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吧 关注:83,305贴子:791,212
  • 13回复贴,共1

【雍正帝】即位还是篡位考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传位遗诏”镇楼


IP属地:天津1楼2021-03-25 14:30回复
    在雍正帝死后的200多年当中,关于他的争论始终并未停止过。这其中最著名的还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的雍正帝即位之谜引人入胜。目前的国人对于唐国强老师在《雍正王朝》中的胤禛形象了解的比较多。但是,二月河老的《雍正皇帝》本来就是小说,好多都与史实不符。我个人这些年对于清初历史做了一些研究,在这里想和各位吧友探讨下一康熙帝驾崩以及雍正帝即位的那一段历史。


    IP属地:天津2楼2021-03-25 14:30
    回复
      然而,在康熙病逝的这段时间史书上的记载确疑点重重,我们先看下官方的记载再做讨论。
      根据正史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觉得待在皇宫之中没有意思,比较无聊,他就来到了北京郊区的皇家猎场——南苑打猎。刚开始的几天,康熙玩得兴致勃勃,但是好景不长,十一月七日,康熙感觉到了身体不适。
      据《永宪录》记载,康熙在十一月七日感到身体不舒服后,便从南苑返回了畅春园。过了两天后,康熙发了一道谕旨,内容如下:朕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是康熙这几天有点感冒,爱出汗,因此从初十到十五这六天,他就先不批奏折了,安心静养。
      从此封谕旨中便能看出,康熙不愿意承认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所以他用了“偶感”、“即透汗”这样的字眼。但是,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康熙硬撑了,所以,他又对外宣布这几天不必进奏,停止办公,安心静养。
      但令谁都没想到的是,得了感冒七天之后,也就是阴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竟然突然驾崩了。


      IP属地:天津4楼2021-03-25 14:42
      回复
        根据雍正帝时期修的《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亲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深信不疑,既然有七位皇子见证,那么说明雍正帝正统即位是很明显的事啊?然而这恰恰就是一大一点所在。


        IP属地:天津5楼2021-03-25 14:57
        回复
          因为关于诸位皇子在不在场有两种说法,因为在雍正即位初期那么饱受质疑的情况下他从未提过康熙在病逝前召见七皇子的事。恰恰在在基本上清除了所有政敌,大权在握的雍正七年所写的《大义觉迷录》中详细介绍了康熙帝临终之前召见了诸位皇子和隆科多时下的遗诏。
          而同时期的《皇清通志纲要》、《永宪录》是有记载康熙去世之时的两本私人著作,两本书中都没有记载康熙皇帝临终前召见过诸位皇子和下达传位遗旨这件事。其中《皇清通志纲要》的作者是康熙帝孙子弘旺所编,可信度还是有的。
          以历史上雍正帝的性格来说,假如真有康熙召见七皇子之事,那他一定在即位初期就大肆宣传,何苦在七年之后呢?我们看看这七位皇子在雍正七年都什么下场就大致知道原因了。


          IP属地:天津6楼2021-03-25 15:04
          回复
            皇三子胤祉: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因为胤祉向苏克济索要贿赂,事发之后,有人在雍正帝面前弹劾胤祉,雍正帝责罚胤祉无人臣之礼,议罪被夺爵,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之后将他降为郡王,把他当罪加在弘晟身上,被宗人府囚禁皇三子诚亲王胤祉。可见,雍正七年胤祉被囚禁在宗人府根本不可能出来反驳。
            皇七子胤佑:雍正元年四月,晋淳亲王。八年庚戌四月初二日辰刻卒,年五十有一,谥度。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卒,谥曰度。刻碑记功,诏褒其“敬谨小心,安分守己”之秉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人谨慎小心,安分守己也不干啥出格的事,九子夺嫡他也没参与,你们说这种人敢出来指责雍正嘛?
            皇八子胤禩: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留太监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数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作为九子夺嫡的积极参与者,雍正的强敌,在雍正四年就去世了。
            皇八子胤禟:雍正元年(1723),奉命赴西宁驻扎。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八爷党集团成员,当然也是凄惨死去。
            皇十子胤䄉: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封敦郡王。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1737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主要是***较尊贵,虽说也是八爷党但比老八老九强。
            皇十二子胤裪: 雍正二年(1724年),宗人府弹劾胤裪“治事不能敬谨,请夺爵”,从多罗郡王降至固山贝子。又因“将圣祖仁皇帝配亨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六日被夺贝子爵,“授奉恩镇国公”。《雍正二年六月上谕十七道》:初五日宗人府奏,管理礼部事务贝子允裪误写妃姓(胤裪把乾隆老妈钮祜禄氏写成了钱氏),将允祹革去贝子降为护国公照例留三佐领,其余佐领俱行归公。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二十八日,恢复胤裪多罗履郡王爵。也是未参与九子夺嫡斗争,而且本身也被雍正不断敲打,不敢说话。
            皇十三子胤胤祥: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皇四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不用多说,四爷党铁杆不可能说什么。


