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别苑吧 关注:9贴子:811
八旗由来


IP属地:天津1楼2010-03-04 20:19回复
    八旗将官
    【都统】
       
    清代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的最高长官。清入关前,满语称固山额真,设1人;设左右梅勒额真(后改为梅勒章京)各1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从汉语,改固山额真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执掌一旗之户口、教养、官爵承袭、军事训练等。京师满蒙汉八旗各有都统1人,从一品,共设都统衙门24处。在各省置驻防八旗,辖兵2000名以上者,以将军领之。全国设将军衙门13处均从一品,以满洲王公或亲信大臣兼任。各防以将军或都统为长官。一般将军与都统不并设,凡设将军处,下置副都统。在某些地区,副都统即为一地驻防旗长官。
    【协领】
       
    清代驻防八旗各旗所设职务,正三品。位在副都统之下,佐领之上。负责驻防旗之一旗军政诸务。在东北地区,协领有独处一城领驻防者,如吉林珲春、三姓、拉林等处。
    【参领】
       
    清代八旗甲喇额真(甲喇章京)职官的汉译名。正三品。副参领为正四品。又为组织名。京旗每旗下分5参领。每参领下辖佐领若干。
    【城守尉】
       
    清代八旗驻防将领官名,正三品,负责重要府州防卫,其与副都统等。全国共设城守尉衙门16个。城守尉所领兵一般为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个别地方也有超过千人的。
    【佐领】
       
    即牛禄额真,牛禄章京。早期满旗社会,出兵或狩错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禄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300人为1牛禄,作为基本的户口军事编制单位,牛禄额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天职八年(1634年),改称牛禄章京,入关后,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驻京师者置於参领之下;驻防,则置於协领之下。战时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其职多为世袭。也是社会与军事组职名。牛禄是八旗的基本单位。早期满族社会,它兼有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入关后军事职能增强,生产职能逐渐消失。清代各所辖壮丁数在各个时期不同。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唐熙时百三四十人;嘉庆时,则以150人为率。
    【领催】
       
    清代满语拨什库("催促人"之意)的汉译名。低总军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各佐领下皆有设置,由马甲、闲散内优秀者礼之,每佐领下5人,专司登记档案及支领俸饷诸务。满洲之领催兼於本佐领下识字扩军内挑礼。
    【骁骑校】
       
    清代八旗低级军官名。满族社会早期称代子,满语称"分得拨什库",代行者之意。设於佐领之下,正六品。
    【马甲】
       
    即马兵、骑兵。又称骁骑。满洲等旗人成丁后,其出路主要是桃礼马甲,由本佐领下步甲,养育兵,匠役和闲散余丁中桃礼,由马甲再选为前锋,扩军等。京旗马甲隶骁骑营,满洲每佐领下20人,专辖於八旗都统。
    


