在我八路军新四军的环伺之中,这就好比我的儿子在你的手里,你的儿子也在我的手里,双方谁都有顾忌,形成了僵持。
对于新四军军部孤悬皖南,中央早就有指示。早在1940年上半年的1月、3月和4月,延安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就反复电催项英,要其尽快将新四军军部北移苏南、江北。到了5月,已在苏南的陈毅、粟裕也致电项英,提出,既然“国民党亦希望我们让出皖南”,“我们应将计就计”,将军部和皖南主力东移苏南,“以应付事变。”
对于中央和江北陈粟等的提示,项英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是对抗的。他坚持认为:“在战略上,北方必须有南方之配合”,“皖南在任何情况下,非独立行动坚持南方不可。”
4月3日,毛泽东等担心“顽方有可能利用其优势兵力向新四军军部地区进攻”,因而征询项英“军部及皖南部队被某方袭击时,是否有冲出包围避免重大损失的办法?其办法是以向南打游击为有利?还是以向东会合陈毅为有利?渡江向北是否已绝对不可能?”
接主席电后,项英表示:“渡江,绝对不可能,敌在长江封锁更严,江北桂军已密布江边。”“向东,某方已有布置,须冲过两道封锁,经过几次战斗,才能与陈支会合。到苏南,地区不利……”
他的意思很明白,反复强调各种理由,就是不想离开皖南。
10月9日,也就是黄桥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刘少奇又致电项英,指出:“军部在皖南既不可能,建议从速北移。因目前交通尚有可能,如有迟缓,恐有被顽固派阻断封锁可能。”
但项英不听这些,11日,在致毛、朱、王及刘少奇的电报中说:“依据各方形势与条件,军部困难北移,也不便移三支区域(地区太小,敌友进攻无法住),仍以军部所在地作基点较有利。”
接到项英不想移动的电报后,毛泽东亲拟电文,以毛、朱、王三人的名义电示项英:“我不能在南方国民党地区进行任何游击战争,曾生部队在东江失败就是明证。因此,军部应乘此时速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