            IP属地:天津7楼2021-03-25 15:24
            回复
              由此可见,康熙病逝时所谓召见七皇子之事,在雍正七年已经没人能够作证了,那还不是雍正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他在《大义觉迷录》中才敢大张旗鼓的说!
              下面我们再谈一谈雍正在康熙病逝前的活动,在康熙六十一年冬至,康熙帝派皇四子胤禛代其进行南郊祭天大典,这里先插一句,有雍正合法继位说的学者讲,南郊祭天大典如此重要的活动,派雍正去岂不是说明康熙帝内心已定传位与皇四子嘛?上海的一位名叫金恒源的学者称雍正的皇位得来不正,就是篡位获得的,他毕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在他所著的《南郊祭天解疑》中统计了康熙让人代替自己举行南郊祭天大典的次数,废皇太子胤礽4次,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3次,阿灵阿,福善,胤禛各2次,巴浑德、鄂飞、披而盆、佟国维各1次,假如说代行南郊大典就是要传位于谁,那么马尔赛要当皇帝了?显然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继续说雍正代康熙在南郊祭天斋戒。在康熙帝在畅春园休息的时候,隆科多负责畅春园的警卫工作,隆与老四在视察通州粮仓时便秘密勾结,此时的隆科多早就成了四爷党的人。因为即使在南郊祭天斋戒,胤禛依旧能够三次派侍卫去畅春园“恭候圣安”,可见此时的康熙已经相当于被以胤禛为首四爷党秘密囚禁了起来。