    IP属地:天津3楼2010-03-04 20:22
    回复
      清代官职
      注释:
      1(文官内:指在京城的文官。文官外:指在京城外的文官,即地方文官。武官内:指在京城的武官。武官外:指在京城外的武官,即地方武官。未入流:一般不算在九品十八级中。)
      2.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是区分文武官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 清官共分九品十八级.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所以才有成语衣冠禽兽)
      文官篇
      大清帝国官制设置严紧、细密,无论文官、武将均置为九品一十八级。品级高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体现在胸前的补服图案上,使人一目了然。
      一品文官仙鹤补服
      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殿阁大学士等均穿戴一品仙鹤补服。
      二品文官锦鸡补服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资政大夫、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等均穿戴二品锦鸡补服。
      三品文官孔雀补服
      通议大夫、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盐运使、大理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武备院卿、上驷院卿、按察使,均穿戴三品文官补服。
      四品文官鸳鸯补服
      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鸿扩寺卿、顺天府府丞、陵寝掌官防官、各府知府、翰林院侍学士、尚茶正、尚膳正,布政使司参政、各省巡守道、都察院俭都御史等均穿戴鸳鸯补服。
      五品文官白鹇补服
      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各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各部员外郎、盐运使司副史、各州知州等均穿戴五品白鹇补服。
      六品文官鹭鸶补服
      各部院主事、院判、都事、寺丞、内务府副管领、武备院库掌、太医院院判、各王府管领、京府通判、京悬知悬、兵马司指挥等均穿戴六品鹭鸶补服。
      七品文官鸂鶒补服
      各州州判、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知事、皇史、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务府司库、各部院七品笔帖式、各悬知悬等均穿戴七品补服。
      八品文官鹌鹑补服
      太医院御医、内务府司匠、各悬悬丞、各州儒学学政、鸿扩寺主薄等均穿戴鹌鹑补服。
      九品文官蓝雀补服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各府知事、各悬主薄、刑部司狱等均穿戴九品蓝雀补服。
      武官篇
      一品武职麒麟补服
      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臣、八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补服。
      二品武职狮子补服
      武显将军、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扩军统领、九门提督、八旗副都统、各省驻防副都统、总兵、散秩大臣等均穿戴二品狮子补服。
      三品武职豹补服
      一等侍卫、圆明园营总、扩军参领、骁骑参领、陵寝总管、围场总管、参将、一等扩卫、驻防协领、游击等均穿戴三品豹补服。
      四品武职虎补服
      二等侍卫、佐领、南苑总管、宫殿总管太监、都司、指挥金事等均穿戴四品虎补服。
      五品武职熊罴补服
      三等侍卫、步军副尉、关口守御、守备、守御所千总等均穿戴五品戚罴礼服。
      六品武职彪补服
      蓝翎侍卫、亲军校、骁骑校、门千总、营千总、卫千总、步军校等均穿戴六品彪补服。
      七、八品武职犀牛补服
      城门更、游牧正尉、把总、武信骑尉、奋武校尉、委署亲军校等均穿戴七品犀牛补服。
      九品武职海马补服
      修武校尉、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额外外总等均穿戴九品海马补服。
      清代官员顶戴
      一品 珊瑚
      二品 起花珊瑚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七品 素金顶
      八品 起花金顶
      九品 镂花金顶
      未入流 镂花金顶
      


      IP属地:天津4楼2010-03-04 20:24
      回复
        到清代晚期,清宫后妃又风行头套式的“大拉翅”发型。“大拉翅”是一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清宫词》曰:“凤髻盘出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于尺,叉子平分燕尾底。”大拉翅取代了用发架梳的两把头,据说是慈禧的独创发明,与她在清宫中的地位有关。慈禧以秀女选入清宫,由贵人、嫔、妃晋封为皇贵妃。在咸丰帝病逝承德后,慈禧唯一的儿子戴淳继承皇位。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并开始垂帘听政,操纵清代政治大权达半个世纪。慈禧名为皇太后,实为一代女皇,她所处地位与清代的皇太后、皇后都不同。加之她奢侈无度、生活靡费。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标准。  
        由此可见,慈禧创制“大拉翅”式的发套,正是她权欲、地位的真实写照。

        清代后妃戴的扁方质地很多,有金、银、玉、翠、玳瑁、伽楠香、檀香木、珍珠、宝石等。其制做精细为天下罕见。如金缧丝加点翠、银镶嵌宝石、金錾花、玉雕刻多种多样。在扁方仅一寸宽的狭面上,能制做出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瓜果文字等维妙维肖的精美图案。后妃们戴扁方、故意露出两端的花饰,有的还在扁方一端的轴孔中垂一束绿穗,走起路来,行动有节,增添女人端庄美丽的仪态

        簪:簪的使用很早,在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中,就有圆椎形的骨簪出土。春秋战国时期,金簪、玉簪相继出现并成为奴隶主贵族身份的象征。帝王饰玉簪、后妃饰金簪。其次象牙簪、玳瑁簪均为臣子戴的簪。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不外实用型和装饰型两种。实用簪多为光素长针挺,质地多为金、银、铜等,在盘髻时起到固定头型的作用。装饰型簪多选用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于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清宫后妃头簪多用金、玉珠、宝石制作,工艺考究,造型精美。如故宫现存“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用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雕刻成一笔写成的“寿”字,簪挺就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样方法雕制的翡翠盘肠簪,红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的佳作。金錾福字簪,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闻名。再有,在金、银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挺两部分组成。簪头以不同粗细的铜丝做花叶枝杈,再将宝石做成的花辨、花蕊的底部钻上孔,穿细铜丝,绕成弹性很大的弹簧,轻轻一动,擅摆不停。使飞禽的眼睛、触角,植物的须叶、枝杈形象逼真,维妙维肖。戴在女性头上,无疑增加了几分娇态美姿。