              IP属地:天津8楼2021-03-25 15:44
              回复
                有意思的是,乾隆在《清世宗实录》中将《清圣祖实录》中每天三次派侍卫进驻畅春园“恭候圣安”改成“恭请圣安”。
                胤禛后来在《大义觉迷录》里是这样描述事情经过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至,胤禛奉康熙之命去南郊代父祭祀。十一月十三日,已经病危的康熙突然派人将胤禛从斋所召到畅春园。
                在胤禛未至畅春园之前,康熙命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发口谕说:“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
                等胤禛从斋所急速赶到御榻前时,康熙还能说话,告诉胤禛自己病情已经很重了(“病势日臻之故”)。胤禛含泪劝慰。当天夜里,康熙在畅春园寝宫内驾崩。
                胤禛“哀恸号呼,实不欲生”。这时隆科多向胤禛宣布康熙遗诏,命之继皇帝位。胤禛“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胤祉等皇子向新皇帝叩首,劝他节哀。胤禛这才勉强站起,办理大事。
                这段叙述里有很多的疑点。
                胤禛原来不是说先皇在去世前夕留有传位给他的遗诏吗,而且还有遗诏的实物原件在,这里怎么又只有口谕呢,而且还是由隆科多转述的口谕?
                当然,这可以解释为:康熙弥留之际,已经无法亲笔书写遗诏,后人所见的遗诏原件,是根据康熙的遗嘱(口谕)而写的,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就算这一点能说得通,可是,胤禛所叙述的遗诏宣示过程,仍有很多不合情理之处。依胤禛所说,在他未到之前,康熙已经对诸皇子和隆科多宣布了传位皇四子的口谕。那么,胤禛一旦到场,总会有些人争先恐后地要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知的——这可是了不得的拥立之功啊!
                就算知情者们都有所忌惮不敢说,当时还有力气说话的康熙,也应该在见面的第一时间告诉胤禛。然而,从胤禛赶到畅春园,到康熙咽气的几个小时中,不管是康熙本人,还是据说已经听过“口谕”的其他人,居然都守口如瓶。直到康熙宾天,才由隆科多转述“遗诏”,而胤禛呢,真仿佛大梦初醒一般,“闻之惊恸,昏仆于地”。
                有趣的是,不但是胤禛聆听诏书之后“昏扑于地”,好像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已经知情”的其他皇子,表现也不正常。
                皇九子胤禟,在胤禛哀痛之时“突至朕(胤禛自称)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
                皇八子胤禩呢,“并不哀戚,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愤可知。”按照《大义觉迷录》中的说法,胤禩、胤禟不是几个小时之前就知道胤禛继位的事了吗,即使有吃惊、愤怒的反应也该是在当时就表现过了,怎么反而表现在此时呢?
                综合种种疑点,胤禛很可能在撒谎。合理的解释是,胤祉、胤祐、胤禩、胤禟、胤、胤祹、胤祥这七个皇子在康熙弥留之际虽然也在现场,但实际上并没有听到传位的口谕,他们也是听隆科多转述了所谓康熙的口谕,而并非听康熙临终时所说。
                那么,隆科多何许人也?这个关系到大清帝国前途命运的传位口谕(或说传位遗诏),竟是由他一人“听到”并且转述的?隆科多,镶黄旗人,康熙舅父佟国维之子,康熙皇后佟佳氏之弟,后来有一段时间雍正曾称之为“舅舅隆科多”。
                隆科多在康熙晚年受到重用,为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地位虽然不是很高,但掌握着京师卫戍部队。从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以退为进、暗中发力的胤禛可能早就与隆科多来往密切,并把他拉拢过来了。
                有研究者综合《清圣祖实录》《大义觉迷录》及《永宪录》的有关材料,勾勒出康熙去世的那一天(十一月十三日)事变的轮廓:


                IP属地:天津9楼2021-03-25 15:55
                回复
                  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严密控制了畅春园之后,隆科多得到某些内侍的协助,在康熙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使康熙处于严重昏迷状态。
                  隆科多一方面对朝臣们严密封锁这一消息,另一方面又矫诏将皇子们,特别是“皇八子党”成员胤禩、胤禟、胤等,急召至畅春园,对他们进行了变相软禁。
                  可以推测的是,皇子们虽然名为“侍疾”,但此时康熙已处于昏迷状态,他们根本不可能听到父皇的口谕,而隆科多则可以声称,康熙昏迷前曾对他口授传位诏书,但还是等待皇帝清醒时由其直接向皇子们口授,更为信实、妥善。
                  然而实际上,康熙已经失去恢复神智的希望了。总之,胤禛捏造的传位于他的所谓口头遗诏,直拖到康熙死后才由隆科多向在场皇子们传达。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对胤禩、胤禟等人更不啻晴天霹雳,从而产生了前述的激烈反应。
                  大多数皇子应该能判断出真相,但是在武力胁迫下,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一既成事实,由皇三子诚亲王胤祉领头叩首。胤禩、胤禟最后也只能坐视事态的发展,因为北京城郊内外这时已是“铁骑四出”,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局势再也不可逆转了。
                  事成之后,胤禛顺利地当上了皇帝并逐渐巩固了地位,对于隆科多这样一位立了首功但知道一切底细的同谋者,胤禛当然不会放过他,所谓“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四年后,隆科多就被“除掉”了。
                  当然,也有一派学者认为康熙晚年未必是想将皇位传给十四子胤祯,而正是希望传位给第四子胤禛,胤禛是“合法继位”的。但从胤禛即位后的种种表现来看(如“弑兄”、“屠弟”、“诛忠”等),很难让人相信胤禛是“合法继位”的。


                  IP属地:天津10楼2021-03-25 15:56
                  回复
                    结合种种疑问,我也大致给出我的推测:在康熙晚年的时候,老四看似孝敬康熙友爱兄弟,在八爷党与太子党的斗争过程中,坐收渔翁之利。在康熙六十一年,隆科多实际上已经是四爷党的骨干乐,这件事情康熙帝可能并未察觉,但是在康熙去世前的夜晚,隆科多已经将畅春园变成了一座孤岛,任何命令都出去不,任何人也进不来,康熙大帝就这么被软禁了起来,也许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刺激,自己身为一代雄主,老来确被自己的亲儿子囚禁,命令也发不出去,在这种强大的精神刺激下,康熙崩溃了,曾静案说的雍正进的参汤毒死康熙的描述应该不可信。康熙帝晚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多半是属于情绪激动引发的脑出血而死。


                    IP属地:天津11楼2021-03-25 16:06
                    回复
                      关于雍正即位其他的一些疑点:
                      1.在雍正元年八月,关于继位过程,雍正是对大臣这样说的:“命朕缵继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这说明康熙帝临终传位给雍正帝,并非是诸位皇子和大臣见证的,所以说仓猝之间一言定大计。
                      到了雍正二年,雍正帝又说道:“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隆科多)方宣旨于朕”。
                      到了雍正四年,八爷党被清除以后,雍正帝的说法马上改变了,说道:“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
                      到了雍正七年,则是更加具体指出了在场聆听康熙帝遗命的七位皇子名字,以佐证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最后这个完善说法,成为《清圣祖实录》中的具体记载。
                      2.清史专家王锺翰曾经亲自对满文版的《康熙遗诏》进行过考证,这部满文版的康熙遗诏是残缺的,但是其中并无传位雍亲王的字眼,这一点王钟翰先生在《清史满族史讲义稿》中已经提出疑点。关于传位遗诏还要多补充一点,就是有人老拿遗诏说事情,但是这些所谓的遗诏大概率是雍正夺权后派人写的,完全不是出自康熙朝,所以四份遗诏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3.金恒源是允禵的嫡系后代,与金承艺都是爱新觉罗家族后裔。金恒源《正本清源说雍正》一书主要观点有:康熙去世前几天突然任命十二阿哥允祹为镶黄旗满洲都统,负责祭天警卫,拒绝雍正多次恳求留在畅春园侍奉,这是对雍正的重大防范;《清世宗实录》中将《清圣祖实录》中每天三次派侍卫进驻畅春园“恭候圣安”改成“恭请圣安”,暴露了雍正的欲盖弥彰;康熙在重要时刻都会将雍正从身边支开,不许他留在京城或者宫内,雍正四十五年的皇子生涯中从未给他任何重要职务,说明康熙并没有一开始就属意雍正;康熙在临死前有充足时间、尚可说话的情况下,至死都未写传位雍正的遗诏,说明康熙到死都没有想传位雍正;康熙死后秘不发丧,移灵时没有任何一名皇子、后妃、大臣参加,这是雍正心虚的表现;隆科多口述康熙遗言,雍正继位拿不出遗诏,是雍正伪造遗诏登基的证据;现存满文“遗诏”在谁继位之处缺损、断档,是雍正篡改遗诏的证据;康熙死亡第二天,还未登基的雍正就秘密布置延信收缴允禵的所有朱批,隆科多、年羹尧、延信、戴铎全部遭到雍正整肃,康熙身边重要内侍也被流放、被杀,相当于被雍正灭口;康熙公开说大位传给“坚固可托之人”,现存史料可以看到康熙赞扬允禵“大得人心”,“必将成为志坚男子汉”,是属意允禵的直接证据;认为康熙让雍正去祭天是抬高其地位的说法是主观臆断,因为也可以解释为康熙把雍正支开,让雍正反省去除自己的妄念;康熙去世当日多次召见雍正的说法不存在,“多次召见”和“多次进见”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提出康熙在允禵和雍正二人之间选择了雍正的说法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康熙六十一年,允禵去青海后,康熙在避暑山庄为允禵作了多首诗词,同年四月,允禵返回西藏时,康熙率11名皇子送行,在北京北郊分手,“亲赐玉玺以送”,这是康熙属意允禵的重大表示;所有雍正继位正大光明没有阴谋的说法,基本上是照搬《大义觉迷录》,矛盾百出,不能让人信服。