        


        IP属地:天津12楼2010-03-04 20:46
        回复
          头花:头花是清宫后妃梳“叉子头”、“大拉翅”发髻的主要首饰,大多以珠宝镶嵌而成。如故宫珍藏的红宝石串米珠头花、羽毛点翠嵌珍珠岁寒三友(松、竹、梅)头花、蓝宝石蜻蜓头花、红宝石花迭绵绵头花、金镙丝双龙戏珠头花、金嵌米珠双钱头花等等,都以制作精致,形象逼真而著称。清宫后妃喜戴头花,因花朵大、覆盖面大,戴在“两把头”正中,显得富丽堂皇。清代后妃戴头花有美饰发髻的用意,亦有显示身份、地位的意思。在慈禧的许多画像、照片中,都能见到她发髻高耸,头戴大朵头花的形象。慈禧不但喜欢珠宝头花,还喜欢戴大朵绒花。这是因为汉语中的“绒花”与满语中的“荣华”近音,戴绒花即有荣华富贵的意思。因此,清宫后妃一年四季都戴绒头花,以求吉祥。尤其应时节顺序戴应季绒花:立春日戴绒春幡,清明日戴绒柳芽花,端阳日戴绒艾草,中秋日戴绒菊花,重阳日戴绒朱萸,冬至节戴葫芦绒花……

          流苏:1904年,美国女画家卡尔为慈禧画了几幅油画像,其中一幅身穿黄底绣紫藤萝团寿衣氅衣,头上梳的“大拉翅”,簪插了许多珠翠首饰:翠簪、凤钗、金扁方、宝石头花、珍珠头箍及下垂的一串串流苏,为慈禧增添了雍容富贵之感。流苏与古代八大首饰中的步摇极为想象。“步摇者,贯以黄金珠玉,由钗垂下,步则摇之之意。”步摇始见于汉代宫廷后妃的礼制首饰。汉代以后,步摇逐渐流行民间,成为妇女喜爱的首饰之一。清宫后妃称步摇为流苏。其形式多种多样,顶端有龙凤头、雀头、蝴蝶、鸳鸯、蝙蝠等,或口衔垂珠、或头顶垂珠。珠串也有一层、二层、三层不等。在故宫珍宝馆展出的一件“米珠双喜字流苏”,是同治帝大婚时,皇后戴过的。流苏顶端是羽毛点翠的大蝙蝠,其嘴里衔着两个小金套环,下面衔接一个羽毛点翠的如意云头。如意云头下平行缀着三串长珍珠。每串珍珠又平行分为三层,层与层之间用红珊瑚雕琢的双喜字间隔。串珠最底端用红宝石作坠角。整个流苏长二十八公分,戴在发髻顶端,珠穗下垂与肩平。是流苏中最长的一件。清宫珍藏的流苏多为皇后所戴,以凤衔滴珠的数量最多。如一龙一凤对峙的称为“龙凤呈祥”,双凤对立的称“彩凤双飞”,牡丹花与凤凰的是“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等等。皇帝自喻真龙天子,皇后就是鸟中之王的凤凰。封建帝王希望自己多子多孙,所以皇后头饰中凤凰及凤鸟育雏的题材就很多。 此外,后妃头饰中还有勒子、钿花、疙瘩针、老鸦瓢、耳挖勺等满族特色的首饰,都是清宫后妃梳“两把头”用以固定、装饰发髻的。随着满汉风俗习惯、服饰文化的融合,清宫后妃头饰逐渐被民间所吸收,由此演变出许多深为妇女喜爱的头饰,流传至今影响很深。

          