                      IP属地:天津12楼2021-03-25 16:12
                      收起回复
                        4.康熙皇帝驾崩半年后,即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德妃乌雅氏薨,死后被追封为孝恭仁皇后。官方正史对德纪的去世语焉不详,根据有关记录,德妃于五月二十二日发病,次日即告不治。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德妃是被雍正皇帝所逼,撞柱而死的传闻。《大义觉递录》中记载了两种说去:一种是说“皇上将允禵调回闪禁,太后要见允禵,皇上大怒,太后见允禵而不可得,于铁柱上撞死”。另一种则称“皇上令九贝子(允禟)往西宁去见活佛,太后说:何苦如此用心!皇上不理,跑出来。太后怒甚,就撞死了。九贝子之母亲,亦即自缢而亡”。当然民间传说不可信。不过自己儿子当了皇帝身为母亲确不高兴实在是让人觉得疑点重重。
                        史书记载:乌雅氏对康熙之死表现得极其痛苦,整日泪流满面,水米不进,宜称要以身殉葬大行皇帝。这等于是给了新即位的雍正皇帝一个下马威,假如乌雅氏只是普通妃子,和雍正全无关系还则罢了,作为亲生儿子的雍正,如果让生母就这么死了,无疑是将自己陷入不孝的境地,从面输了政敌一个攻击自己的口实。于是,雍正只好苦苦再三相劝,甚至表示如果德妃死了,自己也不打算活了。在这种情形之下,乌雅氏只好作罢,也强同意了雍正的请求。雍正登基典礼之时,按照惯例,皇帝要给皇太后行礼。于是礼部提前一天觐见皇太后,向其通知第二天的礼节。想不到乌雅氏居然表示这事儿无关管要,拒绝出席典礼。这简直是以皇太后的身份公开质疑雍正的皇位了!对于自己的生母,雍正打不得骂不得,只好几次三番地让几位重臣前去劝说,最后亲自出马。最终,德妃勉强答应了。
                        德妃拒绝了翰林院为皇太后拟定的尊号,并且德妃也不肯从自己居住的永和宫搬到皇太后居住的宁寿宫中。这一次,乌雅氏表现得十分强硬,无论是王公大臣劝说,还是雍正自请求,乌雅氏都不予理踩,一概以大行皇帝新丧,无暇他顾为由推脱。
                        此外,乌雅氏甚至对雍正的帝位提出了质疑。她公然表示自己做梦都没想过胤禛能当上皇帝。这无疑是对雍正取得皇位的合法性提出了疑问。


                        IP属地:天津13楼2021-03-25 16:19
                        收起回复
                          总而言之,雍正是即位还是篡位始终都无法证实,但是仅仅从一个角度就足以说明问题,那就是假如雍正帝是合法即位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质疑呢?还不是因为疑点重重,假如没有疑点也不会引人争论了。就比如康熙也有弟兄,为什么没人质疑康熙篡位呢?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IP属地:天津14楼2021-03-25 16:23
                          收起回复
                            补充一点,关于乾隆帝的佐证,有些主张雍正正常即位说的学者老拿乾隆说事情,说是康熙喜欢乾隆才想着传位雍正,好让自己孙子将来接班。其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康熙对乾隆有什么极其特别的关注,只能说是一个老人对隔辈的喜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晚年养在宫里的皇孙并不是乾隆一人,有好几个都是倍受康熙喜欢,要说特别,康熙还亲自主持皇十四子胤褆儿子的婚礼呢。到了乾隆朝,乾隆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权,为了使他爹得位显的正统,刻意强调康熙对他如何如何,搞的像就对他独宠一样,实际上康熙对很多皇孙都很喜欢,说康熙喜欢弘历而传位皇四子之言并不可取,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佐证,反而乾隆刻意强调这一点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更加让人对雍正帝即位的合法性产生怀疑。


                            IP属地:天津17楼2021-03-26 15:22
                            收起回复