          IP属地:天津13楼2010-03-04 20:48
          回复


            IP属地:天津14楼2010-03-04 20:51
            回复
              清代皇帝后妃的公历生日及对应星座(太八卦了)
              皇太极             1592年10月25日(农历)           未知
              孝端皇后(哲哲)     1599年 4月17日(农历)           未知
              孝庄皇后(布木布泰) 1613年 3月28日                  白羊座
              宸妃(海兰珠)       1609年10月28-11月25日     天蝎OR射手座
              顺治皇帝(福临)     1638年 2月27日                  双鱼座
              孝惠皇后           1641年11月23日                  射手座
              孝康皇后           1640年 4月21-520日              金牛座
              (康熙生母佟佳氏)
              康熙皇帝(玄烨)    1654年 5月4日                   金牛座
              孝诚皇后(赫舍里氏) 1654年 2月3日                   水瓶座
              雍正皇帝(胤禛)     1678年12月2日                   射手座
              孝圣皇后(乾隆母) 1692年 1月1日                   魔羯座
              乾隆皇帝(弘历)     1711年 9月25日                  天秤座
              孝贤皇后           1712年 3月28日                 白羊座              
              孝仪皇后(令妃)     1727年10月23日                  天秤座
              废后               1718年 3月11日                  双鱼座
              容妃(香妃)         1734年10月11日                  天秤座
              嘉庆皇帝(永琰)     1760年11月13日                  天蝎座
              孝淑皇后           1760年10月 2日                  天秤座
              


              IP属地:天津16楼2010-03-04 21:00
              回复
                孝和皇后           1776年11月20日                  天蝎座
                安嫔               1785年 3月 1日                  双鱼座
                如妃               1787年7月5-8月12日         巨蟹、狮子座
                道光皇帝(绵宁)     1782年 9月16日                  处女座
                孝全皇后           1808年 3月24日                  白羊座
                (咸丰母)
                孝静皇后(静妃)           1812年 6月19日                   双子座
                (奕忻母)
                咸丰皇帝(奕詝)     1831年 7月17日                   巨蟹座
                慈安太后           1837年 8月12日                   狮子座
                慈禧太后           1835年11月29日                   射手座
                同治皇帝           1856年 4月27日                   金牛座
                孝哲皇后 1         1854年 7月25日                   狮子座
                (一生饱受慈禧太后虐待却不肯屈服,《病毒》里的阿鲁特小枝)
                淑慎皇贵妃         1859年12月24日                   魔羯座
                (慧妃,慈禧中意的皇后人选,选秀的时候输给了阿鲁特氏,怀恨在心)
                恭肃皇贵妃          1857年 9月20日                  处女座
                (珣妃,皇后之姑)
                献哲皇贵妃          1856年 7月2日                   巨蟹座
                (瑜妃,据说姿容艳冠后宫)
                荣惠皇贵妃          1856年 9月6日                   处女座
                (晋妃)
                光绪皇帝(载湉)      1871年 8月14日                  狮子座
                隆裕皇后           1868年 2月 3日                   水瓶座
                (慈禧亲侄女,光绪表姐,庸碌无为,名叶赫那拉静芬,最终葬送了大清王朝)
                珍妃               1876年 2月27日                   双鱼座
                (光绪爱妃,为慈禧所嫉恨,最终被其派人沉入井中而死)
                瑾妃               1874年 9月25日                   天秤座
                (珍妃姐姐)
                宣统皇帝(溥仪)      1906年 2月 7日                  水瓶座
                皇后婉容            1905年10月25日                  天蝎座
                淑妃文绣           1909年12月20日                   魔羯座
                (历史上第一位敢与皇帝离婚的妃子)   
                


                IP属地:天津17楼2010-03-04 21:00
                回复
                  皇后:
                  年例:银1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2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8匹,绫8匹,纺丝8匹,杭细8匹,绵绸8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里貂皮40,乌拉貂皮50
                  日用:猪肉16斤,羊1盘、鸡、鸭各1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7斤8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1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2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
                  皇贵妃:
                  年例:银8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6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3匹,帽缎1匹,杨缎4匹,彭缎4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8匹,里纱7匹,绫7匹,纺丝7匹,杭细7匹,绵绸6匹,高丽布8匹,三线布3匹,毛青布15匹,深蓝布15匹,粗布5匹,金线14绺,绒8斤,棉线6斤,木棉30斤,里貂皮30,乌拉貂皮40
                  日用:猪肉12斤,羊1盘、鸡1只(或鸭1只),陈粳米1升5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5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5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1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贵妃:
                  年例:银6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2匹,彭缎1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4匹,里纱7匹,绫6匹,纺丝7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6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2匹,深蓝布12匹,粗布5匹,金线12绺,绒6斤,棉线4斤,木棉25斤,里貂皮20,乌拉貂皮30
                  日用:猪肉9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5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6钱,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清酱8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5支,红箩炭夏10斤、冬15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妃:
                  年例:银3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1匹,帽缎1匹,彭缎3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4匹,里纱5匹,绫5匹,纺丝4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5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0匹,深蓝布10匹,粗布3匹,金线10绺,绒5斤,棉线3斤,木棉20斤,里貂皮10,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9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10斤,黑炭夏25斤、冬4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嫔:
                  年例:银2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1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1匹,里纱2匹,绫3匹,纺丝3匹,杭细3匹,高丽布4匹,毛青布8匹,深蓝布8匹,粗布4匹,金线6绺,绒3斤,棉线3斤,木棉15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6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5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8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8斤,黑炭夏20斤、冬3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贵人:
                  年例:银100两,倭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2匹,里纱2匹,绫2匹,纺丝2匹,高丽布3匹,毛青布6匹,深蓝布6匹,粗布3匹,金线3绺,绒3斤,棉线2斤,木棉12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10
                  日用:猪肉6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8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1支,黄蜡1支,羊油蜡1支,红箩炭冬5斤,黑炭夏18斤、冬25斤,六安茶叶7两(每月),天池茶叶4两(每月)
                  常在:
                  年例:银5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
                  日用:猪肉5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10斤、冬20斤
                  答应:
                  年例:银3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
                  日用:猪肉1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6合,白面2斤,随时鲜菜2斤,黄蜡1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5斤、冬10斤


                  IP属地:天津18楼2010-03-04 21:01
                  回复
                    皇太后:
                    年例:金20两,银2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1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10匹,纺纱10匹,杭细10匹,绵绸10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2号银钮200,3好银钮200,2等貂皮10,3等貂皮20,5等貂皮70,里貂皮12,海龙皮12
                    日用:猪1口,羊、鸡、鸭各1只,新粳米2升,黄老米1升5合,高丽江米3升,粳米粉3斤,白面51斤,荞麦面、麦子粉各1斤,豌豆3合,芝麻1合5勺,白糖2斤1两5钱,盆糖8两,蜂蜜8两,核桃仁4两,松仁2钱,枸杞4两,干枣10两,猪肉12斤,香油3斤10两,鸡蛋20个,面筋1斤8两,豆腐2斤,粉锅渣1斤,甜酱2斤12两,清酱2两,醋5两,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7支,黄蜡2支,羊油蜡2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20斤、冬40斤,黑炭夏40斤、冬80斤
                    


                    IP属地:天津19楼2010-03-04 21:03
                    回复
                      满族封号的意思
                      庄亲王 → 曰按巴凌乌 → ambalinggu → 大方、魁梧
                      礼亲王 → 曰多隆乌 → doronggo → 有礼的、端庄
                      饶亲王 → 曰巴彦 → bayan → 富
                      睿亲王 → 曰莫尔根 → mergen → 智者
                      豫亲王 → 曰额尔克 → erke → 雄壮的
                      肃亲王 → 曰法丰阿 → fafunggu → 严肃
                      承泽亲王 → 曰克兴额 → kesingge → 有造化的
                      襄亲王 → 曰图桑阿 → tusanggu → 有益
                      裕亲王 → 曰额尔津 → elgiyen → 宽裕
                      荣亲王 → 曰鄂什珲 → wesihun → 高贵
                      恭亲王 → 曰恭纳楚克 → gungnecuke 恭敬
                      纯亲王 → 曰固鲁 → gulu → 纯朴
                      理亲王 → 曰将阿 → giyan → 理
                      诚亲王 → 曰乌能伊 → unenggi → 诚实
                      恒亲王 → 曰托穆洪乌 → tomohonggo → 镇定
                      淳亲王 → 曰博尔果 → bolgo → 清
                      履亲王 → 曰多罗伦 → dorolon → 礼
                      怡亲王 → 曰乌尔衮 → urgun → 喜
                      恂亲王 → 曰博尔中乌 → boljonggo → 简约
                      愉亲王 → 曰和崩额 → hebengge → 有商量
                      诚亲王 → 曰雅尔将阿 → yargiyan → 真实
                      端亲王 → 曰霍双乌 → hosonggo → 方
                      和亲王 → 曰花里雅喀 → huwaliyan → 和
                      怀亲王 → 曰海拉楚喀 → hairacuka → 可惜
                      顺承郡王 → 曰达哈苏 → dahasu → 和顺
                      郑亲王 → 曰乌珍 → ujen → 重
                      康亲王 → 曰额尔和 → elhe → 安
                      定亲王 → 曰托克团 → toktohon → 定
                      循亲王 → 曰珠隆阿 → julungga → 温和之人
                      哲亲王 → 曰苏尔通阿 → sultungga → 哲
                      仪亲王 → 曰雍苏 → yongsu → 礼仪
                      成亲王 → 曰穆腾额 → mutennge → 有能力
                      庆亲王 → 曰丰申 → fengsen → 福祉
                      敦亲王 → 曰经济 → jingji → 稳重
                      瑞亲王 → 曰佛尔国春 → ferguwecun → 瑞
                      直亲王 → 曰希吉尔欢 → sijirhun → 直
                      


                      IP属地:天津24楼2010-03-04 21:22
                      回复
                        清朝官位等级划分: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IP属地:天津29楼2010-03-04 21:38
                        回复
                          到清末,捐例大开,用钱也可以买到花翎戴,保案内就再没有保花翎者。最早用钱买到花翎的,是广东洋商伍荣耀、潘仕成。二人各捐十数万金,朝廷无力嘉奖,于是就破例赏戴花翎,一时荣之。后来,鸦(和谐)片战争中,就有捐翎之例:花翎每枝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而且参照捐官之项进行折扣。这样实捐银较少,捐翎者遂多。咸丰九年(1859年)又改为实银。不准折扣:花翎每枝七千两,蓝翎四千两。到了后来,每枝花翎仅用二百元就可以捐到。这是清代花翎之制的穷途末路了。了解以上花翎盛衰史,对于今天的收藏爱好者是十分有益的。  
                               在花翎当红的清代全盛时期,连缀翎子与冠帽的翎管价值也就不菲。翎管的式样如旱烟管粗细,长二寸许,圆柱形,主端有鼻,愈下愈中空,至下端口,中空大如烟嘴。翎子就由此插入。戴上冠帽后,翎子就垂在脑背后。  
                          除了低级官员翎管只准用红玉外,文武大员所戴花翎的翎管都是用各类宝玉、象牙或者玻璃烧制成的,而以翡翠翎管最为时髦盛行,当时价值最贵,如今收藏价值最高。荣禄所戴花翎的翡翠翎管表里莹澈,从外面看,翎毛纤发毕睹,是一种叫做“玻璃翠”的玉管,当时价值一万三千金。一般勋官高位大员的翡翠翎管也多价值七八千银子。当时一些清水衙门的京官头上花翎儿,有的也就值二三两银子。  
                          翎管既然是荣誉、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钻营者自然也就会在这小小的捞什子上下功夫。清代官场上送重礼,盛行一种“一套扳翎”的礼品。即在一个礼品盒内,装有一只翡翠扳指和一只翡翠翎管。光绪末年,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尚记述,当时北京玻璃厂“红货之内以翡翠石为最尊,一扳指、翎管有价至万金者”。“扳指”又写作“班指”,是套在拇指上,射箭拉弓扣弦用的,也是清代上层社会时髦装饰品之一。上万两银子的礼物,就这样装在小小一只礼品盒内,送上去,人情到了,官差职务也就稳妥到手。
                          


                          IP属地:天津33楼2010-03-04 21:45
                          回复
                            清入关以后,满洲分为五等爵: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
                            清入关之前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蒙古儿泰、皇太极)各领一固山。
                            八旗是汉语,在满语中是固山。固山是军事单位,后来变成划分氏的军-民混用单位。每固山下皆有一定的贝子,所以叫固山贝子。贝勒,贝子在满语中原意是对男子的尊称,后来发展成为对贵族男子的通称。依清例,满洲男儿都是旗兵。所以每旗都有很多个姓。例如正黄旗就不单是爱新觉罗一姓。反之同一姓也分布於不同的固山之中。
                            和硕是指城或国(等同於汉朝的国,不是国家,是王国)。
                            多罗是指汉人的乡。
                            亲王和郡王的女儿叫和硕格格,贝勒和贝子的女儿叫多罗格格。
                            格格既为对青年女子的称呼。阿哥是对青年男子的称呼。
                            公又分为镇国公和辅国公两种。
                            


                            IP属地:天津35楼2010-03-04 21:46
                            回复
                              清朝的后妃根据她们身份的不同头饰也不同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诸皇子争权夺势,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却无子嗣,致使其母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
                              


                              IP属地:天津39楼2010-03-04 2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